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docx
- 文档编号:24807713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42.47KB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docx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1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
【本科组】
2011年9月4日
摘要
电子设备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因为使用单台直流电源的输出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不能满足要求或发生故障,这样就引起整个系统效率低下甚至系统崩溃。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多个电源并联运行。
并联均流技术是当前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重点.本系统DC/DC变换器以BUCK电路为核心,通过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芯片TL494作为控制核心,产生固定频率的PWM波对开关管进行控制,产生恒定的电压输出。
将两个相同的DC/DC模块并联起来,通过主动均流法进行两个个模块的均流输出,保证两模块的正常运行,基本实现了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的指标。
目录
1系统方案3
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4
2.1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计算4
2.2DC/DC电路的分析和计算5
2.3模块并联均流方式的分析与计算6
3系统总体电路7
3.1系统总体电路图7
3.1.2电流电压反馈电路原理图8
3.1.3负载短路保护8
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8
4.1测试方案8
4.2测试条件与仪器9
4.3测试结果及分析9
4.3.1测试结果(数据)9
4.3.2测试分析与结论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
电路原理图11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
【本科组】
1系统方案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工业仪器仪表、军事、航天等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
各种电子装置对电源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流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开关电源向更大功率方向发展。
研制各种各样的大功率、高性能的开关电源成为趋势。
但受构成电源模块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磁性材料等自身性能的影响,单个开关电源模块的最大输出功率只有几千瓦,但实际应用中往往需用几百千瓦以上的开关电源为系统供电。
因此,大功率电源系统需要用若干台开关电源并联运行,以满足负载功率的要求。
在并联多相DC/DC变换器中。
各模块承受的电流应自动平衡。
DC/DC变换器的并联均流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若不均流则会造成各模块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针对于这样的应用,主要采用方案有以下三种。
方案一:
输出阻抗法。
即调节输出阻抗,以达到并联模块接近均流的日的。
此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大致均流的方法,小电流时,精度比较低。
方案二:
主从控制法。
此方法适用于电流型控制的并联开关电源系统中。
这种均流系统中有电压控制和电流控制,形成双闭环控制系统。
这种方法要求每个模块间有通讯,所以使系统复杂化,并且当主模块失效时,整个电源系统便不能工作。
方案三:
主动均流法。
此方法依据均流误差信号的闭环控制方法,由并联系统的闭环调节模式和均流误差信号处理方式两部分组成,根据这两部分的不同选择,目前已发展了很多的组合类型。
因为均流误差信号参与控制,从而使这一类方法具有许多优良性能。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采取方案三作为我们的系统方案。
该方案采取均流误差信号参与控制,均流效果较好,易实现准确均流;可以构成冗余系统,均流模块数理论上可以不限。
本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DC/DC模块、电流电压检测模块组成。
两个DC/DC模块提供稳压的输出;电流电压检测模块对两个DC/DC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差分放大,与DC/DC模块构成闭环负反馈,通过细微改变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使得两个DC/DC模块的输出电流按照一定的比例输出,并在负载端达到恒定的电压输出结果。
该方式的调整具有均流效果好,易DC/DC模块实现准确均流的特点。
图1系统框图
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基于本系统要求,选择BUCK降压电路进行DC-DC降压变换变换,利用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芯片TL494作为控制核心,该芯片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
2.1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本系统的控制电路图如图2所示,脉宽调制控制芯片TL494可推挽或单端输出,工作频率为1--300KHz,输出电压可达40V,内有5V的电压基准,死区时间可以调整,输出级的拉灌电流可达200mA,驱动能力较强。
芯片内部有两个误差比较器,一个电压比较器和一个电流比较器。
电流比较器可用于过流保护,电压比较器可设置为闭环控制,调整速度快。
TL494
图2TL494典型电路图
TL494的振荡频率取决于公式
(1),
······
(1)
经过试验,当
=25.7kHz时,整个系统的效率较高。
故选取
=9.1k,
=4700p可得到所需的振荡频率。
2.2DC/DC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本系统的DC/DC主回路的核心电路如图2所示,为降压型变换器原理电路变形电路,它由处于开关状态的三极管、快速回复二极管和低通滤波器LC组成。
图3开关电路核心电路
当三极管Q1闭合时,假设三极管导通电阻为零,则A点电压VA等于输入直流电压VI二极管D因反偏而截止,VA向L1充电,通过L1的电流随时间增长。
当Q1断开时,L1中的电流开始减少,相应产生的反极性的感应电动势,导致D1管道通,VA下降到零,因此,VA是幅度为VI的周期性重复脉冲波形。
若假设Q1的闭合和断开时间分别用ton和toff表示,则vA的平均值为
······
(2)
式中,T=ton+toff为开关周期,d=ton/T为脉冲占空系数。
显然,这个平均值就是通过L1C5低通滤波器在负载端上产生的输出直流电压
实际上,在VO上还叠加了因滤波特性不理想而残留的纹波电压。
2.3模块并联均流方式的分析与计算
本系统的双DC/DC采取的并联均流方式如图4所示,两个DCDC模块的反馈电压输入由并联端负载引入,可实现对输出电压值的恒定,恒定的电压值由反馈电位器Rw来调整。
当输出电压产生预设目标值的偏差,电位器Rw的输出值会产生变化,通过调整输出占空比,实现将输出电压值稳定在预设的目标值。
整个并联均流电路的工作过程是,两个DC/DC模块在输出电路上各接一个1欧姆的康铜丝电阻欧姆的水泥电阻,在两个康铜丝电阻的前端引出在两个水泥电阻的前端引出,将两个模块的电流信号接入同相差分放大器,放大倍数取100倍。
将放大输出后的两支路上由于电流差异引起的电压差信号,电压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基极经差分放大器放大后的由NPN三极管组成的放大电路,反馈至TL494的比较器输入端1脚,形成深度负反馈,与输出的电压值共同作用,稳定输出的电压和平衡DCDC模块2端的输出电流。
当两并联模块的输出电流不相等时,经取样电阻后,将不平衡电流差值转换成一一对应的电压差值,通过调整当中一路DCDC模块的输出电压,提高较低输出的电流值,降低较高输出的电流值,直到两路模块的输出电流比例为既定值为止。
图4DC/DC模块并联均流框图
2.3不同比例输出电流调整的分析与计算
如图4所示,取样电阻R1两端并联电位器R7,获取流经取样电阻的电流的比例值,与R3端电流取样比较,通过由LM358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放大输出相应的取样信号,并控制NPN三极管的放大状态,改变TL494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调整输出的占空比,实现电压自适应,直到平衡臂两端的电流值等于设定的比例为止。
3系统总体电路
3.1系统总体电路图
系统总体电路图,如图5所示,系统的总体电路图包含1个供电电路,1个电流电压检测电路,2个DC/DC转换电路。
图5系统总体电路框图
双DC-DC并联模块在+24V的供电电压工作下,给负载提供稳定的恒压输出,并由电流反馈模块对并联模块进行反馈控制,通过调整电流反馈模块,使两个DC/DC模块的电流按照一定比例输出。
3.1.2电流电压反馈电路原理图
图6电流电压反馈电路图
该电路以双运放LM358为核心器件,通过采样取样电阻R1和R3两端的电流差,转换为对应电压值反馈给DC/DC电路,进行电流的调整。
3.1.3负载短路保护
本系统的负载短路保护及自动恢复采取的方案是在负载端接入16V/4.5A的自恢复保险丝,当负载短路时,自恢复保险丝进入保护状态,限制输出电流的增加。
该电路简单易实现,此处不详细说明。
4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1测试方案
1、调整负载电阻值额定功率工作状态,测量供电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Uo。
2、在额定功率工作状态下,测量供电系统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和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Uo和Io。
3、调整负载电阻,保持输出电压UO变,使IO分别为1A与1.5A,测量I1和I2的值。
4.2测试条件与仪器
测试条件:
多次检验电路,部分仿真电路和硬件电路必须与系统原理图完全相同,无法仿真的电路则制作实物或搭面包板进行检查。
检查无误后,硬件电路保证无虚焊,无短路。
测试仪器:
60MHz双通道数字示波器,函数发生器(10MHz,DDS),直流稳压电源,四位半数字万用表。
4.3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测试结果(数据)
1.额定输出功率16W*2/8V的输入输出数据表如表1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Uin(V)
24
24
24
24
Iin(A)
0.262
0.449
1.493
1.601
Uout(V)
8.02
8.01
6.17
7.7
Iout1(A)
0.237
0.433
1.603
1.525
Iout2(A)
0.284
0.503
1.691
1.588
PIN=UIN*IIN=38.16W
POUT=UOUT*I0UT=23.70W
=POUT/PIN=62.10%>60%
2.调整负载电阻,测量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1:
1
I1(A)
I2(A)
Iin(A)
U0(V)
U2(V)
0.237
0.284
0.262
8.02
24
0.433
0.503
0.449
8.01
24
1.603
1.691
1.493
6.17
24
1.525
1.588
1.60
7.7
24
1:
2
I1(A)
I2(A)
Iin(A)
U0(V)
U2(V)
0.148
0.342
0.252
8.02
24
0.341
0.687
0.5
8.01
24
0.533
1
8
24
1.214
2.124
1.767
7.6
24
1:
3
I1(A)
I2(A)
Iin(A)
U0(V)
U2(V)
0.25
0.758
0.495
8.01
24
0.913
2.293
1.737
7.55
24
1:
4
I1(A)
I2(A)
Iin(A)
U0(V)
U2(V)
0.08
0.411
0.253
8.02
24
0.199
0.818
0.501
8.02
24
0.774
2.613
1.920
7.6
24
4A
I1(A)
I2(A)
Iin(A)
U0(V)
U2(V)
1.517
1.581
1.590
7.65
24
4.3.2测试分析与结论
根据上述测试数据,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基本达到了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基本要求,达到了一部分的扩展要求,有待进一步努力。
综上所述,本设计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曲学基等。
新编高频开关稳压电源。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钱振宇等。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 马忠梅等。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7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双DC-DC原理图电路
2、电流电压采样反馈电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电子设计 大赛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