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4787052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62KB
论文.docx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
昆明学院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西双版纳傣族园
子课题题目
姓名王玉洁
学号201001200130
所属系旅游学院
专业年级2010级导游(泰语)
指导教师杨丽娟
年月
西双版纳傣族园
摘要:
摘要
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坝,傣族园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的勐罕镇,园内有五个傣族自然村寨。
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着诗情画意,一年四季青翠嫩绿、竹林环绕、果木成林、香蕉、椰子、槟榔、菠萝密、芒果,给寨子洒下了一片片浓浓的绿荫,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阵阵热带花开的幽香随风送来,一片清幽恬静。
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与旖旎风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独特佛教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观,给人予一种新奇,美妙和寄托美好愿望的感受,所以素有“绿孔雀羽翎“的雅称。
关键词:
西双版纳、傣家竹楼、傣族风情、佛寺园林,傣族文明
目录
第一章导游欢迎词1
第二章西双版纳概况1
2.1西双版纳声誉、民风民情概述1
2.2傣族园风景揽胜1
第三章傣家曼将村寨1
3.1傣家竹楼独特人文建筑风格3
第四章曼春满佛寺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佛寺建筑错误!
未定义书签。
4.2佛寺建筑与宗教艺术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傣族节日5
5.1开门,关门节5
5.2泼水节主要活动6
5.3泼水节传说故事7
第六章傣族舞艺术8
6.1傣族歌舞艺术8
第七章傣家饮食体验8
参考文献10
附录10
谢辞11
西双版纳傣族园
中文导游词:
第一章导游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这片美丽而神圣的土地,我是今天大家的导游,各位可以叫我小王。
很荣幸今天我能带领大家前往著名的西双版纳橄榄坝傣族聚居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去体验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热情,去品尝各种新鲜的傣家美食,亲身去跳一场傣族舞,唱一首傣家歌,穿一回傣家衣,过一次傣家节,做一回傣家人。
各位朋友,如果你也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火热,那就拿出你的激情,带着你的期待,我们一起走进傣族园亲自揭开西双版纳的神秘面纱,释放出你的活力,圣水会冲刷你的烦恼和汗水,就把你对傣家的疑惑丢在里面,满意地走出来,我相信这次体验您会终身难忘。
第二章西双版纳概况
2.1西双版纳声誉、民风民情概述
各位朋友,“花开花谢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的西双版纳曾被人们称为最后的绿岛,青山不老,碧水长流,是一座热带植物的“基因库”,野生动物的数量堪称全国之最。
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生命的摇篮,在这片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上,人们创造和保留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和民族风情。
走进西双版纳,五光十色的民族服饰会让你大开眼界,或艳丽迷人,或古朴,或素雅。
如诗如画的傣家竹楼,每一个村寨都是一个精巧的花园。
各式各样的恋爱与婚姻的习俗朴素真挚。
暮霭降临,明月高挂之时,恋爱中的傣族小伙子和小姑娘,要是情投意合,小伙子的披毯就会裹住心爱的姑娘。
而在那些随处可见的佛寺里,你可以触摸到一个民族真诚善良的内心世界。
至于那些释放快乐的舞蹈和节日狂欢,则会让您感到奔放的热情和真正的喜悦。
来到西双版纳,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美丽神奇,什么是绿色家园,什么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2傣族园风景揽胜
澜沧江风情的精华,是傣家美景橄榄坝。
人们常说,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坝,傣族园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橄榄坝即勐罕镇,素有“绿孔雀尾巴”的美称,橄榄坝是西双版纳23个坝子中海拔最低的一个,仅有530米,面积50多平方千米,澜沧江从坝子边缘流过。
一年四季、满目青翠碧绿。
依照原有的村寨和自然环境建成了集观赏傣族建筑,服饰,了解傣族风情和文化的一个综合性的景区——傣族园。
造型典雅别致的傣家干拦式竹楼,一家一幢,四周围着篱笆,房前屋后,果树成林,繁花满地。
身着筒裙的傣家妇女,就从这一幢幢的竹楼里,肩挑竹箩,袅袅娜娜地去赶摆(赶集)。
品种繁多,品质优良的热带水果,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傣族园有目前西双版纳保存最完好的5个傣族村寨,到处充满了自然、纯朴、宁静的美。
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
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充满着诗情画意,一年四季青翠嫩绿、竹林环绕、果木成林、香蕉、椰子、槟榔、菠萝密、芒果,给寨子洒下了一片片浓浓的绿荫,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阵阵热带花开的幽香随风送来,一片清幽恬静。
古色古香的佛塔,佛寺与旖旎风光相互掩映,形成了具有独特佛教文化内涵的风景名胜和园林景观,给人予一种新奇,美妙和寄托美好愿望的感受,所以素有“绿孔雀羽翎“的雅称。
走进傣族园,首先看到的是最具傣家特色的园林式建筑,这里花开花落无四季,瓜果飘香溢全年。
近千年的佛塔佛寺金碧辉煌,在天地间构成了人与佛的衔接,佛在这里显灵,人在这里期盼。
走进竹楼,静静的坐下来,体会傣家人的待客礼仪,慢慢的饮酒,细细的品尝,傣家人的风光、神韵就这样在一喝一品一食中融进了无穷的情趣和韵味。
园林学家说,傣族园是庭院园林的典范;历史学家说,傣族园是一座活着的民族历史博物馆;植物学家说,傣族园是植物王国的基因库;文学家说,傣族园是人间仙境,是远离闹市,难得寻找到的世外桃园。
第3章傣家曼将村寨
3.1傣家竹楼独特人文建筑风格
朋友们,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村寨叫曼将。
傣语“曼”,即寨子之意;“将”,是指篾圈或篾套,专用于搬抬大石头,“曼将”即“篾套寨”。
大家看这些原始的的傣家竹楼就是传统的傣族民居。
它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面积相当大,整个楼阁用几十根大木柱支撑着,地板用竹片辅砌。
楼下四面敞开,不住人,只是堆放杂物和养牲畜,楼上住人。
房顶盖着很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代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是孔明帽,说是当年孔明层教会当地人种水稻,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便把竹楼的房顶设计成孔明的帽子那样。
现在,我带大家去傣家参观做客,大家注意,进屋之前要脱鞋;傣家人行礼之后,各位要在胸前双掌合十,微微弯腰,答礼致谢。
大家看着楼梯,在以前楼梯是房东地位的象征,级数越多代表地位越高,土司家的楼梯一般在9级以上。
楼上分为三个部分:
阳台、客厅、和卧室。
客厅和厨房是一个大的通间,这根柱子是吉祥柱,据说摸一下可以带来好运!
说到“家神柱”,这其实也与在佛教传入前傣族先民信仰的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文化有关,在西双版纳,主人选定做“哨丢瓦拉”(家神柱)等五棵柱子的树木后,要用蜡烛、槟榔和酒等物品来祭祀所选定的树木,祈求树木同意充当家里五棵主要的建房柱子,然后由家长在这几颗树上各砍一刀,砍伐者才能接着砍伐。
柱子加工成多面体,是为了防止毒蛇顺着柱子爬入房内。
和客厅一墙之隔的就是卧室,这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
因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相信人有灵魂,一家人的灵魂就关在卧室里,如果外人打开了门,就惊动了灵魂。
进入卧室有两扇门,靠里面的门是供老年人出入的,靠楼梯的门是供年轻人出入的。
卧室里面是一个通间,傣家人隔帐不隔墙,代表全家人的心永远相通,没有隔阂。
只是以颜色来区分:
老年人用黑色蚊帐,新婚夫妇用红色蚊帐,年轻人用白色蚊帐。
卧室里那根大柱是升天柱,平时家里人不得随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挂杂物,只有当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将遗体靠在这根柱旁沐浴、更衣,让死者的灵魂通过木柱升天。
傣族村寨的寨与寨之间,只有一条马路和一道门就能隔开了。
我们现在出了这道门,过了这条马路,就属于第二个村寨了,这个村寨叫做曼春满。
春满的意思是花沁园,曼春满就是花沁园寨。
“曼听的地方”意为“花园的村寨”,终年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傣家竹楼,似海市蜃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每家竹楼都用竹篱围出一定范围,形成小庭院。
竹楼周围种满了芒果、柚子、荔枝、树菠萝等果树,还有扶桑、香露兜、依兰香等花木,每户种植的树木花卉达几十种,高低错落,相映成趣形成多层次的人工群落。
不少人家主竹楼的挑脚上还种有鼓槌石斛,这是西双版纳独具特色的热带兰花。
给这“花园般的村寨”添姿加色的还有那景物优雅的曼听公园和著名的曼听大佛寺,以及独特的傣式亭台。
第4章曼春满佛寺
4.1佛寺建筑
曼春满佛寺是勐级总佛寺。
历史悠久,始建时间已无从考证。
第一次修建时间是傣历一一零四年,即公元1742年;第二次修建时间是傣历一一五八年,公元1796年。
总面积是2580平方米,由大殿、戒堂、佛塔、门亭、和引廊等部分构成。
大殿座西朝东,属重檐歇山式顶,中堂和偏夏是其主要部件。
大殿围墙采用墙柱结合的办法,接着是一米左右高的矮墙,矮墙上又是一米五高的用来支撑偏夏的圆形柱子。
大殿内宽敞明亮,装饰、摆设也是美观整洁、大方气派。
大殿的门与引廊、门亭连接,大殿左侧是戒堂(布书),右侧则是折角“亚”字型的金刚宝座塔,大殿北侧是鼓楼。
大殿西侧是僧舍。
曼春满佛寺整个建筑群皆用矮墙来进行围护。
佛寺中间的这四根很粗的圆柱,有200多年的历史。
大门里面的两座佛台,专门用来摆放施舍给飞禽的食物,以示佛家的博恩。
金塔是佛寺的标志,对着金塔的楼阁称为诵经阁,是和尚传授经文的地方,其他人员都不得出入。
诵经阁四角的地上有几个半截入土的金粉石,起标志作用,表示金粉石以内为禁区,除佛爷、和尚以外,人们不得踏入。
4.2佛寺建筑与宗教艺术
大佛寺是西双版纳小乘佛教的圣地之一,寺周围有象征佛教的贝叶棕,以及椰子、槟榔、菩提树、榕树等高大的乔木。
古寺名刹和婀娜多姿的树木相映衬,构成一幅绚丽神奇的傣乡风物画。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
佛寺,佛塔是傣族群众活动的中心场地,是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傣族村寨的佛寺、佛塔可以说是傣族建筑精湛技艺的缩影,是傣族审美艺术的完美体现。
待会参观佛寺时大家要注意一些禁忌,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拜佛一定要诚心。
不能摸和尚的头和袈裟,不能拍打和尚的肩和身子,不能在佛像面前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敲打佛鼓、鋩锣和其他乐器。
佛寺大殿中较高的台阶叫僧侣台,是佛滴水转运、栓钱祝福的地方。
寺庙内的佛像背后有一颗高大古老的圣树——菩提树。
菩提树在佛教里有重要的意义,当初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
佛寺内悬挂的长白布条,是傣家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象征。
佛像左边的画廊是曼春满佛寺著名的20幅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讲述的是“召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对佛的形象化理解和敬仰。
朋友们,大家看,佛寺前的三颗棕树就是用来制作贝叶经的贝叶棕,这种树能活六十年左右,一生只开一次花,花是乳白色的。
花儿开放后就意味着将枯死。
贝叶经是傣族园内7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之一。
傣文字是拼音文字,由42个字母组成。
傣族的文字都是刻写在贝叶上的,用贝叶记载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傣族的史诗、佛经、谚语、传说等都是靠这一片片的贝叶流传至今。
据说曾经流传过的傣族书籍有84000部,550部叙事长诗,现收集到的有3000余册。
这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100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是一座引以为骄傲的丰碑。
贝叶经可以保存上千年的历史,时间越久,字迹越清晰,一直;流传至今。
各位看到的这两位刻贝叶经的老人是佛寺里还俗的老佛爷。
傣文字是传男不传女的,男子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他们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到佛寺里当和尚学习贝叶经。
第五章傣族节日
5.1开门节,关门节
傣族一年中有三个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叫泼水节),关门节傣语叫“豪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九月十五日(阳历七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阳历十月中旬)。
在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两天里,各个村寨群众都到佛寺里举行盛大的“赕佛”(即:
敬佛之意)活动,向佛爷、佛像奉献美味的食物,鲜花和钱币。
关门节和开门节之间的三个月中,每隔七天有一次小“赕”,中间有一次大“赕”,叫“赕坦”(诵经书),由佛爷和尚集中三天三夜的时间诵读经文,村寨里的“信徒”们在佛寺里静听忏悔。
在“关门”期间,青年人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人们不能外出,要集中精力“赕佛”,以求死后灵魂,能进“天国”,“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傣语称为“尚罕”或“京比迈”(新年)又叫“厚南”(泼水节,佛誕节,浴佛节或花节都是一个意思)。
傣族人民爱好洁净,与水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到夏季,每天男男女女成群结队到江河里去游泳洗澡,男子在下游,女子在上游,戏水的节日—泼水节。
这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消灾祈福的传统节日。
泼水节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一种宗教仪式活动,为印度古天文历法计算年月的起始点,这个活动后来被印度佛教演戏为沐浴洗罪的节日。
上座部佛教传入后,这个节日与傣族嬉水的习惯和原始的“水灯会”融合而成为我国云南傣族重要的节日。
云南傣族的节日多与佛教有联系,如“出洼”(开门节)、“进洼”(关门节)、“赕佛”、“做摆”等节日都与佛教有关联。
5.2泼水节主要活动
在众多的节日中,最隆重的就是傣历年的泼水节,又叫浴佛节、佛诞节。
傣历以6月为岁首,也就是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在公历4月的中旬左右,所以傣历6月的泼水节是傣族辞旧迎新的节日。
泼水节一般要持续3到5天,头两天是辞旧活动,最后一天为迎新日。
每逢这个时候傣民都要举行泼水、赕佛、放灯、文艺等活动,用这些活动方式送走过去的疾病和灾难,期盼迎来新一年的顺畅大发。
在节日前几天,傣家人一般要做含糖、芝麻、花生的糯米粉,用芭蕉叶包着蒸熟的“泼水糍粑”,将其送给客人表示祝贺。
在泼水节头天,青年男女就要在佛寺或广场上用鲜花、树枝搭成花房或花塔。
节日里,男女老幼沐浴更衣,青年男女则穿上漂亮衣服,打扮一番后成群结对、载歌载舞参加仪式。
起初,男女老幼洒水互相道福、彼此洗尘;接着泼水嬉戏、互相祝愿。
古代的泼水节称第一天为“送归”,第二天为“空日”,第三天是新一年的第一天、是迎接新年“日子之王”的来临。
顺序是这样的:
第一天采花,第二天举行仪式开始泼水,第三天政府组织欢度节日,第四天政府组织干部、群众与驻军部队联欢。
泼水时间一般在中午12时至下午7时。
为配合节日热烈气氛,民间有自发性的花展、体育、划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放礼花、舞蹈、武术等活动。
泼水节前几天,人们就着手准备:
打扫卫生、缝制新衣、备办“豪闷”,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
节日前两天,傣族民众就在佛寺院场搭水龙、扎花亭;头天清晨,男女老幼便成群结对上山采花,直到日落偏西才怀抱鲜花归来,在家的人敲锣打鼓地迎接采花队伍的归来,接着人们又在一片歌舞声中将一束束鲜花插在花亭上。
节日当天早上,家家户户的老人都带着鲜花、豪闷、香烛等贡品到佛寺拜佛。
随后,把数尊易于搬动的汉白玉小佛摆在水龙头四周,供在绸缎缝制的方形枕头上。
傣族信众围亭而拜,聆听佛爷讲经。
上午约11时,男青年把佛寺的;鋩鼓敲响,寺僧侣诵完经,男女老幼便成群结队地提着泡有鲜花的清水登上木架,将一桶桶清水倒入龙身水槽内,开始为佛雕洗尘。
接着人们开始为老人洗尘,祝贺他们幸福长寿。
第二、三天,人们又到附近村庄互相泼水,甲村到乙村泼水祝福,而乙村又到甲村祝福洒水。
泼水队伍整齐有序地到对方村寨的佛寺参拜佛像、佛塔,然后把清水倒入水槽为佛洗尘,接着互相泼水、互道吉祥。
成千上万的人随着优美的傣族音乐翩翩起舞,边跳边呼喊:
“水!
水!
水!
”,喊声动地,鼓锣之声响彻云霄,场面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丢包做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缝抨,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
先是无目的的抛来掷去,后渐渐有了固定的目标,等姑娘有意识的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妨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聚集到澜沧江边,观看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竞赛,傣家儿女在"瞠瞠瞠"的茫锣声中和"嗨!
嗨!
嗨!
"的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欢乐的气氛。
一般来说,三天节日过后,还要陆续泼水几天,有“三天大泼,七天小泼”的说法。
放高升和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
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嗖嗖"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采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
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的活动内容。
5.3泼水节传说故事
有些傣族地区称泼水节为“爽朗”或“桑间”,“爽朗”是泼水之意,“桑间”为过年之意,这个说法来源于佛经故事《浴佛节的来由》,用佛的化身“桑间”作为浴佛节的称呼。
佛经里有这样的叙述:
太子降生时,天空仙乐鸣奏、花朵缤纷、诸天神同卫,是时宇宙大放光明,天空泻下一温一凉的净水,为太子沐浴。
这是浴佛节的来源,泼水节的说法在傣族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
他先后霸占了六个姑娘,后来又强占了人间最美丽的公主楠棕布,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
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
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
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漫延到人间。
楠棕布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
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
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在每年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
每年这个季节,正是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也是气温回升,暑天到来的时候。
因此,你不用担心衣服泼湿受凉,而只会觉得泼得越多越爽快。
这时,从城镇到乡村,凡有傣族居住的地方,男女老少,个个提桶抬盆,互相泼水祝福;过路行人,不管你是哪个国度,什么民族,一样泼洒。
朋友们,待会我们可以去泼水广场亲自体验“天天泼水节”的欢乐气氛。
每天都有100多名傣家小卜少陪同游客共享泼水节狂欢的喜庆,传送傣家人的美好祝福。
大家人说“泼透全身,幸福终生!
”一盆盆的傣家圣水,可以洗去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杂念。
各位朋友,可以去出租一套泼水的服装亲身体验泼水节,尽情享受傣家特有的祝福和欢乐吧。
第6章歌舞大剧院
6.1傣族歌舞艺术
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歌舞大剧院了我就不得不向大家介绍傣族音乐艺术。
傣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艺术文化,有古歌谣和叙事长诗等。
傣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艺术,傣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普遍喜好音乐,在竹楼、树林、田坝、路边、随处可以听见悠扬的歌声;舞蹈种类繁多、造型生动、感情细腻,多为动物形象的摩拟和美化。
例如,“象脚鼓舞”、“孔雀舞”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许多高水平的孔雀舞蹈艺术家,其舞蹈技艺受到国内外的称赞。
傣族民间有为数众多的歌手,被称为“哈蛮哄”或“哈们当”,其对民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起着很大作用;民间也有也有不少的故事,其内容多是反映劳动人民勇敢进取的感人精神、发明创造的聪明智慧。
这些古歌谣语言朴实、形式简单、内容通俗,反映了傣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情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生命力旺盛。
叙事长诗的类型有古老动人的神话传说,优美动听的情歌对辞,生动醉人的风景写真,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的描幕。
叙事长诗是傣族诗歌中的精华,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感情真切,蕴含着淳朴的民风。
诗歌内容多是讴歌人们千辛万苦、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亦反映人们奋起力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傣族音乐取源于傣族先民的生产、生产实践活动并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
经过世代傣族人民的加工、锤炼、就形成了今天种类繁多、音调优美、名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繁荣景象。
傣族音乐因地域差异而有所区别。
根据《百夷传》记载,在明代傣族音乐、歌舞已经有较为丰富的发展了,以音乐、歌舞助兴已经有较为丰富的发展了,以音乐、歌舞助兴已经是时尚。
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民间有数十种不同的曲调,而流传最广的就是“依拉荷调”和“章哈调”。
“伊拉荷调”是傣族在跳集体舞时用于集体唱腔的曲子。
历史悠久,早在“诗、歌、舞”三者融合时代就已经产生,被称为古典调。
这种调子具有较为强烈的节拍,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
用这个调子伴舞,能起到统一舞者舞步的作用,还有产生鼓舞激情的效果。
“章哈”是歌手的意思,“章哈调”就是歌手调之意。
这种调子又分为“哈赛比”、和“哈豪腾”。
“哈赛比”是用笛子伴奏的调子。
一般在贺新房、过新年、婚礼仪式、升和尚和联欢会活动中演唱。
演唱时由二人对唱,双方你问我答,直到有一方答不出来为结束。
所演唱的的内容一般都有唱本,多为“贺新房的典故、史诗、栓线歌、贺新年、民间传说故事等的歌曲”。
还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等歌颂新生活的内容。
演唱者在过去还要用扇子遮住脸,现在不用了。
“哈塞订”直接就是三胡伴奏的调子。
一般在节日庆喜、朋友聚会、谈情说爱、文艺联欢等活动中演唱。
演唱形式是双方对唱,互问互答或独唱。
演唱的内容有史诗、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或是根据所见所闻即兴创作。
还有,男青年夜间串姑娘时也使用这种调子来向对方表达情意。
“哈豪藤”是山野调。
这种调子是上山砍柴、采猪草、采野菜、摘野果时候唱的歌。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两种。
唱时也没什么伴奏,见什么唱什么,属于即兴创作,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至于舞蹈,例如动物舞蹈。
它属于最早的原始舞蹈艺术,来源于傣族先民的图腾是崇拜和采集、游猎生产、生活实践。
傣族的图腾有鸟图腾、象图腾、龙图腾等,傣族图腾是傣族文学的源头,也是傣族艺术的源头。
傣族先民模仿动物图腾跳舞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并诉求祖先保佑、赐福。
第七章傣族饮食体验
各位朋友,玩了这么久大家是不是累并快乐着呢,累了没关系,接下来我就要带大家去品尝傣家美味了,一睹美丽的西双版纳风光之后,让我们去傣家竹楼歇歇脚,你会品尝到用香茅草捆绑着的烤鱼;用竹筒煮出来的香喷喷的糯米饭;用芭蕉叶包裹着的蒸肉、蒸脑花;芭蕉叶烤蝌蚪;油炸芭蕉、油炸青苔……等等。
这种既饱眼福、又饱口福的旅游生活,将使你其乐无穷,终生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杨胜能.西双版纳动植物趣事[M].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窦志萍.模拟导游[M].北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云南省旅游局.云南导游基础知识[M].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杨叶坤.导游业务[M].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杨叶坤.全国导游基础知识[M].云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6]司恩平.迷人的彩云南[M].云南: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7]云南旅游指南[M].云南: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8]车志敏.秘境云南[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9]李刚.云南揽胜-云南名胜古迹大观[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10]吴之清.贝叶上的傣族文明[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谢辞
本论文的完成,得益于我这三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恩师,使本人有了完成论文所要求的知识积累,更得益于导师杨丽娟老师从选题的确定,论文资料的收集,论文框架的确定、开题报告准备及论文初稿与定稿中对字句的斟酌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对杨丽娟老师表示特别感谢!
谢谢您!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三年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旅游学院学院的各位老师,领导。
感谢教过我的杨丽娟老师、杨芬老师、和旭老师、郑耕耘老师、董芸老师、赵春阳老师、刘艳萍老师、黄琳老师、崔佳山老师、王文静老师、还有我的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