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docx
- 文档编号:24716569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5.24KB
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docx
《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瓮安县洗马煤矿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及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编写:
韦正雄
2014年3月7日
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计划审批表
文件名称
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计划
起草人:
韦正雄
洗马煤矿
技术部
会
签
部
门
部门
会签人/日期
部门
会签人/日期
矿长
安全副矿长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矿总工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编制人:
韦正雄编制日期:
2014年3月
前言
根据当前我省煤矿事故分析,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重要灾害,水害事故在我县域内更是首当其冲。
为充分贯彻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政策规范要求,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务必结合我矿水文地质情况,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防、堵、疏、排、截”等措施,开展对矿井的防治水工作。
为确保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现编制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及2013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如下,请煤矿各职能部门对照整体规划及年度计划要求,严格执行、加强落实,从根本上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
目录
瓮安县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第一章矿井概况……………………………………………………4
第一节井田概况…………………………………………………4
第二节水文地质特征……………………………………………5
第二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现状………………………………………10
第一节矿井生产现状……………………………………………10
第二节井下排水设施……………………………………………10
第三节矿井近期水害治理情况…………………………………11
第三章矿井防治水工作规划………………………………………17
第一节矿井防治水工作目标……………………………………17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规划的确定……………………………18
第三节防治水安全措施…………………………………………20
第四章防治水规划执行办法………………………………………24
第一节规划执行计划……………………………………………24
第二节规划实施效果……………………………………………25
2014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第一节编制依据……………………………………………………27
第二节采掘工程计划………………………………………………27
第三节采掘计划工程水文地质预测………………………………28
第四节区域水文地质………………………………………………30
第五节矿井年度防治水工作实施计划……………………………31
第六节年度防治水工作组织机构及职责…………………………35
瓮安县洗马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瓮安县洗马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矿井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永和镇洗马塘村,距瓮安县城直距约8.1km,距永和镇约3.6km,有简易公路与X932线连接,交通方便。
二、地形地貌
地处贵州高原第二梯级地带,属黔中北部溶丘洼地高原区,地形切割中等,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
区域内海拔最高1358.3m,最低1084m,最大相对高差274.3m,一般50-100m。
三、矿井境界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月颁发的瓮安县洗马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2665),洗马煤矿具体范围由11个拐点座标圈定。
矿区面积3.3993m2,可采资源储量116.4万吨,开采深度由1275m至550m。
四、气象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6℃,最高年14.5℃,最低年12.8℃。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4.3℃;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9.2℃。
年平均降水量1148.2mm,雨季多集中在4-9月份。
五、地表水系
地表水系较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白水河从该区的矿区的东部通过,流量2.976m3/S。
其余地表水大多为季节性的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季时干涸。
六、冲击地压
根据周边矿井和本矿井原生产过程中相关资料,矿井无冲击地压动力现象。
七、地温
本区地温正常。
第二节水文地质特征
根据《瓮安县洗马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本矿水文地质特征如下: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洗马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乌江南岸一级支流清水江次级支流白水河上游。
位于黔中高原,区内地形以低中山为主,西高东低,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分布普遍。
区域内海拔最高1315.10m,最低1081m,最大相对高差234m,一般50-100m。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茅口组灰岩、长兴组灰岩及大冶组灰岩,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S3:
17.56L/S)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
碎屑岩分布面积较小,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一段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砂泥岩,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作用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发育构造裂隙地段,含构造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区地下水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势影响,一般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
区域内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均以大气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据瓮安气象资料区域内累计年平均降水量1148.2mm,最多年1369.7mm,最少年714.8mm;区域内春季平均降水量为346.2mm,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74.5mm,秋季平均降水量为250.4mm,冬季平均降水量为77.1mm,降水量最多月是6月,降水量为201.9mm,最少月是1月,降水量为23.6mm。
区域内吴家坪组煤层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一般具有较好的隔水层,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导水断层或其它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煤层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从而威胁到煤层的开采。
煤层下伏茅口组强灰岩含水层与煤层之间隔水层较厚,其地下水对深部煤层的开采威胁不大。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洗马煤矿位于洗马向斜西翼,矿区东缘为白水河上游,河流自南向北在矿区北端转折向东流出矿区,在该区的流量2.976m3/s,矿区内煤层大部分(最低采矿标高为+500m)埋藏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1081m);矿区岩溶发育,见洼地、漏斗、溶洞、溶沟、石芽、残丘等。
该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降水通过岩石裂隙、岩溶漏斗、落水洞等途径补给地下水,在岩溶溶孔、溶隙和溶洞等岩溶管道中径流,在低洼处以泉、地下暗河及从溶洞出口汇出等形式排泄。
本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24-436毫克/升,受煤粉污染的矿井水属SO4.Ca型水。
矿化度中等,PH值中偏酸性。
地质测量的同时,对该区泉、生产窑及岩溶等水文地质现象,相应地进行了调查与测量,面积8.5km2,水文调查点19个,其中:
调查泉点11个、河流点2个、溶洞2个、老窑4个。
矿区内地层由老到新为茅口组(P2m)、吴家坪组(P3w)、长兴组(P3c)、大冶组(T1d)。
(1)茅口组(P2m):
灰至浅灰色厚层至块状泥晶至粉晶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地下水均一性较差,排泄集中,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较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
(2)吴家坪组第一段(P3w1):
为含煤地层,岩性为粘土岩,间夹页岩及煤。
厚约25m,为隔水层。
(3)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及长兴组(P3w2+3+c):
岩性为灰岩及燧石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调查泉点8个。
泉流量0.152-5.25L/S,地下径流模数2.459L/S.Km2,属岩溶溶洞水及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偏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4)大冶组第一段(T1d1):
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为页岩,属隔水层。
(5)大冶组第二.三段(T1d2+3):
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
调查泉点2个,泉流量0.14-17.56L/S,地下径流模数22.059L/S.Km2。
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强。
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水。
(6)第四系(Q):
残留于山谷、溪沟、洼地及山间斜坡一带。
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10m,仅含微弱孔隙潜水。
调查中未发现泉点,总体上该层为一弱含水层。
三、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构造中等,没有沟通地表水体或强富含水层的导水断层存在,当井巷穿越地下浅部发育的小断层时,由于周围岩层的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井巷可能发生渗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四、小煤矿、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调查老窑4个,老窑开采历史较长,以斜井为主,见煤后沿煤层掘进,开采斜长一般60-300m,由于井口垮塌、排水困难、通风困难等原因而停采。
老窑经天长日久内部积存着一定的矿坑水。
五、水文地质类型
本矿区大部分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长兴组岩溶裂隙水、吴家坪组裂隙水、茅口组强岩溶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及河流水,故本矿区属于以岩溶裂隙水、岩溶水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水文地质类型属二类三型。
六、充水因素分析
1、充水水源
(1)地表水
白水河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白水河位于大冶组第二、三段(T1d2+3)地层露头地带,属岩溶溶洞水,富水性强,易与下伏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及长兴组(P3w2+3+c)所形成的岩溶溶孔、溶隙和溶洞等岩溶管道贯通,在未来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表水可能沿溶洞、溶隙、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这种水源涌水时有如下规律:
①矿井涌水的程度与地区降水量的大小、降水性质、强度和延续时间有相应关系,降水量大和长时间降水对渗入有利,因此矿井的涌水量也大。
②矿井的涌水量随气候呈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涌水量出现高峰的时间则往往比雨季滞后。
③大气降水的渗入量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即同一矿井不同的开采深度,影响程度差别很大。
矿区东缘有白水河自南向北流过矿区,流量2.976m3/S,矿区中部有一条溪沟(三羊溪)自西向东流过矿区汇入白水河,流量17.42L/s。
(2)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3)吴家坪组弱裂隙含水层
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在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相对会较大,煤矿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该组为煤矿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4)老窑采空区积水
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矿井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采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这种积水通过废旧巷道或煤岩层裂隙渗入,成为矿井的涌水水源,它有如下特点:
①在短时间可以有大量的水涌入矿井,来势猛,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②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根离子,具有腐蚀性,容易损坏井下设备。
③当其与其它水源无联系时,则易于疏干,若与其它水源有联系时,则可造成量大而稳定的涌水,危害程度大。
(5)茅口组岩溶水
该组主要为厚层—块状泥晶至粉晶灰岩,岩溶化作用强烈,易形成溶洞,大气降水可通过地表洼地的富集,经岩溶溶洞、溶隙、落水洞、采矿裂隙等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2、充水通道
(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矿区内的吴家坪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构造节理、裂隙,尤其是内部菱铁质细砂岩等脆性岩石更为发育,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3)断层破碎带
矿区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4)老窑采空区
矿区内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采空区积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5)岩溶管道
矿区内吴家坪组第二、三段及长兴组灰岩含水层局部地段可能发育岩溶管道,当它们被断层沟通与下伏煤层联系时,也会成为矿井充水通道。
3、充水方式
由于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露头分布不广,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不强,为中等~弱含水层,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老窑巷道、岩溶管道导水,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第二章矿井防治水工作现状
第一节矿井生产现状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现布置有一采区原提升侧残采工作面、二采区轨道下山巷、二采区回风下山及三采区轨道下山等4个作业地点。
残采工作面采用壁式采煤法,人工打眼、装药、爆破落煤,支护方式采用单体并帽进行支护,全部陷落法管理采空区。
二采区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炮掘,11#矿用工字钢梯形棚支护。
三采区轨道下山延伸工程采用炮掘,锚喷支护。
现二采区2102工作面未形成,其回风巷(+977.6m水平),运输巷在(+947.0m水平)两巷距矿井北翼边界分别350m和306.5m;两巷施工前需进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工作。
探孔深不得低于50m,掘进不得超过探孔深的3分之2时从新打探孔后方可继续掘进。
一采区残采工作面风布置在+1020水平,距D煤采空区八平距104m;运输巷布置在960水平,距1101采空区10m平距;切眼距D煤采空区四平距96.6m;为预防图上的误差日常掘进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第二节井下排水设施
一、矿井涌水量
①正常涌水量:
92.6m3/h;
②最大涌水量:
315.2m3/h;
③排水垂直高度:
HP,105m(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125m;水泵房标高为+1020m);
二、排水水泵
主斜井底水泵房采用MD280-43×3型水泵3台,水泵流量Q=172~280m³/h,扬程117~143m,功率160kw,配套电机YB315-L1-4,转速:
1480r/min(转每分钟),轴功率:
127.7KW(千瓦),效率:
77%,必需汽蚀余量:
4.0m(米),叶轮直径:
360mm(毫米),进口口径:
200mm(毫米),出口口径:
200mm(毫米)。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三、排水管路
主水泵房经主斜井安设有两趟排水管,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主管为Ø159mm无缝钢管,备用管为Ø200mm无缝钢管。
四、主副水仓
主、副水仓通过吸水井与水泵房连接,水泵吸水管安装在吸水井内。
主水仓长度为210m,副水仓长度为160m,断面为5.14m²,有效容积370×5.14=1901.8m3。
8小时正常涌水量:
92.6×8=740.8m3。
五、各作业区排水路径
各采区作业点涌水经其采区泵房分别排至二水平南北两翼运输巷水沟,再通过自流至主斜井底水仓,集中排出。
第三节矿井近期水害治理情况
2012年度我矿在4月及7月份连续两次发生地表雨水汇集倒灌井下造成一采区被淹。
根据所发生的突水事件总结出矿井在防治水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矿井原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不足,抗灾能力小。
2、原矿井双回路供电系统不完善,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运行不可靠。
3、矿井中部煤层底板中茅口组岩溶溶洞经裂隙与采空区形成水力联系,雨季地表水沿溶洞倒灌井下。
4、矿区位于冲沟地带,地面工业广场排洪水沟断面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矿近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岩溶水引流工程
(一)工程概况
为消除丰水季节地表水沿岩溶裂隙倒灌井坑引发淹井等水害事故,保障矿井正常安全生产,我矿拟对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内多次影响矿井安全的朱家溶洞及张家溶洞底部汇水裂隙实施开掘引流工程工作。
(二)工程目的
通过引流工程疏导溶洞积水,控制丰水季节时溶洞内汇集的地表水能在正常排出,确保积水不能沿裂隙倒灌矿坑。
(三)工作方法及技术
1、贯通导线测量
由矿井风井侧三洋溪沿溶洞泄水通道出口分别测量至朱家溶洞和张家溶洞底部汇水伏流。
2、引流巷工程布置
依据闭合测量成果确定施工方案,引流巷工程断面与三洋溪排水最大断面配套,约3.5m2,引流巷坡度20‰,初步估计工程量为300m,开口点设定在溶洞泄水通道出口外侧15m的公路坎下。
4、现场工作方法
按照煤矿井下施工全岩巷道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采用局扇供风,爆破作业,矿车运输,人工装矸,全断面一次性爆破。
(四)工程量
本工程开掘引流巷道400m。
工程投入资金60万元。
该工程已于2013年3月中旬完成。
二、矿井地面防治水工程
1、地面水防治设计依据
1)防洪标准及防洪坝墙设计要求
由于工业场地选择在平缓地带,工业场地整平坡度3‰,为保证工业场地和矿井受洪水威胁,需在井口上方设置截洪沟,其断面为1.2m×1.0m,M5号水泥砂浆砌片石卷拱,坡度3‰;排水沟采用M5水泥砂浆砌片石,断面0.4×0.5m,坡度3‰,汇集工业场地南面的自然冲沟排出场地外。
2)地形、水系和汇水面积
矿区及周围总体属高原低中山剥蚀地貌,一般标高1500米左右。
矿区位于龙潭组层中,地形相对平缓,最高点位于井口西北角万年大坡,标高为1562.84米,最低点于井口东南坡背后小溪沟,标高为1360.00米,相对高差为220.84米。
井田内无河流,小冲沟发育,并呈树枝状展布,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流向主要受地形控制,流向南北。
3)开采塌陷、裂隙对地表水系和降雨渗漏的影响
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将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灾害,地表水将渗入井下形成水患。
因此除留保安煤柱外,在矿井后期生产中,对采煤可能引起的裂缝应及时用土石进行填平夯实,还应对地质环境变化加以监测和防护工作。
对地表沉陷影响的重建筑设留保安煤柱,对地表沉陷形成的塌陷坑,要尽量整平,回填造地,易产生滑坡的地方应提前修筑挡土墙,打抗滑桩或削坡减载等,另外,平时应经常有巡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地面防治水工程
(1)矿区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为毕节地区夏湿冬干温和区域。
多有大暴雨,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
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
2)对容易积水的地点修筑沟渠,排泄积水,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就及时进行充填压实;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及岩溶塌陷等现象,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3)为了防止雨水渗入到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修筑排洪沟等措施。
4)井口上方,地面工业广场建筑物周围等修筑排截水沟,进行防排水。
5)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溪沟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3、地面防治水工程及设备
(1)防洪道工程:
修筑防洪排涝沟引开工业场地下部小溪流。
(2)排涝工程:
工业场地排水沟汇集后排入场外小溪流。
地面防治水工程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工程单价
计划资金
(万元)
1
地磅房侧排洪沟返修工程
28.4m
2100元/m
5.96
2
主井上方截洪沟
22.5m
400元/m
0.9
3
工业广场排水沟
35.8m
120元/m
0.43
4
封堵老窑井口工程
4处
2600元/处
1.04
5
封堵填实地表塌陷工程
3处
5200元/处
1.56
6
合计
9.89
三、煤矿井下防治水工程
(一)提升矿井排水能力
1、原矿井排水系统及设备
本矿井投产初期在在+1018m标高设置主排水泵房,采区水泵房通过一采区运输下山排至南运输大巷到主排水泵房;在+1018m处建水仓和水泵房集中排水,矿井涌水通过排水泵排至地面排水沟。
主排水泵:
采用D85-45×3型水泵4台,水泵流量Q=55~100m³/h,扬程117~153m,功率55kw。
正常涌水时,两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三台工作,一台备用。
排水管:
选择两趟D159×4.5型与D133×4型焊接钢管,每趟长度L=361(m),一趟工作,一趟备用。
水仓容积:
主要水仓长度为140m(其中,主水仓长为98m,副水仓长度为42m),断面为5.14m²,有效容积140×5.14=719.6m3。
2、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①随着采区开采布置的推进,采空面积逐渐增大,人为裂隙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矿井涌水量亦逐渐增加,正常生产期间矿井涌水量由原来的77.399m3/h增至92.6m3/h,雨季期间矿井最大涌水量由原来的170.89m3/h增至315.2m3/h,矿井排水设备设施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根据矿井排水系统运行现状,我矿需对系统进行改造,增大排水能力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②改造工程内容
(1)井巷工程:
由主斜井底(+1020m)南翼车场中部开掘联络巷与水泵房联系,再由水泵房施工联络巷及管子道与主斜井联通,在该段联络巷中开掘下山至+1011m水平形成主副水仓,主水仓与原南翼中转水仓对接,形成矿井中央水仓泵房工程,共计掘进改造工程量212m,其它地点抽出的水通过泵排或自流进入中央水仓集中排出地表。
(2)水泵配备:
根据计算采用MD280-43×3型水泵3台,水泵流量Q=172~280m³/h,扬程117~143m,功率160kw,配套电机YB315-L1-4,转速:
1480r/min(转每分钟),轴功率:
127.7KW(千瓦),效率:
77%,必需汽蚀余量:
4.0m(米),叶轮直径:
360mm(毫米),进口口径:
200mm(毫米),出口口径:
200mm(毫米)。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3)排水管路趟数、规格型号:
选择一趟D159×6.0型焊管作为主排水管,一趟D200×6.0型焊管作为备用排水管。
(4)主、副水仓:
主、副水仓通过吸水井与水泵房连接,水泵吸水管安装在吸水井内。
主水仓长度为210m,副水仓长度为160m,断面为5.14m²,有效容积370×5.14=1901.8m3。
8小时正常涌水量:
92.6×8=740.8m3。
水仓有效容积>8h正常涌水量,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主排水系统改造工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工程量
工程单价
计划资金(万元)
1
泵房改造工程
39.4m
3200元/m
12.61
2
联络管子道工程
52m
2400元/m
12.48
3
水仓工程
170m
3400元/m
57.8
4
MD280-43×3型排水泵及开关
3台套
6.4万元/台套
19.2
5
Ø200mm排水管及安装
800m
140元/m
11.2
6
排水设施附件
4.2
7
400KVA移动变压器
1台套
6.5万元/台套
6.5
8
合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防治 水中 长期 规划 14 年度 治水 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