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试验.docx
- 文档编号:24720777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35.87KB
电路分析试验.docx
《电路分析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分析试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路分析试验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09年2月
实验一电子仪器使用及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功能并学习其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和测量波形的幅值、频率及相位的方法。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方法。
二、仪器设备
1.CS-4125示波器
2.YB1620P信号发生器,EW1650数字信号源
3.数字万用表
4.指针万用表
5.NY4520晶体管毫伏表
三、预习要求
阅读附录I、Ⅳ、Ⅴ、Ⅵ、Ⅶ、Ⅷ、Ⅸ
四、实验原理
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仪器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等。
利用这些仪器可以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进行测试。
1.CS-4125型双踪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观测各种周期波形的仪器。
CS-4125型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组被测输入信号,并对其幅值、周期、频率及相位差进行测量。
①测量幅值
接入被测信号,将灵敏度微调旋到“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此时灵敏度选择开关“V/div”所在档位的刻度值表示屏幕上纵向每格的伏特数。
读出屏幕上被测波形的峰-峰值格数N,则被测信号的幅值V=N×(V/div)。
注意探头衰减应放在1:
1,如放在1:
10,则被测值还需乘上10。
②测量周期、频率
接入被测信号,将扫描时间微调旋到“校准”位置(即顺时针旋到底),扫描扩展“×10MAG”至off,调节被测波形使之稳定,并在屏幕上显示完整的周期,此时扫描时间微调开关“V/div”所在档位的刻度值表示屏幕上横向每格的时间值。
读出一个完整周期的格数M,则被测信号的周期T=M×(V/div),f=1/T。
③测量两波形的相位差
按图1-1连接实验电路,经RC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i或UR,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输入端。
图1-1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调节Y1、Y2灵敏度开关位置,使在荧屏上显示出易于观察的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形Ui及UR,如图1-2所示。
根据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则可求得两波形相位差。
图1-2双踪示波器显示两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式中:
XT——一周期所占格数,X——两波形在X轴方向差距格数
2.YB1620P信号发生器和EW1650数字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可输出一定频率范围和一定电压大小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并提供给毫伏表和示波器直接测量和观察用。
本实验室使用YB1620P型和EW1650型两种信号发生器,其原理及功能基本相同。
3.NY4520晶体管毫伏表
晶体管毫伏表是用于测量正弦交流信号电压大小的电压表,其读数为被测电压的有效值。
测量前为防止表头过载而打弯指针,应将量程置于较大档位,接入信号后再逐渐减小量程。
4.万用表
万用表可用于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也可测量电阻、电容等。
五、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信号的测量
熟悉示波器面板上各旋钮的名称及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时各旋钮应处的位置。
接通电源,检查示波器的亮度、聚焦、位移各旋钮的作用是否正常,按下表调节示波器面板上各旋钮的位置。
旋钮名称
正确位置
旋钮名称
正确位置
AC-GND-DC(输入耦合开关)
AC
FOCUS、INTEN(聚焦、亮度)
中间
VERTMODE(显示方式开关)
ALT
SLOPE(触发极性)
按钮抬起
MODE(触发方式)
AUTO
SOURCE(触发源)
CH1或CH2
X-Y(X-Y轴示波器)
off
CH2INVERT(CH2输入极性反向)
off
用示波器机内校准信号(方波f=1KHz,电压幅值1V)作为被测信号,用CH1或CH2通道显示此波形,读出其幅值及周期和频率,记入下表中。
参数
标准值
实测值
幅值Up-p(V)
1V
周期T(ms)
1ms
频率f(KHz)
1KHz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参数
调节信号发生器有关旋钮,使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10KHz,峰值均为4V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示波器“扫描时间”及“Y轴灵敏度”开关等位置,用示波器和毫伏表分别测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的频率、峰峰值及有效值,记入下表。
信号源输出
电压及频率
(4V)
示波器测量值
毫伏表读数(V)
峰峰值(V)
周期(ms)
频率(Hz)
有效值(V)
100Hz
1KHz
10KHz
3.测量两波形相位差
按图1-1连接电路,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调至频率为1KHz,幅值为2V的正弦波,用示波器显示Ui及UR波形,读出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的值,记入下表,则相位差
。
为数读和计算方便,可适当调节扫速开关及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一周期格数
两波形X轴差距格数
相位差
实测值
计算值
XT=
X=
θ=
θ=
4.电阻、电容元件的识别和检查
根据附录I、IV,识别所给电阻、电容元件,并用万用表检查元件的好坏。
5.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的识别与简单测试
根据附录I,用万用表判别普通二极管的阴、阳极并做简单测试;识别及测试三极管的类型,e、b、c管脚,β值及好坏。
我们常用的9011和9013系列的为NPN管,9012为PNP管。
五、实验思考题
1.如何操纵示波器有关旋钮,以便从示波器显示屏上观察到稳定、清晰的波形?
2.信号发生器有哪几种输出波形?
它的输出端能否短接,如用屏蔽线作为输出引线,则屏蔽层一端应该接在什么位置?
3.交流毫伏表是用来测量正弦波电压还是非正弦波电压?
它的表头指示值是被测信号的什么数值?
它是否可以用来测量直流电压的大小?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实验目的
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测量放大电路Q点,AV,Ri,Ro。
3.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实验仪器
1.CS-4125示波器
2.YB1620P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NY4520晶体管毫伏表
、预习要求
1.三极管及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2.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
3.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四、实验原理
我们测量静态工作点是为了了解静态工作点选的是否合理。
若测出UCE<0.5V,则三极管已饱和,若测出UCE≈VCC,则说明三极管已截止,对于线性放大电路,这种静态工作点是不合适的,必须对它进行调整,否则放大后的信号会产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
静态工作点的位置与电路参数VCC,RC,Rb或Rb1,Rb2有关,一般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改变偏置电阻Rb来实现。
具体实验电路如图2.2。
该电路的动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Rb//Rb2//rbe
RO=RC
、实验内容
1.静态测量与调整
按图2.1接线完毕后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接通电源,将输入端Vi对地短路,调整RP使UE=2.2V,测UCE、UBE及Rb的值,注意:
测Rb时应断开电源。
计算并填表2.1。
注意:
Ib和Ic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测Ib和Ic一般可用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Uc和Ub,Rc和Rb计算出I和Ic(注意:
图2.1中Ib为支路电流)。
此法虽不直观,但操作较简单,建议初学者使用。
直接测量法,即将微安表和毫安表直接串联在基极和集电极中测量。
此法直观,但操作不当容易损坏器件和仪表。
不建议初学者采用。
表2.1
实测
实测计算
UBE(V)
UCE(V)
Rb(KΩ)
Ib(μΑ)
Ic(mΑ)
2.动态研究
按图2.1所示电路接线。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调到f=1KHz,幅值为1V峰-峰值,接至放大电路的uS点,经过R1、R2衰减(100倍),ui点得到10mV的小信号,观察ui和uo端波形,并比较相位,测uo不失真时的输出电压值,填入表2.2。
表2.2RL=∞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Ui(mV)
Uo(V)
AV
AV
保持Ui=10mV不变,放大器接入负载RL,在改变RC数值情况下,测量并将计算结果填表2.3。
表2.3
给定参数
实测
实测计算
估算
RC
RL
Ui(mV)
Uo(V)
AV
AV
2K
5K1
2K
2K2
5K1
5K1
5K1
2K2
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度,观察并测量uo最大且不失真时的峰-峰值,并填表2.4。
表2.4
Uim(mV)
Uom(V)
在第
步的状态下,改变电位器RP值,观察当RP增大和减小时uo波形的变化,测量出现失真时三极管三个管脚的静态电压值,将失真波形及测量数据填入表2.5。
表2.5
RB
UB
UC
UE
输出波形情况
最大
合适
最小
3.测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
输入电阻测量(见图2.2)
去掉电阻R2,保留R1,uS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相连,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使Ui保持10mV,读信号发生器输出(即US值)并填表2.6,计算Ri。
图2.2输入电阻测量
输出电阻测量(见图2.3)
图2.3输出电阻测量
保持输入信号Ui=10mV,测量带负载时的UL和空载时的Uo,即可计算出Ro。
,将上述测量值及计算结果填入表2.6中。
表2.6
测算输入电阻(设:
R1=5K1)
测算输出电阻
实测
测算
估算
实测
测算
估算
US(mV)
Ui(mV)
Ri
Ri
Uo
RL=∞
Uo
RL=
Ro(KΩ)
Ro(KΩ)
、实验报告
1.记录和整理测试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并画出波形图。
2.分析在实验内容之动态研究中,波形变化的原因及性质。
3.将Q点、电压增益及Ri,Ro的实测值和估算值列表比较。
实验三多级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仿真)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Multisim2001创建、编辑电路的方法;
2.练习虚拟模拟仪器的使用;
3.验证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放大倍数、波形失真、频率特性等)
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
.计算机;
2.Multisim2001软件.
三、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
1.若开关J1打开,电路成为无电压负反馈放大器。
2.若开关J1闭合,电路成为有级间电压负反馈放大器。
图3.1晶体管负反馈仿真实验电路
四、预习要求
1.复习教材中有关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放大倍数、波形失真、频率特性等)的影响的内容。
2.如何用实验方法求出fL,fH的值?
五、实验内容
1.创建如图3..1所示的仿真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中晶体管的参数选
用:
Q1的Bf=70;Q2的Bf=60;
2.令vi=1mv,断开J1(无反馈),观察vo的波形并记录;闭合J1(有
负反馈),观察vo的波形并记录;
3.改变vi=10mv,断开J1,观察vo的波形并记录;闭合J1,观察
vo的波形并记录;
4.
(1)断开J1,利用Simulate菜单条中的Analyses功能中AC
Analysis对无反馈电路输出vo进行频率特性分析,在幅频特性图
上找到使Avm下降为0.707Avm时分别对应的fL和fH.。
(2)闭合J1,再次对有负反馈电路输出vo进行频率特性分析,在
幅频特性图上找到使AvmF下降为0.707AvmF时分别对应的fLF
和fHF.
六、实验报告
1.由实验所得结果说明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有何影响。
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性。
2.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设计加、减法运算电路。
3.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设计积分、微分电路。
4.掌握比较电路的电路构成及特点。
5.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二、仪器设备
1.MF-10型万用表或数字万用表1台
2.TPE—A3模拟电路实验箱1台
3.YB1602P系列功率函数信号发生器或EM1652系列数字信号源1台
4.KENWOODCS-4125A20MHz2通道示波器1台
5.NY4520型双通道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简述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由多级基本放大电路组成的高增益的放大器,具有开环增益(Au0)高,其增益可达80~140dB(104~107倍),输入电阻大(约几百千欧),输出电阻低(约几百欧)的特点。
接成线性运算电路时,要引入深负反馈,理想运放在线性运用时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1)理想运放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电流近似为零:
I+≈0;I-≈0
(2)理想运放在作线性放大时,两输入端电压近似为零:
U+≈U-
基于这两点分析电路的重要特性,利用运算放大器来构成比例放大,加、减、积分、微分、对数、乘除等模拟运算功能。
从外形上看,有圆筒形封装的和双列直插式两种,使用它时,首先根据型号查阅参数,了解其性能,学习根据管脚图和符号连接线路。
四、预习内容
1.复习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有关内容;
2.复习实验中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写预习报告,设计运算电路、实验步骤并估算实验结果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次实验所用实验装置为TPE—A3模拟电路实验箱的集成运放电路模块部分。
1.反相比例放大器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
图5.1反相比例放大器
(1)按表5.1内容实验并测试记录。
表5.1
直流输入电压Vi(mV)
30
100
300
1000
3000
输出电压Vo
理论估算(mV)
实际值(mV)
误差
(2)反相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幅值为200mV的正弦交流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及相位,并测出Vi、Vo的大小,记入表5.2。
(3)测量上限截止频率
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保持不变,增大信号频率,当输出Vo幅度下降至原来的0.707倍时,记录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此频率即为上限截止频率,记入表5.2。
表5.2
交流输入电压
Vi(mV)
输出电压Vo
输入、输出波形及相位
上限截止频率
200mV
频率1kHz
2.设计一反向加法电路,使之满足U0=-(2Ui1+5Ui2)(注意平衡电阻的选择)
1)输入信号Ui1=3V,Ui2=1V观测输出是否满足要求?
观察“虚短”现象是否成立?
为什么?
2)输入信号Ui1=3V,Ui2=5V观测输出是否满足要求?
观察“虚短”现象是否成立?
为什么?
3.设计减法电路,使之满足关系式U0=5.5Ui2-10Ui1,输入信号Ui1=2V,Ui2=1V观测输出是否满足要求?
4.设计反向积分电路,积分时间常数为RC=2ms
1)输入信号为方波,频率为1KHz,幅度UP—P=6V,观测输出信号的幅度与理论值相比较。
2)改变积分常数增大或减小,观测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及失真情况,进一步掌握积分时间常数RC对输出的影响。
5.电压比较器
1)过零比较器
按图5—2接好电路,当输入电压
=2
时(可选f=1KHz)画出输入及输出
、
的波形。
图5—2过零比较器
2)电压比较器
按图5—3接好电路,已知参考电压
=1V,测量当输入电压
>1V时;
=(V),并画出传输特性图;测量当输入电压
<1V时;
=(V),并画出传输特性图;测量当输入电压
=2
时,画出
、
的波形。
图5-3电压比较器
六、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数据及波形图,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思考:
(1)比较电路是否要调零?
原因何在?
(2)比较电路两个输入端电阻是否要求对称?
为什么?
(3)在本次实验中哪里体现了运算放大的虚短、虚地现象,你是如何验证的?
实验五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仿真)
、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运放的具体应用。
2.掌握文氏电桥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
1
.计算机;
2.Multisim2001软件.
三、实验原理
原理可参阅教材RC振荡电路部分内容,实验电路如图5.1。
电路参数R3=100KΩ,Rw=R4+R5=100KΩ(即Rw=Rw上+Rw下),R1=R2=R=2KΩ或4.7KΩ,C1=C2=C=0.047μF或0.01μF。
组件:
LM324,电源±15V。
图5.1文氏电桥振荡器实验电路
四、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中有关文氏电桥振荡器(RC振荡电路)工作原理的部分。
2.熟悉所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参数及管脚排列。
3.按图5.1中参数计算振荡频率,欲使振荡器能正常工作,电位器应调在何处,各为何值?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试无稳幅二极管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创建如图5..1所示的仿真实验电路。
断开开关J1,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有无输出波形VO。
如无输出,则调节Rw使V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测量VO的频率并与计算值比较。
用电压表观察VO之值是否稳定。
关电源后,分别测量R3、R4和R5的阻值,计算负反馈系数F—=
。
加上电源,调节Rw,测量VO无明显失真时的变化范围。
2.调测有稳幅二极管的文氏电桥振荡器
按图5.1接线,闭合开关J1,调节Rw使VO为无明显失真的正弦波。
测量VO的频率,并与计算结果比较。
用交流电压表测量VO和V+之值,并观察VO之值是否稳定。
调节Rw,测量VO无明显失真时的变化范围。
、实验报告
1.按步骤1所得的数据,计算VO和V+的比值。
2.按步骤2所得的数据,计算负反馈系数F—之值。
3.所测得的振荡频率、
、F—、VO的幅值稳定度等方面讨论理论
与实践是否一致。
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集成逻辑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逻辑门电路的逻辑特性和电气特性;
2.掌握逻辑门参数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用万用表电流档分别测量TTL与非门空载导通电源电流(见图1-1),然后测量门电路的供电电压,从而可算出TTL门的导通功耗。
测量TTL与非门电路的输入低电平短路电流IIS(见图1-2)和输入高电平漏电流IIH(见图1-3)。
2.TTL门电路的传输特性测试。
接线如图1-4所示。
实验结果记录于表1-1中。
表1-1
VI(v)
0.5
0.8
1
1.2
1.3
1.4
1.5
1.6
1.8
2
3
4
Vo(v)
3.用与非门74LS00实现:
F=A·B,F=A+B,F=A。
4.测试三态门74LS125的逻辑功能,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2中。
表1-2
E
0
1
A
0
1
0
1
Y
5.用TTL集电极开路与非门(OC与非门)74LS03实现“线与”,即完成“与或非”的逻辑功能:
(注意:
需外接电阻和电源)。
6.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74LS04按图1-5接线,输入8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tpd值。
图1-5
三、实验报告
1.整理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用坐标纸画出与非门传输特性曲线。
从曲线上读出VOL,VOh,Von,Voff各参数。
3.你是怎样判断74LS125芯片的输出是处于高阻态的?
4.TTLOC门使用时为何必须外接电阻和电源?
不接行不行?
通过实验验证。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电路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三变量表决电路:
(1)用与非门实现(74LS00)
列出真值表,求出简化表达式,画出与非逻辑电路图;自拟实验方案测试。
(2)用译码器(74LS138)及与非门(74LS20)实现
在图2-1中完成实现三变量表决器的实验电路的设计。
自拟实验方案。
(3)用数据选择器(74LS153)实现
74LS153是双4选1数据选择器(见图2-2),有使能输入端。
自拟实验方案。
2.用异或门74LS86及与非门74LS00实现全加器电路,并列出真值表。
三.实验报告:
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组合电路的特点和分析、设计方法。
实验三触发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测试方法;
2.研究时钟脉冲的触发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基本R-S触发器功能测试
用与非门74LS00构成基本R-S触发器,如图3-1所示,改变输入端状态,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3-1中。
注意,当S、R都接低电平时,观察Q、
端的状态。
当S、R同时由低电平跳为高电平时注意观察Q、
端的状态。
重复3-5次看Q、
端的状态是否相同,以正确理解“不定”状态的含义。
2.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1)测试异步复位端Rd和异步置位端Sd的功能。
将J,K,Rd,Sd端分别接0-1开关,CP接单脉冲源,Q端接0-1显示,见图3-2。
按表3-2要求,在Rd或Sd作用期间改变J,K和CP的状态,测试并记录Rd和Sd对输出状态的控制作用。
(2)J-K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
改变J,K状态,测试其逻辑功能并记录于表3-3中。
(说明:
用Rd和Sd端对触发器进行异步复位或置位以设置现态Qn,写出相应的Qn+1)
表3-3
JK
CP
QnQn+1
00
↑
0
1
↓
0
1
01
↑
0
1
↓
0
1
10
↑
0
1
↓
0
1
11
↑
0
1
↓
0
1
(3)观察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二分频波形。
将74LS112的J,K端接高电平,CP端接2KHz连续脉冲源,用双踪示波器同时显示CP端和Q端的波形,如图3-3所示。
图3-4为观察D触发器(74LS74)二分频波形的电路图,用双踪示波器观察CP端和Q端的波形,D触发器二分频波形的观察可在D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后进行。
3.D触发器(74LS74)逻辑功能的测试
(1)测试异步复位端Rd和异步置位端Sd的功能。
测试方法同前。
表3-4
CPDRd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路 分析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