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docx
- 文档编号:24728474
- 上传时间:2023-06-01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0.94KB
《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docx
《《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
《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
《广告美学》第三单元辅导
广告创意思维的形成与运作
创意在现代广告中重要的美学意义
(一)体现现代审美的时代性
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生产、创造正在取代着物质生产、创造的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科技、艺术、知识密集型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欣赏的对象。
广告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创意更是思维创造的结晶。
因此,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具有显著的时代感,而且它在满足消费高层心理需求的同时,最能体现现代消费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广告对于商品形象的完美表达,尽管在质感、结构上有着严格的追求,但与可以使消费者“心智洞开”的创意相比,是比较落后于时代的。
(二)体现现代审美的文化性
文化是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类创造的空间(制度和环境等)和痕迹(产品和行为等)。
文化的形式早已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而广告正是人类在经济和艺术生活实践中的创造物,自然带有很强的文化性。
(三)体现现代审美的形象性
形象性是一切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前提性特征。
无论是包括内涵在内的“形象”性,还是只有外形的“形象”性,代表事物的外在形式总是不可缺少的。
从审美意义来说,我们所说的形象是指“有诸内而形诸外”的包括内涵在内的形象概念。
几乎一切广告都有“形象”,因为广告必须以一种艺术手段来表现,而艺术手段是以形象为前提的。
创意的形象性在构思阶段表现为广告人头脑中的意象,在设计制作成作品以后,体现在广告中一切表达因素和内涵中。
因此我们说创意不只体现了形象性,而且是内涵丰富深刻的形象性。
创意具有高品位的形象性特征,因而它的震撼力就十分强烈。
创意方法与创意思维
(一)二原则
詹姆斯·韦伯·扬认为,不管产生创意的一般基础原则是什么,最重要的原则只有两项。
1.创意完全是把原来许多旧要素作新的组合
这也许是关于产生创意最重要的事实真相,在我们讨论步骤的时候再作详尽的说明,那时我们就能透过其应用,把这一原则的重要性看得更清楚。
2.将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的能力大部分在于了解要素相互关系的本领
这一点正是产生创意时所发生的心智上最大程度的不同处。
对某些人而言,每一事实都是各自独立的一点知识,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它却会是许多知识联系的环节,有相互的关系,也有许多相似点。
因此,在心智上养成寻求各事实之间关系的习惯,成为产生创意中最为重要的事。
(二)五步骤
詹姆斯·韦伯·扬说:
“生产创意正如同生产福特汽车那么肯定,生产创意也同样是在大量生产作业的装配线上执行,而在此一生产中人的心智也遵照一个作业方面的技术,这个作业技术是能够学得到并受控制的。
因而对其有效地使用这件事就是练习其技术,这与有效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形是完全相同的。
”其中的“作业技术”就是指五项步骤,要点在于认识其相互间关系,并绝对遵循先后次序,不能前一步骤尚未完成,即开始下一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
在实际执行时,收集原始资料并不像其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是一件我们永远想规避的、相当烦人的琐事杂务。
我们很多时候把应该花在收集原始资料上的时间,都用于心不在焉地发呆。
不去有系统地达成收集资料的任务,却代之以无所事事的空想,等待灵感的降临。
我们所必须收集的资料有两种:
特定资料和一般资料。
在广告中,特定资料是指那些与产品和销售对象有直接关系的资料。
对特定资料的重视问题是老生常谈,但是很多时候都流于表面泛泛而谈,因为对有关产品和消费者的深入认识并不容易获得,把握其特殊性就更难了。
收集原始资料,一部分是目前的工作,一部分是终生的工作。
所以对于资料的处理也要注意方法。
这里有两个实用的建议:
第一,假如你要对特定资料收集做任何大规模的工作,在做的时候,能够学习“卡片索引方法”是很有帮助的。
你只要自己准备白卡片,把你收集的特定资讯写在上面。
每张卡片只记一项事件,事后可开始以题目之不同分项归类。
最后,可以适当地整个分类建档。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仅能使你的工作有次序,而且还可以暴露出你所缺少的知识。
它甚至强迫你的心智透过你所书写的资料,真正地准备完成产生创意的过程。
第二,为了储藏某些类别的一般资料,使用类似剪贴簿或文件夹等,是很有帮助的方法。
我们偶然寻获的大量遗漏的资料,也是产生创意可利用的资产——如剪报、出版物上的专题文章、原始的评论意见等等。
在这类资料中,可以建立有用的创意资料簿。
2.观察、探索资料——寻求关系
收集资料以后,就要对这些资料加以咀嚼,正如同要对食物加以消化一样。
这个步骤的过程比较难用具体的术语描述,因为它完全在你的头脑内部进行。
首先要做的是把已收集到的资料,用你的心智的触角到处加以触试。
你先把一件事实反复用不同的方式看,再用不同的看法见解来观察,以探索其意义。
你再把两件事实放在一起,看它们如何配合。
然后要寻求的是相互的关系,以使每件事物都能像是拼图玩具那样,汇聚综合后成为一恰当的组合。
这时会有一新的因素进入,这就是当你对那些事实不直接地、严格地加以一瞥时,有时会更快地发现它们的意义。
你会记得,带翅的天使,翅膀只有在其斜看时才能看到。
这也和其相似。
事实上,这几乎像只“倾听”其意义而不去“寻求”其意义。
创作人员在这一阶段的过程中,他们给人的印象是“神不守舍,心不在焉”。
在你通过这一程序时,有两件事会发生。
第一,你会得到小量不确定的或部分不完整的创意。
把这些都写在纸上。
不管表面上是如何地荒诞不经或残缺不全,把它们都记下来。
这些都是真正的创意即将到来的预兆,把这些都以文字表现出来,以促进此项过程。
这时,又是白卡片有用的时候了。
第二,渐渐地,你会对拼图感到非常厌倦。
你不要过早就发生厌倦,心智也能在疲劳后产生轻松感。
在此过程中,至少要追求内心活力的第二波。
继续努力去得到更多的想法,把它都记在小卡片上。
然而,不久以后,你将到达绝望的阶段。
在你的心智中,每件事物都是一片混乱,在任何地方都不能清楚地洞察。
假如你在最初确已坚持努力去拼好你的拼图,当你到达这一点时,在整个过程中已完成了第二阶段,可准备进入第三阶段。
3.放任思维
在这一阶段中,你要完全顺乎自然,不做任何努力。
把你的题目全部放开,尽量不要去想这个问题。
此时你所要做的,显然是把问题置于下意识的心智中,让它在你睡梦中发生作用。
4.突发灵感
突然间会出现创意。
它会在你最没期望它出现的时机出现,当你刮胡子的时候,或沐浴时,或者:
最常出现于清晨半醒半睡的状态中。
也许它会在夜半时刻把你唤醒。
5.完善创意
经过最后这一步骤,才能完成产生创意的过程。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寒冷
清晨过后的曙光。
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你可爱的新生创意拿到现实世界中。
而当你如此做的
时候,常会发现此新生儿并不像你初生它时那样奇妙。
还需要做许多耐心的工作,以使大多数的创意能够适合实际状况,或在实际
紧急情况下能发生作用。
此时会丧失许多好的创意。
因创意人像发明家一样,常
没有耐心或不够实际地去完成在整个过程中的适应部分。
但在这劳碌平凡的世界
中,假如你想使创意能发生作用,你就必须要做这项工作。
在这个阶段,不要犯把创意守密不发表的错误。
要把它交给有深思远虑的批
评者审阅。
你如此做时,会发生使你惊异的事。
你会发现,好的创意对象具有自我扩大
的本质。
它会刺激那些看过它的人们对其加以增补。
因而大有把你所忽视而有价
值的部分显露出来的可能性。
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
1.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分殊思维、求异思维等。
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多种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也就是以一个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向多方向推测、想象、假设的“试探”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案越多越好,越奇妙越好。
这种思维就像灯光或烛光一样,向四面八方辐射,任凭“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从已知领域去探索未知领域,无所拘束,可超越现存时空。
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和想象、直觉、灵感、审美等有密切关系。
它不受现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已有经验的影响,并突破各种思维定势的障碍,从各个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可以得到意料不到的思维成果。
发散思维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高山上的江河大川一样,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终又殊途同归,汇人创意的汪洋大海之中。
发散思维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参量,即流畅度、变通度和独特度。
(1)流畅度是发散思维数量的量度。
创意能力强的人,思维活跃、流畅,能在短时间内思接千载,产生大量新信息,表达出较多的新观念。
(2)变通度是发散思维的灵活性的量度。
创意能力强的人,思路变化多端,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触类旁通,迅速转移思维方向和思维轨迹。
变通度越高,思路转移越快,思维越灵活。
例如,两个人同样说出了砖的十种用途,但其中一人说的全是建筑类用途,另一个人说的除建筑类用途以外,还有分属雕刻、自卫、运动等类,则后者的变通度就比前者高。
吉尔福特认为变通有两种:
一是自发的变通,是自动从一种思维方向转向另一种思维方向。
(3)独创度是发散思维的新奇性的量度。
创意能力强的人,思路常与众不同,能超凡脱俗,独辟蹊径,不落窠臼,跳出陈规陋习。
独创度越高,思维就越别出心裁,新奇绝妙。
发散思维法是创意思维的典型思维方法,尤其在创造的开始,它往往起主导作用。
所以,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几乎可与创造并称。
没有发散思维,也就没有创意。
但是,也决不能忽视其他的思维方法。
2.收敛思维法
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汇合思维、聚焦思维等。
该思维是从
已给的大量信息中搜索、寻求、汇总或推断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最优方案。
用通
俗的话来说,收敛思维是指最终的一个答案,思考的方向都集中指向这个答案,并利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推演出正确结论。
这种思维,就像聚光灯一样,集中指向(收敛于)一个焦点。
收敛思维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事实材料综合于逻辑程序之中,有条理、有组织地思考,本质上和形式逻辑推理(演绎法、归纳法)有密切联系。
3.反向思维法
反向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向原来的思维方向相反或相对立的方向进行的思维,亦即“反其道而行之”。
4.从初思维法
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以至于我们当今的世界呈现出千姿百态、纷纭繁复的景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无论多么高级、复杂的事物都能找到某种共通性,或者说其本质都是最简单和纯粹的,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就是“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很多时候,当人们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和事物无从着手、毫无头
绪,往往会退而求其次,从它们的最初形式或状态来寻找思考的新途径,反而容易得多。
这里面就包含了从初思维的方法,即以初始的、简单的形象比拟复杂的、高级的形式或道理。
5.直觉思维法
直觉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创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人把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创造原理的思想,简述为一个模式:
经验一直觉一概念和假设一逻辑推理一理论。
在这个经典模式里,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关键。
许多科学大师都给直觉思维以高度的评价,认为直觉思维是创造性的不竭源泉。
首先,直觉思维有显著的导向作用。
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值得去探讨的问题非常之多,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有多种可能性(途径、方法、手段等),能否快捷、正确地做出抉择,就成为解决问题即进行创意、创造的关键。
可是怎样在众多可能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化的选择呢?
经验证明,单靠逻辑思维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依靠直觉。
如居里夫人对镭的预测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都是凭直觉思维创立的。
其次,直觉思维具有突破性的作用。
直觉思维就是在面临一个创意、创造课题,或者面对一种奇特现象时,先对其结果所做出的一种大致的估量、猜测或构思,而不是立即动手实验、设计或验证。
也即直觉思维是模糊性判断,它在创建新理论或创作新作品时,显得格外重要。
因为新理论总是在被证实之前提出来的,而一件创新作品也总要突破世人的习惯性的审美视角。
如果一开始就沉溺于暂时无法或难以解决的枝节问题,那么,一些新奇的创意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也应注意到直觉思维也有不足的一面。
邦格(Bang)认为,直觉思维有三个缺点:
一是直觉思维没有论证的力量;二是直觉思维部分地包含普通常识,而常识常常是保守的;三是直觉思维不够精细。
苏联心理学家卢克(1uque)认为,直觉思维可能出现三种错误:
一是忽视了数学统计规律;二是忽视了选取事实的范围;三是直觉有时会把两个偶然巧合的事件误认为必然,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
创意思维的基本途径
1.劝说性途径
利用现实的物质利益和承诺点来劝诱说服受众接受广告的诉求点,如说理、劝诱提示、对比说明等。
2.内涵性途径
寻找食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拟,或者利用悬念偶得的手法进行曲折含蓄的表达,以传达商品的诉求点。
如比喻、含蓄、悬念等。
3.利用幽默、谐趣的表达手法追求一种喜剧效果,或者展示一种生活情趣,以诉求广告的意图。
4.情感性途径利用人的情感、情绪心理状态来感染受众,以达到对广告诉求点的认知。
如
情感、情节、情侣、性感、通感、感受等。
5.形象性途径
利用企业形象和品牌性格来建立企业形象和名牌形象的广告诉求形式。
如企业形象、产品形象、晶牌形象等。
6.文化性途径
按照当代人的某种群体文化意识进行广告表达和求的类型。
如回归、民族文化类广告等。
7.冲击性途径
运用对视觉或其他感官强刺激手法诉求的表现类型。
如荒诞、刺激类广告等。
冲击性途径要与民族文化心理结合起来,才能把握好分寸,不至于滑入恐怖和丑恶,令人反感。
8.宠物性途径
利用宠物做广告已是现代广告一大方法,每届广告获奖作品中都有若干幅此类作品。
9。
另类性途径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非主流途径,即另类创意思维方式。
因为当今社会经济形势与生活时尚瞬息万变,“新新人类”、“x一代”等大批追求个性的群体的出现,已使所有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模式面临着被完全颠覆的威胁,而且在广告中尤其明显。
因而为了迎接挑战,需要谋求探索一种全新的创意思维方式来重新征服这些“逃避广告的人们”。
创意思维的关键环节
(一)善捕灵感
灵感是一种非理性思维,费尔巴哈说:
“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来调节的,是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进发出来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捉摸,无从把握的东西。
很多成功的创意事例表明,灵感的产生或出现,还是有规律和轨迹可寻的。
1.要有对所解决问题的执著思索和追求
现代广告的形式美法则
现代广告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性。
广告的本质是传达信息,传达信息是广告的基本功能,而且这种功能先于广告的审美功能。
这就决定了广告作品的美不是为美而美,而是必须紧紧围绕广告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要从属于企业的营销活动,这是现代广告的基本审美功能。
广告艺术创作的形式美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还具有精神领域的美学价值,有丰富的审美内涵。
广告传达信息的功能只有在充分揭示其美学价值时才能得以体现,它运用审美手段去表达广告主题,又通过审美去实现其传达信息的功能。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广告作为反映流行趋势和时代潮流的一种介质,将对人们消费行为和观念的改变、学习对象和内容的选择、审美趣味和情操的陶冶起着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作用。
它依靠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广告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鲜明的、耐人寻味的视听感受,激起人们对美的崇尚和爱慕,使人们对广告指称对象产生欲求与兴趣。
形式美和形式美法则
(一)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甲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
规律的组合。
形式美和事物的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什么是美的形式?
美的形式是美的内容显现为具体形象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也就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
一般把它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两种,外形式即为艺术的形式美。
事物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美的事物中,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美的形式不能脱离内容。
形式美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朦胧的、间接的,即人们对美的感受都是间接由形式引起的,因为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厦;复地直接接触这些美的形式,从而使这些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也就是说,人们接触这些形式便能引发美感,而不用考虑这些形式所表现的内容,仿佛:
美就在形式本身,而忘记了它的来源。
(二)形式美的法则
概括反映例如恩格斯在分析数和形的概念的采源时曾经指出: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他还指出人们在实践中具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它们的数以外的其他一切特性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长期的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
这些论述虽然是指数学中的数和形的概念,但对于了解形式美法则的来源是有意义的。
形式美法则不仅来源于客观事物,而且研究形式美法则是为了创造更美的事物,形式美法则体现了人类审美经验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创造美的长期活动中,逐渐发展了人对各种形式要素,例如对线条、色彩、形体、声音等的敏感,并逐渐掌握了这些形式因素各自的特点进而形成了形式美的法则。
(三)形式美因素的特性
形式因素的特点、意义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相关因素的条件变化而相
应地发生变化。
二、形式美的内容要素
(一)色彩
1.色的本质
色的物理本质是波长不同的光。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将太阳光析解为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光带,揭开了色彩的秘密:
由于物体对色光具有吸收或反射的功能,所以才呈现出种种颜色。
据研究,人的机体对无彩色和有彩色的辨别种类在200万种-800万种》间。
可见人对色的辨识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
色彩的审美特性——表情性
色彩的审美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情感意味,传达出能够引发人的情感反应的信息。
事物的形体,同样也可以传递物体情况和感情意味的信息。
但比较起来,在向人提供物体情况的信息方面,形体比色彩更为有效;而在表情方面,形体则远远不及色彩强烈。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写道:
“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
””色彩的反射,像强光一样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最容易打动人们的心灵。
色彩的这种强烈的表情性能,是它的审美特征的本质所在。
所以,马克思曾认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表情性,包括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暖与冷、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意味,通常是同有关色彩的联想分不开的。
不同的人面对一定的色彩,虽可能产生各有特点的联想,但却也会有着明显的共性。
色的联想是在人的实践中累积而成的,由于世世代代的传统习惯,某种色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又可以使色彩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黄色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帝王之色,象征权势和高贵,而在欧美却被认为是最下等的色;蓝色在西方是幸福色,也是忧郁的色彩,“蓝调音乐”就是忧伤的音乐。
我国自古以来还有色彩象征方位一说,东蓝、南红、西白、北黑、中央黄,称为方位色。
(二)形状
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着,它们的外形都是可见的,甚至是可以触摸的。
从事物形态角度来说,人类的劳动实践几乎都可以看做是造形活动,这类活动促进了人类对于形体及其规律的抽象认识的发展。
1.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不同的面相交而形成线。
人们从事物的轮廓、不同面的折角中抽象出线条来,成为形式美的重要因素。
线条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折线,它们的审美特性各不相同:
直线表示力量、刚劲;曲线表示优美、柔和;折线表示转折、突然。
朱光潜在《近代实验美学》中指出:
“建筑风格的变化就是以线为中心。
希腊式建筑多用直线;罗马式建筑多用弧线;‘哥特式’建筑多用相交成尖角的斜线。
”
各种线的有规律的组合,可以产生明显的情感意味。
如垂直线给人以稳定感和均衡感,表示严肃、庄重;水平线表示安宁、肃静;斜线表示兴奋、不稳定、迅速,具有明显的方向感。
2.面与体
点的扩大就成为面,线的宽度扩大也成为面。
明确的平面形,都有一般的审美特性:
圆形柔和饱满,方形刚劲规则,金字塔形的三角形安定稳固,倒置的三角形则恰恰相反,高而窄的形体有险峻感,宽而平的形体有平稳感等。
据实验美学创始人费希纳(Fechner)和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墨(M.Wertheimer)等人的实验表明,长与高之比为34:
21的长方形最受人们欢迎。
圆锥体、正方体、球体、长方体的审美属性也大体如平面图形。
(三)声音
1.声音和音乐
声音同色彩一样,是物质的自然属性。
现实世界中许多事物(包括有机体和无机体)都可发声,然后由耳朵这个听觉器官接受声音信息。
我们可以凭借声音的不同,判别外物的性质、远近、方向等,嘈杂的噪音令人头昏,和谐的乐音则使人感到悦耳动听。
如果对自然界的乐音和噪音加以挑选,并按照一定的逻辑(旋律、音调、节拍、速度等)进行组合就产生了优美动人的音乐。
2.声音和音乐的审美特性一—表情性
声音,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类比功能和象征功能,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它的表情功能。
近代实验美学家应用各种仪器测验表明,声音的强弱大小及其在时间中的延续变化,和人的生理心理机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自然之声本无哀乐,但人们常常借助它们来表达一定的情绪,久而久之,使得本无感情因素的外物的声音通过移情作用带上了感情意味。
如风雨声往往使人感到凄凉、伤感。
音乐的表情性就更加明显。
《礼记·乐记》有云: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
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音乐的表情性,恰恰应该在情感的对象化中找到解释。
音乐的构成要素乐音,是一种形式的美,它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使我们感到美的愉悦。
但要注意的是,它并不完全是形式美,它也需要依附于一定的内容,必然同作曲家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情感相联系。
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
(一)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要求丰富的内容与和谐的形式的完美统一。
只有当形式因素和客观内容达到有机一致,作品才会具有审美价值。
我们所感受到的任何对象的美,都是通过形式美呈现出来的。
作品内容中蕴含的美质如果不见于形式美,则无法以具象的形态为人所感知。
美的形式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
在内容与形式这一对矛盾中,内容是主导决定性的因素,内容对形式起着制约作用,然而,形式并非是一种被动的消极因素,它对内容也有约束和促进的反作用。
所以,我们不能低估形式美的地位和作用。
(二)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
艺术形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审美经验,其中包括对于形式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尽管由于内容不同的需要而经常使形式呈现出千变万化酌形态,但其规律本身仍有很大的稳定性。
美学史上曾提出关于“美”的种种不同的见解:
有的把美看成是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有的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有的认为美感是“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有的主张美的精华表现在“秀雅合适的动作”;有的提出自然景物美是“一种愉快的动人和外在的和谐,引人人胜”的结果等等。
这些大都是从形式的角度总结出来的对美的理解,是从具体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共性和普遍意义的东西,是人类长期获得的关于形式美的认识积淀的结果。
形式的这种相对独立的特性,使得形式美的一些法则,既可用来为这种内容服务,又可用来为另一种内容服务。
(三)形式美的相对独立性
1.形式美有时胜于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告美学 广告 美学 第三 单元 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