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1.docx
- 文档编号:24712436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4.29KB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1.docx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1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周武王伐纣前,列举商纣大罪中有:
只是听信妇人的话,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
以此鼓动各路诸侯要按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
最终周军大获全胜。
这表明
A.商朝末年分封制盛行B.西周主要依据神权维护统治
C.商朝等级观念不强D.商代有明确的宗法观念
2.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据这些记载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
十一年,初县杜、郑”。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县制B.县制产生的方式比较单一
C.秦国是最先推行县制的国家 D.春秋时期县制已取代分封制
3.唐朝前期,皇帝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既可亲选御史,也可提名台院长官。
唐后期,随着政事堂的设立,御史“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
这一变化说明唐后期
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B.人才选拔权限上移
C.藩镇割据严重地削弱中央集权 D.监察机制趋于合理
4.南宋初年,诗人赵鼎把北宋中央体制形象地概括为:
“枢密院调发军马,而三省不知; 三省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
”这一概括意在
A.肯定宋代分权制衡原则的功效B.否定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强调军政分权使政出多门 D.分析导致宋朝积贫积弱的缘由
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休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是是否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6.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
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这一变化表明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7.据统计,到1860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所;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所,学生有1000余人。
这些学校的创办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8.巨大的心理落差迫使国人在仇视“东夷小国”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参照系中重新认识。
推动国民政治心态如此转变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C. 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1895年5月9日,《申报》发表社评指出:
“乃台人共怀愤激,不甘于倭人,东省人民不闻有伏阙上书,显陈利害,岂朝廷待民心有厚薄耶?
”这说明
A.清廷避战自保方针广受质疑 B.台湾民众反日斗争引发共鸣
C.国民普遍关注台湾战略地位 D.三国干涉还辽损害中国权益
10.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
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重强国”。
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D.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1.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
“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
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
”日记中的内容
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12.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
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
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13.1912年以后“提倡成年以后财产独立权”“不得歧视私生子”等呼声此起彼伏,广大青年男女,为了谋求人格独立,生活自由冲出家庭,走上社会,妇女为培养经营本领而创办的各种公司、学校、习艺所不断建立。
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影响了青年的生活观念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C.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14.下表反映了1928—1930 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1928 年6 月
10.9%
1929 年12 月
7%
1930 年7 月
5.5%
1930年9月
1.6%
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15.《共同纲领》提出:
“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1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村民选举制度
17.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
18.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
“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
”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
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 B.英国、美国、苏联
C.中国、苏联、美国 D.美国、中国、苏联
2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外国(见下表)。
对此解读正确是
时间(年)
1957
1965
1972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1.1946年冬,欧洲又遇到百年罕见的“严寒”。
英国一半工业陷于瘫痪,法国严重歉收,西德通货膨胀已达到天文数字。
面对西欧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美国官方人士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
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出台杜鲁门主义D.发表铁幕演说
22.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3.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
力和效能”,“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24.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
“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
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25.“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
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
中国:
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日本:
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
阿拉伯世界:
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
”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
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
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
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
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
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
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
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
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1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
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
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
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
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
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
《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8.【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
材料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执政,欧阳修等为谏官。
宋仁宗采纳他们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
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
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
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
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
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减役人等诏令。
五年初,范仲淹、欧阳合所学知识,概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原因(6分)
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
(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
(1)
(12分)
(2)
(12分)
27.
(12分)
28、
(1)
(8分)
(2)
(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A
C
C
B
C
A
B
D
B
B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D
C
A
C
B
C
A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
(1)特点:
税率较低;行商代为缴纳(没有专门的征收机构);制度不规范(缺乏明确完整的海关制度);政府承认规礼合法性。
(答对三条得6分)
原因:
海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封建制度下对人治的认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海关制度的完善;低关税有利于传统手工业品出口。
(答对3条得6分)
(2)变化:
外国人控制海关;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关税税率不自主;海关兼领洋务活动;海关插手内政外交。
(答对三条得6分)
影响:
中国海关出现半殖民化;推动海关制度近代化进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方便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
(答对三条得6分)
27、示例1:
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
因为:
(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
(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
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
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示例2:
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为:
(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
(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
(4)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
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
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8、
(1)内容:
加强中央机构在地方官的选拔的作用;加强地方官的考核;严格官员子弟恩荫入仕的条件;限制地方官职田数量;改革科举;减轻百姓力役负担。
(答对4条8分)
(2)对君主专制的选官权力有一定触犯,难以取得皇帝彻底支持;触动了官僚的即得利益,引起他们排挤;改革没有富国强兵内容,难以收到直接效果(改革没有直接针对北宋社会难题);改革派在斗争中失败。
(答对三条得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福建省 龙海市 第二 中学 届高三 上学 开学 考试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