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docx
- 文档编号:24704105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7.73KB
技术.docx
《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
究出根源潜心静思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内容摘要】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它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查漏补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试卷讲评课是学生最不感兴趣、效率最低下的课。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笔者进行了根源的追究和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学试卷讲评课效率
去年,在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在摇头和叹气。
他们异口同声说试卷讲评课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是效率最低下的课。
每到试卷讲评课,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在讲台上一题一题地说答案,进行试卷分析,学生在下面对答案,更正错误,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听得认真,改得仔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都只在抄答案,根本不愿意听老师的讲解,更有甚者连答案都抄不对,学生对已讲评的问题过两三天又不知道如何解答了,下次考试时仍犯同样的错误。
一、究出根源:
试卷讲评课为何低效?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有效的试卷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查漏补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每一位同学发现自己的亮点、优点,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于是我在教研活动之后,就开始深入课堂听老师上试卷讲评课。
听课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何数学试卷讲评课会出现低效现象,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
从听课中发现,80%的老师们习惯于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面面俱到。
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大、耗时长、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根据题型数学试卷一般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几大块。
讲评到后面的“操作题”和“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已不太集中,课堂效率低下,而这些题型的内容却恰恰是整张试卷的难点,分值上又占有很大的比重。
2、注重单向讲授,忽略学生参与
数学试卷的讲评时间与学生的做题时间基本相一致,如果老师把一张试卷从头到尾讲评下来,一节课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这时教学中就产生了“教师一言堂”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主体作用淡化,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大减。
3、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
有的教师讲评时很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但是缺少根据学生记忆过程中识记伴随着遗忘的特点及时安排拓展训练,缺乏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巩固。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能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进行强化,从而导致试卷讲评课的学习过程高耗低收。
4、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
数学试卷除了“解决问题”要求写出思考过程外,其他题型的考查内容大都只需呈现出最终结果就行。
如果教师只为了订正试卷而进行讲评,而忽视思维过程的呈现,会导致学生思维过程的缺失。
长此以往,学生对试卷讲评课只想得到正确答案这一结果,听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潜心静思:
试卷讲评课何法为妙?
如何才能让老师教得开心,孩子学得舒心,真正实现有效的试卷讲评呢?
我们教研组又进行了一次探讨,在不断讨论和争辩中,我发现数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理清思路、找准问题、分析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一)铺垫与准备——课前奏响“四部曲”
要想调动学生在试卷讲评中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积极性,必须在课前勾引起学生对讲评试卷的强烈欲望和要求;要想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考卷进行严密的分析与备课。
1、交卷之前要“校对”
测试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特别深刻。
因此在考完后,学生都会在交卷后进行积极讨论,因此,教师应对考试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除了考虑答卷的时间外,还要留大约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校对答案和讨论。
具体做法是:
在学生做好答卷后,要求学生桌子上除了试卷外,其他一律放在抽屉里(不允许修改答案),然后四人一小组根据试卷进行讨论,校对答案。
这时,教室里是热闹非凡,孩子们为了知道正确答案,进行着争论。
而此时的讨论是高效的,对于自己粗心造成或对题意的不理解造成的错题,他们印象非常深刻。
对于争论不下的问题,有的小组甚至跑到讲台上来请求教师做判官,这时老师不必作答,只要悄悄记住孩子们的问题等到讲评课时统一解析,给学生留下“下回分解”的馋劲,引起对试卷讲评课的期盼之心。
2、批卷之后要“复考”
试卷收回后,教师一定抓紧时间阅卷,给学生进行第一次的分数统计,然后给学生进行第二次“考试”——对第一次批卷中的错题进行独立订正。
由于小学数学试卷计算结果简洁、解题过程严密,因此,教师根据不同年段和难易程度来确定第二次考试的时间,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
具体做法是:
(1)对于每一个错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根据错题,剖析自己当时的思考过程,简要分析答错的原因,是自己粗心答错了,概念不清答错了,还是考虑不周答错了。
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2)对于每一道错题,不论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都要求学生写出思考过程,求出正确答案。
就拿判断题来说,如果不写出思考过程,学生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不是对就是错。
因此这一做法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只关注问题的最终结果,更要关注解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基于学生在交卷前已对错题进行讨论,会做的题目都能从订正的思路分析中反映出来。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答再进行第二次批卷,第二次的得分按错题实际分数的50%进行计算,二次的累加分数为本次考试的最终得分。
这样做,不仅能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使试卷讲评课的“错题分析”更少,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考完之后要“统计”
通过学生在第二次考试中的错因分析,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每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时的统计更具有针对性。
试卷统计根据试卷的性质区分对待。
如果是单元卷根据知识点进行列表分析,如果是期末或综合卷,根据知识块即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板块进行列表统计。
同时按分数段统计学生人数,得出试卷分析情况:
(1)全班出错率较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及相对应的知识点;
(2)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的题目;(3)在以往教学中已多次接触,多次矫正,但学生仍未掌握的难点;(4)关系到后继学习的重点知识,重点技能;(5)平时教学中疏忽的“教学盲区”。
这样既能清楚地看到各类学生的分布状况,又为试卷分析课的内容重点提供了依据。
4、发卷之前要“备课”
定内容:
根据学生二次考试的情况,找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属于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整合,做为典型问题重点讲;对学生粗心造成且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评时教师进行做题的策略与方法指导。
定方法:
通过试卷分析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都是那些学生错,他们的成绩是什么水平,以此来确定在讲解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好、最容易接受。
评讲时,不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一般宜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定重点:
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把最突出的典型问题作为讲评课的重点,对本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通过练习加以巩固,并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改编题目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分析与提升——课时亮起“三盏灯”
根据课前的一番精心的铺垫与准备,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就能集中到学生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问题上来。
结合学生在第二次考试的易错题和难题,教师从中进行筛选,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和有侧重点的分析点评,解决难题、寻找错因。
1、点亮心灵之灯,营造民主氛围
轻松环境和融洽的氛围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尤其是在原本较枯燥的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务必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拿到试卷后的心情,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考试出错或失误,谁都难免。
但教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一味埋怨、责怪、讥讽甚至谩骂学生。
否则,学生希望学好的心境就会遭到破坏,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甚至产生师生对立情绪,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我在试卷讲评课中,始终把情感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以真心换真心。
试卷讲评课要多途径地创造愉快情境和融洽氛围。
比如,有针对性地编一些似是而非的题,让大家研讨、抢答、辩论、识错、纠偏。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产生的沮丧心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积极探索精神。
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点亮思路之灯,典型难题重新建构
试卷评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出试题的正确答案,更要通过对典型试题的评讲,处处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试卷讲评课,不仅纠正了错误,而且训练了思维。
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同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解题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针对试卷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试题作进一步“借题发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讲评试卷时倡导一题多解,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对问题进行适度引申,有助于配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素质的提高。
笔者在典型试题评讲过程中的做法有:
(1)一题多变:
变式教学;
(2)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训练学生的多向思维;
(3)结论推广:
知识拓展。
例如:
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艘游艇,甲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2,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4,丙付的钱数是其余三人所付总钱数的1/3,丁付了1300元。
这艘游艇值多少钱?
这是一道较难的分数应用题。
从表面上看,甲、乙、丙、丁四人所付的钱各是“其余三人所付的1/2、1/3或1/4,但“其余三人”不是同一的三人,也就是说1/2、1/3、1/4不是同一个数量的1/2、1/3、1/4。
讲评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数量关系训练
“甲班人数是乙班的3/4”,要求学生进行如下变换叙述:
①以甲班人数作为单位1,那么乙班人数是甲班的();
②以两班人数和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占两班人数和的();
③以两班人数差作为单位1,那么甲班人数是两班人数差的()。
对比练习
甲、乙、丙、丁四人合买一艘游艇,甲付的钱数是总钱数的1/3,乙付的钱数是总钱数
的1/4,丙付的钱数是总钱数的1/2,丁付了1300元。
这艘游艇值多少钱?
知识拓展
①欣欣钢管厂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三、四车间人数和的1/2,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三、四车间人数和的1/3,第三车间的人数是第一、二、四车间人数和的1/5,第四车间有600人,这个工厂共有多少人?
②甲、乙、丙三人加工零件,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丙两人加工零件个数和的1/2,乙加工的零件个数是甲、丙两人加工零件个数和的1/3,甲比丙少加工30个零件,三人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这样铺垫、引导,调动了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有效地理顺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复杂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评讲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
3、点亮策略之灯,答题方法指导改进
有的教师讲评试卷,偏重于给学生提供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讲解,这样是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深化和扩展的。
试题类型不同,答题方法也各有差异。
倘若仅仅校正答案,虽然学生知道了此题应该答什么,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答,对出错的原因和以后应该怎样避免也不甚了了。
因此,讲评中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应根据测试卷的侧重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1)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如何挖掘隐含条件,从何处分析,如何排除思维障碍,走出思维误区。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建模,如何正确地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解题思路,如何选择解答方法。
(3)指导学生答题后对审题过程、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规律进行反思、归纳、总结出相对稳定的解题规律和方法。
(4)指导学生考试策略,让本次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介绍考试经验。
(三)反思与总结——课后念起“一本经”
一次考试过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遗憾。
课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并借鉴同学的反思,则对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学习方法调整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试卷讲评好后,要求学生对整张试卷进行反思,总结本次知识掌握好的和不足的,制订可行的努力方向,并向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下一次的考试积累经验。
督促学生作好总结,及时巩固讲评效果。
考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阶段问题以便及时解决,所以考试总结非常重要。
考试总结的内容主要有:
1、总结经验。
对一个学生来讲,一次考试总有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这就是经验。
2、总结教训。
考试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经常出现的,哪些问题是新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
3、总结解题方法。
老师在讲评试卷时给我提供了哪些好方法,这些方法应不分主次详加记载。
坐下来、静下心去思考每一个细节、操作好每一个细节,试卷讲评课才会收到实效。
而要提高讲评课的效率,除了教师个人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研组的精心指导两个因素之外,更多的是教师要舍得花功夫去研究、去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2
小学数学练习课型初探
增城市派潭镇中心小学蓝房有
练习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考虑巩固知识的练习多(模仿性的机械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少。
另外,许多教师为突出一个“练”字而片面追求题型多、容量大,有的甚至搞“题海战术”,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不佳。
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型特点。
一、练习课的性质、任务和类型
练习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练习为主的一种课型。
练习课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起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大纲指出: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同时,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练习课因选择分类基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例如,根据练习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可分为:
巩固性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复习性练习课、操作性练习课、探究性练习课和思维性练习课等。
二、练习课教学原则
1.目的性原则
练习课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在练习中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等,是练习课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
练习中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地体现出来,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旨鲜明。
要注意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2.层次性原则
练习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不在一个平面上盘旋。
有层次和合理的梯度,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知识,让知识向技能、智能转化。
3.多样性原则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
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
因此,练习课教学形式要多样性。
4.启发性原则
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不断地受到启发,达到以例及类、闻一知十之目的。
5.趣趣味性原则
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是动力系统。
它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内驱、维持和强化的作用,练习效率往往是和趣味性联系在一起的。
在练习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趣味性。
在练习中要有新的形式、新的题材、新的要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新的体验。
三、练习课的结构
不同的练习课可有不同的结构。
我们把小学数学一般的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准备——导练——概括——检测——评价”五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
(一)准备(5分钟左右)
适当安排一组准备题让学生在心理、生理、情感、知识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这部分的内容安排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知识的激活,二是思维的激发,三是情感的激励。
1.知识的激活。
激活知识有两个目的,一是突出知识中的重要因素,二是强化知识的基本要素。
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就是知识的重要因素。
在准备阶段,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突出解题关键的基本题为解答复合题作准备。
(就练习课而言,其基本要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口算、口答训练上。
)
2.思维的激发。
准备阶段安排—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
3.情感的激励。
上课开始就宣布练习课的课题或采用故事引入,采用导入的技艺调动学生的热情,一开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要注意练习课中的“准备”与新授中的“铺垫”的差异。
(二)导练(12分钟左右)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组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评讲,达到练习的目的。
其间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的“评”为辅。
有些习题让学生做后对一下答案,不必评讲。
为了提高“导练”质量,教师要力求解决好三个问题:
l.设计好练习。
做到:
围绕重点,精选习题;由易到难,呈现题组;形式灵活,题型多变。
习题以课本的为主,自编的为辅,都应围绕重点展开,不能贪多求杂,确保12分钟内练习得有意义、有兴趣。
2.组织好练习。
组织练习是“导练”的实质,“导练”就是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
要通过一题多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
3.评讲好练习。
评讲一般安排在练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练习前或练习中。
练习前的评讲,目的是唤起学生注意,提醒学生避免出错,起到前馈控制的作用;练习中的评讲,属于即时反馈,即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多的是练习后的评讲,如果采用题组练习,那么最常用的办法是一组练完毕后教师评讲,再进行下一组练习,以此类推。
评讲内容包括:
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
(三)概括(3分钟左右)
解题重要的不是统计做了多少题目,而是是否掌握了一类题的实质,即有无形成基本的解题模式,只有真正掌握了一类题的解题思路,才算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基本规律。
当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获得有意义的练习成果。
(四)检测(12分钟左右)
学生练习了,教师评讲了,师生又一起概括了,这时就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
通常选用课本或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检测,最好是教师编制并印刷好,课上发给学生做。
为了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数量和难度都要控制好,同时设计一些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
力求使中上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了”,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
(五)反馈(8分钟左右)
学生检测结束后,应及时反馈练习效果。
反馈过程的一般程序如下:
1.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
2.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
3.统计检测结果。
4.错的同学订正,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
5.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堂结构示意图
环
节
步骤
方法与目的
时间(分钟)
重点说明
一
准备
知识激活,思维激发,情感激励
5
调动学生练习热情,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二
导练
设计练习,组织练习,评讲练习
12
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
三
概括
小组讨论,教师指点,总结规律
3
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四
检测
达标检测,适时适量,因人而异
12
确保大部分学生按质按量完成练习任务
五
反馈
及时批改,分析核对,强化技能
8
发现出错当堂订正,防止错误痕迹加深
现以“乘法分配律”一节练习课为例谈谈在“五环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准备”——教师在准备阶段安排一组准备题,让学生用5分钟时间口答,首先出示“49×8+51×8”看谁算得又快又对,老师选出做得最快的同学进行采访,从中引出乘法分配律。
再进行口答填写有关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等式。
“准备”一环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导练”——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的“评”为辅。
安排有针对性练习、对比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等类型,在导练过程中采取判断、填空、游戏、讨论等题型进行了全面巩固乘法分配律的训练。
通过边练边评,即时反馈,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指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概括”——用3分钟时间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出运用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教师提出讨论提纲“你记住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吗?
”、“你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中有什么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采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
“检测”——在学生经过一定数量训练的基础上,用12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达标检测题(检测题课前印好),题型有判断、填空、计算、应用题、发展性练习等。
检测力求适时适量,并因人而异,确保大部分学生完成练习任务。
“反馈”——用8分钟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核对,发现出错当堂订正,以防止错误再次出现。
最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练习目标总结评价。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练习课运用“五环节”教学模式,能使练习课课堂教学结构程序清晰、完整。
“五环节”教学模式便于教师操作,并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曹平《数学练习课结构初探》——《小学数学》1998年第十期
[2]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新世纪出版社1996年)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西乡县北后街小学周宁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
(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10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
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
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
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
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
你们笑什么?
生:
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
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
(板书课题:
量的计量)
师:
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
(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
我们还学过哪些量?
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
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
(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
长度:
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用字母如何表示?
(千米、米、分米、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