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4775881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71
- 大小:69.25KB
最新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docx
《最新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
1-03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
雪峰山隧道设计说明
1.隧道概况
雪峰山隧道地处福建西北部,穿越雪峰山主峰。
主要穿越将乐县莫源乡、南口乡、大坪、沙溪仔村、张源村、白沙公区、雪峰山主峰和后门山山峰、大排山山峰以及沙县夏茂镇后垄村。
进口位于将乐县城郊上苦竹村,出口位于沙县夏茂镇后垄村。
隧道采用单线双洞方案,左线隧道进口里程DK300+850,进口轨面设计标高198.881m;右线隧道进口里程YDK300+840,进口轨面设计标高198.851m;左线隧道出口里程DK318+692,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30.525m;右线隧道出口里程YDK318+676,出口轨面设计标高230.573m。
左线隧道全长17842m,右线隧道全长17836m。
隧道最大埋深948m。
其中,DK300+850至DK309+385为XPFJ-1标,湖管斜井,三洋斜井、平导为XPFJ-1标;DK309+385至DK318+692为XPFJ-2标,白沙斜井与溪源斜井为XPFJ-2标。
全隧道设置4座斜井,平导一座。
辅助坑道设置一览表
坑道名称
与线路交点里程
断面形式
主要参数
湖管斜井
DK305+555
无轨运输双车道
斜长1527.87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线路平面夹角90°,斜井综合坡度9.09%
三洋斜井
DK308+000
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
斜长1708.97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40°,斜井综合坡度9.44%
白沙斜井
DK310+840
无轨运输双车道
斜长约2183.83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线路正交,斜井综合坡度10.1%,斜井井身线位平行于左线,并且位于左线左侧125m
溪源斜井
DK315+800
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
斜长约843.4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40°,斜井综合坡度9.96%
进口平导
DK304+060
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
长3180m,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设置平行导坑,平导与左线线路中线平行,间距为25m
2.隧道建筑限界及衬砌内轮廓
本隧道采用双洞单线隧道,左右线线路中线线间距11.89m~45~23.83m,由进口~出口变化。
设计行车速度为200km/h,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本隧道根据《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中建筑接近限界及《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暂行)》(铁科技函〔2004〕157号)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内单侧设置贯通的救援通道,救援通道宽1.5m,高2.2m,外侧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为2.3m,救援通道底面高于内轨顶面30cm。
曲线上的隧道,内轮廓不设曲线加宽,隧道轨面以上净空面积为58.2m2。
3.洞内轨道及照明设置
1、按重型轨道、无缝线路标准设计;
2、道床:
隧道内采用无砟轨道整体道床,轨道结构高度0.515m;
3、隧道内设置固定式电力照明和应急照明设备,洞内专用洞室设置固定和应急照明设备。
4.线路平面与线路纵坡设置
左线隧道进口段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4500m,隧道内曲线长1667.8m;左线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
右线隧道进口段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4500m,隧道内曲线长1768.17m;出口段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8000m,曲线长700.19m。
右线隧道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
左、右线隧道内纵坡均为人字坡。
左线隧道变坡点里程依次为DK301+410、DK310+500,从隧道进口至出口坡度依次为3‰、6‰、-3.0‰,坡长依次为1120m、9090m、9501.25m;右线隧道变坡点里程依次为YDK301+420、YDK310+500,从隧道进口至出口坡度依次为3‰、6‰、-3.0‰,坡长依次为1140.46m、9080m、9501.25m。
5.隧道洞门设计
隧道进口采用双侧挡墙柱式洞门,出口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
左线:
进口里程DK300+850,出口里程DK318+692;右线:
进口里程YDK300+840,出口里程YDK318+676。
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洞口临时开挖边、仰坡应进行喷锚网防护,并按设计施工完成长管棚后才能进行暗洞施工。
6.隧道衬砌结构设计
左(右)线隧道进口DK300+850~+957,YDK300+840~+947段和出口DK318+671~+676段为明洞、出口DK318+676~+692及YDK318+660~+676为斜切式洞门,除上述地段隧道采用整体式衬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
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Ⅱ级围岩采用底板结构形式;Ⅲ级围岩根据地质条件采用底板结构形式和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Ⅳ~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
隧道衬砌及辅助施工措施见附表1~2“雪峰山隧道左、右线正洞衬砌分段与辅助施工措施一览表”。
7.隧道防排水设计
7.1.防排水原则
根据本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本隧道防排水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1、一般地段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设计、施工措施,保障结构物和设备的正常使用与行车安全。
2、对于与地表存在良好水力联系、地下水发育、具有较强富水性的以下断层及其影响带:
设计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采取超前预注浆或径向注浆措施,以降低围岩的渗透系数,控制地下水流失。
7.2.防排水设计
1、防水设计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铺设EVA防水卷材加土工布;防水卷材厚度≥1.5mm,幅宽2~4m,土工布重量≥350g/m2
(1)施工缝处理
环向施工缝采用外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仰拱仅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纵向施工缝处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混凝土界面剂。
(2)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处设置中埋式橡胶止水带。
拱墙变形缝处衬砌外缘与防水板结合部位以聚硫密封胶封堵,衬砌内缘3cm范围内以聚硫密封胶封堵,以外2cm范围内设置U型镀锌钢板接水盒,其余空隙采用填缝料填塞密实。
2、排水设计
(1)隧道衬砌防水板背后环向设置Φ50打孔波纹管,结合施工缝设置,纵向间距一般5~10m,并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调整,地下水较大时,在地下水较大处增设1~2道;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脚外侧两道环向盲沟之间设置纵向Φ110打孔波纹管,每10m一段,每段纵向盲沟中间设Φ50PVC管泄水孔一处,接头处均通过三通或弯头连接;环向盲沟与纵向盲沟两端均直接与隧道侧沟连通,便于排水管路的维护。
(2)明洞防排水设计执行铁道部现行《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中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拱墙外贴防水板和无纺布。
(3)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截水天沟中线距边、仰坡开挖线边缘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
8.抗震设计与国防要求
雪峰山隧道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抗震设防有关规定,隧道工程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本隧道左线全长17842m,右线全长17836m,长度L≥5000m,根据《铁路建设贯彻国防要求技术规程(试行)》,洞口、洞身浅埋段衬砌及洞门端墙均按战备要求进行加强,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洞门端墙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整体灌注。
9.辅助坑道设计
9.1.平行导坑
本隧道于进口端设局部无轨运输平导一座,平导与左线线路平行,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左线间距25m。
起点里程PDK300+880,终点里程PDK304+060,长3180m。
PDK302+638.5里程后平导坑底标高较同里程左线隧道内轨顶面高程低1.415m。
平导按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断面设计,断面尺寸:
单车道5.1×5.8m(宽×高),错车道7.5×6.0m(宽×高)。
一般Ⅱ~Ⅳ级围岩段采用锚喷支护,断层破碎带的Ⅳ级、Ⅴ级围岩段及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洞门采用双侧挡墙式洞门。
根据平导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PDK301+263~+303、PDK301+400~+470、PDK301+575~+625、PDK302+037~+067、PDK302+913~+953为强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时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本次预设计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堵水及加固,局部地段采用3m帷幕注浆。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监测情况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成果予以调整,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平导衬砌分段及施工辅助措施详见附表3“雪峰山隧道平导衬砌分段与辅助施工措施一览表”。
9.2.斜井
1、湖管斜井:
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左线线路中线正交于线路里程DK305+555;斜井与隧道采用正交单联方式,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内设30m长、坡度2%缓坡段5处,最大坡度10%,综合坡度9.09%,斜长1527.87m;斜井井口里程XDK1+521,井口采用挡墙式洞门。
2、三洋斜井斜长1708.97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08+000,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40°;斜井与隧道采用斜交单联方式,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断面;洞内设30m长、坡度3%缓坡段6处,缓坡段坡度3%,最大坡度10.2%,斜井综合坡度9.44%;错车道结合缓坡段设置。
斜井井口里程XDK1+701,井口采用挡墙式洞门。
3、白沙斜井:
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左侧,斜井井身线位平行于左线,并且位于左线左侧125m,与隧道正交于左线线路里程DK310+840;斜井与隧道采用正交单联方式,采用无轨运输双车道断面;斜井内设30m长、坡度3%缓坡段8处,最大坡度11.5%,斜井综合坡度10.1%,斜长约2183.83m;斜井井口里程XDK2+171,井口采用挡墙式洞门。
4、溪源斜井:
斜长约843.4m,位于左线线路前进方向的左侧,与线路交点里程DK315+800,与线路大里程方向夹角40°;洞内设30m长缓坡段3处,缓坡段坡度3%,最大坡度10.8%,斜井综合坡度9.96%,采用无轨运输单车道+错车道断面。
错车道结合缓坡段设置。
斜井井口里程XDK0+839,井口采用挡墙式洞门。
本次设计无轨运输斜井单车道、双(错)车道断面尺寸:
单车道5.5×6.0m(宽×高),双(错)车道7.5×6.37m(宽×高)。
一般Ⅱ~Ⅳ级围岩段采用锚喷支护,断层破碎带的Ⅳ级、Ⅴ级围岩段及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根据斜井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三洋斜井、白沙斜井以及溪源斜井洞身穿越强富水断层,施工时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本次预设计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堵水及加固,局部地段采用3m帷幕注浆或径向注浆。
施工中应根据具体监测情况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成果予以调整,以确保施
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同时,斜井施工时应预备足够的抽排设施,以应付突发性事故。
9.3.辅助坑道交叉段衬砌加强原则
1、平导横通道交叉段衬砌加强原则
(1)横通道交叉段处的平行导坑采用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2)横通道交叉段平导衬砌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加强:
①交叉段位于Ⅱ级围岩喷锚衬砌地段时,交叉段衬砌采用同级围岩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②交叉段位于Ⅲ~Ⅳ级围岩普通地段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或喷锚衬砌地段时,交叉段衬砌采用降低一级围岩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2、车行横通道(施工横通道)与隧道交叉段衬砌加强原则
交叉段处前后各10m范围隧道衬砌采用降低一级围岩复合式衬砌。
3、斜井与隧道交叉段衬砌加强原则
(1)交叉段处斜井衬砌:
采用降低一级围岩喷锚支护整体式衬砌。
(2)交叉段处隧道衬砌:
采用降低一级围岩复合式衬砌。
10.洞内附属工程设计
10.1.电缆槽
洞内采用双侧水沟、双侧电缆槽,洞内通信、信号电缆槽设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电力电缆槽设于线路前进方向右侧。
10.2.综合洞室
隧道内按规范要求设置综合洞室,洞室间距为500m,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
隧道左线共
设置综合洞室71个;隧道右线共设置综合洞室71个。
综合洞室设计详见“向莆施图(隧)54
(2)-34”图。
综合洞室不得设于衬砌断面变化处或沉降缝处,否则应适当调整隧道衬砌断面分界里程位置。
同时工作缝、伸缩缝不得设置于综合洞室处。
隧道内综合洞室布置里程详见“向莆施图(隧)54
(1)-12~13”图。
10.3.其它设施
隧道内其它附属设施洞室按规范及有关专业要求进行设置。
1、余长电缆腔
余长电缆腔结合综合洞室设置,隧道内左线、右线各设置71处。
2、无线列调中继器洞室
线路右侧综合洞室内按间隔2000m设置无线列调中继器室,隧道左、右线各设置8处;无线列调中继器洞室按相关专业要求需设置防火门。
3、变压器洞室
根据电力专业要求,在隧道线路右侧综合洞室内设置变压器洞室,间距3000m,隧道左线、右线各设5处;变压器洞室按相关专业要求需设置防火门。
4、综合接地
隧道内每100m设一处综合接地,左、右线共设356处。
5、过轨钢管
隧道内每隔500m设置过轨一处,每处通信、信号过轨各预埋2根、3根Φ100mm钢管。
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放置电力变压器的综合洞室及通信负荷点处均预埋Φ150镀锌钢管6根。
其余综合洞室处均预埋Φ150镀锌钢管4根。
10.4.横通道
隧道左线与平导间设横通道7处,隧道左、右线之间设横通道共39处。
横通道采用复合式衬砌断面,行车横通道断面净空尺寸为4.5m(宽)×5.5m(高),人行横通道断面净空尺寸为2.3m(宽)×3.3m(高)。
横通道内设置人字坡,人行横通道中线与隧道中线交角约90°,辅助坑道附近的横通道与斜井施工结合设置。
考虑防灾救援及通风要求,横通道设置间距300~500m,横通道的位置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及岩层接触带、具有较强富水性等地段,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1.特殊地段的工程措施
11.1.高地温地段
DK302+100~+300(埋深331.5~360m)、DK303+900~DK305+650(埋深155.1~483m)、DK307+170~+800(埋深358.3~417.5m)、DK310+060~DK315+150(埋深395.7~930m)段预测地温超过28℃。
属存在地温危害区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测试地温,在施工中采取加强通风、洒水等降温措施。
11.2.岩爆地段
DK303+310~DK304+693、DK309+023~DK309+710、DK310+087~DK311+706、DK314+262~DK315+428段硬质岩地段属高应力区,开挖过程中可能发生岩爆;DK311+706~DK314+262段,属极高应力区,开挖过程中有岩爆发生。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测试地应力,预测岩爆的等级,在施工中可采取如下辅助措施:
1、设临时防护网:
主要是防止飞石伤人和砸坏机具。
2、待避及清除浮石:
在岩爆比较猛烈的时候,应在安全处躲避一段时间,待避到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清除掉。
3、喷雾射水:
岩爆后立即向工作面及工作面以后一定距离的隧道周边进行喷雾和高压冲洗,以适当改变岩石力学性质,降低岩石的脆性,将需释放的能量转变为热能。
4、应力解除法:
在洞室未开挖前,用超前钻孔爆破的办法,使围岩破碎,达到超前应力释放,以便降低开挖后的围岩应力。
另外,适当改善施工方法也可以降低岩爆的危害性,如采用分步开挖,使应力逐步释放,以减轻岩爆危害的严重性;使用浅孔爆破,减少一次爆破用药量等。
施工过程中当发生强烈岩爆影响施工安全时,应及时提出,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防护。
12.耐久性设计措施
1、全隧道碳化环境作用等级T2,局部地段存在化学侵蚀,表现为:
(1)DK300+850~DK301+500段有二氧化碳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H1;
(2)DK308+000+800段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分别为H1、H2;
(3)DK318+400~+692段有硫酸盐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H1。
上述地段隧道(含相应右线隧道)相应分别采取下列耐久性处理措施:
(1)H1环境下:
二次衬砌模筑素混凝土应采用C35混凝土;无仰拱衬砌段底板下找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20提高至C30。
(2)H2环境下:
各级围岩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C30;二次衬砌模筑素混凝土应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构造配筋),模筑C35钢筋混凝土应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而采用C40混凝土;无仰拱衬砌段底板下找平层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20提高至C35。
上述地段左、右线间横通道亦按上述原则处理。
其余有关砼原料选择、配合比及56d电通量、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改条文(铁建设〔2007〕140号)办理。
2、初期支护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外侧(钢架与围岩间)不小于4cm;衬砌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
拱墙、仰拱不小于50mm,底板不小于40mm,底板下部要求设不小于10cm的C20砼找平层;
3、衬砌施工控制要求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及其补充条文、《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相关条款办理;
4、衬砌监测、养护、维修也应严格按《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办理;
5、隧道设计拱墙采用外包防水层,隧道施工缝及变形缝均采用综合防水措施,尽量隔绝环境水土中侵蚀介质对主体结构的作用;
6、其他材料耐久性要求
(1)锚杆耐久性要求:
适当加大锚杆钻孔直径,锚杆应带置中器,使锚杆砂浆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采取措施保证锚杆的注浆饱满(如采用带排气装置的注浆锚杆);锚杆止浆塞与垫板之间无法采用砂浆保护的部位应进行防腐处理。
(2)防水材料的耐久性要求:
防水材料除满足规范要求的物理力学指标外,还应进行耐久性测试,防水层材料通过饱和Ca(OH)2溶液浸泡168h后EVA防水板断裂拉伸强度≥17MPa、扯断伸长率≥600%来判断其耐久性。
变形缝橡胶止水带通过饱和Ca(OH)2溶液在23℃浸泡168h后硬度变化(邵尔A)度≤+6、拉伸强度≥12MPa、扯断伸长率≥400%,施工缝橡胶止水带通过饱和Ca(OH)2溶液在23℃浸泡168h后硬度变化(邵尔A)度≤+6、拉伸强度≥10MPa、扯断伸长率≥400%认定其耐久性。
(3)注浆材料的耐久性:
超前帷幕注浆及开挖后围岩径向注浆的材料可选择普通水泥、超细水泥或其他特种浆液,慎用水玻璃,提高注浆浆液材料的耐久性。
12.1.施工有关要求
施工中爆破施工应采用光面爆破,严格控制超欠挖,积极保护围岩,提高围岩自身长期
承载能力。
加强施工管理是确保材料质量及隧道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的关键。
包括建材的选用、储藏、规范施工等施工管理均应有利于结构耐久性。
12.2.结构检测及维护
隧道作为重点工程,其使用年限为100年,主体结构则按仅需必要的维护进行设计。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应定期对隧道结构及材料的使用状态、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检测及监测,并就监测及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判明隧道结构维护时机。
常规检测及维护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洞口边仰坡冲刷、开裂等观察及坡面清理;
2、洞门截水沟的清淤;
3、洞门结构失稳的观察;
4、衬砌后排水盲沟的冲洗;
5、施工缝及变形缝的清理;
6、双侧水沟及中心水沟的清淤;
7、水沟电缆槽的维修;
8、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及渗漏水的观测,并绘制展示图;
9、基底翻浆冒泥的观测;
以上部分主要采用调查法、对比法,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于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及渗漏水展示图对比情况,判断其发展情况并分析病害原因,必要时对地下水等进行化验及地质雷达、钻孔取芯等方法探明情况,在业主认可的前提下进行维修。
13.监控量测和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13.1.监控量测
本隧道监控量测设计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等相关规定进行施工监控量测,以及时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并确认二次支护的时间。
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包括:
1、洞内外观察;
2、隧道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
3、拱顶下沉量测;
4、应进行地表下沉量测。
除必测项目外,本隧道进、出口段的房屋爆破振动系数进行监控量测,应符合土窑洞等的安全允许振速在<10HZ情况下0.5~1.0cm/s。
各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为:
Ⅴ级围岩10m、Ⅳ级围岩20m、Ⅲ级围岩30m、Ⅱ级围岩50m。
13.2.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开展施工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以获取开挖面前方的地质信息,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指导隧道安全施工,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本隧道采取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措施主要为:
1)地质调查法:
全隧道采用地质调查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包括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全洞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和全洞洞身地质素描。
2)在主要的断层破碎带、宽大节理密集带、喷出岩接触带及其它接触带的前方100m,根据现场开挖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或同等性能的仪器进行连续不少于2次探测,每次探测距离不小于100m。
在超前地质预报异常带的前方30m掌子面中上部采用超前冲击水平钻孔验证,钻孔深度应超过异常带不少于10m,钻孔深度不小于60m;必要时在地质复杂地段,采用回转取芯钻取芯鉴定断层破碎带的物质成分及岩土强度。
富水构造应安装孔口管、阀门和水压表对其涌水地段的孔隙水压、水量进行监控量测。
3)根据地质资料,隧道DK303+310~DK304+693、DK309+023~DK309+710、DK310+087~DK311+706、DK314+262~DK315+428段属高应力区,DK311+706~DK314+262段属极高应力区,上述地段施工中应布置地应力和围岩应力、应变测试断面,分别在拱顶、两侧边墙的布置3个测试点进行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试采用孔壁应力解除法实测地应力大小和方向,钻孔直径91mm,孔深15~20m。
4)根据地质资料,隧道DK302+100~+300、DK303+900~DK305+650、DK307+170~+800及DK310+060~DK315+150段预测地温超过28℃,最高34.96℃,属于存在地温危害区域。
上述地段
施工过程中,每处利用在两侧的拱腰、边墙的4个钻爆孔、在孔内以岩温计实测岩温,利用气温计实测洞内外温度。
14.主要建筑材料
14.1.初期支护
1、喷射混凝土:
一般采用C25(H2环境下,采用C30混凝土);Ⅳ、Ⅴ围岩拱墙初期支护每立方混凝土掺0.9kg合成纤维;
2、锚杆:
各级围岩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全螺纹砂浆锚杆。
锚杆材质的断裂伸长率不得小于16%,杆体极限抗拉力≥180KN。
锚杆用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20,锚杆孔灌浆应密实,且所有锚杆均应设置钢垫板,垫板采用A3钢,垫板尺寸150mm×150mm×6mm;
3、合成纤维:
改性聚脂纤维,单丝长6~20mm,抗拉强度≥400MPa,直径6~20um,弹性模量≥4.5GPa,极限伸长率16~35%,碱液处理后标准条件下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保持率≥95%;
4、钢筋网:
HPB235钢筋,直径:
φ6或φ8;
5、钢架:
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103 雪峰 隧道 设计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