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471024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1.21KB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閱讀練習
(一)
姓名:
________( ) 班別:
______
哀溺文序(節錄)柳宗元
一作者簡介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巿)人。
貞元年間進士,曾因參與王叔文所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卒於柳州刺史任上,世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宗元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他的文章,說理之作,以嚴謹取勝;寓言則篇幅精短,筆鋒犀利。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尤為著名,寫景狀物,多所寄託;他的詩也大多描寫自然山水,詩風與陶淵明、謝靈運相近,是唐代山水文學的表表者。
二背景資料
《哀溺文》由序和正文組成,序是散文體寓言,正文是仿《楚辭》體裁的小賦。
這裏是序文的一部分。
永1之氓2咸3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4湘水5。
中濟6,船破,皆游。
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7。
其侶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8?
」曰:
「吾腰9千錢,重,是以後。
」曰:
「何不去之?
」不應,搖其首。
有頃10益怠11。
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
「汝愚之甚,蔽16之甚!
身且17死,何以貨18為?
」又搖其首,遂溺死。
三注釋
1.永:
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縣。
2.氓:
[民],;。
老百姓。
3.咸:
都。
4.絕:
橫渡。
5.湘水:
即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6.中濟:
渡到河中央。
濟:
渡。
7.尋常:
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
8.何後為:
為甚麼會落後。
為:
句末助詞,這裏表疑問。
9.腰:
纏在腰間。
10.有頃:
不一會兒。
11.益怠:
更加疲憊無力。
12.蔽:
蒙蔽,腦子不開竅。
13.且:
將。
14.貨:
金玉布帛的總名,即財物。
四閱讀理解
1.為什麼其中一個最善於游泳的人會落後?
(複述)
因為他腰間纏著千錢,很重,所以落後。
2.請解釋括號前的字:
(解釋)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
中濟,船破,皆游。
其(其中的)一氓盡力而(但)不能尋常。
其(他的)侶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
」曰:
「吾(我)腰千錢,重,是以後。
」曰:
「何不去之(它<錢>)?
」不應,搖其(他的)首。
有頃益怠。
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
「汝(你)愚之甚,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貨為?
」又搖其首,遂溺死。
3.文中的「其一氓」兩次「搖其首」,反映了這個人何種性格?
試加以說明。
(伸展)
「其一氓」兩次「搖其首」,可見他為求錢財而不顧生命,也不理別人的勸告,反映了他利慾熏心的性格特點。
4.承上題,請指出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的手法。
(重整)
動作描寫。
5.有論者指出,「已濟者」沒有出手拯救那個溺死者,是麻木不仁的表現,你贊同這個說法嗎?
為什麼?
(評鑑)
沒有固定答案,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參考答案:
已濟者也是遇溺者之一,千辛萬苦才可以登岸,可能已經沒有餘力救人,所以不應把他們視為麻木不仁的人。
6.在現實生活中,你發現有類似文中溺死者的愚昧行為嗎?
請舉一例。
(創意)
沒有固定答案,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唯答案必須緊扣因『利慾熏心』因招致大患或殺身之禍這一點。
文言文閱讀練習
(二)
姓名:
________( ) 班別:
__________
吳士 方孝孺
一作者簡介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號遜志,人稱正學先生,以文章和理學著稱。
明朝大儒,受明惠帝重用。
燕王發動「靖難之役」,方孝孺為惠帝謀劃,征討燕王。
後來,燕兵攻入南京,惠帝失蹤,方孝孺被俘。
燕王命方孝孺起草登基詔書,不從,燕王怒,下令誅殺方孝孺十族,同時遇害者八百餘人。
本文選自方氏著作《遜志齋集》。
吳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謂舉世莫及,尤善談兵,談必推孫、吳。
遇元季1亂,張士誠2稱王姑蘇3,與國朝4爭雄,兵未決。
士謁士誠曰:
「吾觀今天下,形勢莫便於姑蘇,粟帛莫富於姑蘇,甲兵莫利於姑蘇,然而不霸者,將劣也。
今大王之將皆任賤丈,夫戰而不知兵,此鼠鬥耳!
王果能將吾,中原可得,於勝小敵何有!
」士誠以為然,俾為將,聽自募兵,戒司粟吏勿與較贏縮5。
士嘗遊錢塘6,與無賴懦人交,遂募兵於錢塘,無賴士皆起從之,得官者數十人,月糜7粟萬計。
日相與講擊刺坐作之法8,暇則斬牲具酒,燕飲其所募士,實未嘗能將兵也。
李曹公破錢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9,搜得,縛至轅門10誅之,垂死猶曰:
「吾善孫、吳法。
」
二注釋
1.元季:
元朝末年。
2.張士誠:
元末明初義軍領袖之一,與朱元璋爭雄。
3.姑蘇:
蘇州。
4.國朝:
本朝,指明朝。
5.贏縮:
多少。
6.錢塘:
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內。
7.糜:
花費。
8.擊刺坐作之法:
作戰之法。
9.少格:
少,稍微。
格:
格鬥,戰鬥。
10.轅門:
軍門。
三閱讀理解
1.請找出本文運用了意動用法和使動用法各一例,並加以解釋。
(解釋)
意動用法:
自高其能。
高,形容詞作意動詞用,作「認為……高超」,「認為自己的才能高超」。
使動用法:
王果能將吾。
將,名詞作使動詞用,作「使……做將軍」,「大王如果能使我做將軍」。
3.請為本文劃分四個內容層次,並概括出各個內容層次的主要意思。
(重整)
內容
層次
起訖句
主要意思
1
吳士,好夸言……談必推孫吳。
(介紹吳士的性格為人)
2
遇元季亂……戒司粟吏勿與較贏縮。
(寫元末群雄並起,吳士向張士誠求將軍一職之事)
3
士嘗遊錢塘……實未能將兵也。
(寫吳士當上將軍後的行事)
4
李曹公破錢塘……吾善孫吳法。
(寫吳士的下場)
4.李曹公領軍進擊吳士,吳士及其士兵有何反應?
(複述)吳士的反應,與其自稱「善孫、吳法」是否一致?
這說明了吳士的調兵遣將的能力如何?
請加以解釋。
(伸展)
李曹公領軍進擊吳士,吳士及其士兵立即逃去,不敢接戰。
吳士的反應,與其自稱「善孫、吳法」並不一致。
這說明了吳士實際上只會紙上談兵,根本不懂得行軍打仗。
5.請評論張士誠任用人才的方式?
(評鑑)
張士誠單憑言論即任用別人,失諸草率;他又不監察人才的表現,任其胡作妄為,最終導致失敗。
6.你認為張士誠任用人才的方式有何改善之處?
(創意)
沒有固定答案,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文言文閱讀練習(三)
姓名:
________( ) 班別:
_______
閔子騫童年敦煌變文
一作者簡介
變文是唐代的一種說唱體文學作品,當時有一種稱為「轉變」的說唱藝術,在表演時,往往與圖畫相配合,一邊向聽眾展示圖畫,一邊說唱故事。
圖畫稱為「變相」,說唱故事的底本則稱為「變文」。
故事內容大體可分兩類,一類講述佛經故事,宣揚佛教經義;一類講述歷史傳說或民間故事。
這些作品至清光緒末,始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故又稱為「敦煌變文」。
近人王重民、向達等編的《敦煌變文集》輯錄較為全面,是研究中國古代說唱文學和民間文學的重要資料。
本文選自《敦煌變文集》中的《孝子傳》。
閔子騫1,名損,魯人也。
父取後妻,生二子,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2。
後母嫉之,所生親子,衣加棉絮,子騫與3蘆花絮4衣。
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5車6,騫不堪甚,騫手凍,數失7靷8,父乃責之,騫終不自理9。
父密察之,知騫有寒色,父以手撫之,見衣甚薄,毀而觀之,始知非絮。
後妻二子,純衣以綿。
父乃悲歎,遂遣其妻10。
子騫雨淚前白父曰: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11,願大人思之。
」父慚而止。
後母悔過,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
孝子聞於天下。
二注釋
1.閔子騫:
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
生性孝順,以德行與顏淵並稱。
閔:
[吻],;[mĭn]。
騫:
[牽],[hin1];[qiān]。
2.怠:
怠慢,輕慢。
3.與:
給予。
4.蘆花絮:
蘆花的纖維,雖有點像棉花,但遠不及棉花保暖。
5.御:
駕駛。
6.車:
[居],。
7.:
[薑],;。
同「韁」,拴牲口的繩子。
8.靷:
[引],;[yĭn]。
引車前行的皮帶。
9.自理:
自己說明道理,申辯。
10.遣其妻:
遣送妻子回家,意思是休妻。
遣:
遣送。
11.單:
孤單無依。
三閱讀理解
1.文中閔子騫及其弟的寒衣分別以什麼作填充物?
(複述)
閔子騫寒衣的填充物蘆花絮,而其弟的是棉絮。
2.請解釋括號前的字:
(解釋)
閔子騫,名損,魯人也(表示判斷語氣)。
父取(迎娶)後妻,生二子,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
後母嫉之(他<閔子騫>),所生親子,衣加棉絮,子騫與蘆花絮衣。
其父不知,冬月,遣子御車,騫不堪甚,騫手凍,數失靷,父乃責之(他<閔子騫>),騫終不自理。
父密察之(他<閔子騫>),知騫有寒色,父以手撫之,見衣甚薄,毀而觀之(代衣),始知非絮。
後妻二子,純衣(穿上)以綿。
父乃悲歎,遂遣其妻。
子騫雨(流下)淚前白父曰: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願大人思之(這番話)。
」父慚而止。
後母悔過,遂以三子均平,衣食如一,得成慈母。
孝子聞於天下。
3.從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重整)
騫供養父母,孝敬無怠。
4.閔子騫之父怪責閔子騫「數失繮靷」,但他沒有申辯,為什麼他要這樣做?
(伸展)
如果閔子騫加以申辯,揭發導致「數失繮靷」的真相,其父必然責難閔子騫的後母,引起家庭糾紛,所以閔子騫隱瞞真相,沒有申辯。
5.承上題,你認為閔子騫的做法好嗎?
為什麼?
(評鑑)
沒有固定答案,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6.如果閔子騫的父親堅持休妻,閔子騫該如何收拾殘局?
(創意)
沒有固定答案,學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給分。
文言文閱讀練習(四)
姓名:
________( ) 班別:
_______
公孫弘司馬光
一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
北宋人。
陝州夏縣(今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本文選自《資治通鑒。
漢紀》。
弘1奏事,有不可,不廷2辨。
常與汲黯3請間4,黯先發之,弘推5其後,天子常說,所言皆聽,以此日益親貴。
弘嘗與公卿約議,至上6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
汲黯廷詰弘曰:
「齊人7多詐而無情實。
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
」上問弘。
弘謝曰:
「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
」上然8弘言。
左右幸臣9每毀弘,上益厚遇之。
二注釋
1.弘:
公孫弘(前200—前121),西漢齊(今山東省)人。
他多次被任命為文學博士,七十六歲時,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封平津侯。
2.廷:
在朝廷上。
3.汲黯:
人名,時任主爵都尉。
4.請間:
求見皇帝。
5.推:
跟隨。
6.上:
天子。
7.齊人:
指公孫弘。
8.然:
認為對的。
9.幸臣:
為皇帝寵信的大臣。
三閱讀理解
1.為什麼說公孫弘「多詐而無情實」?
(複述)
公孫弘曾與大臣有約,但到了皇帝面前,卻背棄先前的約定而順從皇帝,所以說他「多詐而無情實」。
2.請找出文中的三個通假字,並加以解釋:
(解釋)
弘奏事,有不可,不廷辨。
常與汲黯請間,黯先發之,弘推其後,天子常說,所言皆聽,以此日益親貴。
弘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
汲黯廷詰弘曰:
「齊人多詐而無情實。
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
」上問弘。
弘謝曰:
「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毀弘,上益厚遇之。
辨:
辯,辯論。
說:
悅,喜悅。
倍:
背,違背。
3.汲黯認為公孫弘「不忠」,這個評語是什麼意思?
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阅读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