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措施》.docx
- 文档编号:24776844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2.04KB
《校企合作措施》.docx
《《校企合作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措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企合作措施》
《校企合作措施》
1.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来推动校企合作。
目前,校企合作最大的问题是这种“合作”主要依赖于企业领导人和校方的觉悟和明智,而不是依靠政策和机制来推动。
我们应如何通过政策来引导、推动这种“合作”、通过立法来规范这种“合作”、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使这种“合作”成为大多数企业和高校的行为而不是少数先知先觉者的要求。
这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我们要建立起使高校与企业捆绑在一起的技术与市场互动的运行机制,使科技人员最快捷的得到市场需求刺激,从而最高速地创造出新成果。
还要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使合作双方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向上精神,克服“小利而安”的思想。
为校企形成一个有利的合作环境。
2.高校与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合作成功的保证。
合作双方必须以诚相待,相互信任、尊重,互谅互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这就要求高校在找寻合作伙伴时,要慎重,要找哪些素质高,有相当高的管理水平,懂法制,讲信誉,能同甘共苦的企业进行合作。
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实在是太多了。
3.选择合适的切人点是合作成功的基础。
校企合作应有共同的基点,这个基点应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科技开发、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双方应以此为切人点,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难题,结果是双方共同得益。
一般说来企业期望高等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支持,即:
(l)培养人才资源;
(2)产品创新;(3)改善生产或服务过程。
高校必须在企业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方面存在优势、长处,才有合作的可能。
4.要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校企合作意义的认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议论,校企合作是不是至此为至。
认为校企合作是高校“不务正业”、是企业“拿着钱浪费”。
这种观念已跟不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必须转变。
并且,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关心企业在开拓市场中对科技和人才的需求,帮助企业开发有市场占有率和高利润的产品;企业要增强依靠意识,增强竞争力,使自身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社会、校方、企业都必须转变观念,为校企合作营造一个良好氛围。
第二篇: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普工的培训基地何错之有。
现在的社会很流行校企合作,尤其是在中专技校。
有一期的打卡总结这么点评它:
中专技校简直成为了普工的培训基地。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我赞同,并且我还很支持这样的行为。
甚至我希望国家可以出台这样一个政策:
所有大、中专以及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当年一律由其所在的院校为其安排实习单位,职位统一为普工(即一线员工,也可以是服务类等,以下统称普工),实习期一年(即毕业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实习期间企业应按照正常的普工工资进行发放,不得无故克扣等等。
为什么这样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企业角度。
普工的资源过度贫瘠。
作为hr人员,我们每天都要为公司招收大量的普工,打广告、发传单,甚至高温30几度了还要出去摆地摊等等,可是最后结果呢。
往往新的员工还没招收进来,旧的员工就已经去了一大半,你说你烦不烦恼。
普工又不同办公室职员,那里走了一个人你招招手就有了。
普工走了一个人你就是手都摇断了也未必会有一个。
如果这一政策可实现,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多多的。
首先,学生的资源是充足的,固定每年一换,工作不愁没人做。
其次,学生的大体素质比较高,管理起来比较方便。
第三,减少人力资源开支费用等等。
二、学生角度。
每个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自傲,做一个工作开始没干两天就嫌这嫌那辞职了。
一年换十几个工作简直是家常便饭。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迎暗香扑鼻来”。
就应该用这样的制度来挫挫学生们的锐气,给他们定定性。
当然这样做起初学生们肯定会反感,但时间久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等这一年实习期过了,企业就可以考虑提拔一些愿意留下来的同学,去做他们应有的职位。
这样办公室职位有的补,普工又有人做,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不愿意留下来的,或是为继承家业或是要出去创业的,通过这一年的实习,多多少少都能积累到一些经验,比教学来的更加直接吧。
三、社会角度。
这一制度大体上偏向于企业一方,与《劳动法》的行径或许相差很多。
但是它带来的利益却是无限大的。
最大的利益便是增加社会的就业率,减小社会压力。
即使第二年,实习期结束了。
预计也会比现在这样的状况要好的好多。
说不定gdp还能因此提高呢。
我曾经所在的那家企业,普工80%都是90后,初中高中毕业的居多,相信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的。
这部分人群波动都很大,不甘愿做一名小小的一线工人,每天总是异想天开,可是还总是流连于各家企业的一线中。
如果注入了这批大学生,或许就能
第三篇: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日期:
xx-5-410:
43:
33浏览:
66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至未来社会,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的重要需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目标和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主要任务和必由之路
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一线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技术人员。
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
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当今社会,高技能人才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和青睐。
二十一世纪,职业院校究竟该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
这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有明确答案: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和练有机结合起来,方能学以致用。
早在xx年我校就对实施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六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成效十分显著。
一、尝试校企合作,探索学生就业新出路
职业教育就是为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即是就业教育。
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中职毕业生不再由国家统分统配,学生就业也走向了市场,当时主要是通过社会职介机构安排,校企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是企业急需的,而企业急需的员工学校又没有培养。
学生的安置没有保障,还容易出现就业后回流,就业矛盾日益凸现。
如何让中职生满意就业。
如何让贫困生完成学业。
如何让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
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而校企合作如同“一剂良方”,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xx年初,我校带着困惑和希望,经过多方咨询和考察,选中了深圳富士康集团,该集团愿意大量接收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和实习生。
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经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
学校有了稳固的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学生的就业去向明确。
就业模式由过去中介推荐改为“直通车”式就业,既减少了就业风险,又实现了学以致用,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思路决定出路。
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建议,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及时开办社会急需的新专业,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增设新课程,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校企合作后带来的显著成效让学校走出了困惑,在尝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探索出了新的办学模式。
学校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广泛与知名企业合作。
到目前为止,已与深圳中兴通讯、苏州三星、珠海伟创力、上海和硕科技等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待遇较高的80余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
现在,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每一位毕业生都有三个以上的就业单位可供选择,就业渠道畅通。
xx年4月64名学生由海南马自达公司出资包乘飞机赴海口就业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推行校企合作,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校企双方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定向培养即由用人单位提出需求员工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学校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前到企业顶岗实习,完成学业后在企业就业。
近几年,我校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根据中职生的素质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些新的培养模式。
1、订单培养,办冠名班,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员工就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具备相应的技能。
企业希望充分利
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期盼学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这就要求在培养方式上必须打破常规,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标准选拔学生,组建冠名班,学生学完规定的内容并考试合格后,均可到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员工。
如“钱江班”,由钱江摩托公司和学校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公司提供培训计划和教材,无偿提供摩托车和发动机等实习设备。
再如深圳开发磁记录公司给学校援建了生产磁盘的模拟实验室,为“订单”培养实现零距离教学提供保障。
如学校培养精密模具人才的“鸿准班”。
属机加工行业,对机械制图、钳工工艺等课程要求高,企业除在选拔学生上有要求外,还将该班的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接纳到公司进行培训。
教管人员到企业身临其境,培训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既保证了学生学以致用,又可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
2、顶岗实习,扶贫助学,实现校企教学共管
让广大的农村贫困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后实现转移,让他们能上学并快速就业,顶岗实习是我校校企合作的又一模式。
主要合作对象是生产繁忙,技术要求一般的企业。
学生学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到公司顶岗实习3—6个月,在生产中完成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上班接受公司管理,工余时间由带队老师督学。
贫困生还可利用顶岗实习的报酬支付学费,实现“读书、实习、就业”的有机统一。
我校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技能培训扶贫学校,共计接受了安徽金寨贫困生十余人,减免了全部学杂费,学生还通过上述方式全部完成学业。
受到部领导赞赏。
在这一模式中,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实习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后备军。
学校提供生源、师资等教学资源,并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教学。
而企业负责实习阶段的考核并派技术骨干全程参与教学指导。
实现教学共管,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xx年9月我校一次输送800余名学生赴上海达丰电脑公司实习,学校安排数名老师带队,与学生同吃同住,参与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业。
学生实习期间月薪高达xx余元,实习合格者全部转为企业正式员工,既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又畅通了毕业生的就业出路。
三、创新校企合作,提升素质就业新效应
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松散模式,合作内容不能单纯是达成就业意向,重点应是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
对企业而言,可以提高员工素质,降低劳动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对学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
同时,企业凝聚着一大批技术人才,他们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紧密型合作对学校、对企业、对学生是一种三赢策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为此,xx年9月我校成立了“发展改革委员会”,先后聘请了广达上海制造城董事长黄健堂先生等多名企业家为“咨询专家”。
学校也是珠海伟创力、深圳开发磁记录、驻华韩资企业的授牌定向培养学校。
今后还应向高技能人才共训、教师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贫困生共助、教学计划共订、培训教材共研等方面探索和实践。
目前,我校与台资企业佰龙公司合作佰龙班学生,由公司出资赴台湾总部接受为期三个月岗前培训已经结束。
与上海某公司合作设立公司奖学金50万元的协议已经草签,与深圳某知名公司合作,赞助冠名实验室已即将安装。
与数家知名企业协商高技能人才共同培训,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结出硕果。
校企合作采取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室,更多的是实习基地、生产车间。
严格规范的教学培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学到了扎实本领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也是大显身手。
我校电工专业毕业生郑重,代表赛格日立公司参加深圳市技能竞赛,夺得第一名,荣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
xx年首次招收的255人技师班,已被多家企业提前预订一空。
xx年12月在深圳成立了“珠三角”地区毕业生联谊会,xx年6月在上海成立了“长三角”地区毕业生联谊会。
两地知名企业高管人员参加了联谊活动,
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增强了校企合作的生命力。
由于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度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今年6月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四、巩固校企合作,寻求解决问题新举措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校企合作是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校企合作的成果和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问题。
学校为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提前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部分课程因教学时数减少而缩水。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一方面改革专业计划,压缩部分文化课课时,教学时数向专业课和实习课倾斜;另一方面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增强教学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学生适应能力差问题。
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身份上很难快速转换,难以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一方面增开《职业指导课》,对学生加强就业前的指导,提前调整心态,指导他们如何从学生转换到员工;另一方面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行为要求,利用课外活动和晚自习时间进行训练,缩短磨合期。
三是跟踪管理难度大问题。
中职学生自制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也差,容易上当受骗(如传销等),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对学校和企业都是潜在的威胁。
为此,我们一方面建立学校、企业、家长、学生个人管理信息网,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向,及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前在学校购买平安保险,减少学校、学生个人经济损失。
尽管校企合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探索和完善之处,但校企合作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取得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零距离的接触,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实现校企互惠双赢,这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第四篇: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如何落地
(二)
xx年10月27日14:
38《中国大学生就业》“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模式如何落地
(二)
——访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刘铸
文/本刊
在上期的访谈中,本刊围绕如何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采访了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研究员刘铸,本期我们继续刊出其他采访内容。
记者。
您如何看待当前高校合作模式开展情况。
刘铸。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校企合作模式现状,二是校地合作模式开展基本现状。
(一)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1.以高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高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质上是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
这种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按照合作的深度,校企合作可分为浅层、中层、深层三个层面的模式:
(1)浅层次合作模式即“企业配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它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任务。
学校按企业所需确定专业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2)中层次合作模式即“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培养任务。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3)深层合作模式即“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以立足于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创新为目的,主动与学校相互渗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
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
这种合作模式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和学校人才培养,分享办学效益,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2.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质上是以经济效益为驱动的校企合作。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开展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并使研究成果快速商业化而获取收益。
按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模式下,校企合作可分为四个层面的模式:
(1)校企合作平行线模式。
平行线模式即是说学校与企业在研究阶段是独立发展,只是在研究结果的处理阶段,企业通过技术市场买入科技成果。
企业通过国家部门、地区或行业的各种形式的技术市场、技术交易会、洽谈会、难题招标会等购入技术成熟较高、市场需求量大面广的成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2)校企合作研发模式。
校企合作研发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经费、高校出人力和部分设备,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中心的工作纳入双方的工作计划,按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研究或超前研究,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使得研究成果尽快商业化。
(3)“政、产、学”三位合一模式。
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国家产学研工程”,按各自的优势组合,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协调下,共同将科技成果产业化。
现在,这种模式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它不但解决了技术研发所需的资金投入问题,而且也为未来技术的运用提供了重要而核心的保障,确保计划的顺利高效完成。
3.基于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校产合作模式
产业集群中的校企合作弱化了企业和高校的边界,加速了知识、信息、技术的流动,解决了普通模式中高校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使集群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地位有较大提升。
许多学校与众多企业相互协作,共同组成产业群体,使得众多资源融合为一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产业集群下的校企合作把竞争从单个企业之间与学校之间提升到更大的群体之间,重塑了竞争形态。
产业集群下学校与企业的分工协作不仅可以提高单个个体的生产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创造出一种在非集群状态下不能得到
的集体生产能力。
学校与企业间的有效协作使其能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规避不利因素,增强获利能力,从而获得较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
(二)校地合作模式开展基本现状
1.与地方政府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如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于xx年提出与我国部分经济较发达城市共同设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的合作模式。
目前,已经与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17个城市(区)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2.学校重点科研成果落户地方。
如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大型集装箱检查项目在地处北京中关村的同方威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这些重点科研成果的转化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积极参与校地科技合作基金运作。
一种是“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直接受益”的合作基金,如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等;一种是“校地联合主导、校企共同受益”的基金。
如鞍山清华研发种子基金、铜陵清华产学研合作基金等。
记者。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使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大工程,您认为在宏观上我们要有怎样的把握。
刘铸。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坚持科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
高校要根据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国家及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立足校情,加强对专业结构现状的调查研究,特别要在完善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围绕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科学规划学校发展。
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要积极与社会相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强力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校产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增强高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部分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
前些年较热门的一些专业,由于布点过多、增量过快,导致毕业生就业难。
所以,要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到辽宁省,经过多年特别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努力,我省在优化区域布局和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渐形成了6个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板块日趋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同时,省内地区间多种形式、多层次的经济合作,辽宁与东北其他地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双边合作日趋紧密,对全省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今年6月,我省下发《xx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提出省发改委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探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省科技厅、省中小企业厅、省经信委、省卫生厅、省农委等部门发挥本系统、本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优势,在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中,把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同时,为更好地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省教育厅与省发改委还专门设立“辽宁发展规划”网站,把省、市及各行业发展战略及时传递给高校,真正引导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切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此外,在辽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现有基础上,配合国家及我省区域发展战略,形成若干发展重点各有侧重的主导高校群。
如针对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区,重点发展为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服务的相关学科和主导高校群,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方面辐射相关领域;针对以大连为中心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为构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服务的、与建设辽宁省重要的石化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和软件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造船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关的学科专业和主导高校群,注重打造品牌与特色,在服务“黄海经济区”的同时,辐射东北亚;针对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沿海经济区,重点发展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石化工业、临港工业、纺织工业、造船与配套、汽车零部件,以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绿色有机食品、物流等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有关的学科专业和主导高校群,在服务辽西与“环渤海经济区”的同时,发挥与京津唐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的连接带作用,成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重要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基地。
所以,高校要紧密结合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工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总体结构和实际情况,主动调整本校学科专
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要深入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加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律性研究。
要建立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继续完善就业状况预警机制和专业预警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努力在知识更新、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
如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宝马公司合作建立宝马培训基地,在为宝马北区经销商和附近的华晨宝马工厂的员工提供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其售后服务技能和水平以及生产质量的同时,该培训基地还将成为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培训场地,以进一步促进辽宁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与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沈阳中航黎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等多家大中型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共同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在600多个企业建立了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实习与就业实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企合作措施 合作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