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docx
- 文档编号:24776911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9.22KB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docx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4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
画一画
1.读课题
2.围绕“矛盾”展开教学
(1)见过矛吗?
干什么用的?
请同学上来画一画。
再请同学画一画盾,说说用处。
读一读
(2)文中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是怎么向围观的人推销自己的矛和盾的?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用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
轻声读读这两句话,比较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
你们都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可那个楚国人认识到了吗?
他还在那儿——(夸口)指名读出“夸口”的语气。
(3)就这么洋洋自得地夸口着,可后来怎么张口结舌了呢?
相机出示:
“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
言外之意是什么?
(4)楚国人张口结舌的一刹那,心里在想什么?
(5)现在你知道什么叫“自相矛盾”了吗?
(6)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
你周围的人有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呢?
你打算怎样劝导他?
编一编
这是一个靠卖矛和盾为生的楚国人,因为这件事情,他的生意变得非常冷清,他在家中好好想了一想,决定改变自己以往的言行,他后来会怎样做生意呢?
他的生意怎么样呢?
聪明的孩子们,你能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吗?
演一演
编完故事演一演。
课后练习:
1.用“自相矛盾”说一句话。
2.修改前后矛盾的语句:
3.读读自己平时的练笔,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尝试修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
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
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
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
(板书:
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
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
再去干什么啊?
师:
真好!
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
学、明)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
自相矛盾)(读题)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师:
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
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
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
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
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
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
字典上怎么说啊?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
(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
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
(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
生读字词:
锐利、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
锐利的矛,坚固的盾。
(可以。
)
生2:
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也行。
)
生3:
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
(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
(4)接着读。
读词:
拿、卖。
师:
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
夸口、张口结舌。
师:
“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
哑口无言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
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注意:
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板书:
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
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
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
“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
“很”
d.挺有意思的!
为什么这么读?
生:
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
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
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
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
(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
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
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
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
”的语句来说说吗?
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
戳不穿呢?
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
(相互抵触、不一致。
)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
张口结舌
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
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
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
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
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谁来说说!
(7)对啊!
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生读道理。
板书: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联系实际,拓展思考。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
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
都有哪些?
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
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
——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
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
怎么知道的?
———“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
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
之前他会想什么?
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
楚国人的反映怎样?
——“应”:
回答。
“弗能应”:
不能够回答。
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
——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
——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
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4
一:
导入
平时你们看到我叫我什么啊?
(老师、丁老师对不对)哎,我长得那么漂亮,(美丽、漂亮的丁老师)小嘴巴真甜,这样今天你们一个机会来给我当当老师好不好?
(好)我来说两句话,你们听听看。
听完之后评一评。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
(是的)
2.哦,再听一句,值日生记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说:
丁老师,我没有讲话,我是轻轻地讲话。
你来说。
3.谁来读?
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
先来看个视频,矛和盾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
你听得很仔细。
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
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
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
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
——要,为什么?
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
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
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
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
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
三、理解课文
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
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
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
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
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
出示: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
你来读,你来读。
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你来。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
你可真会誉盾啊(出示词卡)!
谁连起来读一读?
(出示:
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王天瑞。
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
(出示: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
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
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预设:
吾:
我的。
放风筝里面有“汝前行,吾后行”。
坚:
坚固,给他组组词。
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
坚可以组哪些词?
我们就把这种学习方法命名为:
倪展翼组词法。
利:
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
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
物莫能陷也:
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
——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
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
於物无不陷也:
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
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
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
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
你来,你再来。
我们一起来!
(齐读)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
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出示: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
8.这里的“或”我们在哪篇小古文里碰到过啊?
——菊,其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或是有的,但是在这里是——有的人。
9.
(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
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
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
年轻人:
(老练有成)
10.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
(出示:
其人弗能应也)
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
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
)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
看!
(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
1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师引读:
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四、活学活用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
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
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
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
这诗歌有意思吧!
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
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五、熟读成诵
1.老师给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
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
自己试试看!
(请两个小朋友来背)
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
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
谁来做楚人?
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
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
开始!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
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
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
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
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6】
(1)楚人:
楚国人。
(2)鬻(yù):
卖。
(3)誉:
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
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
锋利。
(6)以:
用。
(7)弗:
不。
(8)应:
回答。
(9)夫: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
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
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
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古文及逐句翻译)
4、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5、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课件4】
(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
6、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故事范例:
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
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心里很是高兴,他想:
哈哈,这下子我才发财了!
于是他说:
“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
赶快买呀!
”有个年轻人问:
“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
”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
“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
”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
他又举起他的矛,炫耀道:
“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
”人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相矛盾 教学 设计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