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710124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6.60KB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祖父的园子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祖父的园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
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
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
教具
准备
课件:
萧红及其作品《呼兰河传》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7)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简介作者【出示课件2】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代表作:
《生死场》《呼兰河传》
2.简介《呼兰河传》【出示课件3】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3.【出示课件4】谈话导入:
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新课
教学
( 31 )分钟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5】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6】:
(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
(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4)18—20自然段,写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
(板书:
记忆中的园子——在院子里干活、玩耍——园子里一切都是活的、自由的——玩累入梦)
四、细读课文,初感园子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①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
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②“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
“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③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④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五、图片展示,欣赏园子
【出示课件7】多媒体出示“祖父的园子图片”,学生用感官来感受园子的热闹和生机勃勃。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的特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 )分钟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圆滚滚”“明晃晃”这类词语。
积累词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
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
胖乎乎
圆明白
亮笑热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答案】
一、拔瞎铲割瓢逛
二、圆滚滚明晃晃白花花
亮晶晶笑嘻嘻热乎乎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
(意思对即可)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安妮的一生
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自幼备受父母的宠爱,上学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
1942年7月,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迫害全家躲进普林森河畔小屋,藏身阁楼密室25个月。
这位13岁犹太少女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孤独和恐惧,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后被人告发,1944年8月被捕,1945年3月死于集中营,年仅16岁。
(二)《安妮日记》一则
最亲爱的吉蒂:
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佛,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
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我渴望……哭一场!
我觉得我仿佛要爆炸。
我知道哭会有帮助,可是我不能哭。
我浮躁不安。
我从一个房间踱到另一个房间,从窗框的细缝呼吸,感觉到心在跳着,好像在说:
“终于,满足我的渴望吧……”
我想,春天已经在我内心里。
我感觉到春天在苏醒,我在我整个身体和灵魂里感觉到它。
(1944年2月2日 星期六)
(1)辨字组词。
宠________ 期________ 孤________
庞________ 斯________ 狐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孤独——________
期盼——________
祝愿——________
渴望——________
(3)安妮渴望得到哪些东西?
(4)是什么使安妮无法得到她渴望的东西?
(5)读过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安妮说些什么?
【答案】
(1)宠爱
;期待
;孤独
;庞大
;斯文
;狐狸
(2)孤单
;期望
;祝福
;盼望
(3)她渴望着一切:
交谈、自由、朋友、独处。
更渴望和平。
(4)战争,为争夺不正当利益而掀起的战争。
(5)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如:
宠爱、庞大;期待、斯文;孤独、狐狸。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孤独:
独自一个人。
所以“孤独”的近义词是“孤单”。
期盼:
期待;盼望。
所以“期盼”的近义词是“期望”。
(3)、(4)考查筛选相关信息。
解答时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中找出答案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课外阅读。
《范进中举》(节选)
片段一:
那邻居飞奔到集上,一地里寻不见;直寻到集东头,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
邻居道:
“范相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
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
范进道:
“你夺我的鸡怎的?
你又不买。
”
片段二: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
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
注释:
1相公:
古代对读书人的敬称。
2噫:
读音yī。
文言叹词,表示感慨、悲痛、叹息。
3踹:
读音chuài。
踩,踏。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邻居道:
“范相________公,快些回去!
你恭喜中________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
”
Axiànɡ Bxiānɡ Czhōnɡ Dzhònɡ
②他将________爬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________吓了一跳。
Ajiànɡ Bjiānɡ Cdōu Ddū
(2)从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这两段文字对范进的描写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________;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________。
【答案】
(1)A
;D
;B
;C
(2)A
;C
(3)对比
;兴奋(激动)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能力,第二题考查学生对课文文段的赏析,这两段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其中,范进知道自己中举消息前“只装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知道消息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运用的写法是对比;从范进两次“拍手”“笑”,可以看出他知道自己中举后心情非常兴奋。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4.
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
那时,他还是个在台湾上初中的孩子。
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
阅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天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
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
父亲供他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
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
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
矿主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印象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
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
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
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成空。
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他只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帮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可是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又没有电话,只好空手而返。
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
“你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
”尽管他很着急,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捎书。
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
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一直慌慌张张的,连书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接下来,他又托了父亲的一个厨师朋友,心想这次应该没事。
可是,对方一从城里回来,就抓住他揍了一顿,理由竟然是他要的书是共产党的书,弄不好,会祸及他人!
而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
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愧对矿主先生,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
只是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
“书看完了没有?
”
他无意间跟村子里一个换药包的人说了自己的苦恼,这个人立刻说:
“你怎么不早点找我?
我去一趟城里很容易。
”第二天,这个热心肠的人就到金门帮他买来了那本梦寐以求的名著。
于是,他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文学名著。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让他感到苦不堪言。
这本书很厚,字号也很小,翻译过来的人名又很长,还有什么昵称和简称,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究竟在写谁,只好回过头再看。
连书里面的人物都理不清楚,还讲什么故事,还谈什么心得?
当矿主再见到他时,他只有老老实实地交代:
“书买回来得很晚,我也很努力了,可还是看不懂,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
”矿主哈哈一笑,说:
你们老师讲,这是世界名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能够看懂,就不是名著了。
没想到矿主这么通情达理,他道了谢,然后回去写读书报告。
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最后引用矿主的话,在文章的结尾处写道:
如果14岁的时候能看懂的话,就不是世界名著了。
书已经在我的手边了,我希望长大后能把它看懂。
读书报告交上去后,他的心情难免有些忐忑。
让人意外的是,国语老师表扬了他:
“同学们,在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其他人都说了谎!
我28岁都看不懂那本书,你们14岁怎么能看懂?
那么,我为什么还要你们阅读它?
因为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很多你们不懂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懂。
要知道,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还有,永远不要欺骗自己。
”
他就是台湾著名编剧吴念真,他一直收藏着这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在40岁的时候,他才慢慢读懂了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不由感慨地说:
有些东西我真的懂了,这已经过了二十几年。
1.“买书的过程也一波三折”,这“三折”具体指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2.请你分析下面矿主这句问话有什么用意。
只要矿主见到他,依然会笑眯眯地问:
“书看完了没有?
”
3.文章表现了一个孩子的诚实,为什么要以“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为题目呢?
4.请你理解“知识是需要尊敬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
1.托邻居买书,邻居忘了书名;托一个为儿子看病的女人买书,她忙到没时间进书店;托父亲朋友买书,对方以为书是共产党的书没有买。
2.矿主善意提醒他好好看书,然后遵守约定讲给自己听;同时矿主想看看他是不是真诚实在地对待一本名著。
3.这本名著是整篇文章的线索,孩子的诚实是围绕名著来写的;“一本名著带来的诚实”更贴近文章主旨:
知识是需要尊重的,应该被真诚对待。
4.我们应该敬畏知识,热爱读书;有些书,我们年龄小的时候或许读不懂,但长大后会懂,只是我们不能长大后再来读书。
5.
我在第三根树下等你
陈柏清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晚上9点就到校门口来接我。
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
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
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
“我又不是故意的!
”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
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砰砰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
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
“女儿回来没?
”妈妈说:
“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
”他如释重负地说:
“人太多了,没看清。
”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
“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
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
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
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
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
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
“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
”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
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
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桃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
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
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
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
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
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
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
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
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沸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
这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综纷的颜色。
(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如释重负()蜷在角落()
2.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3.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
”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4.文中的“我”是因为什么事开始意识到父亲在“我”心中的重要的?
古人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shiquan
2.动作描写。
“赶”“跑”“追”“喘”等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找到女儿的急切不安和对女儿故意躲避的愤怒,突显出父爱的真挚。
3.示例:
每个人与父母之间不应该有感情的隔膜,我们要学会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要学会主动地去关心父母,去爱父母。
4.父亲一夜未归,并在回来后查出了帕金森综合征早期,由此我才意识到我多么害怕失去父亲。
正如古人所说,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就像文中的作者,在父亲生病后才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父女情,而庆幸的是她还有机会换回。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对家人多加理解关爱、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再来后悔。
6.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城一声不响的钓鱼。
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
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渔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条王鮭,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我知道,一旦鮭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
鮭鱼猛地向下游蹿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钓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简防水靴的边缘。
王鮭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柴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
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
这时候鮭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人那片灌木丛里。
我们都预备着听到渔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新一扑,紧追着鮭鱼钻进了茂密的灌木丛。
我们都呆住了。
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生蛙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生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千克重的王鮭。
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走几步。
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鮭鱼到底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
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过程,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将“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拉据战→→与鱼周旋→→捕鱼成功
2.“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请揣摩男孩此时的心理。
3.文章结尾时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 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祖父 园子 表格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