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
- 文档编号:24802254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6.97KB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亚太地区的资料,说出产业转移的基本含义。
2.说出产业转移的原因。
3.以某两个相关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移入区和移出区的影响。
一、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
1.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类型: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亚太地区产业转移四个阶段
时间
移出区
产业类型
移入区
20世纪50年代
美国
劳动密集型
日本
20世纪60~70年代
美国、日本
劳动密集型
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20世纪80年代
美国、日本
资本密集型
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劳动密集型
东南亚其他国家、我国东部地区
20世纪90年代后期
美国、日本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
东南亚其他国家、中国大陆地区
韩国、新加坡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
劳动密集型
东南亚其他国家、我国中西部地区
判断
1.只向外地转移一个生产环节不是产业转移。
(×)
2.亚太地区的区域产业转移最活跃。
(×)
3.一个国家向外转移产业就不能同时承接转移进来的产业。
(×)
二、产业转移的原因
1.技术水平差距:
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
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3.市场规模大小: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4.政策支持程度:
发达国家制定限制政策有利于产业移出,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产业优惠政策等承接产业转移。
5.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判断
1.劳动力资源数量充足一直是产业转出的主要因素。
(×)
2.美国多家汽车厂家在我国建厂,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劳动力廉价。
(×)
3.集聚效应也会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移入区的影响
(1)促进移入区的产业升级。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3)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移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对移出区的影响
(1)促进移出国家或地区在区域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2)改善移出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压力。
(3)常常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4)影响着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判断
1.韩国第一次产业升级形成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也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
(√)
2.20世纪80年代我国“百万民工下广东”是承接产业转移导致的。
(√)
3.“腾笼换鸟”后的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对迁入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
探究点一 产业转移的原因
下图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地区)的变化示意图”。
1.从经济发展水平角度解释上图所示的产业转移规律。
答案 根据上图结合东亚经济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呈现出按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向低梯度转移的规律。
2.为什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象国或地区转变成转移国或地区?
答案 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后,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生产成本也会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3.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完全基于劳动力价格因素吗?
答案 不是。
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除了中西部劳动力价格低外,还受资源开发、政策鼓励等多种因素影响。
4.归纳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 技术水平差距、劳动力价格差异、市场规模大小、政策支持程度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四个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产业链集聚产生的效应,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的原因
转移方向
转移原因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①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②占领当地市场;
③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
↓
发达国家
①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
②拓展国际市场;
③避开关税壁垒,降低总成本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回答1~3题。
1.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 )
A.电子元件生产B.机械工业
C.普通服装生产D.宇航飞机研发
2.我国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市场更广阔
C.原料、资金充足
D.劳动力成本低
3.目前由我国沿海等地迁回欧美的产业最可能是( )
A.出口或代工产业
B.动力指向型产业
C.科研中心
D.高端制造业
答案 1.C 2.D 3.D
解析 第1题,图示反映了该产业逐渐由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且在20世纪80年代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通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C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劳动力更加廉价,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正确。
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劳动力成本价格上升,且政策优势逐渐丧失,最有可能迁回美国的是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制造业,故D项正确。
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下图为“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
据此回答4~5题。
4.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 )
A.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
B.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
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D.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5.目前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A.能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应该是技术;②东部集中,中部地区较少,西部没有,西部地区资金缺乏,东部地区资金相对充足,说明是资本;③东、中部集中,西部较少,最有可能是劳动力;④东部较少,中、西部集中,东部能源相对较少,代表的产业要素是能源,选D。
第5题,东部地区劳动力的工资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降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工资较低,目前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选B。
探究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皖江(长江安徽段)城市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苏、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
1.从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腾笼换鸟”对苏、浙、沪等沿海地区的影响。
答案 产业结构: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出,有利于苏、浙、沪等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使生产要素集中到高新技术等产业,抢占价值链的高端。
地理环境:
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减轻资源压力。
2.产业转入对安徽皖江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有利:
皖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量吸收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皖江地区劳动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不利:
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入加大资源和环境压力。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
C.21世纪初期,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D.21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转移
7.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沿海地区人口外迁
B.促进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对移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产业转移必将导致原工业区的衰落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改革开放初期,产业转移的方向主要是海外产业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到20世纪90年代,海外产业的转移范围扩大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同时还伴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向这些地区的产业转移;进入21世纪,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A正确。
第7题,我国的产业转移是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B正确。
(2020·全国文综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8~10题。
8.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D.降低成本
9.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10.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D.生产量增多
答案 8.D 9.C 10.A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汽车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厂家仍保留在甲国,而将技术含量较低的组装厂转移至乙国,A、C项错误;在调整前,汽车企业的市场就已经面向乙国,调整并不是为了拓展市场,B错误;乙国缺少零部件生产厂家,前期汽车主要从甲国进口,推测乙国经济水平低,组装的劳动力成本低,且两国间签订了贸易协定,贸易关税成本较低,所以转移至乙国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选D。
第9题,该产业布局模式改变了组装厂(生产)的布局,会增加零部件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成本,选择在邻国之间,能降低运输距离和运输费用,C正确。
第10题,产业布局调整后,甲国不再组装汽车,汽车生产量减少,而主要在乙国组装然后从乙国进口,所以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选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87年成立于深圳,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象征。
近几年华为的终端设备(平板电脑、路由器、手机等)及产品供应链搬至东莞松山湖。
为了迎合终端设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
下图为“珠三角地区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与深圳相比,东莞吸引华为的终端生产线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技术水平高B.劳动力丰富
C.土地租金低D.交通运输便捷
2.华为公司在海外建立16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 )
A.培训当地熟练工人
B.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C.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
D.提升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东莞经济不如深圳发达,与深圳相比,东莞技术水平低、土地租金低,交通不如深圳便捷,C正确;东莞和深圳劳动力都很丰富。
第2题,结合材料“为了迎合终端设备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华为在国外已经建立了16个研究所”可知,华为公司在海外建立16个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2020·吉林第三次联考)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3~5题。
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是( )
A.软件设计B.知识产权
C.整机组装D.售后服务
4.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D.良好的服务
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答案 3.C 4.C 5.A
解析 第3题,产业转移时往往是技术含量低、产品价值低的环节先转移,整机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
故C正确。
第4题,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故C正确,A、D错误。
计算机制造业属于新兴产业,耗能少,B错误。
第5题,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研发费用高。
我国计算机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故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故A正确。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
读“广东省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6~7题。
6.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7.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外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可能不再具有优势的要素是廉价劳动力,故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鞋帽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选C。
第7题,产业移入可以增加移入区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正效应,选B。
湄公河五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关键节点国家,已被定位为中国“一轴两翼”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中的“主轴”重点合作国家,而中国对外产业转移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式。
下表为“湄公河五国2009~2016年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评价结果(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
据此回答8~9题。
国家
年份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2009
0.447
0.404
0.351
0.649
0.564
2012
0.460
0.459
0.361
0.706
0.624
2014
0.483
0.498
0.408
0.712
0.639
2016
0.446
0.455
0.363
0.663
0.598
8.2009~2016年,湄公河五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最强的是( )
A.泰国B.越南C.老挝D.缅甸
9.泰国和越南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较强的原因是( )
①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③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④空间上与中国相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8.A 9.A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2009~2016年,泰国数值最大,说明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最强,选A。
第9题,泰国和越南相对于表格中的其他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有条件和能力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泰国空间上与中国不相邻,故①②③对,选A。
雁行形态说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
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
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读“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也呈现了雁行形态。
该地区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生产规模大
B.劳动力成本低
C.技术、管理水平高
D.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11.下列最容易实现雁行形态发展序列的工业部门是( )
A.大飞机制造工业B.汽车工业
C.纺织工业D.微电子工业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主要是该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
第11题,纺织工业技术水平低,需要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最容易实现雁行形态发展序列。
(2020·山东地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不断调整,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上汽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的汽车集团之一。
1994~2016年,上汽集团的扩张经历了“本地多样化—初步的市外扩张—以市外扩张为主”三个阶段。
其中,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第二、三阶段向江苏等地扩张(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研发水平B.满足生产需要
C.带动当地就业D.提高生产效率
13.依据上汽集团的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
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C.总部、研发、销售、制造
D.研发、总部、销售、制造
答案 12.B 13.A
解析 第12题,据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在上海市建成了完备的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提高了生产效率,达到满足汽车生产需要的目的,B正确,排除D。
发展汽车生产及配套体系,并不能提高研发水平,提高研发水平依靠的是技术,A错误。
对于企业来说,带动当地就业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
第13题,图示三个阶段中,无论在哪一个阶段,N都只有一个,应该是总部;扩张过程中K分布在上海围绕着N,说明是研发环节;扩张时应先转移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因此第二阶段向南京扩张的P应为制造;销售环节在第一、第二阶段以上海为主,后期逐渐向外扩张销售,占领江苏等地的市场,故V为销售环节。
选A。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
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具备明显优势的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产业,需转移或淘汰。
下图为某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据图简要说明北京具有梯度优势的工业及主要原因。
(2)据图说明北京要转出的产业及其产业特征。
(3)分析北京的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转移到河北,可能给河北带来的影响。
(4)“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说明京冀这种合作模式各自的区位优势。
答案
(1)具有梯度优势的工业:
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主要原因:
这些工业属于先进制造业,技术要求较高,且直接面向市场。
北京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2)北京要转出的产业:
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产业特征:
科技含量低,需要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密集(或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3)有利: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
不利:
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北京:
我国的文化中心,科技先进,人才资源多;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河北:
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和图可知,北京具有优势的产业有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这些产业是技术要求较高且直接面向市场的先进制造业。
北京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
第
(2)题,从图中可看出,北京纺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梯度<0.5。
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污染严重的产业,需转移或淘汰。
第(3)题,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第(4)题,北京科技先进,适合作为研发中心。
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适合作为生产基地。
1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船舶制造规模大,工序复杂,配套企业多,工业集聚明显。
其产业分布易受岸线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东亚地区船舶制造业集聚区分布的时空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到10年时间,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
20世纪90年代,船舶制造中心又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
21世纪初,韩国开始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常规船舶制造业及配套企业向我国大规模、集群式转移,本土重点发展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轮等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制造。
近年来我国常规船舶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正建设船舶制造资源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运营到售后服务的全球、全产业链信息入库,以便资源共享。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船舶制造业迅速崛起,说明其社会经济条件。
(2)简述21世纪初,韩国对其船舶制造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原因。
(3)说明集群式产业转移对我国船舶制造业初期发展的益处。
(4)分析互联网云平台对我国船舶制造业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
答案
(1)产业工人充足,且劳动力(相比欧美)成本低;传统工业区,产业基础较好;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原料与产品运输;政策支持;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
(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常规船舶制造利润(产业附加值)降低;岸线资源有限,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制造腾出空间,促进产业升级。
(3)(船舶制造业工序复杂,)集群式转移有利于我国船舶制造业快速提升产能(迅速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相关企业信息交流成本,提升协作效率。
(4)全球寻找最优区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构建优质供应链,提升产品品质;平台资源丰富、更新快、易整合,利于产品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船舶制造业迅速崛起,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
影响工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政策、交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国家经济遭受重大创伤,劳动力价格较低。
同时,日本沿海地区为传统的工业区,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岛国多港湾,多优良海港,交通便利。
由于经济落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进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抓住国际船舶制造业向东亚地区转移的机遇,日本的船舶制造业迅速崛起。
(2)由材料可知,转移的产业主要为低端的产品附加值低的散货船,而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制造保留下来,是由于随着韩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为了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将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而将技术含量高、利润空间大的保留在本国。
(3)集群式产业转移对我国船舶制造业初期发展的益处主要从产业转移对转出区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
(4)互联网云平台对我国船舶制造业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主要结合材料从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促进市场竞争角度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3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 选择性 必修 32 产业 转移 区域 发展 影响 亚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