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4705585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52.14KB
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6〕189号)、《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08〕68号)等精神,按照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6月《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论证,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现就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提出如下可行性论证。
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704号
3.项目建设单位: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4.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李善华
二、建设单位简介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30年的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已有近80年历史,1951年更名为云南机械工业学校,1961年更名为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1979年更名为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
2002由云南省机械工业学校和云南省机械技工学校两校合并,2004年7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组建为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单位为云南省机械工业行业协会,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多年来,学院以内涵质量建设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实施取得了一批成果,促进了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序号
获批时间
获批项目名称
审批部门
教学成果奖
1
2009年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云南省政府
示范性实训基地
2
2006年
国家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教育部、财政部
3
2008年
省级机械加工及数控校内示范实训基地
云南省教育厅
4
2009年
省级材料类校内示范实训基地
5
2009年
省级沈机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校外示范实训基地
优秀教学团队
6
2009年
数控技术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云南省教育厅
7
2010年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名师
8
2009年
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郑兴睿老师获省级教学名师
云南省教育厅
9
2010年
焊接专业带头人黄晓明老师获省级教学名师
重点特色专业
10
2007年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专业
云南省教育厅
11
2009年
省级特色专业数控技术专业
12
2010年
省级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续表
序号
获批时间
获批项目名称
审批部门
精品课程
13
2007年
省级精品课程《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
云南省教育厅
14
2008年
省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15
2009年
省级精品课程《金属工艺学》
16
2010年
省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
17
2010年
省级精品课程《Flash动画制作》
优秀教材
18
2009年
省级优秀教材《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教程》
云南省教育厅
创新实验区
19
2010年
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省级创新实验区
云南省教育厅
示范院校
20
2009年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财政厅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443亩、建筑面积130058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559.1万元、任课教师277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黄炎培优秀教师”1名。
学院紧密结合云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战略目标,设立了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业信息技术系、管理工程系、汽车技术工程系等五个专业系,其中机械工程系是学院的基础和核心专业系,电气工程系是学院的重点建设系,共设置了23个高职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形成了相应的五大专业群,专业设置涵盖了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装备制造业发展要求特色,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3%以上。
三、项目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经济开发建设需求,依托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建设。
通过3年期的项目建设,形成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的骨干院校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学院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整体建设和改革发展,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1基地2中心”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即:
把学院建设成为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机电技术培训与鉴定中心;成为机电产业新技术应用推广服务中心,最终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行业与区域特色,国内一流,面向东南亚、南亚,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四、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3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1个非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3个其它建设项目。
其中,4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为:
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3个其它建设项目为:
网络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公共实训平台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评价体系建设。
五、项目建设经费来源
项目总投资:
9100万元,其中:
申请中央财政投入30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3000万元、举办方投入3000万元,学院自筹100万元。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6)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8)《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9)《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
(10)《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
(11)《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1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6〕189号);
(13)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云发〔2008〕17号);
(14)《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5)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云教高〔2008〕68号);
(16)《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总体上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多个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决定“十一五”期间选择100所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建设。
2007年、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成功地推荐了云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为云南省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0年云南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要求,继续推荐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和行业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达到领导能力领先、综合水平领先、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服务领先的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重点建设,这对进一步带动云南高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满足装备制造业、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家和云南省经济建设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包括高技能人才在内的6支人才队伍,并提出:
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要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高技能人才总量到2015年达到3400万,2020年达到3900万,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到1000万人,建设一批示范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指导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建设”。
将职业教育作为缓解我国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环节,在《教育规划纲要》中被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关注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
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同时,尤为注重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明确指出“积极推动高校办出特色”、“建立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学校”。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
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行动”,积极有效地整合技能培训资源,在各类职业学校中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十一五”末,全省高技能人才达到33万人。
《云南省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
到“十一五”末全省技能人才要达到200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33万人(含技师4万人),而制造业高级工以上的比例要达到21%。
要在各类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的教学方式,力争80%以上的毕业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力争每年培训技能人才20多万人次。
《云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
到“十一五”末,工程技术人员占全行业职工总数达18%以上,形成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为骨干,中级工(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0%)为主体的技术工人队伍。
2009年,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云政发〔2009〕135号),云南省发改委制定了《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根据云南省装备制造业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全行业的销售收入要达到14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亿元。
2009年云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3.7亿元。
要实现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必须保持年均增长25%左右的高速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资金、技术及专业技术人员密集型产业,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
根据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占全行业职工总数的22%,其中,研发人员不低于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的20%;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达到技术工人总数的25%。
云南装备制造业面临优秀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流失较严重,新的技术力量补充比较困难,大多数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企业的发展要求,专业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位的人才困境。
据云南省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全省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17.64万职工中,工人和学徒占70.1%,工程技术人员仅占6.8%。
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既是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十二五”目标发展的需要,也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十二五”期间,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二、云南省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需要
2000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的通知》。
这一文件成为指导西部大开发的纲领性文件,为云南省经济建设和快速发展开启了大门。
2009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从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格局的角度提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为推动云南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桥头堡建设被确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新三大战略目标之一。
并赋予桥头堡建设新内涵“建设一条通道,即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贸易大通道;形成两个基地,即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商品基地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即通过进一步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重要展会,把云南建成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的平台”。
2010年7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制定《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工作,有效推进桥头堡建设可持续发展。
目前,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省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省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坚持建设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和虚体经济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将优势和特色两方面相结合,推动“建设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把云南省建成我国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将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合作平台;使云南省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的建设。
云南省装备制造业拥有沈机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力神重工、昆明铣床、昆明云内动力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等十大行业。
面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生命力,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大工厂”等新形势,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也提出了新要求。
三、云南省机械工业振兴和发展的需要
云南省机械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全国有特殊的地位,曾创造了多个“第一”。
远在抗日战争期间,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将内地许多兵工、机械企业迁入云南,很快形成一定的规模,包括了航空、钢铁、冶金、机床、电工、电缆等行业,并具有较高的水平,开创了云南省现代工业的先河,成为云南省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的发展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基础,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和效益较好、实力较强的企业。
机械工业产值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11.01%。
“十一五”是云南省工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我国正在为世界制造业中心。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将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
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南向互利合作,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省内看,“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加快发展期,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省新型工业已有较好基础,能源制约矛盾逐步缓解,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大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于2010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
“今后10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的重要指示,云南省正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等十大行业。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生命力,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大工厂”等新形势,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将按照“创造特色、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的思路,围绕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先进适用装备,积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在质的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把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这对于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赋予了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特殊的使命。
四、云南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发展教育是加快科技创新的人才与知识基础,没有发达的教育,就没有人才的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但是,高等教育在层次、类别、专业结构上不平衡;数量不够,规模小;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24.2%(2002年发达国家为61%),我省仅为17.57%;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为1280万人,我省仅为16.7万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2015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达139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达36%;2020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达148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达40%。
为此,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提高云南省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发挥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面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层次偏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面临更大困难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云南省是全国重要的机械工业基地,但由于人才缺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云南省只有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和昆明学院培养本科以上机电类人才,而培养专科层次的高职“双高”人才的院校较少,市场需求量大,供求比例严重失调。
云南省虽已有两所国家示范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公路、交通管理、运输、测量为主;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以电气工程、冶金工程为主。
建立一所高质量机电类的示范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十分必要。
一是可以满足机械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及新的科技革命对高中级技术人才的需要;二是构建新的职教体系和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能够继续深造,促进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和选择;三是符合国家、云南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方向,可在短期内实现投入少、效益高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功能。
以此逐步解决全省机械行业以及相关的电力、烟草、冶金等行业机电类高技能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4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云南省高职教育整体发展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符合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条件的要求。
五、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是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增强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一次难得历史机遇和必然选择。
作为云南省机电类专业门类齐全、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综合实力强、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高职院校,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上、在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优势明显。
这是因为高职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对应性,制造业的发展会使得技术工人群体的产生、发展与分化,现代制造业生产内涵的变化,要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不断高移,使得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
目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迅速成为一所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等方面都领先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但相对于云南省经济建设和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迫切需求,学院在综合实力、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着培养云南省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应在云南省高职教育品牌建设中先行一步,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必将能使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突显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大幅度增强学院的发展后劲和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学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基础良好
学院领导班子现有6人,均为副高以上职称,李善华院长获2008年云南省首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班子成员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历和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凝聚力、创新力和领导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己任,坚定不移地走为云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之路。
领导班子决策科学,有较强的战略规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能有效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团结一致、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先后通过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步入了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行列,以内涵质量建设为核心的质量工程实施取得了一批成果,促进了学院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国家 骨干 高职 院校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