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1.docx
- 文档编号:24739276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9.76KB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1.docx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word下载1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一)
★公元前,公元后。
1世纪=100年。
1年代=10年。
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
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会不会制造工具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
半坡聚落:
半地穴式房屋
距今约6000多年种植粟
陕西西安半坡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陶器(彩陶)是主要用具
河姆渡聚落:
干栏式房屋
(距今约7000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陶器(黑陶)是主要用具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
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
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
2.房屋结构不同:
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
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和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神农氏):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
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
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野,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的。
尧舜禹“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末代
君主
都城
重大事件
夏
公元前
2070年
禹
桀
阳城
王位世袭制代替
禅让制
商
公元前1600年
汤
纣
亳
殷
盘庚迁殷
(公元前1300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牧野之战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建立东周,迁都洛邑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第六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内容:
(1)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2)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3、作用及影响:
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西周的等级制(按血缘亲疏关系区分):
贵族(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统治人民的手段:
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齐桓公称霸原因:
(1)东方大国,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优越条件;
(2)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
(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2、晋楚争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3、吴越争霸:
勾践卧薪尝胆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韩、魏(三家分晋:
韩、赵、魏)
合纵(公孙衍):
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连横(张仪):
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朝秦暮楚)。
★★★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魏—李悝;楚—吴起;韩—申不害;齐—邹忌
★商鞅变法:
(1)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2)目的:
富国强兵
(3)内容:
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
4.承认土地私有(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关键作用);
5.推行县制(对后代乃至当代都产生重要影响的行政管理制度);
6.统一度量衡;(其中1、5、6属加强中央集权;富国:
2、4;强兵:
3)
(4)意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败:
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义)。
启发:
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
(背:
互动83页材料解析26题)
第九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
铜、锡、铅的合金。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孔子:
(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家:
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家: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百家争鸣:
儒家:
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主张“道法自然”。
提倡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损害公物/治理班级: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时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法;说服教育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惩罚不是万能的,只是解决问题的辅助手段。
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绝对有效的,不应该互相排斥、互相对立。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方法发挥的作用不同。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
战国时期,我国处于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韩非子提出的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后必胜今;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统一前后的许多措施,就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都江堰: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岷江流域。
由“分水鱼嘴”(分为内江、外江两部分,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编钟: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⑴他们分别是我国什么居民的房屋?
图一:
半坡居民图二:
河姆渡居民
⑵他们的房屋有什么区别?
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图一是半地穴式房屋,图二是干栏式房屋
原因:
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的差异。
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学案
(二)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秦统一背景:
⑴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⑵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秦采用了有效的军事策略——连横破了六国的合纵。
长平之战后六国再无力抵御秦的攻势。
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的统一: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城(咸阳。
)
★秦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秦的灭亡:
(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战争: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夏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3)经过:
建立张楚政权
(4)意义: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汉之争。
★(刘邦)建立(汉朝),都城(长安)。
西汉开始。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⑴政治上:
废分封,立郡县:
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
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措施:
⑵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⑶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
御匈奴,筑长城
★统一文字:
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标准样式:
圆形方孔钱
★长城的起至点: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背景(了解):
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客观条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观条件;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其实现大一统的政治基础。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措施: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方面:
①削弱封国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②强化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影响: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作用: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纸。
(积漂絮成絮片)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蔡侯纸”。
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医学:
“医圣”张仲景:
东汉时期人,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
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数学:
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书中记载了田亩面积和谷仓容积的计算方法,还总结出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东汉末年在民间流传开来。
道教:
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东不老,得道成仙。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
影响:
东汉后在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史学:
《史记》:
作者:
司马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以东)展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袁绍
曹操
曹操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
孙刘联军
孙刘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
建国年代
创建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2)招贤纳士(3)实行屯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当时曹操“志”在:
统一天下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指诸葛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1课南方经济发展
★★★发展原因: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2).战乱较少,社会较安定。
淝水之战东晋胜利,保证了南方的安定。
(3).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人民的辛勤劳动
(5).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
牛耕等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辟湖田、修建水利工程;
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
①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②冶铸业:
灌钢法的发明;③制瓷业:
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3)商业及城市:
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
★★★第22课北方民族汇聚
五胡内迁:
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民族汇聚成为时代的主流;
(2)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局面
2、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3、内容:
(1)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
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4、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数学:
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
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为纪念他,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
农学:
贾思勰,北魏、东魏时期。
代表作《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地理学:
郦道元,北魏时期,代表作《水经注》:
记录了1250多条大河流的走向及河流沿途山川和城镇的情况,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书法:
“书圣”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行书代表作《兰亭序》,
其字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美称。
绘画:
顾恺之,东晋时期人。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代表作: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材料分析题:
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1)材料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下的诏书?
如何评价这位皇帝?
北魏孝文帝的诏书;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2)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他改革的哪项具体措施?
改说汉语
(3)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其目的是什么?
(4)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复习学案(三)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
2、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
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基本相同;使用石器,但已掌握技术;使用;用缝制衣服。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位于---------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石器,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六千年,位于---------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石器,种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房子;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渔。
3、大汶口:
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
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主体
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治水方法:
------------------、------------------
第5课
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的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了商朝,建都。
后来,把都城迁到殷,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
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
第6课
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
a.分封的诸侯对周王有什么义务?
b.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西周的等级制度: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4、统治手段:
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
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2.春秋五霸是指、、、、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他任用为相,提出口号,并在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晋楚之争中,在泌之战打败晋国,跃升为霸主的是。
5.由晋分裂成、、,加上原有的、、、,并称为。
6.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攻破,称为。
7、问答:
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8课
1.春秋时期,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2.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使代替集体耕作,促进了新兴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
4、问答:
a.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b.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
第9课
1.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发展而来的。
3.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第10课
1.春秋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他还创立了学派,他的言论主要收集在一书,他的思想主要是和两部分。
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的局面,当时主要的学派有、、、,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3.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写了一部军事著作。
问答:
孔子作为教育家,有哪些贡献?
第11课
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2.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艺术水平的是大型组合乐器神奇的。
3.被历代工匠尊奉为祖师爷的是战国著名的工匠。
第13课
列举:
秦的暴政
问答:
a.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b.秦统一天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c.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d.如何评价陈胜吴广起义?
e.尝试评价秦始皇。
第14课
1.秦王统一六国后,首次采用称号,史称。
同时在中央设立、、,在地方废除,建立来加强中央集权。
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以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统一全国货币。
同时,还统一了制度。
3.秦始皇为了防御的进攻,修建了西起,东至万里长城。
列举:
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第15课
基本知识:
1、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在长安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3、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
问答:
汉武帝为了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了那些措施?
产生了什么结果?
第16课
1.西汉时期,为了联合西域国家夹击匈奴,曾先后两次派出使西域。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3.西汉时期开通的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是。
它从出发,
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至。
问答: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
第17课
1.早在前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
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人们把他改进的纸称为。
2.东汉时期,有医圣之称的医学家是,他著有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华佗研制成了全身麻醉的药剂,这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创举,被人们称为。
4.东汉时数学专著,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
问答: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与传说对人类文化发展有什么贡献?
第18课
1.起源于古印度的教,时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东汉时,派人去天竺取经。
,佛教在民间流传开来。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是洛阳的。
2.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它形成于时期,它的思想来源于民间流传的与。
3.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为主,、、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4.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记载了从到的历史。
被誉为纪传体史书的开山之作。
5.秦汉时期,我国雕刻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
第20课
1.200年,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取得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2.208年的之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的局面。
3.三国鼎立指的是、、三国并立,它们的建立者分别是、、,都城在、、。
问答:
a.曹操为什么能统一北方?
b.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第21课
1.末年,北方人为躲避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历史 年级 上册 期末 复习 提纲 word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