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渭城曲》教案冀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4726391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90KB
五年级语文上册《渭城曲》教案冀教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渭城曲》教案冀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渭城曲》教案冀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渭城曲》教案冀教版
渭城曲
1.一提到古诗你首先会想到哪个朝代?
2.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无数的诗人就像满天的星斗一样。
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对的复杂面貌。
3.你都知道哪些古诗呢?
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指名背诵)
4.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也是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他的名字叫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渭城曲》(板书课题)
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王维是什么样的?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
开元进士,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6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渭城曲》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7.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是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中排行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自称,表示亲近和敬重。
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
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
离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
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1.接下来我们要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习这首诗歌,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
2.找你的小组成员相互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给他纠正字音,然后选出读的最好的那一位,参加比赛。
(小组读)
3.请各小组派出代表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达到我的两个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六个小组派代表读)
4.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读一遍
1.这首诗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字典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你从这首诗中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派代表逐句说一下意思
A: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
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
尘埃
解释:
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
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
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B:
"客舍青青柳色新。
"
客舍:
旅店。
舍:
she四声,宿舍、校舍。
多音字,还读三声 ,舍不得、舍己救人。
新:
焕然一新。
解释:
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C: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
请。
君:
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
再饮完。
解释: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D: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西:
向西行走。
故人:
老朋友。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读一读:
西出/阳关/无/故人。
3.小组总结整首诗该怎么翻译,如果他有说不全的地方给他补充一下,说错的地方修改一下。
4.全班交流
5.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诵读,注意我说的是诵读而不是读课文,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给古诗划分节拍,读的时候注意强调不要拉长音,声断气不断,声音可以停,但是不能换气,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首诗练一练
6.哪位同学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
7.全班一起读一读。
1、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依据多)
教师点拨:
(1)元二,这个名字很特别。
听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
“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
“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2)你们注意到“酒”了吗?
师: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师:
这是一杯离别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
这是一杯友谊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
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
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师: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
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
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教师点拨:
(1)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也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客舍。
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
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2)师:
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
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
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
客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3.从这些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呢?
(板书:
依依惜别深情体贴殷勤祝愿)
4、小结:
在开始我们也通过资料知道了渭城离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阳关故址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艰辛寂寞。
因此,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深情体贴和殷勤祝愿。
正因为这首《渭城曲》包含着依依惜别、深情体贴、殷勤祝愿之情,所以读起来真挚感人而不伤感,富于热情而乐观的情调,在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的同时,也成功地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依依惜别的情谊再次朗读这首古诗。
5.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
“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此诗的别名:
《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并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听一下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
展信问安!
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渭城曲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