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docx
- 文档编号:24715104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72KB
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docx
《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单元测试全国
2016届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单元测试(全国)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
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从之。
除户部侍郎。
时盐课大亏,衡奏:
“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
”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
起复,除枢密都承旨。
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
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
“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
”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
即日罢相。
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 ①常平:
常平仓。
②亭户:
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B.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C.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
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
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
《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
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
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
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
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
(5分)
译文: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
“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
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
内艰,起复。
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
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一意拊循,与民休息。
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
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
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
稍辨,则酷刑榜掠。
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
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
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
民五千馀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
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
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
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
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
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
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
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
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
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
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
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
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
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D.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
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
(5分)
译文: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5分)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9分)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
乾曜第进士。
神龙中,以殿中侍御史黜陟江东,奏课最,频迁谏议大夫。
景云后,公卿百官上巳、九日废射礼。
乾曜以为:
“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夫射者,别邪正,观德行,中祭祀,辟寇戎,古先哲王莫不递袭。
比年以来,射礼不讲,所司吝费,而旧典为亏。
臣愚谓所计者财,所亏者礼,故孔子不爱羊而存礼也。
大射谓春秋不可废。
”
开元初,邠王①府吏犯法,玄宗敕左右为王求才长史,太常卿姜晈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神气爽澈,占对有序,帝悦之,擢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
累进尚书左丞。
四年,拜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会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
治尚宽简,人安之。
居三年,政如始至。
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京兆督捕,获于野,
榛死。
吏惧得罪,乾曜曰:
“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遂入自劾失旨。
帝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八年,复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进位侍中。
建言:
“大臣子并求京职,俊乂率任外官,非平施之道。
臣三息俱任京师,请出二息补外,以示自近始。
”诏可。
乃以子河南参军弼为绛州司功,太祝絜为郑尉。
诏曰:
“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
《传》不云乎:
‘范宣子让,其下皆让。
’‘晋国之人,于是大和。
’道之或行,仁岂远哉。
令文武官父子昆弟三人在京司者,分任于外。
”繇是公卿子弟皆出补。
帝尝自较其考,与张说偕赐。
时议者言:
“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
”帝乃诏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②自此始。
东封还,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
帝幸东都,以老疾不任陪扈。
卒,赠幽州大都督。
乾曜性谨重,其始仕已四十馀,历官皆以清慎恪敏得名。
为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同秉政,居中未尝廷议可否事,晚节唯唯联署,务为宽平惇大,故鲜咎悔。
姜晈为嘉贞所排,虽得罪,讫不申救,君子讥焉。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注] ①邠王:
李守礼,唐高宗李治之孙,封邠王。
②堂封:
宰相的封邑。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B.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C.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D.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在文中指旧时的典籍,即四书五经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
为官四十多年,不管在什么职位上,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皇帝亲自考核官员政绩,他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并因此受到奖励。
B.源乾曜忠心为国,积极进言。
当时射礼废弛,他建议恢复射礼;大臣们的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外放,他主动要求从自己做起,外放儿子。
C.源乾曜敢于担当。
仗内白鹰丢失,属吏害怕获罪,他独自承担责任;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少有过失和让自己悔恨的事。
D.源乾曜执政重宽松简约。
他做京兆尹时,自始至终坚持宽松简约的为政方针,百姓安定,社会和谐。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仁明,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
(5分)
译文:
(2)乾曜身率庶寮以让,既请外其子,又复下迁。
(5分)
译文:
答案
1.选D 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
“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
”乃赐垕制科出身。
2.选C 苫,草席;块,土块。
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所以,“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
服阙:
指服丧期满。
3.选B “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
4.
(1)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
(得分点:
“版”“隐漏”“输”各1分,句意正确2分)
(2)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得分点:
“发”“缓急”“可……耶”各1分,句意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被重复缴纳(赋税)所困,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
“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
”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李孟坚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李孟坚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
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
“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
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
“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对它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聚集多了就按时收购它,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
”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
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
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
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
“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
”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
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
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皇上意志坚决、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束,从容不迫地赐他座位,研讨谈论机密大事,或者随时召他进见。
皇上选派使节出使(金国)要求归还黄河以南的土地,叶衡上奏说:
“司谏汤邦彦有口才,适宜出使金国。
”汤邦彦请求面见皇上,问起派遣出使的原因,知道是由于叶衡的推荐,恼恨叶衡排挤自己,听说叶衡对客人说过诽谤皇上的话,报告了皇上,皇上大怒。
当天罢免了叶衡的相位。
六十二岁时叶衡去世。
5.选B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
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
“明日来。
”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
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6.选A “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7.选D “在他的影响下”错。
8.
(1)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
(得分点:
“恣横”“执”“尤”“杖”“帖”各1分)
(2)(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得分点:
“去”“攀”“识”“遗”“配享”各1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
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
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之职,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
母死守丧,期满复职。
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前往。
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
赵豫一心一意安抚人民,让百姓休养生息。
挑选勤谨宽厚的良家子弟为府吏,用礼法教导他们。
平均徭役,节省费用,精减吏员十分之五。
巡抚周忱有所建置,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
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追求扩充军队,勾结姻戚同姓之人。
稍有分辩,就用酷刑拷打。
人心非常烦乱,申诉冤枉者有一千一百多人。
盐司征调灶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
赵豫一一上书极力争论,百姓都获得了休养生息。
有诏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
百姓五千多人上陈文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报朝廷,朝廷命令增加品级二级返还原任。
到正统十年春,朝廷大规模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
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与大典,皇帝赏赐宴会和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
在任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
(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开始上任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
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晓谕人们说:
“明日来吧。
”众人都笑他,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
等到诉讼的人过了一夜怒气渐平,有的被劝阻,很多都停止不再来起诉了。
赵豫光明磊落,名声政绩显著,尤其以和悦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有: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
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的品级再次留任,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任十七年。
赵登的同里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
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官,人民围住宦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彭远恢复原职留任。
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留任,英宗下令不满丧期处理政事。
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开仓发放边防储粮三百七十石赈济饥荒,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赦免了他。
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处理政事。
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
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
但宁国人悼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9.选D 圣王教天下,必制礼以正人情。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古之择士,先观射礼,非取一时乐也。
10.选C “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
11.选C “晚年也经常当廷裁决大事,果敢地签上自己的名字”错,原文说的是“晚节唯唯联署”,意思是晚年时不敢承担责任。
12.
(1)皇上仁慈圣明,不会因为失去畜养的玩物而定罪,假如因此获罪,我一个人承担。
(得分点:
“畜”“苟”“戾”“专”各1分,句意1分)
(2)源乾曜身为百官榜样又谦逊礼让,不但已经请求任命他的儿子为外官,而且又降低品级。
(得分点:
“庶寮”“让”“外”“下迁”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
源乾曜考中进士科。
神龙年间,以殿中侍御史身份巡视江东考察官员,奏报考核成绩最好,很快升任谏议大夫。
景云年以后,公卿百官在上巳日、重阳日废除射礼。
源乾曜认为:
“圣王教化天下,必须制定礼仪来端正人心。
君子三年不遵守礼仪,礼仪必定破坏;三年不奏乐,乐必定崩溃。
古代选择士人,先看射礼,不是为了一时取乐。
射是为了区别邪正,观察德行,应和祭祀,退却敌寇,古代的先哲圣王无不相继承袭。
近年以来,射礼废除,有关部门吝惜费用,而使得旧典亏缺。
我认为有关部门所计较的是财,所亏欠的是礼,因此孔子不爱羊而保存礼。
大射之礼是四季不可废弛的。
”
开元初年,邠王府属吏犯法,唐玄宗诏令左右为邠王寻找能胜任长史的人,太常卿姜晈推荐源乾曜,自梁州都督召见,源乾曜神气清爽,对答有条有理,皇帝很高兴,提升他为少府少监,兼任邠王府的长史。
几次晋升任尚书左丞。
开元四年,授任黄门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
适逢皇帝东巡,任命源乾曜为京兆尹留守京城。
政事崇尚宽松简约,百姓安定。
在位三年,政令始终如一。
仗内的白鹰因放出去而丢失,皇帝下令京兆督促捕捉,在郊野找到,挂在荆棘上死掉了。
属吏害怕获罪,源乾曜说:
“皇上仁慈圣明,不会因为失去畜养的玩物而定罪,假如因此获罪,我一个人承担。
”于是入朝自我劾奏违背圣旨之罪。
皇帝一概不责问,大家都佩服他知大体又善于承担过失。
开元八年,源乾曜又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晋升为侍中。
他建议说:
“大臣的儿子都要求在京城任职,贤德之士大多出任外官,这不是公平施予之道。
臣的三个儿子都在京城任职,请求外派两个儿子补任外官,来表示从近臣开始实行。
”皇帝下诏同意。
便以他的儿子河南参军源弼做绛州司功,太祝源絜做郑尉。
皇帝下诏说:
“源乾曜身为百官榜样又谦逊礼让,不但已经请求任命他的儿子为外官,而且又降低品级。
《左传》不是说吗:
‘范宣子谦让,他的部下都谦让。
’‘晋国的人民,于是非常和睦。
’大道如果实行,仁义怎能远呢?
命令文武百官父子兄弟三人同在京城任职的,要分任外官。
”由此公卿子弟都离开京城补任官职。
皇帝曾亲自考核官员政绩,源乾曜与张说一同受到赏赐。
当时议论者说:
“宰相同国家休戚与共,不敬重恩宠就无法督促建立功业。
”皇帝于是下诏中书、门下都享用实封三百户,堂封从这时开始。
东封泰山回朝,源乾曜任尚书左丞相,兼任侍中。
皇帝前往东都,源乾曜因为年老有病不能陪同扈从。
去世,追赠幽州大都督。
源乾曜品性谨慎持重,他从开始入仕已经四十多年,历任官职都以清廉慎重尽职敏捷闻名。
任宰相十年,与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一同执政,在宰相班子中不曾当廷议论事情的可否,晚年唯唯诺诺只是顺从署名,致力于宽大公平敦厚,因此很少有罪责悔恨。
姜晈被张嘉贞排挤,虽然获罪,源乾曜始终没有申述相救,君子谴责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单元测试全国 文言文 阅读 单元测试 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