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9.docx
- 文档编号:24766468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87.60KB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9.docx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9.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9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冬季北方人呼出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
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的释放量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
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
【答案】D
【解析】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冬季北方人呼出的CO2,可以供给北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供给南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释放量,B正确;能量储存在含碳有机物中,植物中的含碳有机物可通过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等,所以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C正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D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中跳蝻种群密度的调查适合用样方法
B.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属于化学防治
D.在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瓶中,其稳定性不只取决于物种的数量
【答案】C
【解析】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B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密度,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及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D正确。
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消费者都是动物
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①错。
凡是自养型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
消费者以现成有机物为食物,一定是异养型生物,③正确。
动物如果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就是分解者,如蚯蚓、秃鹫等,④错。
有些植物即是生产者,如食虫植物,又能扮演消费者角色,⑤错。
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
本题长宽生态系统成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C.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答案】D
【解析】藻类植物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所以图中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员所需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A错误;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需要吸收太阳能,才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B错误;分解罐的分解产物E是分解者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向藻类植物提供多种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但不提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宇宙飞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能固定C02
B.一定能利用太阳能
C.一定是植物
D.是沟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唯一桥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解: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将C02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A正确;
B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光能自养型生物或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BC错误;
D、没有分解者,各种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沟通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桥梁,D错误.
故选:
A.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②植物都是生产者 ③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A.①③④B.①⑤C.②D.③
【答案】D
【解析】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物,①错误;只有绿色植物才是生产者,因为它们是自养生物,不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②错误;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正确;有些动物如蚯蚓为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④错误;只有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分解者.而自养型细菌如硫细菌属于生产者,⑤错误,故D正确。
【点睛】关键点点拨:
生态系统的组成有的同学误认为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忽略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异养型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为分解者,但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7.(2015秋•遂宁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B.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相对稳定,正反馈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
B.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8.(2015秋•镇江期末)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具抑制作用
B.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能量传递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c一定是以电信号传导的
D.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激素过多,对a下丘脑分泌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垂体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
B、若该图表示食物链,则能量传递效率d或e的值一般为10%~20%,B正确;
C、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兴奋a→c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传导的,在神经细胞间是由化学信号传递的,C错误;
D、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D正确.
故选:
C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动物激素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9.近年来某些地方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
下列关于该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构建该生态系统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鱼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项正确;构建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增加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因此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物种多样性原理,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包含水稻、红萍、鱼和有害昆虫在内的该生态系统的全部生物组成,C项错误;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的光能利用率,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材料可知该植物喜光,入侵后当地植物是缺少阳光而死亡,二者之间是因为阳光发生了竞争,故A正确;
B、引入外来生物不一定对当地生物有害,也可能外来生物不可以在这个地方繁殖下去,也可能是对当地有利的,故B错误;
C、盲目引种是不对的,再引入喜阴植物不一定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故C错误;
D、生态入侵的原因一般常见的是由于缺乏天敌造成的,而不是基因突变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
A.
11.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处于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位于一条食物链上,这一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能量金字塔是依据单位时间内不同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绘制而成的,A、C正确。
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D正确。
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B错误。
12.(2015秋•肇庆期末)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故选:
A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食物链中,若B以A为食,则B消化道内未被吸收的能量属于B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B.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物质移动以及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C.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做肥料,能够实现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D.经干旱环境的长期诱导,生物体会发生耐旱突变,抗旱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在食物链中,若B以A为食,则B消化道内未被利用的能量属于A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B正确;将农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畜粪入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做肥料,能够实现对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但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生物体发生耐旱突变在前,干旱环境只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抗旱能力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点睛】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
(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
(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14.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她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C15H22O5)用于治疗疟原虫(单细胞动物)感染导致的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不是由黄花蒿细胞中的基因直接控制合成的
B.染色体变异是疟原虫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C.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分解者
D.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C
【解析】由青蒿素(C15H22O5)的分子式可知,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能由基因直接控制合成,A正确;疟原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来看,可以视为消费者,C错误;在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
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
C.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项错误;不同生态系统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上有着一定的差别,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B项错误;自我调节能力强意味着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比如说热带雨林,但这种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毕竟里面那么多物种,想恢复原貌当然困难,所以说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项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减少干扰,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图所示的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中NH3的处理
C.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答案】D
【解析】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A正确;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B正确;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C正确;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D错误。
【考点定位】治污生态工程
【名师点睛】根据题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O3-,利于污水的净化.而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
17.
①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③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④在设计、制作并观察生态缸的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黑暗的密室中
⑤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可以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枝条
⑥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A.四项B.五项C.三项D.六项
【答案】A
【解析】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①错误;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该处细胞中有DNA和RNA,且没有颜色干扰,②正确;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③正确;在设计、制作并观察生态缸的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散射光下,④错误;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可以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枝条,⑤正确;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⑥正确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名师点睛】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3、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18.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利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解:
A、莴苣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作用,A错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B错误;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这利用了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C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利用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的作用,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则输入的信息和输出的信息相反,属于负反馈调节,A正确;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高,但恢复力的稳定性低,C错误;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D正确.故选: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0.稻鸭共生生态系统是以鸭子捕食害虫代替农药,以鸭子采食杂草代替除草剂,以鸭子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代替化肥,以鸭子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混水效果来刺激水稻生长的稻田种养生态系统。
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处:
如在鸭
子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唤回棚以便防雨、防高温等的管理。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并延长了相关食物链,但没有增加新的食物链
B.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实现了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C.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
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
D.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适当放鸭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延长了部分食物链,并且增加了新的食物链,如草、鸭子、人,A错误;稻鸭共作改变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结构,农田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了空间,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正确;利用鸭子捕虫除草可对害虫及杂草种群进行持续控制,控虫除草效果不会出现抗药性,比使用农药更为显著,C正确;叫声换回鸭群,与物理信息传递有关,体现了该生态系统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导作用,D正确
考点:
生态农业工程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主要有物流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二、综合题
21.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2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的形式被利用。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主要是___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1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图2中A表示的能量。
B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
C中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的能量。
(4)从图2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5)狼是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的生物种类,现将它引入其中。
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上用曲线表示狼的数量最可能的变化情况(纵坐标上的点表示狼的起始数量)。
【答案】
(1)有机物
(2)光合③④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初级消费者用于呼吸消耗一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2分)见下图
【解析】
(1)碳循环中碳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被利用的。
(2)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某些自养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进入到生物群落中,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3)摄入到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生态系统 及其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