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教育案例4篇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4705231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17KB
李琪教育案例4篇汇总.docx
《李琪教育案例4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琪教育案例4篇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琪教育案例4篇汇总
今天我是服务生
喝水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看似微不足道,却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教师深知孩子喝水的重要性,但采取提醒和说教的方式收效甚微,于是我们尝试用一些又去的策略帮助幼儿改掉不爱喝水的问题。
案例描述:
小班下学期,由于天气炎热,喝水对于幼儿是很重要的事情之一。
每天在喝水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小朋友偷偷的将水倒掉,有的小朋友甚至把水洒在地上、衣服上等等。
每次杯里的水都不会全喝光。
这让我很头疼,每次苦口婆心的说教最后反应都不太好。
为此,我阅读大量的故事以及绘本,希望能从故事中改善幼儿的喝水状况。
在活动中,我特意提问这几个小朋友:
“故事里的小明不喝水好吗?
结果怎样了?
”这几个小朋友都会回答:
“他们做的不对,我们不应该向他们那样,要不然会生病。
”但是,之后的几次喝水他们依然会选择倒水。
就在这时,我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
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对还要去做?
于是我决定找幼儿谈谈,我采取单独聊天的方式询问幼儿:
“为什么要倒水?
为什么不想喝水?
”很多幼儿的回答都是:
不爱喝水,或者是不想喝。
但是有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很惊讶:
“我想尝试一下不喝水是不是真的会生病。
”听了这个回答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的话,顺口问了一句:
为什么。
幼儿又放下水杯说:
“妈妈说遇到事情要去做才能知道结果,所以我想试试老师说的对不对。
”
之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方式有什么问题,于是我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让这几个小朋友在喝水的时候扮演餐厅服务员的职务。
其他小朋友的水量有他们把关,要照顾到每个“顾客”的感受,所有“顾客都不能吃亏”,但是做餐厅的服务生是有条件的,要求:
谁能把水喝光还不撒出来的小朋友才有资格当服务生。
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争抢着做餐厅的服务生。
从后,每当喝水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把水接的足量并且再也不往地上或是衣服上洒水了。
喝水再也不是难题了。
分析:
1、良好饮水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十分重要,而养成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
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些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养成习惯。
2、幼儿对于未知的事情存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是很难得的,作为教师够磨灭幼儿的这种天性。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任其“探索”会损害幼儿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决定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让幼儿知道多喝水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游戏的方式,利用规则来约束幼儿喝足量的水。
3、我们持之以恒,持续关注幼儿的喝水情况,好习惯的养成非朝夕间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观察、关注。
虽然喝水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小环节,但我相信孩子在我的引导下,根据孩子相关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理解、顺应孩子这些特点的基础上,以孩子易懂、喜欢、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喝水的良好习惯。
排队真快乐
我们班是今年九月新成立的小班班级,孩子们年龄较小,孩子们在做事情时从来不懂得排队,都是一拥而上,很没秩序。
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排队的教育活动,给他们讲《小熊买冰激凌》的故事,学习儿歌《排队歌》……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注意时刻让他们排队进行活动,如:
排队走到卫生间门口去接小便,排队出去活动,排队领活动材料等等。
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能够明白站队是指站成一队,两个小朋友是前后站着,而不是左右站。
每次需要站队的时候,孩子们能够很迅速的形成一个大致的队伍,,我会将剩余没有站在队伍里面的孩子插到队伍中,之后走到队伍的最前面,双手领着第一个小朋友,倒退着带领他们走,并在行进中让孩子们走在某条地面标记上,以此来达到队伍整齐的效果。
但是,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天不到,我发现孩子们出现了新的问题,而且要比之前还要严重。
孩子们开始争抢第一个位置,都想让老师领着走,其他的孩子们也都只是追求前后站的效果,几乎都出现了插队的行为,导致队伍在前一两秒还是直直的,后一秒就因为孩子们争抢位置而变得杂乱无章,孩子们也因此出现了推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容易发生危险,我见到这种状况及时制止,并说:
“小朋友们不要推挤,要谦让,来晚的小朋友自觉站到队伍的最后面。
”当时孩子们说:
“老师,早上我是第一个来的我应该站在第一个,他抢了我的位置……”、“老师我早上来的早吗?
我应该站在哪?
”……
见到这种情况我询问幼儿不愿意站在后面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想跟老师站在一起,想让老师领着走,或是觉得站在最前面不用等待,站在后面出去玩的时候听不到老师说话,而且总是等好久才能轮到自己,还有一小部分孩子会说父母告诉自己什么事情都要抢第一个……之后我从网上搜索很多让幼儿养成正确排队习惯的方法。
根据我们班幼儿的特点,首先我教育幼儿排队是一个好习惯,排在后面的小朋友并不是吃亏,后面的小朋友也会做活动,小朋友们要耐心等待,排在前面的小朋友虽然做了活动但是也要等其他的小朋友,所以队伍站在前后没有区别。
然后我重新把《小熊买冰淇淋》的故事讲了一遍,在讲的时候,提问幼儿在小熊挤掉小猫咪之后,小猫咪的心情是怎样的,让幼儿可以模仿,这样让他们用心体会出被挤掉的小动物的心情,从而理解不排队是一件会让别人不高心的事情。
同时我又设计了一个游戏,我请小朋友们排队来开火车,开始我请几个小朋友来排队,并指导幼儿:
“小朋友们都是小火车的车厢,今天请小朋友们把火车厢连成一个大火车,然后我们开着火车去郊游,我们的大门是我们的火车站,小朋友们从那里开始连成大火车,先到达火车站的小车厢就停到前面,后到火车站的小车厢就停到后面去。
等所有的小车厢都停好了我们的大火车就能连好了。
”之后我把排队的过程放慢,我点到的小朋友去排队开火车,当第一个孩子到达“火车站“时,我会发问:
”这个小朋友为什么站在第一个?
“幼儿会回答我”因为他是第一个到达火车站的。
“,用这个方式,我继续点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去排队,每叫一个孩子,我就问一遍为什么,当排5、6节小车厢时,就请孩子们回去,重头开始排,如此循环几次让孩子们重复排队的要领,并感受排队的过程。
接下来我将我们班孩子进行分组,每组5-6个孩子,让幼儿听指令分组进行排队,在活动中,我观察发现,孩子们在听到命令后都能够迅速排好队,不争不抢,于是我尝试着将每组的人数扩大,尝试了4-5次之后孩子们在10个左右时完全可以正确的排队了。
之后的一段日子中,我和另外一位班里的老师沟通,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为孩子们做好思想工作,做好榜样,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白天在幼儿园中,我会时时刻刻组织幼儿以不同的方式排队,让幼儿对排队感兴趣,比如今天是小火车,明天是小毛毛虫,后天做小兔子……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我不再领着第一个孩子的手,而是站在队伍的旁边,跟着幼儿一起走,一边走一边和他们说话放大自己的声音,有时让他们排成两队这样就能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听到我的声音,在室内活动时,我也加入到幼儿们的排队中,并用话语提示:
”我来的最晚,我排在最后一个小朋友的后面“、”我排队,我比你来得晚我要排在你的后面“。
一周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排队了,之前出现的推挤现象也少了很多。
还有一部分孩子会主动和父母说要他们排队。
[分析与反思]
案例中,幼儿年龄比较小自理能力和社会常规都比较差。
尤其城市里面的孩子在家庭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人也都比较溺爱,导致从来不懂得排队,都是一拥而上,很没秩序。
我在初次教育幼儿时只是知道用语言、歌唱等形式让幼儿知道排队这个名词,让他们形成的排队概念就只是“整齐队伍一直线“。
排队真正意义他们不能理解。
当孩子们说出那些“老师我早上来的早吗?
我应该站在哪?
”的话时我很震惊,我从自己认识的角度说出了“来晚的孩子站到队伍的最后面”,却完全忽略了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范围,以及他们对事物理解的能力。
他们不能明白来的早是相对于那个时间点来说的,更不知道队伍的最后是哪个部分。
因此,我认识到要想让幼儿排好队,要从排队的意义和排队的时间来下手。
我通过转换语言方式,家园共育等方式让幼儿时刻接受排队的教育。
孩子们排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事情,要让幼儿时刻身处在排队的环境之中,不能因为排队而排队。
一味的说教幼儿年龄太小,几乎是不起作用的,所以我改变策略,从自身做起,教师、家长也应当加入到排队中来,和孩子们一起加入到排队中来,这样为孩子们营造好了环境,就要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游戏过程重复排队,不断地重复,幼儿也就会排队,能够养成排队的好习惯自觉的排队。
案例中,我借鉴网络资源,也让孩子们以不同的身份来排队,一个小小的口令或者说称谓的改变,却让他们很快投入角色、沉浸其中,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这些不同的身份让孩子们每天都有着新鲜感,每天都在期盼着,猜想着他们今天会以什么身份排队,这一过程让排队这件枯燥的事情变得具有游戏化,让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能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体会排队的快乐,让排队变成游戏。
在引导幼儿进行正确排队的过程中,我遵循《幼儿园指导纲要》,注意让幼儿自主去探究,所以我选取故事让幼儿听懂并引导他们努力去体会每个小动物的内心感受,让他们从自身的认识中知道怎样排队才是正确的,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慢慢体会排队的快乐,将其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渐渐的形成一种习惯。
在整个案例中,有一些个别幼儿,在活动中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实践上也出现了一些困难,针对这些幼儿,我会采用单独说教以及单独活动的形式让他们在有趣安静的环境中,体会到排队的快乐,并完成与其他幼儿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宝宝快睡觉
案例描述:
入园两个多月,我班孩子的午睡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每次到午睡的时候,孩子们总是翻来覆去,有的哭闹想要出去玩,有的手舞足蹈,更有的小朋友在床上拳打脚踢。
搞得老师手足无措,只能一个一个的哄着孩子们睡觉,但是很多的孩子想要一下子都哄着是不可能的事,每天的午睡真是让我伤透了脑筋。
宝贝们每天都很晚才睡甚至是不睡午觉,下午活动时的精神就不是很好,到了晚饭时间很多孩子都会有困倦疲惫的感觉,回到家中很多孩子就会选择睡觉。
由于睡午觉没有睡好,导致幼儿因为缺觉而晚起床,中午又会觉得不困而晚睡或是不睡午觉,宝贝们长期出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也使孩子们的抵抗力收到了影响。
这可把我急坏了,对此我多次与家长也沟通,可是家长的反应也不是很好,毕竟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也会消耗宝贝们的体力,较少宝贝的睡眠是不可能的事。
之后的几天中,我尝试用音乐来帮助、提醒幼儿加快入睡,同时增加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及活动量。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增加进餐量也能帮助幼儿加快入睡。
由于有一部分幼儿还会有分离焦虑,考虑到这一点,我同意一部分幼儿带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睡觉,逐渐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此外我积极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控制幼儿的睡眠时间,尤其至周日晚上,需要幼儿早睡早起,避免周一起的晚耽误幼儿的午睡。
经过一个月的整改时间,我班幼儿睡觉有所改善,最主要的是睡前几乎没有孩子再哭闹打逗了,对于宝贝们说已经很有进步了,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还要继续努力,改善宝贝们的睡眠。
案例分析:
午睡有利于孩子的健康,然而,很显然,午睡对于我们班的宝贝们无疑是很困难的,但这样很容易影响幼儿的健康。
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孩子们存在午睡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生理原因。
二是家庭原因。
幼儿的精力上是有限的,并且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很多地方都与自己习惯有所不同,所以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对于幼儿的关心是必须的,在幼儿离园后,家长总会想给孩子最好的,对幼儿百依百顺,逐渐形成了睡懒觉的习惯,以至于长期恶性循环导致幼儿免疫力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为幼儿解决睡前准备工作的困难。
幼儿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有限,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提醒或帮助幼儿睡前小便,解决脱衣、铺被等困难。
(二)用愉快的情感来感染幼儿。
放优美、平和的音乐,用音乐舒缓和旋律来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稳定幼儿的情绪。
(三)增加户外活动量。
幼儿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我适当增加幼儿的户外活动量,适度消耗幼儿的身体精力,同时促进幼儿的进餐量。
在此基础上,幼儿食量相较之前有所改善,午睡时的入睡也会加快,提高幼儿的午睡质量。
(四)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差异。
我针对一些个别“睡觉困难户”采用顺其自然的方法,用小娃娃等物品,陪伴小朋友,让他们安静,开心的度过午睡时间。
通过长期努力,我终于基本克服我班幼儿睡觉难的问题,午睡室成了幼儿健康成长的温馨摇篮。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我想我应该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我得到了孩子灿烂的微笑与信任。
虽然幼儿每天生理睡眠的时间较长,我们也提倡午睡,这样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是很有益的。
但是幼儿健康状态应该从个体的生理角度来评判,不能一概而论。
只要孩子身体健康,睡不睡午觉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应顺其自然。
强迫午睡反而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其成长不利。
不同寻常的分离焦虑
案例:
果果是一名三岁的小女孩,第一天来幼儿园的早上,她是唯一一名没有哭着来幼儿园的小朋友。
甚至,在妈妈离开时她也没有哭,而是面对老师们笑了起来,当时的我就觉得这个小宝贝是好样的。
由于新入园的小朋友们豆油分离焦虑,所以一上午都是在一片的苦恼中度过的。
对于一直没有哭闹的果果,我却忽视了。
直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哭闹声才渐渐变小。
回想着一上午的过程,果果依然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也没有向其他小朋友那样,找老师抱,要玩具,要好吃的,而是很配合老师的一系列活动。
我当时就认为果果的分离焦虑期比较好度过,因此,对于果果的关注也相对少了很多。
。
等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个个“见饭愁”,有的不会吃,有的哭着找妈妈,有的围着桌子的转,就是不吃饭。
班上的老师是使出身解数,帮助孩子们吃好这顿饭。
那是的果果虽然也不娴熟的拿着勺子吃饭,但是相对其他小朋友来说显得很安静。
这个现象让我对果果更加放心了。
直到吃完饭睡觉的时候,果果的举动突然变得很反常,她坐在自己的床上开始大哭大闹,把所有的被褥都扔到了地上,嘴里还喊着“我要找妈妈!
果果找妈妈!
妈妈!
!
”同时还做了一个危险的动作,站在床上使劲的蹦,木板的床被她蹦的咯吱咯吱的响,看到这么危险的情况,我马上跑过去想把她抱在怀里阻止她的危险动作。
可是她却是拼命地扭动不让我碰她,经过一番的尝试,我只能把床拉出来使劲抱起她,让她躺在我的怀里,我学着其他老师的样子边拍边哄,不一会果果就睡着了,看到这样的果果,我才放下心,轻轻的把她放到了重新铺好的床上。
分析:
果果的举动让我忽然间想到自己上午的想法,果果并不是度过了分离焦虑而是用一种很压抑的方式来克制自己的感情。
经过一系列的了解,我知道了果果的妈妈在入园前反复的告知果果,上幼儿园了,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果果在家里是一个很懂事听话的孩子,对于妈妈的话,果果也想尽自己最好的努力做到。
于是才出现了在进园时果果压制自己的恐惧,想让自己表现的坚强一点,把微笑留给了老师和妈妈。
在一个上午的过程中。
果果也是不停的回忆着妈妈说的话,小心翼翼的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做到最好。
然而果果毕竟很小,尤其在幼儿疲倦的时候自控的能力会更弱。
所以才会出现午睡时的惊险一幕。
在果果最无助的时候,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发泄,对于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妈妈。
而面前陌生的老师会阻止她找到妈妈。
想想,这样的情绪怎么能不让果果对老师进行排斥。
从这件事情上我了解到,面对这种幼儿我不应该将他们安静的表现理解为一种适应,只是因为他们对于新环境的太不适应,而导致的不知道怎么办才能去发泄自己的心情。
对于“安静”的幼儿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从紧张的情绪上放松下来,找到一丝安全感,这样才能让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案例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