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753946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4.09KB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教学内容: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单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的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小棒、
课时安排:
6课时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3、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课时
4、练习二…………………………………………………………1课时
课题:
连加、连减第
(1)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P.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竖式计算
45+1780-59
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提问:
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3、揭示课题:
连加、连减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挂图,谈话: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幅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9+27+26
启发:
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
你能列竖式算出结果吗?
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让计算出现错误的和一名计算正确的学生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组织交流:
(1)指计算错误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相机提示学生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2)指计算正确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完成书p1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填空。
提问:
这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和原来把两个竖式分开写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小结:
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不需要把第一步算出的结果再抄一遍。
这样,既比较简便,又可以避免抄错数字。
2、教学“试一试”
出示:
90-25-28
提问:
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
计算时,要先算什么?
谈话:
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样写?
自己现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反馈: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
在计算连减的算式时,也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计算过程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部计算试题,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反馈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同时注意纠正其他同学中出现的错误。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场景图和第
(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并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2)出示第
(2)题,提问:
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还剩多少个西瓜?
追问:
题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并核对答案。
提问:
请大家再看一看这道题,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再问:
解答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略)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19+17+26=62(只)
1936
+17+26
3662
教后记:
课题:
加减混合第
(2)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
同学们,你们会折纸飞机吗?
瞧,这儿有两位心灵手巧的小朋友。
出示例题:
:
仔细观察画面,你能从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生互动:
补充条件与问题:
送给幼儿园33只,问:
还剩多少只?
根据题意,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38+42-33=
“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理解题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算法,比较评价:
(1)比较、探究、出示课题
耳朵请听好
这道题与昨天所学的有什么不同?
含有哪几种运算?
直接口算容不容易?
怎么办?
这就是今天要学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分两次完成[板书课题]
(2)心灵手巧做一做
你打算怎样算?
可能说从左到佑依次计算;
也就是说先算,再算
追问:
你怎么想到这样算的
都想到了吗?
请听好老师的要求:
可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列竖式;觉得有困难的同学打开书P3完成填空,动手吧。
动手计算与板演(师巡查,关注不同方法)
自评与互评,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注意:
解决问题时,得数后面带上单位,齐答。
看来,你们已经会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老师真的是心服口服。
下面请看:
(3)数学门诊部,由我来作主:
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过来。
(1)77-26+19=76
(2)25+47-18=90
77772525
-26-26+47+47
57517272
+19+19-18-18
76709054
评价:
你们的数学医术水平很高明,能不能再经得起检验,请完成:
(3)教学“试一试”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
为什么第二步不需要列竖式呢?
小结:
能口算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列竖式!
三、积累运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列竖式计算。
想想做做第1题前两题。
(摘水果)
2、上山寻宝:
夺红旗(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明确: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直接口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图理解图意,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
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明确数量关系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用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生活的有心人,继续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五、课后作业:
第2题的两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38+42-33=47(只)
38
+42
80
教后记:
课题:
练习一第(3)课时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
P.5
教学目标: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丰富计算经验,提高计算技能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第一题)
4+2635-735+6
45-2068+970-8
直接在书p5上写出得数(计时2分钟)
汇报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时的思考过程。
明确:
在今后的计算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是可以口算的。
二、谁是开锁小能手
三、连加练习(第3题)
题目要求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四、巩固应用(第4题)
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怎样求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
你会列式计算吗?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五、思考题
交换哪两筐,可以使两车运的苹果个数同样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教后记:
课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第(4)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例3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意境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加、减法含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意境学过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熟练掌握解决通过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问:
根据已知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2、探索: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启发: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再和同座位同学交流一下。
操作:
在第一排摆圆片表示小军做花的朵数,可以怎么摆?
(指名在黑板上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让其他同学跟着摆一摆)怎样摆圆片表示芳芳做花的朵数呢?
怎样摆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
先在小组讨论,再动手摆一摆。
(提示学生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两个人所穿的彩珠数量)
提示:
在第一排圆片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
提问: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呢?
看着自己摆好的圆片和同桌讨论一下。
鼓励学生尽量去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归纳:
(1)小军再穿4个
(2)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
(3)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
每一种方法学生说出后,追问:
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引导学生探索第三种方法,根据相差数,从多的里面拿出相差数的一半给少的,可以达到同样多的效果。
(归纳:
跟两步想
(1)相差多少个
(2)相差数的一半是多少)
引导学生发现: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根据两个数的相差数进行调整。
让学生看着图把三种方法边摆边说给同桌听一听。
3、引导学生发现:
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4、试一试
让学生自己摆出两行不一样多的圆片,说一说要让两行圆片一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
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出两行小棒
提问:
你有哪些方法让两行小棒同样多?
自己摆一摆,填一填。
交流,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想一想要使苹果和梨的个数同样多可以怎么做?
请学生自己填一填(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再填一填)
组织交流:
让学生具体说说是怎样调整的,为什么调整。
(2)第2题
出示题目,请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特别问一问:
除了明明送给大力10枚这一方法,还可以怎么使两人邮票的枚数同样多。
3、第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
(2)第2题
出示题目
提问:
说说求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就是求什么?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4、第4题
(1)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
组合交流
(2)第2题
出示题目,先想一想两排盆花排列的样子,怎样调整。
组织交流
3、全课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1)
第一排(8个圆片)
第二排(12个圆片)
教后记:
课题: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
第(5)课时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例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借助直观,联系加、减法含义,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分析,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初步学会检验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整理成如下的板书:
小英做了11朵花
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
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
谈话:
想一想,根据这些已经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
2、出示第
(1)题:
小华做了多少朵?
让学生完整地复述题目。
提问:
可以用什么方法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
启发:
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知道小华做花的朵数?
操作:
在第一排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可以怎么摆?
(指名在黑板上摆圆片表示小英做花的朵数,让其他同学跟着摆一摆)怎样摆圆片表示小华做花的朵数呢?
怎样摆就能清楚地看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
先在小组讨论,再动手摆一摆。
反馈:
你是怎样摆的?
摆圆片表示小华做花的朵数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在黑板上操作)
提示:
在第一排圆片下面一个对一个地摆,摆出与第一排同样多的圆片后,还要再摆3个,表示小华比小英多做了3朵。
谈话:
请大家看着摆出圆片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花?
学生列式算式后,追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第二排圆片数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指出:
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算。
谈话:
干才我们用圆片代替花,通过操作找到了求小华做了多少朵花的方法,并算出小华一共做了14朵花,上面的解答正确吗?
可以怎样检验?
学生交流后,明确:
要知道解答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可以用求出的小华做花的朵数减去小英做花的朵数,看小华是不是比小英多做了3朵。
3、出示第
(2)题:
小平做了多少朵?
提问:
你能先用圆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列式解答。
反馈:
你是怎样摆圆片表示小英和小平的朵数的?
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指名到投影前汇报摆圆片和列式计算的过程,并组织讲评。
)
再问:
摆圆片时要注意什么?
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提问:
要知道上面的解题过程对不对可以怎么做?
4、比较:
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为什么不同?
5、小结并揭示课题:
根据题中的条件与问题,我们求小华做花的朵数,要把11朵和多3朵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求小平做花的朵数,要从11朵里去去掉少的3朵,所以用减法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做做各是怎么画的。
提问:
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两部分相加的和?
三角形的个数是从哪一部分里去掉几个?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说说图中表示松树棵数的直条包括哪两部分,可以怎样求松树的棵树。
(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组织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组织反馈,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说要知道解答得对不对,可以怎样做。
4、全课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解答了什么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5、课堂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2)
11+3=14(朵)
11-3=8(朵)
教后记:
课题:
练习二第(6)课时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解决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验问题的数量关系,熟练解决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运用不同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问题。
教学过程:
1、计算练习
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三位学生板书。
集体交流
2、出示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然后集体核对。
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第3题,想一想最容易填的方框是哪一个?
填这个方框时可以怎么想?
带领学生填写前两个空,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独立填写完整个数列
组织交流
2、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第3题
组织交流:
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要用到题目中的哪两个条件?
为什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不同?
2、第4题
出示题目
独立读题
独立解决
组织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3、第5题
出示题目
独立读题
独立解决第1题,组织核对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组织交流。
3、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后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