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稿《闽南文化》.docx
- 文档编号:24764367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71KB
广播稿《闽南文化》.docx
《广播稿《闽南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稿《闽南文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播稿《闽南文化》
广播稿《闽南文化》
篇一:
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
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
在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几乎家喻户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歌正是闽商“爱拼敢赢”的性格写照。
翻开历史的篇章,当我们探寻闽商足迹的时候,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
而这种闽商精神的形成,主要还是受到了闽南文化的影响。
闽南文化毫无疑问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
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
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特点,融合了多种文化要素于一体。
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
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
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如今,中国经济的快熟发展,更让闽商有了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和宽阔的发展平台。
“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争气不争财”、“三分本事七分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些通俗朴实话语深藏于闽商的内心之中,伴随着他们从故乡发展到海内外,从历史繁盛到现代,表达了闽商对经商创业的信念与追求、对人生与命运的感悟、对成功与失败的理解。
在闽商的身上有一种崇尚力量的品格和崇尚自由的天性,有一种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有一种强烈的竞争冒险意识和开创意识。
也正是从闽商身上,我们看到了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文化。
篇二: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
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
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
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
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内涵: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
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
“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车鼓弄
是集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是古代弄戏的遗存形式。
“车”就是翻转,“弄”就是舞弄之意,又有“弄车鼓”的俗称。
关于车鼓弄的来历,闽南地区流传着“磨豆夫妻逗唱”、“武装劫救”、“丰收庆贺”等几种说法。
在同安,流传较广的是“磨豆腐夫妻逗唱”说。
相传在明代,同安有一对开豆腐店的夫妻,夜里磨豆腐时编歌唱逗,受到邻里欢迎。
老夫妇继而用装豆子的斗篮代替石磨,戏弄玩乐,遂在民间流传开来。
明末清初,车鼓弄传到台湾,成了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民俗娱乐项目。
车鼓弄表演时,二人扮做男丑与彩旦,扛着竹篮搭扣的鼓轿,踏着四方交叉步,进三步退三步,一唱一答,妙语如珠。
内容多为孝道劝善、夫妻情趣、情人相思等。
实际上,它是闽南早期滑稽小戏——“弄戏”中的一种。
“弄戏”演员通常为一丑加一旦,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对答为主,在简单场地上即可表演。
由车鼓弄继而发展出闽南“车鼓戏”,保留车鼓弄的表演形式,增添了更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在形成过程中也充分吸收了车鼓弄的表演特色,车鼓弄是歌仔戏的源头之一。
车鼓弄通常在庙会祭祀时表演,有时也被邀请到婚庆人家演出,是农村自娱自乐传统表演项目。
近年来,经过改编整理提高的“车鼓弄”也出现在广场民俗活动、文艺踩街、大型晚会上,对保持民间表演艺术的多样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
拍胸舞
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
“拍胸舞”的舞步十分滑稽,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拍击胸、胁、腿、掌,配合怡然自得的颠头,并随着舞蹈环境和情绪的变化不同,动作节奏、幅度相应产生不同变化。
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
“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
双手首先于胸前合击一掌,接着从右手开始,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随后双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胁部,双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响”,时值合七拍。
同时配合双脚于蹲裆步位置有节奏的跳动,身体随之左右晃动。
如此循环往复,动作始终不变,只在队形上稍作些进退、出入、交叉变化,即可完成一场“拍胸舞”的精彩表演。
“拍胸舞”舞者赤足裸身,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强调以身体拍击出声响节奏,一方向体现舞蹈本身的动律特色,一方面也用来协调群体动作,喧染舞蹈气氛,较好地保留了远古闽越舞蹈粗犷、古朴的民族舞蹈遗风。
“使我们至今以领略古闽越图腾祭祀舞蹈古朴、庄重、整齐划一、如醉如痴。
别有一番风味的闽南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老的“拍胸舞”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它蕴含了民间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一门最朴实但意义最深的艺术。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
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泉州话区:
泉州、安溪、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等八个县市。
厦门话区:
厦门、金门、同安。
漳州话区:
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
龙岩市新罗区部分地区、漳平市部分地区。
大田话区:
大田县部分、尤溪县的小部分。
潮汕话区:
广东潮州平饶一带
海陆丰话区:
海陆丰及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
雷州话区:
广东雷州半岛
海南话区:
海南中部地区
浙江苍南话区:
温州苍南地区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
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
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
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
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
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
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70-80的新加坡会说或会听福建话,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
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
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
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
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
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
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
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
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
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
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
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
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篇三:
感受闽南文化
周末的晚上和客户还有管理小组的人一起去KTV唱歌,第一次听非常优美的闽南语歌曲,感觉都有点陶醉其中了。
大多都是当地的人,他(她)们从小就说闽南语长大,就像陕西人说陕西话一样,闽南语说起来比四川话还嗲,唱起歌来非常的好听。
来闽已经两个月了,初步感受了闽南文化。
闽南的文化和广东的粤文化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广东主要是南粤文化和客家文化,而福建和台湾则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地区。
在网络上面搜了一些资料: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
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
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
代表作。
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
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该民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
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
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
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系指闽南人创造和使用的地方语言。
该方言是汉语诸方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言,为中国八大方言之一。
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60种语言之一。
据统计全球讲闽南语的人多达8000万(在8000万到1.2亿之间。
属泉州和漳州口音的主要有福建1600万、台湾20万、南洋约120万。
世界其他各地约20
万)。
闽南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
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
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
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
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
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
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
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
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
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
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
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
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
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
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
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
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
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高雄、桃园、苗粟、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文、宜兰、云林、新竹、澎湖等绝大部分地区,而均有闽南人在那里一代代休养生息。
已知从唐代始,先辈移
居台湾,不仅带去方言,也带去闽南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等,并代代传承、发展和创新。
但发展迄今,仍语言相同,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居建筑也仍相同或近同。
从现有台湾人口中讲闽南话的就多达1700万人,表明闽南话在台湾是其主要语种,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教育几近相同。
而国外传播则达世界各地,堪称世界各地都要找到闽南籍华侨(居多)华裔人群的足迹。
移居国外的闽南籍华侨、华人(指入居住国外籍者)有数百万之多,其中称居东南亚诸国最多。
华侨、华人先辈不仅带去闽南方言,而且也把闽南的民俗风情、民间信仰、民间艺术传播到居住国闽南人社区,并一代代传承、渲变和发展。
迄今侨居于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已多达近1400万人,分布于近百所国家和地区,由此可窥见闽南文化在国外传播广泛之一。
研究闽南文化的意义
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越文化而由移居闽南的汉人和原住民共同创的先进的地域性文化,尔后又借鉴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
使闽南文化更兴盛发达。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闽南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以科学的分析态度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弘扬传统闽南文化的精华,摒弃闽南文化中的糟粕,在批判中加以继承,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2、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闽南文化中蕴含的开放性、包容性、思辩性,弘扬拼搏精神和树立自信。
3、闽南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的闽南社会及增强与台湾同胞和侨胞凝聚力的保证。
4、闽南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闽南文化的研究有利于闽南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
也有利创造出既体现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闽南文化,促进闽南文化资源的永续性发展。
5、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在促进和平统一台湾有着不可替代地位和作用。
闽南文化对台湾地区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对台湾同胞有着强大的吸引作用。
看了这么多关于闽南文化的资料,其实还是建议大家都厦门和台湾亲自感受
比较好,因为闽南的额小吃真的非常的好吃,有很多传统的百年老店在等待这大家品尝。
我隔壁住了一个马来西亚的朋友,他自己在这个台湾企业工作,也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的影响。
他从小就学习中文,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东山这个地方了,认识很多的人,估计将来娶一个中国姑娘也是极有可能的。
能够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感受一年闽南的文化特色,感觉还是蛮不错的,这种人生经历只有做咨询师这种工作才有可能,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干咨询的理想,至少在40岁之前,这种高压力的工作状态还是不错的,咨询师的薪酬也相当不菲,听说不错的咨询公司每年都有带薪的休假和自助餐的旅行,期待着在自己的毕业五年的时候能够取得职业生涯的一次突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闽南文化 广播 闽南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