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4731762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3.90KB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二)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伙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战,人之颈也!
焦③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垒然④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刘元卿《南岐人之瘿》)
【注】:
①瘿(yīng):
颈瘤病。
②群小:
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
干枯细瘦。
④垒然:
形容臃肿的样子。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寻十余里无迹
寻病终
B.阅十余岁
调素琴,阅金经
C.转转不已
是亦不可以已乎
D.众服为确论
为坻为屿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语段
(一)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请结合全文内容做分析。
(4)两个语段都运用寓理于事的写法阐明了深刻的道理,请根据语段
(一)
(二)的内容分析。
【解答】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寻找/不久;
B.经历/阅读;
C.停止/停止;
D.认为/成为。
故选:
C。
(2)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句中重点词有:
求,寻找。
颠,颠倒,错乱。
句意为:
到下游去寻找它,本来就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3)本题考查文章写作特色。
解答此题,先要梳理文意,整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文章先写和尚在石兽沉落处没有找到石兽,又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冲走,驾船往下游寻觅,结果也无所获,紧接着写设帐讲学的讲学家以博学自夸,嘲笑和尚不懂事物的特性。
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的结论。
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
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是定论了,这时,作者笔锋转,以老河兵又笑曰“,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
老河兵凭他多年治河的实践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
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学的。
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般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文章主旨。
全文故事曲折,脉络分明,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第一篇文章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由“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可知,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篇文章讲述了南岐人有大脖子病,不自知,反而嘲笑外地来的健康人的故事,通过“终莫知其为丑”告诉我们,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能孤陋寡闻,混淆黑白,要知错、改错的道理。
答案:
(1)C
(2)到下游去寻找它,本来就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3)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4)语段
(一)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阐释了应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道理。
语段
(二)通过叙述南岐有疾之人嘲笑外地康健之人的故事,阐释了人应有自知之明,要知错、改错的道理。
2.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蔚然而深秀者 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晦明变化者 阴暗
③宴酣之乐 尽兴地喝酒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B.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
D.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句意: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晦:
阴暗
③句意:
宴会喝酒的乐趣。
酣:
尽兴地喝酒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
在。
句意: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②重点词有:
临:
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
捕鱼。
洌:
水(酒)清。
句意: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也肥,用酿泉水酿造酒,泉水清澈,酒也清澈。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CD.正确;
B.有误,文中没有“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意思。
故选:
B
答案:
(1)①草木茂盛的样子 ②阴暗 ③尽兴地喝酒
(2)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②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也肥,用酿泉水酿造酒,泉水清澈,酒也清澈。
(3)B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第进士、博学宏辞科①,授校书郎,调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
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
及得政,引内禁②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
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③,地又荒疠④,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⑤,一寓诸文。
仿《离骚》数十篇,读者成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
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
“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⑥,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
“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
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
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
世号“柳柳州“。
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
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之一种。
②内禁:
皇宫。
③窜斥:
贬逐。
④荒疠:
指南蛮瘴疠之地。
⑤堙(yīn)厄感郁:
遭遇困境,感伤抑郁。
⑥大人:
指母亲大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为文章卓伟精致
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吾不忍其穷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C.无辞以白其大人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D.走数千里从宗元游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小石潭记》)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B.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C.称善者久之
(《周亚夫军细柳》)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②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4)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
结合本文及课文中学过的《小石潭记》,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
作文卓绝精巧;为:
写。
后句句意:
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为:
欲望,愿望。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B.前句句意:
我不忍心看他如此困窘;穷,困窘。
后句句意:
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穷,走到……的尽头。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C.前句句意:
又没有托辞来告诉自己的母亲;辞,托辞。
后句句意: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辞,推辞。
选项加点词意义不同。
D.前句句意:
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从,跟随。
后句句意:
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从,跟随。
选项加点词意义相同。
故选:
D。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能力。
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
句意为:
柳宗元制定了各种方案,让他们都赎买归去;之:
代词。
A.句意为: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之: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句意为:
于是记下这里的景色便离开了;之:
代词。
C.句意为:
长时间对周亚夫称赞不已;之:
音节助词。
D.句意为: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
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
少,小时候;绝伦,超出众人;为,写;推仰,推崇。
句意为: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②句中重点词:
会,恰逢;请,奏请;因,于是。
句意为:
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内容,从“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
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
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
已没者,出己钱助赎”中可知,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
从“柳宗元既遭贬逐,又身处南蛮瘴疠之地,于是自放于山泽间,他因有志难申,遭遇困境,内怀抑郁的情怀,全部寄托于文章”中可以,柳宗元在遭遇到命运的坎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不放弃原则,通过写文章,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D
(2)B
(3)①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作文卓绝精巧,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
②恰巧有大臣也为刘禹锡奏请,于是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刺史。
(4)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
柳宗元在遭遇到命运的坎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不放弃原则,通过写文章,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对,攻击
②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
③顾野有麦场 回头看
④一狼洞其中 打洞
(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D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
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4)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解答】
(1)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的节奏划分这一知识点。
解答时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根据翻译:
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故断句为:
其一/犬坐于前。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
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
敌:
敌对,攻击;
②句意:
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
股:
大腿。
③句意: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
顾: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④句意:
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
洞:
打洞。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错误;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不仅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而且还要善于斗争。
B.错误;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C.错误;“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害怕和侥幸的心理。
D.正确。
故选:
D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
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句意为:
骨头已经扔完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心理特点及行为的能力,注意从文中找出反应人物心理及行为的词语,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相关的信息有:
“屠惧,投以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概括成答案就是: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大腿并杀死了它。
(6)本题考查狼的形象及文章主旨的把握。
回答本题要结合语句具体分析狼的形象。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浪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贪婪、凶狠。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写出了狼的狡诈阴险。
尾句: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阐述了看法: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
(1)其一/犬坐于前
(2)①敌对,攻击②大腿③回头看④打洞
(3)D
(4)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5)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6)狼的形象:
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
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
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腊。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
同辈;②赍(jī):
携带;③占城:
今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显示
②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带领
③帝大悦,爵赏有差 封爵
④所历凡三十余国 总共,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全石以为底
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请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4)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
明成祖想要显示中国的富强。
显:
显示。
②句意为:
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
将:
带领。
③句意为:
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
爵:
封爵。
④句意为:
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
凡:
总共,共。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以”的辨析能力。
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以”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例句:
句意为:
依次走遍了各国;以:
按照。
A.句意为:
想挖洞进去以从后面攻击他;以:
来。
B.句意为: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
按照。
C.句意为:
石潭以一整块石头作为底;以:
把。
D.句意为: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故选:
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
造,建造。
修,长。
广,宽。
句意为:
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结合内容可知,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句子是:
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答案:
(1)①显示;②带领;③封爵;④总共,共。
(2)B
(3)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
(4)十四年冬,满刺加等十九国成咸遣使朝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6.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意趣,情趣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
翅膀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尽兴地喝酒
D.佳木秀而繁阴
秀:
茂盛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杂然而前陈者醒
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
误。
的一项是 C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
写山写水,写泉写路,形神兼备。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C.第三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快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
D.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CD.正确。
B.有误,翼: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故选:
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顺承,然后。
C.用;因为。
D.判断句的标志,无实意;“……的人”。
故选:
B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凸显了作者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