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docx
- 文档编号:24809460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16KB
特许经营.docx
《特许经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许经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的定义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一词译自英文franchising,目前国内对franchising这个词的翻译和理解大致有两种:
一种译为特许经营。
把特许经营组织与连锁店、自由连锁、合作社等并列,属于所有权不同的商店的范畴。
这种译法与西方市场营销学的界定是一样的,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另一种译为特许连锁。
认为特许连锁是连锁店的一种组织形式,与公司连锁、自由连锁并列为连锁的三种类型。
在我国,商务部2004年第25号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二条定义为:
商业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经营费。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组织对特许经营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而言,特许经营有如下特征:
第一,特许经营是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的契约关系;
第二,特许人将允许受许人使用自己的商号和(或)商标和(或)服务标记、经营诀窍、商业和技术方法、持续体系及其他工业和(或)知识产权;
第三,受许人自己对其业务进行投资,并拥有其业务;
第四,受许人需向特许人支付费用;
第五,特许经营是一种持续性关系。
指特许权人与被特许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同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特许权人提供或有义务在诸如技术秘密和训练雇员方面维持其对专营权业务活动的利益;而被特许人获准使用由特许权人所有的或者控制的共同的商标、商号、企业形象、工作程序等,但由被特许人自己拥有或自行投资相当部分的企业。
特许经营是21世纪主流的商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经营方法,他可以向任何行业领域扩张。
根据中国商务部定义,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特许经营最早起源于美国,1851年Singer缝纫机公司为了推展其缝纫机业务,开始授予缝纫机的经销权,在美国各地设置加盟店。
撰写了第一份标准的特许经营合同书,在业界被公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商业特许经营起源。
商业特许经营按其特许权的形式,授权内容与方式,总部战略控制手段的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生产特许受许人投资建厂,或通过OEM的方式,使用特许人的商标或标志、专利、技术、设计和生产标准来加工或制造取得特许权的产品,然后经过经销商或零售商出售,受许人不与最终用户(消费者)直接交易。
典型的案例包括:
可口可乐的灌装厂、奥运会标志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商标特许受许人使用特许人的商标和零售方法来批发和零售特许人的产品。
作为受许人仍保持其原有企业的商号,单一地或在销售其他商品的同时销售特许人生产并取得商标所有权的产品。
三、经营模式特许受许人有权使用特许人的商标、商号、企业标志以及广告宣传,完全按照特许人设计的单店经营模式来经营;受许人在公众中完全以特许人企业的形象出现;特许人对受许人的内部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具有很强的控制。
不同定义:
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efee)。
欧洲特许经营协会:
特许经营是一种营销产品,服务或技术的体系,特许人和他的单个受许人在法律和财务上相对独立,但他们之间保持紧密和持续的合作,受许人依靠特许人授予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特许人的概念进行经营.双方通过直接或间接财务上的交换,受许人可以使用特许人的商号,商标,服务标记,经营诀窍,商业和技术方法,持续体系以及其他工业或知识产权,在经双方一致同意而制定的书面特许合同的框架和条款内进行经营。
特许经营的纽带
特许经营以什么作为纽带来联系特许商和加盟店?
这些纽带分别是:
1.商标
产品商标、商店字号和服务字号,是一种可以明确描述的自然人或法人产品或服务的标志。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特许经营,商标都是构成特许经营的基本因素,是其体系的基石。
特许经营协议签字之后,特许商便把商标提供给加盟商使用,且负有严格维护该商标形象和声誉的义务。
2.特殊技能
特殊技能是现代特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共体曾给特殊技能下过定义,即必须是秘密的、实质的和可鉴别的。
所谓秘密,即特殊技能具有独创性,如果不与特殊商联系就不能获得。
实质性指特殊技能对加盟商必须是有用的,能帮助其带来利益。
可鉴别性指特殊技能可以用一种确切的方式描述下来,以证明它能满足保密和实质性的条件。
3.经营模式
特许商不仅提供给加盟商商标、特殊技能,而且还提供一整套营销和管理的系统,包括培训、店址选择、行为规范、财务制度等。
特许经营的种类
特许经营的种类按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按所需资金投入划分
按所需资金投入可分为工作型特许经营、业务型特许经营和投资型特许经营。
工作型特许经营只要加盟者投入很少资金,有时甚至不需要营业场所。
业务型特许经营一般需要购置商品、设备和营业场所,如冲印照片、洗衣、快餐外卖等,所以需要较大的投资。
投资型特许经营需要更多的资金投资,如饭店等。
2.按交易形式划分
按交易形式划分,可分为四种:
制造商对批发商的特许经营,如可口可乐授权有关瓶装商(批发商)购买浓缩液,然后充碳酸气装瓶再分销给零售商;制造商对零售商的特许,如石油公司对加油站之间的特许;批发商对零售商的特许,如医药公司特许医药零售店;零售商之间的特许,如连锁集团利用这一形式招募特许店,扩大经营规模。
3.按加盟者性质划分
按加盟者性质划分,可分为区域特许经营、单一特许经营和复合特许经营。
区域特许经营是指加盟者获得一定区域的独占特许权,在该区域内可以独自经营,也可以再授权次加盟商。
单一特许经营是指加盟商全身心地投入特许业务,不再从事其他业务。
复合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被拥有多家加盟店的公司所购买,但该公司本身并不卷入加盟店的日常经营。
4.按加盟业务划分
按加盟业务划分,可分为转换型特许经营和分支型特许经营。
前者是加盟者将现有的业务转换成特许经营业务,特许商往往利用这种式进入黄金地带。
后者则是加盟商通过传统形式来增加分支店,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
特许经营的优势
特许经营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所取得的成功已为世人瞩目。
近几年,特许经营在我国也有巨大发展。
这一分销方式之所以长盛不衰,有其经营优势。
1.特许商利用特许经营实行大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对于特许商来说,借助特许经营的形式,可以获得如下优势:
(1)特许商能够在实行集中控制的同时保持较小的规模,既可赚取合理利润,又不涉及高资本风险,更不必兼顾加盟商的日常琐事。
(2)由于加盟店对所属地区有较深入的了解,往往更容易发掘出企业尚没有涉及的业务范围。
(3)由于特许商不需要参与加盟者的员工管理工作,因而本身所必需处理的员工问题相对较少。
(4)特许商不拥有加盟商的资产,保障资产安全的责任完全落在资产所有人的身上,特许商不必承担相关责任。
(5)从事制造业或批发业的特许商可以借助特许经营建立分销网络,确保产品的市场开拓。
有人讲,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口可乐,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柯达。
为什么这些品牌能够无处不在?
原因就在于它们利用了特许经营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2.加盟商借助特许经营“扩印底版”
有人形象地把加盟特许经营比喻成“扩印底盘”,即借助特许商的商标、特殊技能、经营模式来反复利用,并借此扩大规模。
(1)可以享受现成的商誉和品牌。
加盟商由于承袭了特许商的商誉,在开业、创业阶段就拥有了良好的形象,使许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否则,借助于强大广告攻势来树立形象是一大笔开支。
(2)避免市场风险。
对于缺乏市场经营的投资者来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往往处于劣势。
投资一家业绩良好且有实力的特许商,借助其品牌形象、管理模式以及其他支持系统,其风险大大降低。
(3)分享规模效益。
这些规模效益包括:
采购规模效益、广告规模效益、经营规模效益、技术开发规模效益等。
(4)获取多方面支持。
加盟商可从特许商处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如培训、选择地址、资金融通、市场分析、统一广告、技术转让等。
3.特许经营因其管理优势而受到消费者欢迎
特许经营成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准确定位。
由于能准确定位,使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准确,能围绕目标市场进行营销策略组合,并能及时了解目标市场的变化,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走在时代前列。
连锁经营的特征
连锁经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连锁经营是一种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也就是说,授权人与被授权人的关系是依赖于双方合同而存在和维系的;
2、连锁经营中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不存在有形资产关系,而是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由各自独立承担对外的法律责任;
3、授权人对双方合同涉及的授权事项拥有所有权及(或)专用权,而被授权人通过合同获得使用权(或利用权)及基于该使用权的收益权;
4、连锁经营中的授权是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使用权(或利用),而非有形资产或其使用权;
5、被授权人有根据双方合同向授权人交纳费用的义务;
6、被授权人应维护授权人在合同中所要求的统一性。
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点
连锁经营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
1、授权人只以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等投入,便可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不仅能在短期内得到回报,而且使无形资产迅速提升。
2、被授权人由于购买的是已获成功的运营系统,可以省去自创业不得不经历的一条“学习曲线”,包括选择盈利点、开市场等必要的摸索过程,降低了经营风险。
3、被授权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掌握自己的收支。
被授权人的经营启动成本低于其它经营方式,因此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投入并盈利。
被授权人可以在选址、设计、员工培训、市场等方面,得到经验丰富的授权人的帮助和支持,使其运营迅速走向良性循环。
4、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不是一种竞争关系,有利于共同扩大市场份额。
连锁经营这一经营模式的实质,是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进行资本运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这也是连锁经营能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连锁经营形式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包括三种形式:
直营连锁、特许经营和自由连锁。
特许加盟FC(FranchiseChain)即由拥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部,指导传授加盟店各项经营的技术经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权利金及指导费,此种契约关系即为特许加盟。
特许加盟总部必须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运作技术优势,从而转移指导,让加盟店能很快的运作,同时从中获取利益,加盟网络才能日益壮大。
因此,经营技术如何传承,则是特许经营的关键所在。
直营连锁RC(RegularChain)就是指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本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此连锁型态并无加盟店的存在。
总部采取纵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的零售点,零售点也毫无疑问地必须完全接受总部的指挥。
直接连锁的主要任务在“渠道经营”,意思指透过经营渠道的拓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利润。
因此直营连锁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产业”。
自愿加盟VC(VoluntaryChain)即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
这种商店由于是原已存在,而非加盟店的开店伊始就由连锁总公司辅导创立,所以在名称上自应有别于加盟店。
自愿加盟体系中,商品所有权是属于加盟主所有,而运作技术及商店品牌则归总部持有。
所以自愿加盟体系的运作虽维系在各个加盟店对“命运共同体”认同所产生的团结力量上,但同时也兼顾“生命共同体”合作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则要同时保持对加盟店自主性的运作,所以,自愿加盟实际可称为“思想的产业”。
意义即着重于二者间的沟通,以达到观念一致为首要合作目标。
连锁经营的管理控制
连锁经营是一种紧密的组织形式,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严格完备的制度规范着各种行为和关系,以保障组织高效运转。
连锁总部对连锁店的管理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经营管理模式的贯彻,二是对信息流的把握。
一、经营管理标准化、模式化
连锁经营的本质特征在于连锁总部与所有连锁店共享资源与能力。
作为连锁经营总部管理哲学的具体化管理,连锁总部必须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员工培训、员工工作安排、职责、服务标准、店面陈列、广告、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连锁单店经营所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连锁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予以规范化并形成连锁单店工作手册。
它是连锁店员最重要的培训教材,也是连锁店日常经营工作的速查手册。
连锁店据此开展所有日常经营工作,共享总部的经营技术。
这是总部确保连锁店按照统一标准模式进行所有经营活动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复制连锁店的必要条件。
二、充分把握并利用信息流
发展连锁经营决定了经营门店日趋分散的特性。
面对散处各地的连锁分店,总部必须使所有销售前台和后台支持机构实时地共享信息,总部管理机构必须对连锁店实施“零距离”管理,实现对所有业务环节的实时监控,并对这些方面所涉信息予以实时记录和深度分析。
否则就谈不上形成连锁网络,整体大于简单局部之和的连锁经营优势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连锁经营的发展
1859年第一家颇具规模的连锁商店是由乔治.F.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在纽约创办。
1865年,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首创连锁经营式分销网络,从此雄霸美国市场。
20世纪5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引入连锁经营体系,公司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完善连锁经营业态。
20世纪60-70年代,连锁经营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冲破贸易保护主义的篱笆,从美国向世界各地蔓延。
1963年,日本成立了第一家连锁经营性质的连锁店——“不二家”西式糕点咖啡店,开始抛弃传统的直营式连锁经营业态。
70年代以后,日本的连锁经营以零售业和饮食业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的连锁经营体系。
从80年代,全球连锁经营飞速发展,美国几乎每6.5分钟就有一家连锁店开业;马来西亚、新加坡连锁经营已上升为这些国家的国策。
连锁经营的基础理论连锁经营最早出现在美国,第一家颇具规模的连锁商店市1859年乔治.F.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在纽约创办的大美国茶叶公司,在六年时间内,该公司发展了26家正规店,全部经销茶叶。
在1869年更名为“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到1880年时已经发展到100多家分店的规模了。
在同一时期的另一家通过连锁经营取得成功的公司是“胜家缝纫机公司”,它于1865年开始采用“特许经营”分销网络的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收到很好的效果,迅速打开产品销路,成为该行业的领导者。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一经营形式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推广,尤其是日本的连锁店的发展速度更为惊人,以7-Eleven为例,1974年5月,日本的7—Eleven第一家本土便利商店在东京都江东区开张,到2003年时,7-Eleven的本土商店的总店数达到10000家,2005年5月,它在广东省开出中国内地的第200家店。
在中国内地,中国连锁经营的起步应该是皮尔?
卡丹专卖店在1984年落户北京。
随后连锁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发展迅猛,尤其是以食品、零售、餐饮业等行业最具代表性,如上海“荣华鸡”、“华联”;北京“福兰德”、“家家福”;济南“百亩园”、“统一银座”等。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分类连锁经营的概念连锁店连锁店是指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若干企业,在总部的领导下,通过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态。
对于连锁店的规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欧美一般认为连锁店至少要有10家店铺。
连锁经营是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的若干经营单位,以同一商标、统一管理或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组织起来,通过对企业形象和经营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共享规模效益,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
连锁企业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连锁经营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当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集中程度来划分,包括:
直营连锁、自愿连锁、特许连锁。
直营连锁又称正规连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连锁形式,也是连锁经营的基本形态。
它是指连锁公司的店铺均由公司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
总部对各店铺实施人、财、物及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统一经营。
连锁经营进入中国还不到10年的时间,真正发展起来也是近两年的事。
随国际大企业闯入中国市场,这种经营方式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流通体系。
连锁经营在中国火爆起来,连锁经营已遍布整个第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被广泛地应用于服务业领域。
连锁经营正迅速成为中国最具获利能力的投资方式和创业途径。
中国发展连锁经营的时机正在成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潜力的连锁经营市场。
流通产业
所谓流通业系指制造商的制成品经过批发商、零售商至消费者的流通过程。
一般按照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范围不同,可将流通产业划分为广义的流通产业和狭义的流通产业。
广义的流通产业是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总和,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合,包括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信息和金融等诸多行业。
狭义的流通产业仅仅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等四个产业。
统计上所说的流通产业一般只是包括狭义流通产业概念的前三项。
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特点及现状分析
在产业经济学理论中,最著名的是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范式,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而决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市场集中度。
从理论上讲,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越强,产业利润率也就越高。
在流通地位日益提高的今天,流通集中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
流通产业是实现需求以及启动市场的助推器。
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作为具有独立行业特征的中国流通产业已经处于产业化发展的新起点上,对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且我国目前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现状和特点对商业业态和经营绩效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流通产业集中度内涵及特点
集中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表现为全部生产企业中仅占很小比例的企业或数量很少的企业集聚或支配着很大比例的生产要素。
产业集中度是产业组织中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下反映市场结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它通过衡量某一产业内企业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状况及相对的规模结构来表明某产业的市场结构,解释在某种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及该行为产生的绩效,从而将产业中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贯穿起来,为了解产业的真实产业的真实状况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的势力越大,竞争程度就越低。
集中度越高,市场协调行为中的价格协调越容易,从而也导致寡头垄断价格。
具体来说,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流通产业集中度是反映整个流通产业的集中程度,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或专门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产业。
流通产业集中度分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
卖方集中度是指某一特定市场上提供商品的企业的相对规模结构,通常用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来反映。
买方集中度是衡量市场中买方相对规模的强弱对比指标。
在流通产业中,对买方集中度一般较低,对其研究也较少。
当然近年我国商业零售出现一些新现象,家电零售业在提高集中度后,面对顾客是卖方,然而面对供应商就形成了强大的卖方势力。
流通产业的特点对流通产业集中度的影响:
流通产业与工业经营内容不同,所以评价集中度的指标体系有所不同。
而且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流通业的内涵扩大,例如物流等新业务的增加,所以流通业本身还可以划分为各种行业。
由于流通业容易受地域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由由点到面的发展的特点。
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特点:
流通产业有各种不同的业态,针对不同客户,有大规模的超市,也有小便利店,所以流通集中度相对工业较低。
同时流通产业集中度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消费者习惯影响较大。
影响流通产业集中度的因素
影响流通集中度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行为。
企业兼并行为可能大幅度降低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集中度的。
兼并有横向兼并、垂直兼并和混合兼并,在流通业中横向兼并明显提高流通集中度,当然,批发和零售之间的垂直兼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
连锁加盟。
这种流通业态不仅导致某一大型流通企业更大更强而且使原本分散的小便利店产生了集聚,提高了流通集中度。
竞争加剧,使流通企业不得不做大做强,以提高抗衡能力。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导致了高效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配送中心的作用,减少成本,扩大销售量,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这方面外商大型超市比中国流通企业略胜一筹。
产业集中度、企业规模与利润率正相关,即使平均利润率低,只要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大,利润的绝对额也上升。
政策影响。
政府支持与否成效显著,如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对本国流通集中度的态度截然不同,其影响力也不同。
技术进步。
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和水平是影响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信息技术的进步导致商品运输运送合理化,商流物流的结合缩短实际运输距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流通集中度的提高。
中国流通产业集中度的特点及现状
中国流通产业集中度呈现低集中度寡占型特点。
以国外指标衡量中国流通产业似乎是低集中度,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农村流通集中度低,大城市流通集中度高。
如汽车的销售、医药成品油和批发行业的集中度在农村和城市都很高,而家电、家居用品、装饰装修用品和零售业在大城市的集中度高,在农村较低。
中国流通集中度低、效益差。
中国商业企业的商品周转率低,费用率高,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
而且商业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占用供应商的资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同质化竞争,价格战迭起,中国零售业的经济绩效趋于下降。
中国流通产业进入壁垒低。
外商以雄厚的资金进入中国流通业后,中国商业企业普遍感觉到压力,销售增长率远远低于外商。
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已经不再受地域、股权等方面的限制。
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易初莲花、百安居、欧尚、吉之岛等外国零售企业都在大幅度地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技术进步和创新慢。
中国流通集中度低,往往制约着中国流通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影响了集中度的提高。
大型超市和卖场影响力提升。
在波特著名的五力模型中,就有两力是买方的侃价能力和卖方的侃价能力。
流通集中度高的商业企业在采购时就能与供货方生产企业讨价还价。
中国家电零售巨头向厂商施加压力的情况屡见不鲜。
外商迅速进入流通业,加速中国流通集中度的提高。
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业对外商开放,外商已经渗透到流通业。
1992年我国商业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至2004年12月11日,我国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许 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