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 文档编号:24801937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76KB
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
《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知识精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道士塔》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三单元《道士塔》
二.学习目的: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和内在联系
2.学习本文灵活新颖的笔法表达悲怆苍凉的感情。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
三.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体会本文在记述中抒发浓烈情感
2.充分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有关图片资料
四.作者简介: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做过几年学院院长,辞职后潜心写作,在繁多的头衔中比较重视上海市写作学会一职,因为这个学会由全上海各大学的写作教授们组成,专门研究“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
五.《文化苦旅》简介:
本书是余秋雨教授第一本文化散文集。
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
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
《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
《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
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
回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六.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
本文有四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想想各节之间的联系
1罪人塔——2愚昧无知毁坏文物——3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4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七.分析理解课文:
第一节罪人塔
1.道士塔是怎样的?
描叙塔群体现了什么气氛?
2.王道士是何人?
为什么说他是罪人?
而要他担起文化重债是无聊?
3.文物被劫掠的情况?
4.在写事、写人中倾泻了什么感情?
明确:
A悲凉
B通过外貌描写,知其是平民、愚昧无知、是出卖文物之罪人。
但这不仅是个人罪行,而是一个民族悲剧。
归纳:
以道士塔为引线,简要介绍王道士其人,概述文物被劫掠,愤怒指出这是一个民族悲剧。
第二节:
愚昧无知,毁坏文物
1.当时欧美艺术家做什么,中国的文官做什么?
敦煌文物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愚昧的王道士犯了何罪?
他的心理活动和罪行细节,写得真实吗?
3.文中的四个“惨白”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4.该节有什么写作特点?
明确:
欧美艺术家有突破,歆羡东方艺术;中国文官昏庸无视艺术,无知道士掌管佛教艺术。
王犯罪而不知:
涂抹壁画、毁坏雕塑,塑“天师、灵官。
”对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罪行细节描写,是依据道士身份,揣摩想象,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真实)
看到两个“惨白”是真实情况,脑子两个“惨白”是混乱,难以言心之痛
归纳:
介绍王道士毁坏文物的经过,突出了他的愚昧无知,表达了作者悲愤难忍的思想感情。
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与对话——想象有据、生动跨越时空,在叙事中表愤情。
第三节 贪图私利,出卖文物;外国冒险家欺骗、掠夺文物。
1.发现藏经洞后,中国文官对文物采取什么态度?
外国冒险家冒着危险赶来,与之形成什么对比?
2.细读王道士盗卖文物的经过和表现,突出了什么?
3.外国冒险家用什么手段掠走文物?
又有哪些开脱之辞?
4.作者如何驳斥,带着什么感情?
明确:
A中国官员无赤肠,不下决心保护国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饱私囊;外国冒险家来掠夺文物,排除危险。
两者形成对比突出了中国官员的昏庸自私。
B王道士的贪图小利,愚蠢卑鄙。
C万里冲刺,长驱而入,欺骗掠夺。
抢救,使之见光明,无力研究
D驳斥其没有基本前提,采取欺骗手段占有,要和他们比学问。
归纳:
发现藏经洞,面对大量的珍贵文物,各色人士粉墨登场,首先,是愚蠢,卑劣的王道士贪图小利使大量文物流失,而中国文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外国冒险家不顾一切,冒死赶来掠夺,又大言不惭的说是他们抢救了文物,而中国无力研究。
作者怀着义愤驳斥,并穿越时空拦下车队,却又左右为难——在此,作者直抒感情,抱恨无穷。
第四节:
牢记耻辱,保护、研究文物
1.我国敦煌研究所的专家比我恨得还深表现在那里?
2.文中引用一位日本学者的话,目的什么?
3.中国的专家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激动,而是默默的,……?
明确:
不愿抒发感情,加紧钻研,抢时间,争速度,实干精神,取得的成绩得到世界的公认。
愚昧的道士掌管敦煌艺术宝库的时代已经过去,现代的 敦煌艺术研究家不会忘记耻辱,会在保护,研究敦煌文物的道路上做出更大成绩。
八.艺术手法:
1.文章笔法新颖灵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带有一种悲怆苍凉的感情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3.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
笔法新颖灵活:
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想象有据、生动(如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
跨越时空(如对话、拦车)
直接抒情、在叙事中间接抒情
语言多姿多彩——有时简洁,有文言遗风,口语化,有时鲜明,带有警醒意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许有辉煌的历史,也许也有屈辱的过去,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屈辱,都需要有几种精神,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保护祖宗遗产的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干出成绩,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和平崛起。
例1:
王道土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
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看有点眼花。
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
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
例2:
当几面洞壁全部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
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
例3:
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只是一片惨白。
例4: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凄艳的晚霞。
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例5:
“住手!
”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
是呀,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
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
“请等一等,等一等……”
例6: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
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
【模拟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斯坦因他们回到国内,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时时激起如雷的掌声。
他们在叙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让外国听众感到,从这么一个蠢人手中抢救出这笔遗产,是多么重要。
他们不断暗示,是他们的长途跋涉,使敦煌文献从黑暗走向光明。
他们都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
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
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浮现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1.“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中的“古怪”,其含义是……()
A.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士脾气古怪,行礼行的鞠躬礼,称呼称什么“司大人讳代诺”什么的。
B.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士头脑好简单,编几句瞎话,他就相信了。
C.斯坦因他们觉得王道士连一点经济头脑也没有,得一点小利就心满意足。
D.斯坦因他们觉得让王道士这么一个蠢人,这么一个对文物毫无知识的道士掌管敦煌的稀世之宝,是令人诧异的。
2.“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这些极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3.“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是什么意思?
4.“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是什么意思?
5.引用的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
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
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
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予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
结果,到京城时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
偌大的中国,竞存不下几卷经文!
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心说一句:
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
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大舒心。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
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它停驻在沙漠里,
然后大哭一场。
我好恨!
1.一批洞窟文献送京的情景说明哪些问题?
2.“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一句,是狠狠心说的,又觉“终究说得不太舒心”,这样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3.“大哭一场”表达什么感情?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贝壳未碎
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
几乎所有的街道都认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的有点迷糊了,就再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
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
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
特别是那些只蛤体给你提供一二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
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够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脚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
事情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的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
或曾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密切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深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
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
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迹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的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静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
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位古老又巨大的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
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
我连忙拉往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
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
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
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
此时已是黄昏,天色黯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入了一个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白,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
大厅有二楼,是长长的回廊,那里倒是泛出一些光来,使我还能在大厅古柱间辨别物象、轻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灯光,越近越亮,也开始有人,终于走进了一间有现代设施的厅室,看那文字标牌,原来是到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公共图书馆。
伸头一望,有不少学生在书库翻阅,至此我才明白过来,刚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贝壳屋,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门廊。
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实在是太排场了。
哥伦布当年一定会来到这里。
萨拉曼卡大学不大,贝壳屋当时新建,他没有不来的道理。
这个航海迷一见满墙的贝壳一定笑逐颜开了吧?
五百多年来贝壳未碎、古柱末倒本是一个奇迹,更大的奇迹是五百多年后它们仍不以自身的资格让人供奉,只是默默的支撑在一起做了大学图书馆的门廊,就像一代元勋已经须发皓然还乐呵呵的为孩子们看家护院。
我猜想大学当局作这番设计是要让所有的青年学生每天走一走这门廊,但不知有多少学生能够体会,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象征。
今天图书馆里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贝壳的年岁,而贝壳还只是路标,指引着更为悠久和未知的世界。
因此,灯光明亮的现代书库只是白沫一闪,人类求知的道路仍然如古柱下无灯的恐怖,老墙上对水的渴念。
等着吧,当今天自以为是的学者们全部退出历史,这满墙的贝壳仍不会破碎。
欧洲文明的本性,本不在纸页间。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小城萨拉曼卡是一部文化内涵卒富的“大书”,读懂这部“大书”,不能只关注小城那“一二个亮点”。
B.萨拉曼卡城的主体设施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它是全城精神结构的中心,因此没有必要修筑围墙。
C.作者惊叹贝壳屋的文化价值,它是萨拉曼卡五百多年来文明演化的见证,至今仍充盈着真实的历史氛围。
D.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是探险家哥伦布研修学习过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确是“太排场了”。
E.“贝壳未碎”,点明文章主旨:
萨拉曼卡人虽然疏远了现代文明,但保住了萨拉曼卡城的历史风貌。
答:
【】【】
2.作者说,欧洲小城的“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请简要回答:
(1)“亮点”指的是什么?
(2)“被省略的文章”比喻什么?
(1)
(2)
3.就城市规模而言,萨拉曼卡确实“小不堪言”,为什么又说它“又大而无边”呢?
4.萨拉曼卡城“贝壳屋”满墙雕饰的贝壳,在当初和现今都具有象征意义。
请依据文意说说这“贝壳”的象征意义。
试题答案
一
1.D
2.敦煌文物在中国
3.我接受你的投降
4.我要与你决斗
5.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义愤之情
二.
1.官员保护不力,有的中饱私囊,有的大肆破坏,全无珍惜之意
2.矛盾而又复杂的两难情绪
3.痛心却又无奈
三.
本题阅读文章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行者无疆》。
1.AC
2.
(1)“亮点”,能反映小城某一方面特点的显见的建筑设施。
(2)比喻从建筑设施中可以体味的文化内涵
3.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对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都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如另组织语言,应提及萨拉曼卡文化地位高,并指出哥伦布在这里有过意义重大的科学实践活动。
4.当初,“满墙雕饰的贝壳”寄寓着西班牙人航海探险的渴望,他们要通过航海探险发现未知的世界并印证自己的科学推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士塔 语文 道士 人教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