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docx
- 文档编号:24725080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78KB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docx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
2019年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解词方法
中段语文教学时学生语文学习一个关键的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一过渡期,我们要引领孩子从识字逐渐进入学词,进而开始学段学篇,因此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
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为此,我们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1、充分使用工具书,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
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使用,将其束之高阁,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
工具书是学生练习解词最直接的方法,建议充分利用工具书。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
这就需要择义。
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
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
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
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
(二)教学生会查“无字词典”,即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
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语言既然是从生活中派生而来的,那么阅读中难解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
理解“波涛汹涌”,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海边看到的壮观景象;理解“连绵不绝”,我们不妨想想曾经游历过的大好河山;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周末商业街上繁华的情景;……
3、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在练习解词的初期,由于学生刚升入三年级,我们仍可借助游戏的方法进行解词训练。
例如“你猜我演”的方式,一个表演,一个猜。
通过肢体语言代替口头表达,让学生对词语多些感官和动觉的领悟。
4、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
解词时,我们可能会遇上这种情况,对于一些词语的解释,学生烂熟于心,可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造句的形式来表达词义,一方面将词语解释清楚,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说话能力。
5、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汉语语言文字的博大精神,单单靠语言来解释显得过于单薄。
特别是富有意境的诗,如果将词语解释的过于直白,反而破坏了诗词本身的美感。
因此有感情的朗读成了对特殊语境下词语解释最唯美的方法。
6、分解组合法。
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映衬”,“映”是“映照”,“衬”是“衬托”,合起来就是“映照衬托”。
7、以旧推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学过的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推出新词的含义。
如“不时之需”,“不时”,时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之”是“的”,“需”是“需要”,合起来的意思是“时不时的需要”,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需要。
8、联系插图
课本配备插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甚至是语句的理解。
因此联系插图猜测语义,也是很直接的方法。
在苏教版第五册的练习1中,就有相关训练。
根据对词语的理解找到相应的图片。
9、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词语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在中学段,教师应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对于词语理解的训练,只讲方法也是不全面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大量的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理解词语的方法
1、分析综合法。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3课《燕子》“生趣”——生活的情趣、乐趣;“愧疚”——愧,惭愧;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内心痛苦。
合起来就是“惭愧不安”。
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魅力”——魅,传说中的鬼怪;鬼怪惹上了,是无法摆脱的,即“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横切面”——横着切留下的面。
“果然”——然,样子;果真这样子。
悠然——悠闲的样子;“安然”——平安的样子;“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当然——应当这样;骇然——惊讶的样子……“新闻”——新听来的事;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声色俱厉”——声音脸色都十分严厉。
还有如:
心悦诚服——悦,高兴;服,服气、佩服。
真心实意地表示服气、佩服。
2.同义换词法。
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2课《第一朵杏花》“顷刻间”——一刹那、一瞬间、一霎时、转眼间等,形容时间极短;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清晰”——非常清楚;第9课《祁黄羊》“举荐”——推荐。
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疲惫”,近义词是疲乏,词义就是非常疲乏。
“沉寂”,近义词是“寂静”或“静寂”,词义则为十分寂静。
立刻-马上;眩目-耀眼等。
3.反义否定法。
即用反义词加“不”或“没有”的否定形式来解释词义。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不生疏”——熟悉,“隐藏”——不暴露、不败露;第11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娴熟”——不生疏;“冷落”,反义词是热闹,词义是不够热闹。
“镇定”是不慌乱。
“漫长”就是不是短暂的,“清醒”就是没有昏睡,“干燥”就是不潮湿。
模糊-不清楚;崎岖-不平坦。
4.拆拼法。
即把表示简称或数字缩语的词语拆开来组词,再合起来。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焦躁”——焦虑、烦躁;6课《最佳路径》“优雅”——优美雅致;9课《祁黄羊》“辞职”——辞掉职务;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难免”——难以避免;“恳求”,恳,诚恳;求,请求。
合起来是诚恳地请求。
幽雅,幽静文雅。
“漫游”一词,漫,随意,不受拘束;游,游玩。
合起来就是随意游玩。
“疾驰”,疾,飞快地;驰,奔跑。
合起来是飞快地奔跑。
屏息凝视,抑制呼吸聚神地看。
勘测-勘探和测量。
5.重新组合法。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苹果里的五角星》“循规蹈矩”——循蹈规矩;7课《人类的老师》“轻而易举”——轻易而举(做事容易,不费力气);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心满意足”——心意满足;13课《第一次抱母亲》“翻山越岭”——翻越山岭;“风平浪静”——风浪平静;“调兵遣将”——调遣兵将;无忧无虑——无忧虑;没昼没夜——没昼夜;震天动地——震动天地。
6.成语一般要分三步解。
一解字意,二解原义,三解比喻或引伸义。
如“守株待兔”一解:
株,树桩。
二解本义:
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
三解比喻义:
得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不放。
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练习2“浅尝辄止”——辄:
就。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练习3“囫囵吞枣”——囫囵:
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练习4“含辛茹苦”——辛:
辣;茹:
吃。
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7.就地取材法。
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5《穿山甲问路》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像翡翠雕成的世界”。
“翡翠雕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就是课文中描写的“蝴蝶是绿的,蜥蜴是绿的,就连筛下树丛的阳光也像绿宝石一样明丽。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13《学棋》中“专心致志”就是“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第16《少年王勃》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诗,朗读这段课文“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8.描绘法。
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的描绘。
如: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很慢、摇摆的样子。
9.比喻法。
即用具体、形象的比喻说法来解释词语。
如:
车水马龙-车子象流水,马好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连续不断,非常热闹。
10.语境联系法。
指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
如:
“地下”一词人们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在“地下革命党”中,“地下”则指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被敌人发觉。
11.说明解释法。
指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词语的意思。
对有些成语和名词还需要指明词语的出处、演变过程,现在的意思等,以防望文生义。
如:
上腭-口腔的上部,分隔口腔和鼻腔的组织,统称上腭;班门弄斧-古时候某人在巧匠鲁班门前摆弄斧子,现在指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
12.举例法。
有些词语如果硬性地给它下定义往往弄不准确,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进行讲解。
如:
分秒必争-非常珍惜时间,同学们对学习时间抓得很紧,课堂上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放过。
这真是“分秒必争、惜时如金”啊!
13.定义法。
即用简明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解释。
如: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只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解词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把几种实用的解词方法教给学生
拟写此文主要出于三点考虑:
第一,无论那种语言,它的语词总是最基本的单位,学习中对词义的把握显得非常重要,学习汉语文也不例外,那么,让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解词方法,对学生学习语言是有直接帮助的。
第二,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其实,这句话有它的片面性,因为,没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鱼”的积累,授“渔”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句话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中学生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
因而,对中学生传授实用的解词方法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三,现代教育理念反对死记硬背,重视语感,要求揣摩语言,品味语言,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语言实践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使每一个语词都按字典辞书去做解释。
所以,看上去带点“模糊”特性的“实用解词方法”有利于学生按新的理念学习语言。
一、拆字法
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就是构成这个词的几个语素意义的综合,先搞清每个语素的意义然后组合起来就有了整个词的含义。
这是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
例如:
“文静”可释为“文雅而安静”,“驯良”可释为“和顺善良”,“平展”可释为“平坦而宽阔”,“豪爽”可释为“豪放直爽”,“窥测”可释为“窥探推测”,“十恶不赦”中“十恶”指“不道、不孝、不睦、不义”等十种罪恶,词义为“犯了十种罪的一种就不可避免地要严惩”。
再如:
“初犯”、“重犯”、“惯犯”,都指犯罪,区分了“初”(第一次)、“重”(再次)“惯”(习以为常)词义就十分清楚。
“使命”、“奉命”、“复命”、“抗命”、“待命”等词语中的“命”都是“命令”的意思,区分了“使”、“奉”、“复”、“抗”、“待”,每个词的词义就明白了。
二、举例法
有些词如果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地去解释,往往使人难以透彻了解,这就必需恰当地引用例句,把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
看下面的例子。
过目:
看一遍。
例:
名单已经排好,请过目一下。
过心:
①多心。
例:
我实话实说,你别过心。
②知心。
例:
咱俩是过心的朋友,有什么话不能说?
象征:
①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例:
火炬象征光明。
②用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例:
火炬是光明的象征。
与:
等待。
例:
岁不我与。
与:
①介词,跟。
例:
与虎谋皮。
②连词,和。
例:
工业和农业。
其它如“疯狂”、“拂晓”、“流露”、“很”、“因为”、“与其”等众多常用语词,只有通过实例才能清楚地得到解释。
三、转注法
转注是利用同义词、反义词直接解释词义的方法。
1、利用同义词来解词,是运用已经懂得的、常用的词解释生僻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等。
例如:
豚犬(生僻词)——猪狗。
辞别(古语词)——告别。
恁(方言词)——那么,那样;那;这么,这样。
盘尼西林(外来词)——青霉素。
2、用反义词来解词,要注意用来解释的词语必需为人们所熟知,并与被解释的词语具有反义关系。
用反义词解释词语的形式是:
否定词+反义词。
例如,“忸怩”的反义词是“大方”,“忸怩”就可以解释为“不+大方”,即“不大方”。
“崎岖”解释为“不平坦”。
“孬”解释为“不好”。
其它如低(不高)、丑(不美)、伪(不真)、恶(不善)、劣(不优)、坏(不好)等等,也都可以用“否定词+反义词”的形式加以解释。
四、构词方式分析法
同义合成词(同义复词)。
“追逐”,就是“追”。
“数量”就是“数”。
他如“崇高”、“改变”、“孤独”、“解放”、“生产”、“声音”、“停止”、“土地”、“选择”、“学习”等词的语素义都相同,都可互释,知道一个语素义就懂得整个词义。
偏义合成词(偏义复词)。
“国家”只是“国”。
“质量”只是“质”。
“窗户”只是“窗”。
“忘记”是“忘”。
“人物”是“人”。
以上词语中,“家”、“量”、“户”、“记”、“物”等意义已经弱化乃至消失,偏义在前一个语素。
“好歹”这个词比较特殊,在“不知好歹”中偏义在“好”,在“万一有个好歹”中偏义在“歹”。
偏正结构的合成词。
“塞北”是“塞之北”,“长城以北”。
“隐患”是“隐之患”,“隐藏的祸患”。
“前途”是“前之途”,“前面的路途”。
“前景”是“前之景”,“将要出现的景象”。
词根附加词缀。
“阿哥”、“老虎”是“哥”、“虎”。
“糊里糊涂”、“古里古怪”、“土里土气”就是“糊涂”、“古怪”、“土气”,只是加缀后词义程度重一些。
五、对应法
有很大一部分成语,尤其是“并列”结构的成语,语素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或相同或相对或相反,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帮助解释成语。
比如,“文过饰非”,文、饰义同,过、非义同;“日削月割”,削、割义同;“天造地设”,天、地相对,造、设义同;“不急不徐”,急、徐相反。
落实了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语素义,解释整个成语就非常便捷。
安家落户、字斟句酌、国泰民安、老奸巨滑、老谋深算、失魂落魄、引经据典、心旷神怡、分崩离析、凶神恶煞、丰功伟绩、才疏学浅、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和尔虞我诈、东张西望、志大才疏、抑强扶弱等等许许多多成语中,语素之间都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利用“对应”关系解释成语大有可为。
六、比较法
意思相近的词容易混淆,解释时可以用同义词进行比较,以求明确运用范围、感情色彩和使用对象等方面的异同,这样可以避免阅读理解和写作使用中出错。
“优良”、“优秀”、“优异”都有“好”的意思,但它们有区别,意思分别为“很好”、“非常好”、“特别好”。
“成果”、“结果”、“后果”三个词之间是感情色彩不同。
“黑沉沉”、“黑洞洞”、“黑糊糊”、“黑蒙蒙”、“黑黢黢”、“黑黝黝”等都形容光线昏暗,但程度不完全相同,使用对象也有区别。
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胡涂始》中说过:
“我实在连自己也不知道‘崚嶒’和‘巉岩’究竟是什么样子……向来就并没有弄明白,一经切实的考查,就糟了。
此外如‘幽婉’、‘玲珑’、‘蹒跚’、‘嗫嚅’……之类,还多得很。
”鲁迅先生举例中的几个词,在他的作品中都使用过,先生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准确无误地把握词义是有必要的(它也是“实用解词”的前提),但是,对有些词则没有必要去死记其意思。
我们介绍实用解词方法,也就是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把钥匙,提供一种思路,倘若在某一点上有助于中学生朋友学习语言,那是我们的最大安慰。
附送:
2019年三年级阅读理解之概括段落大意
认识段
自然段:
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
意义段:
又叫逻辑段,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
怎么读懂段?
首先通读全文;其次分清全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各讲了什么意思;第三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分清层次;第四要分析全段的中心所在,准确概括段意。
了解常见段式
1、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
那金黄的“小蜜蜂”翘着两只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那鲜红的“大金鱼”,尾巴一摆一摆的,好像在水里游。
还有那精致的“小卫星”,闪着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飞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并列段式:
一段话分别介绍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个个部分或几种事物的特点,其内容之间就构成了并列关系。
可把并列的部分进行分层。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
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的蠕动。
大龙虾全身皮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概括段意:
转折段式:
在一段话里,后面的意思和前面的意思相反或相对,这样的句子间就构成了转折关系,可以在转折处分层。
转折词:
但是、可是、而等等。
在这种段式中,可以在转折处分为两层。
课本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一本课本经过很多叔叔、阿姨的精心编写、印刷、装订才能完成。
要花费叔叔、阿姨很多心血啊!
但是,有的同学不爱惜课本。
他们有的在课本上乱涂乱画,有的给插图上的人物画上了花脸,戴上了“眼睛”。
概括段意:
小精灵修炼场:
这些小虾真有趣。
它们吃食物很小心,总是先用钳子碰一下,然后赶紧往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再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了钳子捧着吃起来。
吃饱了的小虾,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
【精灵闯关题】
这个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概括段意:
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灰椋鸟的电视剧,我决定去看看。
葡萄成熟了,收下来的葡萄真多啊!
有的葡萄运到城市去,深受市民的欢迎;有的运到当地的阴房里,制成葡萄干;有的运到酒厂去,酿成香醇的美酒。
1、问: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想一想:
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哪句话可以概括?
(划句)
2、问:
从哪几方面写了葡萄的多?
有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莫泊桑拜师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她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是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
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概括段意:
莫泊桑早年写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楼拜为师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概括段意:
分几方面把句子写具体:
(1)清晨,树林里的小动物都醒来了,可热闹啦!
(2)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干得可带劲了。
下面是选自夏衍《野草》中的几句话,请排出正确的文章顺序。
①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②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
⑧植物的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④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办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
金色的盒子
我的一个朋友三年前下岗了。
后来,他找到了一份推销油漆的工作。
薪水不低,但每月要推销300桶,完成起来并不轻松。
随着月底的来临,没完成推销任务的朋友每天回家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儿子见了,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问:
“爸爸,到今天还剩下几桶?
”时间一长,他渐渐吃不消这“每日一问”。
终于有一天,他大声喝斥儿子:
“以后不许你再问我!
”儿子委屈地走开了。
期中开家长会,老师表扬儿子,说孩子非常懂事,懂得为家庭分忧,在用“担心”造句时写道:
每到月底,我最担心爸爸完不成推销任务,他会很难过的。
踏着月光从学校回家,我的朋友落泪了„„
在国外,同样一个不富裕的家庭,父亲斥责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在圣诞节前将家里仅有的一卷美丽的金色包装纸“糟蹋”了。
第二天,小女孩把一个糊着金纸的盒子作为礼物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一看,里面空空如也。
他再次大声斥责小女孩说:
“你不知道送给别人空盒子是不礼貌的吗?
”女孩眼泪汪汪地说:
“它不是空的,我把我的吻全吹进盒子里了,这吻全都是给您的。
”父亲听了,一下子愣住了„„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这样的金色盒子,只是做父母的有时看不到而已。
1.短文共写了两件事,请你选择一件写出主要内容。
(1)“我”的朋友每月要推销300桶油漆,儿子每天询问还剩几桶,这位朋友喝斥儿子,当他看到儿子的造句后,难过得落泪了。
(2)父亲斥责女儿将家中仅有的一卷包装纸糟蹋了。
第二天,女儿把一个空盒子送给父亲,当父亲得知女儿把吻全吹进盒子时,愣住了。
2.短文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是怎样的孩子?
3.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金色的盒子”指什么?
有一年,俄国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一个小岛上的休养。
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去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
不久,就跟着妈妈回俄国去了。
春天,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子下面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意思是这样的: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下来我望着他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留给人们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小朋友,你喜欢这封信吧?
1.给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将短文分成3段(“‖”划在段首),并用一句话或者小标题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用“~~”画出能够表达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4.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5.如何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谈谈你的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阅读教学 中的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