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docx
- 文档编号:24757483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0.51KB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docx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编】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课时安排】
第一课内容:
安排材料的方法,分段,“果然”一词的运用。
背景,人物的性格特点总体感受,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深入理解。
第二课内容:
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守信,曹操的多疑具体的理解。
第二段人物对话时玄机的理解,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想象描述。
全文整体理解,总结。
作业。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了解相关背景。
按课后问题思考,了解人物的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背景。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初步了解周瑜的心胸狭窄,鲁肃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谨慎。
3、能正确使用“果然”造句。
4、了解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分段。
5、说出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介绍背景
1、揭题。
2、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写的是东汉末年的事。
3、谁知道这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介绍背景: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孙权、刘备联合对付曹操的时候。
二、检查预习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板书: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2、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国的?
什么身份?
教学:
都督(dū)。
三、初读课文
1、草船借箭到底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单说说。
(填空提示)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最关键的是哪一部分?
(找到关键材料,找出起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3、说说安排了哪几个材料?
4、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文中的诸葛亮和周瑜等四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能用一个词来评价吗?
)
板书:
妒忌、神机妙算、守信、多疑(理解这两个词)
四、细读课文
1、探究人物的特点:
两组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一组曹操,一组鲁肃。
2、交流:
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雾大到什么程度?
这是偶然还是原就料到?
何以见得?
板书:
识天象
预料的和事实的一样,可以用一个“果然”连接。
运用“果然”说句子。
②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一字儿摆开有何用意?
出其不意。
船的阵式有何变化?
为什么这样调头?
板书:
周密部署
③“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④鲁肃答应了,他并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板书:
识人心
⑤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⑥“希望你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军士。
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1000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叫什么?
板书:
识地理
⑵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知人心,通天文、识地理,懂阵法。
这些条件少一条行吗?
为什么?
出示诸葛亮的话(出示幻灯):
“凡为将者,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晓军情,不明阵图,乃庸才也”。
齐读取箭经过,想象当时的情境,想象人物的神态,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后记录〗
1、本课设计的主要特点:
运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理解人物的性格:
⑴通过预习,学生已经总体感知到周、诸葛、曹、鲁等人的特点:
分组后,让不同的组承载不同的任务,具体地感知。
反馈交流部分,本课重点围绕“神机妙算”进行交流。
学生能抓住具体的句子,说明借箭的必要条件,从而理解诸葛的“神机妙算”。
对于理解是到位的。
⑵注意到了语文的工具性要素训练:
其一,让学生在提示的引导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基本上能够比较简要地概括事件的内容。
其二,抓住关键内容,梳理出事件所安排的四个材料。
自以为,这也是本课体现工具性的一处有意识的设计与实践。
2、问题反思:
⑴尽管理解是到位的,但是学生参与交流的面不广,其原因:
有的是学生不敢说这种心理原因,有的是学生确实没有感知,不理解。
⑵朗读的时间不足:
按照现在“读中感受”这种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读才能有充分的理解。
这是对的。
但事实上,尽管读得不多,但学生默读的时间还是充分的,特别是课前预习比较到位(读5篇,并对主要问题进行过思考)。
所以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解。
问题是:
公开朗读的次数较少。
朗读与理解的有机结合,对我来说是弱项。
以后重点拿几篇抒情性较强的课文来练习自己的这方面的能力。
⑶在板书出借箭成功的四大要素之后,引导学生概括:
是这样引的:
知人心,懂天象。
那么诸葛对于顺风顺水的把握可以怎样概括?
结果学生仍不能用三个字概括,最后还是本人说出:
明地理。
对于“一字排开”,船头的调向,应该概括为:
懂阵图。
时间关系,尚未概括,只能留待明天,也是本课遗憾之处。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列小标题,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读,资料拓展,引读和情景语言实践,知道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感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看过跟《三国演义》有关的电视或者书吗?
那你都知道哪些呢?
重点点一下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鲁肃是吴国孙权的大将。
一、导入1,
出示背景图: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率领八十万大军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
刘备派了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协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个时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
二、初读10,
请大家把书翻到96页,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怎样的。
这个故事比较长,有些词语很容易读错,你会读吗?
谁当小老师来领读。
1.生字词:
妒忌、都督、草把子、调度、大雾漫天、迟延、擂鼓、丞相、神机妙算
领读——指导——齐读。
2.快速简洁地解说人物关系。
鲁肃
周瑜诸葛亮
曹操
3.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造10万支箭。
(板书:
造箭)
结果呢?
诸葛亮按期交箭。
(板书:
交箭)
那经过呢?
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
为借箭做准备。
(板书:
借箭,准备)
3.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
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明“造箭目的”5,
1.周瑜要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好10万支箭,可他暗中却打算想尽办法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样打算的呢?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读一读,出示:
……周瑜说:
“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①你来读一读,周瑜是怎样打算的阻挠诸葛亮造箭的?
②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句来说一说吗?
先自己试着说一说。
③再加上这句话,你能用上“不但……而且……”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
④周瑜这样想尽办法,百般阻挠,是为了什么呢,这段话里怎么说?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定的是什么罪,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已经立下了军令状。
造不好箭,就得死。
整段连起来读一读。
2.我去查了资料,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这10万支箭的。
3.周瑜这么做是因为什么呢?
——
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想除掉他。
让他,到时候造不成,引读——“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才是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真正目的。
四、揭“周瑜面目”5,
1.这是周瑜私下里对手下鲁肃说的,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说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请你浏览第2自然段,先用横线划出周瑜当时所说的话。
共5处,划对了吗?
课件出示: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
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
③“十天造得好吗?
”
④“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
⑤“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
2.周瑜对诸葛亮说,这造箭是因为什么呢?
曹军交战。
你还从哪些字词也可以看出来这造箭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呢?
军中缺箭、这是公事、军情紧急。
3.这造箭是因为要与曹军交战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中缺箭吗?
是为了到时候造不成,引读——
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这是公事吗?
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是因为军情紧急吗?
是为了,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这所有的一切,其实周瑜都是为了,一起读,引读——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读到这里,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谁来说?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板书:
四个有代表性的四字短语。
)
五、品“诸葛亮智慧”20,
1.可是诸葛亮却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
他怎么会这样做呢?
请你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说的话,再快速地浏览几遍全篇课文,静静地想一想你从诸葛亮的话里读出了什么呢?
写上批注。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
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好,我们一起来重点来交流,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
重点交流:
①“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
机动:
你还从这个句子里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
)
“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言外之意就是说:
诸葛亮可以用更少的时间造好箭。
他在说这话的时候,早已经算好了什么呢?
第三天有大雾。
带着感受读。
还算好了什么呢?
曹操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带着感受读。
其实诸葛亮此时,心里早已知道了周瑜要害他了!
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了!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必引:
必然误了“大事”,对于诸葛亮来说,什么是他的心头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对于周瑜来说,什么又是他的大事呢?
请你读这句话——
读到这里,你又读出了其他不一样的感受吗?
诸葛亮造箭是为了顾全大局,周瑜自私自利……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②“只要三天”。
于是,当周瑜问他预计几天可以造好,他说:
“只要三天”。
那是一种怎样的回答啊?
你来回答一下。
还是一种怎样的回答?
你来回答。
2.那么诸葛亮还会怎么样跟周瑜说这一些话呢?
他当时的心理、动作和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联系上下文来写一写。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
“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想:
(),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
②周瑜说:
“十天造得好吗?
”诸葛亮又想:
(
),就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
③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先写,指名三个学生说,评价。
哪应该怎么说才像诸葛亮呢?
让我和大家合作着来说,再选三个学生连起来,师生合作说。
3.其实,诸葛亮早已巧妙地计划好了借箭,早已知道周瑜要陷害他,可是周瑜却还蒙在鼓里,他还在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4.读到这里,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板书。
5.那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进行草船借箭的呢?
我们下节课来学习,下课!
板书:
草船借箭
造箭心胸狭隘顾全大局
准备对比
借箭自私自利神机妙算
交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船借箭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