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docx
- 文档编号:24819142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12.16KB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docx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第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自然选择源于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
2.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3.下列有关不同育种方法优缺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的最大优点是定向改造生物
B.多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快速获得性状遗传稳定的纯合子
C.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
D.杂交育种的优点之一是获得杂种并表现杂种优势
4.杂交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常规方法,其选育纯合新品种的一般方法是
A.根据杂种优势原理,从子一代中即可选出
B.从子三代中选出,因为子三代才出现纯合子
C.隐性品种可从子二代中选出,经隔离选育后,显性品种从子三代中选出
D.只能从子四代中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B.通过人工诱变可定向改变基因的突变方向
C.单倍体育种一般获得的是纯合二倍体
D.多倍体育种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种子
6.下列关于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枝条分别扦插,形成的新植株仍能结出无子果实
B.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由于没有种子,都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C.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发育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D.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培育基本原理相同
7.利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能够获得单倍体,其根本原因是
A.玉米花药细胞仍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B.花药细胞中含有玉米的全部染色体
C.花药细胞中含有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D.外界营养充足,环境无菌、无毒
8.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都是高杆的。
由于高秆容易倒伏,不利于密植而影响产量。
为尽快培育出矮秆水稻新品种,以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最好选择下列哪种育种方法
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获得目的基因,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基因工程的最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
1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12.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13.某植物种群,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14.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
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
15.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人体自身免疫病,发病原因是,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该抗体同时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发病。
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基本类似
B.发病过程中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
C.该病可以通过提前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患病
D.心肌细胞与酿脓链球菌有类似的表面抗原
16.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 ⑧尿素 ⑨肝糖原
A.①③④⑥B.①③⑤⑨C.①③⑤⑦D.③⑤⑧⑨
17.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较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当胰岛素浓度较高,导致血糖偏低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19.“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①胰岛B细胞受损 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 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
20.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的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环境相比,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 C.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 D.从30℃的环境中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21.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量减少 2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3.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 B.阻断Ⅰ处,刺激Ⅲ处,小腿抬起,但不属于反射 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A.传入神经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25.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26.科学家在研究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如图)时,发现它与躯体运动和语言活动功能有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科学的是 A.小脑内存在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S区受损,患者会得听觉性失语症 D.H区受损,患者会得运动性失语症 27.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内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 2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甲状腺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29.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B.血液中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都是淋巴细胞 C.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引发机体过敏 D.各类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能通过胞吐分泌抗体 30.下列关于机体对埃博拉病毒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埃博拉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体液免疫在埃博拉病毒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中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后都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 D.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并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 3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32.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B.甲图①、②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乙图b、d点生长素浓度 C.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处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 33.有人测定了苹果、柑橘等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幼果生长时期,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减少 B.在果实发育初期,脱落酸含量最高,而果实衰老时期,乙烯含量达到最高峰 C.乙烯不仅仅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才发挥作用 D.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乙烯主要是抑制生长和发育 34.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数目一定都不相同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35.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C.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有利于植物生长 D.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36.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37.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一年内新增数目)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2 5 7 8 5 3 0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0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3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39.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样地 类群数 个体数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人工广场绿地 12 8 3 182 74 22 某植物园 13 7 4 190 92 18 农用地 11 8 4 92 89 21 (注: 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第2层土壤动物种间竞争较第1层更激烈,因此物种数和个体数也相对较少 40.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某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 科研人员先对该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该林地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种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 1 油松 0.13 0.81 1 刺槐 0.14 0.76 0.84 1 A.耕地逐渐变为林地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 C.原有耕地变为林地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有所降低 D.据表中数据可知,该林地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和刺槐 二、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1.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细胞外液是①和②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①②③④中CO2含量最高的是① 4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同 D.机体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4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Abart松鼠,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而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灰色桦尺蛾与黑色桦尺蛾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D.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都存在生殖隔离 44.十字花科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45.右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受刺激a的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b处于抑制状态 D.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 4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4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48.植物根部有向着背光侧生长的特性。 将萌发中的幼苗呈水平状用细线悬挂在只能获得单向光照的盒中气培(空气湿度完全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装置如图所示。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方向最可能是 49.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 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 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 50.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用滴管吸取的营养液不能直接滴加在计数室内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为了保证估算准确,应将计数室内大方格中的全部酵母菌进行计数 D.只有营养条件和pH值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 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51.下图表示培育小麦的几种育种方式,纯种高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纯种矮秆不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rr,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株A培育过程中,将亲本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植株B的培育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 (3)植株C需要染色体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由融合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得到植株E的原理是___________。 (5)在图中的育种过程中,小麦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52.下图是人体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淋巴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胰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不会明显改变其细胞外液的pH值,是因为内环境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健康人构成胰腺组织的不同细胞可分泌不同的物质,如消化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__能进入血液。 (4)胰腺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系统。 5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结构或细胞,A、B、C、D为激素): (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图中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从而使机体产热量增多,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其分泌的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多,同时激素D也增多。 (3)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激素名称),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的水盐平衡。 (4)血液中激素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 (5)综合分析此图,可以看出下丘脑在人体内既是内分泌枢纽,同时也是很多反射活动的_____________(填反射弧结构名称)。 54.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 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 (4)演替过程中,乔木在幼苗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____________有关。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生物答案 1-10DCBCBCCBBA11-20AACCCBCBBB 21-30AACCDBCBDA31-40CCDDCCDBAC 41-50DCABCDABCA 51. (1)将(位于两个亲本中的)矮秆基因和抗病基因集中到F1上 (2)基因突变(3)C不可育(植株C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4)细胞的全能性(5)B 52. (1)C (2)缓冲物质(或写出具体的化学物质)(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4)循环泌尿 53 (1)神经—体液调节 (2)胰高血糖素(3)抗利尿激素(4)反馈调节(5)神经中枢 54. (1)竞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石家庄 一中 高二上 期末考试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