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4785943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20KB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docx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监测方案
建筑工程基坑边坡工程
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基坑周边环境状况为。
基坑面积,基坑深度米,基坑支护形式采用。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本工程基坑属于级基坑。
基坑土层情况为:
为保证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编制本方案。
由于基坑监测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本方案仅作为内部控制依据。
二、编制依据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标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
5
行标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7
《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规范》
CH/T6001-2014
8
建质[2009]-87号文件
...
地标
...
9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
**楼设计图纸
...
(编制依据不限于表中所列,各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但需保证规范名称及编号准确,并确保规范是在使用的)
三、基坑监测内容设计
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
1.1监测对象:
1.1.1支护结构
1.1.2地下室状况
1.1.3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1.1.4周边建筑
1.1.5周边管线及设施
1.1.6周边重要道路
1.1.7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适用的对象进行监测)
1.2监测内容
基坑类别
监测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立柱竖向位移
应测
宜测
宜测
地下水位
应测
应测
应测
深层位移监测
应测
应测
宜测
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宜测
周边建筑、地表裂缝
应测
应测
应测
周边管线变形
应测
应测
应测
周边建筑
竖向位移
应测
应测
应测
倾斜
应测
宜测
可测
水平位移
应测
宜测
可测
以上监测内容仅为常规监测项目,不同项目需根据自身的基坑等级、支护情况等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表4.2.1进行补充。
实际编制方案时,根据基坑等级将表中的应、宜等文字去掉,直接列出监测项目即可。
2、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2.1本工程测量基准点由业主给出的市政控制点为准,分别为:
**点:
X=,Y=,Z=;
**点:
X=,Y=,Z=;
**点:
X=,Y=,Z=;
......
2.2监测点布设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及本工程选用的监测内容,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确定,不得照抄规范。
(需附基坑监测点布置图,示例做法详见附图2.1)
类型
监测点
原始坐标
原始高程
水平位移
JCD1
X=
Y=
Z=
JCD2
X=
Y=
Z=
......
竖向位移
JCD*
X=
Y=
Z=
JCD*
X=
Y=
Z=
......
......
3、监测方法及精度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第五章监测点布置】及本工程选用的监测内容,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确定,不得照抄规范。
4、监测周期和监测频率
本工程监测期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到地下室工程完工为止。
监测频率如下表(《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表7.0.3,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5、监测报警值
监测报警值应由基坑工程设计单位确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规范》GB50497-2009第8章,并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6、监测成果要求
监测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文件:
6.1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6.2监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6.3阶段性监测报告
6.4监测总结报告
四、监测准备
1、技术准备
1.1对本工地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
1.2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
1.3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及水准点)。
1.4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据进行计算、检查。
1.5项目成立测量小组,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配备若干名放线人员。
1.6......
2、监测人员配备
本工程基坑监测配备2名测量人员,其中一名负责测量及记录,另一名负责跑杆。
3、监测设备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全站仪
**X
1台
钢尺
50m
1把
卷尺
5m
2把
......
表中监测仪器、设备应有检验合格报告。
五、基坑监测方法
1、监测工艺流程
编制监测方案(报公司及监理审核)→建立基准控制网→监测点布设及验收→基坑监测→形成监测成果
2、建立基准控制网
监测基准网的精度是监测的基础和保证,基准控制网变形或被破坏将会对整个项目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水平、垂直位移监测需等基准点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展工作,稳定期应应根据观测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拟定稳定期为15d。
此外,基准点必须定期复测,根据规范要求拟定基准点复测频率为1月1次。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采用基准轴线法,根据场地情况在基坑边线布设一基准轴线,在轴线两端分别埋置控制点3个。
用全站仪按二级精度要求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定期检测。
沉降监测基准网拟在施工现场周边稳定处布置水准基点3个,距基坑边最短距离大于120m(四倍基坑深度),采用美国进口DINI0.3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附合差<0.3mm,
n为测站数)和建筑物变形测量一级检测高程控制网。
控制点埋设深度为0.5M,并用混凝土保护好且插入钢钉做好标识。
水平和垂直位移基准网检测周期为进场一次,施工与使用过程中按照施工进度与使用时间、控制点位(被破坏、变化等)具体情况定期检测。
3、深层位移监测
3.1钻孔。
要求:
定位准确;倾斜度小于1 度;钻孔直径与测斜管匹配(比测斜管略大)。
由于在软土中钻孔易发生塌孔、缩孔等问题,需要采用泥浆钻进,条件许可时采用下套管跟进,以保证不塌孔,确保测斜管能顺利下入孔内。
3.2下管。
下管前对测斜管进行检查,对外观质量较差、老化或受损的不合格管子应不予采用。
底部安装底座后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以防泥浆进入。
下管前计算好长度、节数,并在接头处打好自攻螺丝导孔。
准备好下管时固定用的绳子等。
用经纬仪确定好导向槽的方向,逐节或几节(预先接好,接头处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下管。
钻孔较深时宜采用钻机或吊车等机械设备,在人工的帮助下下入。
当孔内水位较高,对管造成较大浮力时可向管内注入清水且适当施加静压力,但不可将测斜管压弯。
同时要注意导向槽的方向不发生变化,如果下入后进行纠正会引起测斜管的角度发生旋转,这是不允许的。
3.3孔壁回填。
当测斜孔较浅(小于20m)或观测时间间隔较长时,可采用细砂回填或自然塌孔消除孔壁空隙。
细砂回填时一定要用长钢筋捣动,且间隔一定时间加砂,才能达到真正密实。
当测斜孔较深,或埋管与观测时间间隔较短时,应采用孔壁注浆的方法。
可采用管外注水泥浆,由下向上注入水泥浆直至溢出地表为止。
3.4孔口设置与记录。
包括测量测斜管顶端高程,安装保护盖,测斜管四周砌好保护墩,并做好标记。
记录应含工程名称、测孔编号、孔深、孔口坐标、高程、埋设日期、人员及该点的钻孔地质情况等,以备查验和解释观测结果。
4、水平位移监测
水平位移观测观测实践中利用较多的前方交会法主要有两种:
测边前方交会法和测角前方交会法。
另外还有极坐标法以及一些困难条件下的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项目根据实际采用的方法展开说明)
5、竖向位移监测
5.1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5.2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5.3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6.3.3确定。
5.4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0.5mm。
5.5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6坑底隆起(回弹)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mm。
5.7各等级几何水准法观测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7的要求。
5.8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点。
5.9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基坑 工程 监测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