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docx
- 文档编号:24779325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6.40KB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第五单元思维方法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
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凸显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凸显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
《我要的是葫芦》凸显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坐井观天》可以围绕课后题“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理解课文内容,在开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的讨论中明理;《寒号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只顾眼前,不想将来带来的不良后果,指导现实行为;《我要的是葫芦》可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进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解。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
例如,《寒号鸟》一课,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课文
坐井观天
2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寒号鸟
2
我要的
是葫芦
2
口语交际
商量
1
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语文园地
五
识字加油站
3
1.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认识9个生字。
2.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4.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阊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6.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字词句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0
12坐井观天
教材解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
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
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
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
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
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
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
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
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
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
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读好小乌和青蛙的对话;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9个生字,字音方面,“哪”是多音字,在课文里两种读音都出现过。
教学时建议让学生对比朗读,发现规律:
“哪”放在句末时读轻声。
从字形、字义看,“渴、喝”比较容易混淆。
教学时可以形象地引导学生建立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
“口渴”是一种状态,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个动作,张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
可以让学生借助顺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区别这两个字。
“答、话、哪、抬”的构字部件学生都很熟悉,建议联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式,展开认读、理解。
教学“际”字时,可通过查字典,选择“无边无际”中“际”的字义,还可拓展其他带有“际”字的词语,如“一望无际、漫无边际”。
“错”字可结合生活实际,在语境中识记,比如,“作业写错了”“有错要改正”。
本课识字教学要紧扣文本。
如“沿、际”的学习,理解“井沿、无边无际”时要结合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又如,生词“弄错”共出现3次,学习时可关注小鸟和青蛙争论时的语气。
2.写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指导书写时,建议“观”字放在课题中先写,注意右边“见”字而不是“贝”字,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
“渴、喝”可放在课文句子电进行对比,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里面先写“人”字,再写“竖折”。
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字时,注意“瞄”是两笔完成的,要写得高而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井4画,上下结构。
观6画,左右结构。
沿8画,左右结构。
答12画,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竹字头要写得紧凑,“合”的撇捺要舒展。
渴12画,左右结构。
喝12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边“口”要写得小、偏上。
话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舌,,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
际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阝”的横撇弯钩要写得小,“示”第四笔是点。
二、课文学习
本课除了第一自然段,全部是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
教学本课,可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
(1)读正确、读流利。
课文语句简短、口语化,比较容易达到读正确的要求。
可以创设互学互促的情境,鼓励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同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第一组对话要读好问句。
其中“哪儿”是儿化音,也是问句的核心词,可以先单独练习,然后再放回到句子中,练习读出问句上扬的语调。
第二组对话情感很强烈。
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一叹,不同角色的情感通过小小的标点符号可见一斑。
要指导学生读好带有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为揭示寓意打好基础。
“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朗读感叹句时,要强调“别”字的劝谏意味;朗读第二句时要强调“井口、那么远”等词语,语调上扬,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教学时,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语气语调的不同。
如,改成陈述句“朋友,别说大话了!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比较朗读中,明显地感受到原文的感叹句和反问句在语气表达上更为强烈,突出了井底之蛙的自以为是。
第三组对话中,人物的对话前增加了提示语“笑了”。
提示语相同,却有着不同的心情。
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青蛙笑了”和“小鸟笑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它们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青蛙对自己的看法非常自信,所以在朗读青蛙的话的时候,要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表现出青蛙是在非常自信地强调自己的理由。
小鸟说的话中,“你是弄错了”中的“是”要重读,表示强调,加强语气。
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在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逐步读好人物的对话。
2.理解运用。
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让学生找出课文一共有几组对话,大概说了什么内容(具体分析见“教材解析”),然后在分角色朗读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详见“朗读指导”)。
依据寓言的体裁特点,教学时要充分感受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想法,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揭示寓意。
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1)体会想法,感受寓意。
一是关注青蛙说的话: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结合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
青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到:
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
二是关注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儿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
通过对“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这时候会想什么?
)引导学生领悟:
不听劝告、自以为正确是导致青蛙弄错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2)续编故事,各抒己见。
课文的结尾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亲自来看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口后,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独特看法,不必拘泥于寓意,不必统一说法。
比如:
跳出井口青蛙会遇到什么情况,遇到谁,有什么启示?
在学生换角色代入的过程中,就会进一步揭示寓意。
(3)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寓言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能受到触动。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对寓意的领悟。
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
你会怎么去面对他?
3。
课后练习。
第一题:
建议结合课文学习,完成第一题。
第二题:
教学时建议分3步走。
第一步,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3组对话,初步感知青蛙和小鸟争论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在学习理解第二组和第三组对话时,作好铺垫;第三步,在第二课时理解寓意时,回答该题。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词语“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学写“观、喝、渴”3个字。
2.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3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教学过程:
一、补写课题,引人新课
1.教师出示课题《坐井一天》,让学生填空。
2.学生观察“观”字,发现左右部件笔画穿插。
教师补写课题。
小结:
见字旁的“观”,就是看,观天就是看天。
字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字义,识记生字。
3.教师介绍寓言特点。
学生齐读课题。
小结: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着道理,也就是寓意。
《坐井观天》会藏着什么道理呢?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教师讲故事,创设故事情境。
(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故事。
(2)结合插图,观察青蛙和小鸟所处位置。
随文认读“井沿”。
①描一描插图中的“井沿”。
②识记“沿”。
③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沿”。
④观察图画,同桌说一说青蛙和小鸟的相遇。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
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初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这一环节重在创设情境,比如,同桌两人认领角色,以青蛙或小乌的身份走进故事。
此外,串读时还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
建议:
一个站着,一个蹲着,手做圆圈状。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感知3组对话。
要求:
课文读正确,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3.师生合作,串读课文。
(1)教师读旁白,指名朗读青蛙和小鸟说的话。
识记生字“答”;比较生字“渴、喝”的部首区别;读准多音字“哪”的轻声。
(2)同桌认领角色,进入情境。
三、分角色学习,读懂对话
1.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对比:
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1)同桌读对话,体验小鸟的生活环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想象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状况。
(2)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中标点的停顿。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
2.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想一想: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1)出示两幅图,学生选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2)读懂青蛙的观点。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话”。
②认读“弄错”,感受争论。
‘
(3)读懂小鸟的观点。
①结合构词规则,推测“无边无际”中“际”的意思;联系生活,运用词语。
②想象拓展。
小鸟:
“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我曾飞过______,飞过_____,大得很哪!
”
(4)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
①指导朗读感叹句和反问句。
②同桌讨论,加上提示语读。
青蛙(笑着、摇摇手、摇着头)说……
小鸟(也笑着、大声、拍拍翅膀)说……
③根据提示语,加上神态、动作,同桌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想一想:
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说说青蛙和小鸟的笑有何不同。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的争论。
】
(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初步感知寓意。
四、运用生字,指导书写
1.学以致用“渴、喝”。
出示第一组对话,隐去“渴、喝”两个字,让学生读一读,再在括号里填写这两个字。
2.指导书写“渴、喝”。
(1)观察对比,书写“渴”和“喝”。
教师范写,提示:
右下部分是“人”加“竖折”。
(2)学生练写。
(3)反馈指导,再练写。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井里井沿
井口那么大无动无际
13寒号鸟
教材解析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
故事蕴含的道理是:
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
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交代喜鹊和寒号鸟的住处。
寒号鸟住在现成的石崖缝里,而喜鹊住在树上,它们住得很近,为后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第二至九自然段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冬腊月”3个关键时间点,分3部分描述了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
第二至四自然段讲冬天快要到的情况,喜鹊趁天气晴朗忙着做窝,寒号鸟则是能玩则玩,能睡则睡,并且不听从喜鹊的劝告。
第五至七自然段讲冬天到了的情况,喜鹊有自己温暖的窝,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嘴里说着明天做窝,结果第二天还是不听劝,继续得过且过。
第八至九自然段讲寒冬腊月的情况,“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崖缝根本抵御不了严寒,寒号鸟又哀号了,但觉悟得太晚,结果就被冻死了。
这几部分故事性强,语言浅白,结构相似。
尤其是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反映各自的性格和想法,读起来富有节奏,生动有趣。
课文有2幅插图。
第一幅插图中喜鹊忙着衔树枝做窝,寒号鸟却躺在崖缝里睡懒觉。
第二幅插图冰雪覆盖大地,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寒号鸟却再也没有出现,表现两者的不同结果.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号、当”,会写“面、阵”等8个字,会写“山脚、当作”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故事寓意。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从字音看,“号、当”是多音字,“号”在词语“寒号鸟”和“哀号”中出现,可以组块学习,进行读音的强化,也可和以前学过的第四声“口号、学号、号子”比较学习。
“当”在本课中读第四声,学生易读成第一声,可提供字典义项,引导学生据词定音。
也可通过词组对比读,增强语感,如“当作、恰当、适当”“当心、当然、应当、担当”。
“衔、劝、趁”是前鼻音,“缝、朗、将、狂”是后鼻音,可用分组归类呈现的方法,进行分辨认读,也可结合课文理解.在具体语境中认读,如“缝”,可组成“石缝、缝隙、裂缝”等,加强字音巩固。
本文识字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字义等方法,进行组块识字。
比如,“堵、缝、朗、衔、枯”出现在第一幅插图中,通过插图中的实物“一堵石崖、一道缝”来理解“堵”和“崖”的字义,通过“天气晴朗,喜鹊衔着枯草”这一画面来理解“衔”和“枯”的字义,并图文结合记住字形。
也可调动已有识字经验、联系生活识记、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式识字。
如有“缝、朗、枯”等字,学生可结合已有形声字识记经验,自主学习。
再如,“将、复、趁”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说词语或者句子,如“将来、将军”“寒假,我将要去北京玩”。
“且”可以通过与熟悉的汉字比较来识记,如“且”和“姐”比较。
“衔”是本课较难识记的一个生字,可以联系课文,理解喜鹊“衔枯草”就是嘴里咬了一根枯草。
2.写字。
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两部分不同的比例。
“阵、枯、将、纷”左窄右宽,“朗”左右宽窄相当,“却”左宽右窄。
教学时,可以把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用加辅助线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共同之处,再选一两个字范写,迁移练写其他生字。
“面”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方框要扁。
“将、夜”是书写难点,引导仔细观察每个部件的大小,摆好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阵”容易把“车”写成“东”,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辨清楚再写。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面9画,独体字。
第一笔横稍短,第二笔短撇从竖中线起笔。
第四笔横折中的横段在横中线上方,比第一笔横宽。
阵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右部“车”第二笔的折点在田字格中心的左侧,横段在横中线上。
朗10画,左右结构。
左右等宽,注意左边不是“良”,最后一笔是点。
枯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左部“木”横在横中线土,捺改点。
右部“古”首笔横在田字格中心起笔。
却7画,左右结构。
左高右低,左走右小;右部“旷的一竖是悬针竖,略长。
将9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右边两部分要写得紧凑,“寸”的横在横中线下侧,较长,点在竖中线上。
纷7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右上“八”撇要收,捺要展。
夜8画,上下结构。
上部较窄,下部较宽;右下不能写成“夂”。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与理解运用。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再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理解内容,体会喜鹊劝告寒号鸟时着急的语气以及寒号鸟两次不听劝告得过且过的心理,从而明白故事里蕴含的道理,明白导致喜鹊和寒号鸟不同结果的原因。
(1)了解课文顺序。
初读课文后,可以按照“冬天快要到了”“冬天到了”“寒冬腊月”三个不同的时间,初步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
然后分时间板块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把握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2)抓住不同表现,比较不同的生活态度。
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
寒号乌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
这两句话形象地描写了喜鹊和寒号鸟在冬天来临前的表现,在比较中感悟它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一早”,写出了喜鹊出去劳作的时间很早;“东寻西找”,说明找到适合做窝的材料并不容易,可以让学生联想和想象,喜鹊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如何寻找的,体会做窝的不易;“衔回来”,结合字义的理解,感悟衔回做窝材料的艰辛,再次体会做窝的不易;“忙着”,写出喜鹊抓紧时间做窝,毫不懈怠。
寒号鸟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却”字,写出了和喜鹊完全相反的行为,“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进一步说明它天性懒惰、得过且过。
(3)抓住对话,感悟其不同的个性。
本课中喜鹊和寒号鸟的两次对话如下:
①喜鹊说:
“寒号鸟,别睡了。
天气暖和,赶快做窝?
”
寒号乌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傻喜鹊,不要吵。
太阳高照,正好睡觉?
”
②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
“趁天晴,快做窝:
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
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伸伸懒腰,答道:
“傻喜鹊,别哆唆,天气暖和,得过且过。
”
喜鹊第一次劝寒号鸟,指出“该于什么”,第二次劝寒号鸟,不仅指出该干什么,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干。
在行动上,由“说”变成“来到崖缝前劝”,可谓苦口婆心。
朗读理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喜鹊思考:
会怎么去劝说寒号鸟?
心情又是怎样的?
也可通过在“说”“劝”前面加上提示语的方式来体悟,再指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
寒号鸟的语言,除了抓住“躺、伸伸懒腰”等明显描写出㈠濑惰”的词语外,还可引导学生围绕“傻、得过且过”等词语进行讨论。
喜鹊真的“傻”吗?
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寒号鸟“得过且过”,后果是什么?
有真切体悟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等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4)抓住环境和寒号鸟的语言,体会得过且过带来的后果。
寒号鸟第一次不听劝告,才是冬天刚到,在呼呼的寒风里,“冻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哆啰啰”’,并发誓“明天就做窝”;第二次不听劝告,已是寒冬腊月,“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它“重复着哀号”,再次发誓“明天就做窝”,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它“在夜里冻死了”。
这两段话,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当时的寒冷情景,体悟“得过且过”带来的必然后果。
北风“狂吼”,南方的学生较少见到,可以借助视频理解;“得过且过”,可以联系上下文先说说寒号鸟“得过且过”的行为,再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比如,有的学生,做作业拖拖拉拉,非要第二天老师催要才补做;再如,有的学生家里长时间不整理,乱七八糟的,最后想找的东西也找不到了。
2.课后练习。
本文课后有3道练习题。
第一题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后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需和文本的理解结合在一起,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朗读促进理解。
避免课文朗读机械模仿,孤立生硬地讨论问题。
第二题是练习带“得”字的短语,“得”字前面是形容词,“得”字后面是补语,补充说明形容的程度,可以直接描述,也可以用比喻句来说。
和低年级的学生,不必说术语,可以结合生活和自己的经验来说。
教学时可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补充“热得______”,这里可以用上生活中的情景图片,比如,“冻得直流鼻涕”“快得像一阵风”。
第三题是选做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
不要拔高难度,“说一说”即可,切勿提升到“写下来”的层面。
教学资源
寒号鸟
寒号鸟是一种啮齿类动物,学名叫“复齿鼯鼠”。
白天呆在巢内,黄昏或夜间外出活动,可由高处向低处滑翔。
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号叫,而俗称“寒号鸟”。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堵、缝”等7个生字;会写“面、朗、阵、枯”4个字。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哀号”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寒号鸟和喜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有什么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寒号鸟,出示寒号鸟资料。
2.把“寒号鸟”读正确,强调“号”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表示哭叫,读第二声,引导学生用组词的方式巩固读音,如“号叫、号哭”。
【通过讲故事,了解“寒号鸟”。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图文结合,初步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
(寒号鸟的住处是在崖缝里,喜鹊住在大杨树上。
)
【通过看插图.对照课文明白两种小动物的“窝”是怎样的,在对比中对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有初步感知。
】
2.出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二 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五 单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