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docx
- 文档编号:24797311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75.83KB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docx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勤于动脑的精神。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才7岁的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通过与官员的对比衬托出曹冲聪明过人。
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教材分析,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帮助理解,在学生充分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朗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通过送卡片的小游戏来复习词语(老师随机把词卡送给学生,拿词卡的学生把词语读出来)
柱子称象秤杆果然
学生读到“称象、秤杆”这两个词语时,提醒学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书空这两个字。
(巩固生字)
(以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老师刚才送你们词卡小礼物,有人也给曹操送了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还记得是什么啊?
生:
大象。
问:
是怎样的一头大象?
师引导:
又……又……。
曹操很想知道这头大象的重量,都有谁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生:
官员、曹冲。
师:
你们上节课学得真不错,老师也很想知道是怎样的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讲授新课
1、官员称象的办法
让学生先找出官员称象的办法,然后请一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第三自然段。
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
师:
官员的方法好吗?
生:
不好。
师:
曹操听后是怎样的态度啊?
生:
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
你们能表演一下曹操听了官员办法后的表现吗?
(学生表演)师评价
师:
曹操听了直摇头说明什么呀?
生:
对官员们的办法不满意。
师:
这个时候谁想出办法了?
生:
曹冲。
2、曹冲称象的办法
师:
大家快来看看他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把曹冲的办法画在书上。
(生读书画批)
师:
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生:
“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学生先齐读,再自由读。
(思考问题:
曹冲称象的步骤有哪些?
)
(2)先同桌间讨论,再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小老师)一边讲,一边点击课件中曹冲称象的步骤。
(4)练一练:
曹冲称象的的步骤
给下面内容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a.赶象上船b.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c.在船舷做记号d.称石头的重量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用上这几个词来说一句话。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
(6)师生接读:
师:
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
看船身(生读)
师:
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
再把大象(生读)
师:
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
然后(生读)
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他的方法好还是官员的办法好?
生:
曹冲的好。
(7)小组讨论:
文中提到两种称象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的能力。
)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好吗?
生:
好。
师:
曹操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认为好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读第五自然段,然后讲解“果然”这一词,说明曹冲的方法很好,他很聪明。
(同时讲生字“然”,让学生说说写“然”字要注意什么问题,然后把该字写两次)
3、曹操不同态度的对比
对比曹操先后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微笑着点一点头(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要求学生一边读句子,一边做动作。
通过这一对比让学生懂得曹冲的聪明)
师:
曹冲真的好聪明哦,而那时他只有几岁啊?
生:
七岁。
曹冲是一个才7岁的孩子,一个“才”字说明什么?
生:
说明曹冲当时很小
师:
把“才”去掉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师:
如果让你换个词你会用什么?
生:
“刚刚”、“只有”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突出“才”
师:
就是这么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却想出了大人们都想不出的好办法。
如果你是曹操你会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1:
儿子你真聪明
……
师:
如果你是在场的官员你又会怎么说?
生2:
这个小孩子真聪明,比我们都强。
……
师:
如果曹冲来到这儿,你想对曹冲说点什么?
生3:
你真棒,我真佩服你!
生4:
你真聪明。
生5:
你太聪明了。
生6:
你怎么那么聪明呀!
生7:
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应该向你学习。
三、总结
小朋友,我们学了课文知道曹冲能想出称象的办法,是因为他遇事爱动脑筋思考,以后我们也要多动脑筋思考,做个聪明的孩子。
四、板书:
曹冲称象
官员:
造......砍
曹冲:
赶画赶装称
《曹冲称象》课后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孩子们多读,特别是重点的句子、段落,让孩子们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曹冲称象过程时,用图片演示称象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
在小组讨论交流后让小老师边讲边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应增加一些小实验,让学生模仿曹冲称象的过程动手称称物品的重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还较少,应多激励、表扬学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每一次教学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进取,让学生在我的课堂学有所获,让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曹冲称象人教(部编版)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
儿童时期的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更是一段欢快流动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是真情的种子发芽的过程,是关爱的花蕾含苞待放的过程。
启蒙时期的儿童,天真纯净得如一泓清泉。
他们有着聪明的才智,也有着丰富的情感:
家人之间的至爱亲情,对爸爸的无限思念,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孩子有着孩子的视角,孩子有着孩子的故事。
用心感受,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课文
曹冲称象
这篇经典的历史故事,采用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2课时
玲玲的画
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把弄脏的画改成了一幅美丽、有趣的画。
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
2课时
一封信
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暖的亲情。
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2课时
妈妈睡了
本文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温柔、好累的情景,引导学生透过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2课时
口语
交际
做手工
介绍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会按顺序进行表达,提高表达能力。
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识字加油站
以9组词语激发学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的欲望。
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积累好词佳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想象画面,背诵古诗;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2课时
字词句运用
区别形近字;会用“一边……一边……”造句。
写话
写一写自己喜爱的玩具。
展示台
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词句。
日积月累
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我爱阅读
阅读《王二小》这个故事,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4曹冲称象
文本分析: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相关内容改写,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小时候想出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故事,表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
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课文配有1幅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的场景。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师还要避免理论的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3.会用“一边……一边……”说话,体会“到底”一词表达的意思。
1.认读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曹冲称象的起因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测量工具“秤”。
导语:
同学们,看,这是哪里呀?
(课件出示菜场、超市的人员给顾客称东西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物品。
你同妈妈去菜场买菜,去超市买水果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用秤称一下重量。
我们如今使用的大都是电子秤,但是在电子秤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延续了数千年的称重工具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图。
(出示一杆秤的图片)
预设:
课件出示关于秤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秤杆、秤砣”等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秤”。
2.出示谜语并猜出谜底,板书课题,导入本课学习。
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
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
(谜底:
大象)
(1)板书课题:
曹冲称象。
学生齐读,提出质疑。
预设:
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他是怎么称象的?
(2)认识“曹”和“称”字。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是:
横、竖、横折、横、竖、竖、横。
“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禾”,右边是“尔”。
(3)区分“秤”与“称”字,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区别。
指导:
“称”与“秤”是一对字音相近的生字,且字形中都有禾木旁,学生容易混淆误读。
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看图的方式,在语境中加深印象,巩固读音。
(4)简单了解曹操和曹冲。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冲(196—208)字仓舒,东汉末年人,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深受曹操喜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查出后多读几遍。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识记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2.读下列词语,读准加拼音的汉字。
cáo曹冲chēnɡ称象guān官员yì议lùn论zhònɡ重liànɡ量
kǎn砍树画xiàn线tínɡ停止到dǐ底zuò做法suì岁月
zhàn站立chuán船只rán然后四ɡēn根zhù柱子一gǎn杆chènɡ秤
3.汇报交流识记生字情况。
(1)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
①同偏旁的字。
木字旁:
“根”“柱”“杆”。
课件出示树根、柱子、木质栏杆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木字旁识记生字。
注意“杆”是个多音字,在“枪杆、一杆秤、杠杆”里读ɡǎn,在“旗杆、栏杆、标杆”里读ɡān。
言字旁:
“议”“论”。
课件播放学生课堂小组讨论的小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再现理解“议论”的含义。
这两个字的意思相近,构成词语“议论”,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②加一加、减一减识字。
砍=石+欠员=口+贝柱=木+主称=秤-平+尔
站=立+占岁=山+夕止=正-一杆=秆-禾+木
③比一比识字。
“重”和“量”:
这是一组字形相近的生字,两个字中都有“里”字。
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④字谜识字:
“上”多一竖。
(止)
(2)交流其他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学生以开火车读、同桌赛读、小组赛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学生观察字形,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底]半包围结构,里面部分不能写得太小,斜钩要拉长一些,写得舒展。
最后一笔点不能漏写。
[站]立字旁的提要写得短,右下边的“口”要写得稍大一些。
[船]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
右边的竖弯不带钩。
[然]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的最后一点不能漏写。
(2)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教师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姿势正确,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预设: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教师还要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如生字记得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自由读课文。
过渡:
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大象到底有多重?
曹冲用什么方法称象?
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读课文要弄懂的重要问题。
下面请大家轻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学生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故事中有曹操、曹冲、官员们这些人物。
)
3.教师引导,教学生初步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过渡: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有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起因;再就是故事发展的经过,也就是过程;最后是故事的结果。
同学们已经将课文读过几遍了,那现在能和老师一起分一分吗?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
起因);第二部分是第3、4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
经过);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写称象的——(生答:
结果)。
4.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
首先啊,我们要来看看故事的起因,大象是
哪里来的?
为什么要称象呢?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大象是哪里来的?
有哪些人去看大象?
(大象是别人送给曹操的;看大象的人有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交流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出示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①思考: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的?
(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
②学生画一画大象的样子,教师课件出示大象的各种图片,感受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③指导朗读:
“又高又大”要重读,表现大象的特点。
④教师引导:
“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大象的耳朵、鼻子分别像什么:
____像____,____像____。
(4)交流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
①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学生试读、指名读、齐读。
②理解“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预设:
教师可问学生:
官员们看象、议论象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学生能回答出是同时进行的,再告诉学生当两个动作同时进行时,就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③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到底”的意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小结:
第2句中的“到底”表示深究的意思,说明官员们对大象的体重都非常好奇,表达效果比第1句好。
④学生讨论当时的场面应该是怎样的,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当时的场面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官员们交头接耳地议论大象的体型、重量,既吃惊,又好奇。
)
小结:
这么一头大象,到底有多重?
官员们十分好奇。
他们的议论被曹操听到了,于是他让大家想出称象的办法,大家想出来了吗?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字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能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生读一读。
过渡: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知道了大概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词语)
曹冲称象官员议论重量砍树画线停止
到底岁月站立船只果然四根柱子一杆大秤
2.读读语段,指名写出生字,教师点评。
七十多suì的王大爷划着小chuán,靠岸卖莲蓬。
他zhàn在船头,大声吆喝着:
“卖莲蓬啰,刚刚采摘的嫩莲蓬!
”岸边的一棵大树dǐ下,有人正在乘凉,听到吆喝声走了过来,挑了一些莲蓬。
王大爷拿出一ɡǎnchèng,仔细地chēnɡ了chēnɡ,rán后告诉顾客:
“这些莲蓬有两斤,就收你15块钱吧!
”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
上节课,我们知道曹操得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很好奇,我们也很好奇:
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看看官员们的笨办法。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想:
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是什么?
2.4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指导:
曹操的话,要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一句话,要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二句话,要用反问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中的“直摇头”要重读,说明曹操很不赞同官员们的办法。
3.讨论: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
他们的办法好吗?
为什么?
官员们的办法是: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象。
这个办法不可行,一方面,需要先造大秤,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秤,也没人能提得起来。
(板书:
官员们——造大秤)
4.请一个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学生点评他们演得好不好。
(二)看看曹冲的妙办法。
过渡:
官员们砍大树做秤杆来称象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办法呢?
我们来看一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出示一组句子进行对比,学生读一读,体会情感、语气上的区别。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预设:
教师可以试着故意问一名同学:
“你今年几岁?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回答:
“哦,你才八岁。
”再请同学们想一想:
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呢?
可见“才”能加强语气,这里的“才”显示出了学生的年龄小。
而课文中的“才”也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
2.结合课后题第二题讨论:
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
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分为四步。
再……然后……)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交流。
(1)步骤:
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船身下沉至画线处——称出石头的重量。
预设:
描述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动词,如“赶、画、装、称”等。
可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说说称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说图上描绘的是称象的哪一个步骤。
把大象()到船上,看船身下()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一条线。
再把大家()上岸,往船上()石头,()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船上的石头。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交流:
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4.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
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提示:
说话时可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
(三)称象结果。
1.对比学习。
看看曹操的不同反应,说说哪个方法好。
(1)在文中找出曹操面对不同方法的反应,读一读,注意朗读语气。
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①曹操听了直摇头。
②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预设: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直”“微笑”来体会曹操的态度。
理解“直”时,可让学生试着把“直”换成其他词语,想象曹操不停摇头的神情,可见他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
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对曹冲办法的欣赏和赞同。
(2)把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对比来看,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
曹冲的办法要好得多。
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毫发无损。
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2.提问。
哪句话表明曹冲的办法有用?
(最后一句话。
)“果然”有什么效果?
(证明曹冲的办法切实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更突出了曹冲的聪明。
)结合全文,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当堂做实验,验证曹冲的办法。
(机动,有条件的可以做)
一名学生说称象步骤,另一名学生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笔等,让一名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另一名学生根据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
演示步骤:
①将玩具象放在水中的小木船上→②沿着水面在小木船上画线→③拿出玩具象,往小木船上装小石块让小木船下沉到画线处→④取出小石块,用秤称其重量。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
在古时候有限的条件下,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公开 教案 优秀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