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竞赛.docx
- 文档编号:24725004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74KB
五大竞赛.docx
《五大竞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大竞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大竞赛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计划简介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
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实施目标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
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
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
教育部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3.计划的资助范围。
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
资助这些学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共资助15000个学生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
竞赛介绍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通称: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文名称:
ChinaUndergraduate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
英文简称:
CUMCM
竞赛宗旨:
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
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竞赛质量,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科学研究。
规模与数据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
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
同学可以向本校教务部门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2012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的1284所院校、21219个队(其中本科组17741队、专科组3478队)、636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比赛时间
2012年比赛时间是9月7号08:
00到9月10号08:
00,7号8点到8号8点为1天,8号8点到9号8点为1天,9号8点到10号8点为1天,总共72小时,采取通讯方式比赛,比赛地点在各个高校。
比赛时间全国统一的,不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在互联网查阅资料。
竞赛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主持,负责每年发动报名、拟定赛题、组织全国优秀答卷的复审和评奖、印制获奖证书、举办全国颁奖仪式等。
竞赛分赛区组织进行。
原则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每个赛区应至少有6所院校的20个队参加。
邻近的省可以合并成立一个赛区。
每个赛区建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赛区组委会),负责本赛区的宣传发动及报名、监督竞赛纪律和组织评阅答卷等工作。
未成立赛区的各省院校的参赛队可直接向全国组委会报名参赛。
设立组织工作优秀奖,表彰在竞赛组织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进步突出的赛区组委会,以参赛校数和队数、征题的数量和质量、无违纪现象、评阅工作的质量、结合本赛区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及与全国组委会的配合等为主要标准。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发展历程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于2002年由“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电视联盟”(ABU)倡导,每年举办一届,以选拔国内制作机器人的冠军队参加亚太区桂冠的争夺。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活动”是中央电视台负责组织的在全国高校范围内选拔代表中国参加“亚广联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的预选赛。
“亚广联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的前身是日本广播协会的机器人比赛,该项赛事从1988年开始,于1989年成为日本NHK每年的赛事,命名为“全日本机器人大赛”。
1990年第一次邀请除日本之外的国外代表队参赛,成为一项国际性比赛,历时十年。
该活动的宗旨是致力于培养各国青少年对于开发、研制高科技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各参与国的科技水平,为机器人工业的发展发掘培养后备人才。
它需要学生综合应用本科所学的机械制图、数电模电、单片机、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图像处理、计算机编程语言、电机拖动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通过机器人平台,可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完整的系统认识,增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ACM程序设计大赛
ACM程序设计大赛是大学级别最高的脑力竞赛,素来被冠以"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的尊称。
大赛自1970年开始至今已有30年历史,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程序设计竞赛。
比赛形式是:
经过校级和地区级选拔的参赛组,于指定的时间、地点参加世界级的决赛,由3个成员组成的小组应用一台计算机解决6到8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赛过程
比赛参赛队员必须在5小时内编完程序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此种大赛对参赛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策略制定和脑力方面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大赛提倡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解决竞赛的问题,从而挑选和发掘世界上最优秀的程序设计人才。
评分办法
竞赛进行5个小时,一般有6—8道试题,由同队的三名选手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协作完成。
当解决了一道试题之后,将其提交给评委,由评委判断其是否正确。
若提交的程序运行不正确,则该程序将被退回给参赛队,参赛队可以进行修改后再一次提交该问题。
程序运行不正确是指出现以下5种情况之一:
(1)运行出错(run-timeerror);
(2)运行超时〔time-limitexceeded);
(3)运行结果错误(wronganswer);
(4)运行结果输出格式错误(presentationerror)。
(5)运行内存溢出(MemoryLimitExceeded);
竞赛结束后,参赛各队以解出问题的多少进行排名,若解出问题数相同,按照总用时的长短排名。
总用时为每个解决了的问题所用时间之和。
一个解决了的问题所用的时间是竞赛开始到提交被接受的时间加上该问题的罚时(每次提交通不过,罚时20分钟)。
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记时。
美国英语为竞赛的工作语言。
竞赛的所有书面材料(包括试题)将用美国英语写出,区域竞赛中可以使用其它语言。
总决赛可以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包括pascal,c,c++及java,也可以使用其它语言。
具体的操作系统及语言版本各年有所不同。
规则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
每位队员必须是入校5年内的在校学生,最多可以参加2次全球总决赛和5次区域选拔赛。
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Pascal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8或10个问题(通常是区域选拔赛8题,全球总决赛10题)。
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两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
而且有趣的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
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
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
例如:
A、B两队都正确完成两道题目,其中A队提交这两题的时间分别是比赛开始后1:
00和2:
45,B队为1:
20和2:
10,但B队有一题提交了2次。
这样A队的总用时为1:
00+2:
45=3:
45而B队为1:
20+2:
10+0:
20=3:
50,所以A队以总用时少而获胜。
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5小时内完成8道题目,甚至更多。
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
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决赛介绍
赛事由各大洲区域预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组成。
各预赛区第一名自动获得参加全球总决赛的资格。
决赛安排在每年的3-4月举行,而区域预赛一般安排在上一年的9-12月举行。
一个大学可以有多支队伍参加区域预赛,但只能有一支队伍参加全球总决赛。
全球总决赛第一名将获得奖杯一座。
另外,成绩靠前的参赛队伍也将获得金、银和铜牌。
而解题数在中等以下的队伍会得到确认但不会进行排名。
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
简介
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附件1),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该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
该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由竞赛秘书处设计、规范标准硬软件技术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
该竞赛规则透明,评价标准客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向健康、普及、持续的方向发展。
该竞赛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为协办方,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领导、飞思卡尔公司领导与各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2008年起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科技人文竞赛之一(教高函[2007]30号文)。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原则上由全国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学校(包括港、澳地区的高校)参赛。
竞赛首先在各个分赛区进行报名、预赛,各分赛区的优胜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织运行模式贯彻“政府倡导、专家主办、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16字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是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
因而该竞赛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
比赛规则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参赛选手须使用竞赛秘书处统一指定并负责采购竞赛车模,采用飞思卡尔16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系列以及MK60系列作为核心控制单元,自主构思控制方案及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控制算法及执行、动力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等,完成智能车工程制作及调试,于指定日期与地点参加各分赛区的场地比赛,在获得决赛资格后,参加全国决赛区的场地比赛。
参赛队伍之名次(成绩)由赛车现场成功完成赛道比赛时间为主,技术方案及制作工程质量评分为辅来决定。
竞赛秘书处制定如下比赛规则适用于各分赛区预赛以及最终决赛。
在实际可操作性基础上力求公正与公平参与。
秘书处将邀请独立公证人监督现场赛事及评判过程。
在分赛区、决赛区进行现场比赛规则相同,都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
在计算比赛成绩时,分赛区只是通过比赛单圈最短时间进行评比。
决赛区比赛时,还需结合技术报告分数综合评定。
辽宁省机器人竞赛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联合相关厅局共同主办。
其中,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之一。
大赛每年举办一届,旨在结合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追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化实践能力,锻炼大学生应用有关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应用问题、拓展学习综合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结构设计、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调试等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主题为“庆全运,传圣火”。
以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辽宁省举办为契机,以大学生设计制作的机器人传递圣火的方式,以机器人对抗赛的形式来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大学生、青少年中的普及。
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激发大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该赛事面向省内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
每个学校最多可推选5支参赛队。
每支参赛队指导教师不得多于2人,参赛学生不得超过8人。
竞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组赛,小组赛为单循环赛,第二阶段为淘汰赛。
2013年辽宁省机器人竞赛将于10月19—20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大赛网址: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是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联合著名高校共同承办,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目的在于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六届
地点:
东北大学(地点:
辽宁沈阳市)
时间:
2014年7月下旬
主题: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014年)的主题为“幻·梦课堂”;内容为“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
所有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
凡参加过本赛事以前比赛的作品原则上不得再参加本届比赛;如果作品在功能或原理上确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参赛时须对突破和创新之处做出说明。
所有参加决赛的作品必须与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相符,与主题和内容不符的作品不能参赛。
参赛作品必须以机械设计为主,提倡采用先进理论和先进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对作品的评价不以机械结构为单一标准,而是对作品的功能、设计、结构、工艺制作、性能价格比、先进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实现功能相同的条件下,机械结构越简单越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