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精品.docx
- 文档编号:24700549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6.46KB
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精品.docx
《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精品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报社实习工作总结,希望你能喜欢!
欢迎参考借鉴。
暑期报社实习工作总结一今年已经是第八届东盟博览会了,大三的我们,学校给了我们7天的时间作为实习周。
10月19日,我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了现代物流报社实习,我是物流专业的,这样的实习基地再适合不过了。
匆匆来到报社实习7天了。
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写出来。
从前期的懵懂到清晰,迈进现代物流报社的第一感觉始终记忆忧新。
社长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他是广西专刊主任,也是《东盟物流》执行副总编,现代物流报我们主要负责广西专刊这一块。
在社长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自己的见习生涯。
首先,深入了解报纸定位很重要。
顾名思义,所谓物流,通俗讲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功能的集合过程,我们关注的正是广西物流市场从生产原料供应到走向市场,从企业举动到市场需求等一系列的动态信息。
刚到报社的我,对这个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在总监莫总建议下,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大量翻阅近期的报纸,以及网络上相关的物流知识。
我开始了细致的研究。
现代物流报的宗旨是专注专业影响力,主要一个星期出两版。
一般情况下,一到三版分别是头版要闻、新闻评论、专题报道。
以及后面的论坛、产经、业界企业、等固定版,当然还有谈经论道、行业组织、论坛等不固定版面。
现在才发现,我们虽然物流专业,但是理论和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为了补充专业方面不足,我们就必须去亲身体验,去接触物流公司和物流园区及有关的钢材市场等。
我们这几天,全是围绕着现代物流中国东盟博览会专刊这一期的报纸而展开全面工作。
第一天,伴着激动的心情,我们一大早就赶过了报社。
早上是总监对我们进行培训,了解报社一些情况后,分好组,下午我们就开始行动了。
这次的任务是推广,也就是为现代物流东盟专刊拉一些赞助,从报头的新闻到最后一版的广西大小型企业的广告宣传,主要是这份报纸是唯一指定进入东盟分会的报纸,所以我们做起来也会有较好的说服力。
我和另一个同学主要负责去北大客运中心的那两个建材市场,顶着烈日,我们带着资料一家家去问,有些人当我们才说完我们的身份,马上用没空来搪塞我们,就这样被拒之门外了。
一家一家过去了,快走完第一个建材市场了,我们依然是两手空空,什么成果也没,顿时失去了信心,拉一个内容还真不容易呀。
当时我们几个小组的人都要相互打电话问情况,问对方拉到了吗,原来大家还都是一手空。
当时很心灰意冷,原来理想中现象跟现实差别是如此的大呀!
我们彼此问还继续吗,虽然很累很累了,当时早已口干舌燥,但我们仍继续,不管什么结果,至少我们要发完这些报纸和内刊吧。
走到第二个建材市场,也许是我们的方法改进了一下,他们的态度竟然不同了,有些还会很乐意地接过了报纸。
此时,我们越干越来劲了,在行动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正,不断地积累经验,终于不负有心人,我们竟意外地拉到了两家做广告的,我们拉到的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成功啦!
第一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第二天,我们带着报社开的发票去收钱啦,总承诺商家,在东盟专刊一定会出现贵公司的名称。
虽然很累,但对我们最有利的是,我们直接与商家接触,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和他们有了一种外交关系,对我们以后都是很有帮助的。
实习的第三的,是东盟的第一天了,我们精神待发,因为我们新的挑战又来了。
今天的任务就是去发报纸我们的努力成果。
免费发放报纸,实际上总监是让我们去了解南宁各个行业对物流的了解情况,对南宁的市场进行初步调查。
我们依然是去北大客运中心那两个建材市场。
果然所料,他们大部人都对物流不够重视,一张物流报对他们而言,可有可无,有免费的就要,甚至有人对我们说,对不起,我们不需要这些。
很现实的一个情况,广西的物流并没有发展起来,仍然是很落后的。
第四天,终于开始真正的调研了。
我们跑遍了物流园区及一些建材市场及二手车市场等,南宁的物流园总体上都很简陋,设备很不齐全,有些就是几个托盘摆在那里,很不可思议,离我们课本学的竟是如此大的差别,不亲身来体验还真无法想象现实中的情况,如果没来见习过,我们或许还沉浸在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蓝图里呢。
第五天,终于可以到东盟实地去采访了,我们凭着前几天的经验,很快地就完成了工作,而且还乐在其中。
短短的7天实习,却让我们收获很多,从一个只懂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到实地考查,甚至跟一些高层领导接触并形成了社会交际关系,不管是对我们的毕业论文还是以后的就业,都是很受益的。
这次出来实习是最累的,但是很值得了。
29号,这天是周末,我们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了。
这一天是我们的庆功宴。
社长给我们做出成绩的同学们发了红包,做为相应的报酬。
还给我们颂发了实习证书,此时真是我们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呀,个个拿着这本证书,别说有多么激动了。
下午报社组织我们一起去打球,气排球和羽毛球,快乐中让我们感受着很强的凝聚力,在不舍中我们结束了这场比赛。
晚上便是我们的庆功宴了,这是别提有多开心,最让我受获的,是餐桌上的礼仪,总监给我们讲了很多,听得我们津津乐道。
这一个星期来,通过多方面学习,对现代物流报有了深一步认识和提高,但同是也发现了自身存有不少缺点。
无论经验还是认识都有待提升。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无论我们以后是否从事本专业的行业,这一个星期的第一次实习将会是我人生的导航。
报社实习工作总结二在应届毕业生实习有近半个月,在政文部实习除去春节有一个半月,在总编室夜班一个星期,总共两个月左右。
大河网其实没有太多可以说的。
不过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
网络在现代的传媒环境中的地位真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呀。
但他却难以成为主流,至少现在不是;他缺少理性的力量,有理性的声音,但被大众的平庸声音所淹没;他的方向是什么,一时还很难说。
导师说,自己的方向要兼顾网络,他的考虑是不无道理的。
我也不是什么有层次的人,却有点排斥网络,尤其是我留意新闻网站的点击率时,那些最高的难有几个是真正的新闻,人们猎奇,人们发出缺乏理性的言论,人们人云亦云我想一个有点新闻理想的人,是不会把网络当成事业。
传媒对我而言现阶段我还是抱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憧憬,幼稚也罢,天真也罢,我希望他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份职业。
政文部实习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去的时候正好赶着的时间比较巧。
彼时河南正召开两会,记者们比较忙碌,所以我的机会比较多。
最后的实习下来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署名稿子有近50篇左右。
算是比较多,主要是还有老师的照顾,真正自己写的改的有一大半。
上个实习生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达到这个量的。
所以是很是辛苦。
谈谈收获一个是熟悉了河南的采编行情。
其实我发现这个东西比新闻采编的业务更重要。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对比。
在南方实习的时候老师一般第一个问题是问你是那个学校的,学什么的。
在河南日报老师们则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的亲戚,或者谁介绍过来的。
我说不来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后来以文化深厚概之。
如此不恰当的概括,看来这种东西真是超出了我的经验范围。
断了我毕业后回河南的信心,这条路对我封闭的,颇为郁闷。
二是接触认识一些前辈。
像一些编辑记者还是很有功底的,他们的才华不在新闻纸上体现,而是在业余的随笔之中,或者本身有一种气质。
刘亚辉、宋华茹老师,尹红杰、胡延征老师,远望师兄都是很有才华,阙爱民老师的为人给我也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不一而足。
中原这篇死水微澜的地方,他们还是给我力量。
三是见识了更广的世面。
这次实习对我应酬交际,以及视野的开阔,帮助很大。
也培养了我一些兴趣。
四是对新闻采编的进一步认识。
党报的新闻风格熟悉。
这段时间来欠缺的地方主要是跟老师主动交流请教的机会不多。
对他们写作风格的认识不深。
只写了自己一篇很满意的文章后来被删减了三分之一。
在夜班实习,让我从来没有这般关注过版面。
与此同时,让我第一次见识了报纸的编辑流程。
熬了好几天还是比较满足,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自己亲手画画版试试。
时间太短。
回来要遵申老师意思多补补课,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这些实务的东西还是要恶补。
下一步的实习一定要好好准备之前的工作,报纸的历史,现在的风格,版面情况等,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
写完后发现自己总结的一点也不深,呵呵不过姑且这样吧。
这个写东西看样子还是要养成习惯。
师兄的一个习惯每天五六千字,让我颇为震撼。
还有一次,我接到一位观众报料说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某酒楼吃饭时,把喝饮料的玻璃杯碎片喝进喉咙,但是店方拒绝承担责任,而小孩家长硬要讨说法。
双方僵持在酒楼,小孩却仍未送医院。
听了电话,我当时就建议当事者先将小孩送医院,其他事情可以交由相关部门解决。
挂上电话,以为这事已经处理得不错的我,和记者闲聊起来,记者老师反问我有没有确定伤者是否已经送医院,我无言以对。
这位记者马上拿起摄像机叫我跟他出去。
在路上,他还教我过一会儿到了现场,要怎样做、怎样劝解双方先将伤者送医院、怎样提问题、怎样抓有用的线索材料等。
当我们急匆匆地赶到那儿时,围观者告诉我们,就在我们赶来的前几分钟小孩刚刚被120的送往医院,看到记者如释重负,我有点自责,万一小孩因为家长的直拗而耽误治疗,岂不是我的罪过。
事后记者也告诉我,新闻的价值不仅仅只对媒体而言,对老百姓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更何况这还关系到一条人命。
我很尴尬,不过却也因此从中体会到了书本上缺少的,第二层含义的新闻价值,书本上说的新闻价值是要注重事件的新、特、奇,而实际工作中我亲身领会到新闻价值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实习工作,在我每天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下越来越顺利。
慢慢的,我开始体会到总编辑最初说的接电话自有其乐趣与成就。
另外,还有一位上门求助的老婆婆,她说在武汉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看到一幅航拍的武汉全景图,里面还有晴川桥横跨江面,显得特别的壮丽,因此她希望能用此作为家谱的封面。
四处寻访无果,最后老人家在别人的推荐下求助《百姓连线》帮忙寻找。
当时我手头上的唯一线索是那画面曾在武汉电视台播出过。
经过多方打听,认为武汉1套一档名为《魅力武汉》的节目最有可能播出此类图片。
我找到该栏目的编导说明情况后,拿到手的却是一盘光碟。
这叫老人家怎么弄成封面呢,暗自琢磨着不能就这样交给她,犹豫之时,电视台的指导老师帮我指了条路找武汉市规划局!
对,那里什么航拍的图片都有。
几经周折之后终于帮老人家完成了任务。
诸如这一类的求助还有很多,这就是民生新闻栏目的一大特点。
而现今新闻界的民生新闻栏目,尚且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相信此类节目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各个地方电视台的主推栏目。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
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
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
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
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1篇。
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热线电话,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
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
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
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
也不再小瞧。
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
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
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
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
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
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
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
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
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
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
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采访了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姚先生。
采访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台里接着写稿子,剪带子,打字幕听录音。
完成后,交给后期制作进行编排。
就这样一篇完完整整的电视新闻出炉了。
通过第一次的采访也让我了解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整个流程以及后期制作的步骤。
从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新闻,对于新闻的画面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现在因为实习的缘故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来做新闻。
原来做好一条新闻,除了要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进行现场的采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后期制作,正因为有了后期的编排才使得一条新闻更加生动,整条新闻也更加丰富。
对于新闻的制作,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页,只能从头学起,还好老师总是很有耐心,总是细心提醒。
新闻制作并非想象中的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拍回来的内容中选择可用的片段,使得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应。
然后就要处理声音的部分,我们需要听清当事人所说的话,并且记录下来,因为最后我们需要给新闻加上字幕,使得新闻更加完整,也可以帮助观众更仔细的观看新闻。
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
由于我还缺乏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做非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难题,另外做非编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小心,因为所做出的新闻节目会是面向成千上万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这个新手总是格外小心,总是反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工作,也能帮上老师的忙,不用再向刚来的时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么。
结束了近三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
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记得我刚进入学校第一次接触专业知识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多听多看多感受。
当时理解得很浅显,但通过这一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涵盖的东西很多。
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在实习期间,作为记者,我下了城郊,去过国企、各政府职能部门、气象局生平第一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居然还见到了诸如谢霆锋,陆毅这样的大明星。
这些时光曾经让我垂头丧气,但也更让我的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进入《百姓连线》栏目组老师交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接听观众的热线电话。
说实话我刚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的事情给我做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吗?
慢慢的我发现了热线电话对于我们《百姓连线》的重要性。
因为我们是一、档民生类栏目,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与观众的交流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我们大部分的新闻信息都来自于观众的爆料,它是我们做新闻的第一步,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生命线。
这也是我们栏目叫做百姓连线的缘由。
经历一段时间最基本的接线工作后,慢慢的老师开始带我们采访了,这可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啊!
一直以为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天赋。
但是,在经过第一次写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删减之后,我开始觉得,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有问题的。
总的说来就是语言不精练,需要言简意赅。
这可能是我很久以来养成的习惯,凡是讲道理,就喜欢掰碎了说,条分缕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
而有时候,这些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华丽很工整的句子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删除的。
以前年少轻狂的我总想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很多题材总希望能钻牛角尖进行猛烈的抨击。
但我很快发现,这样的文章是铁定被毙的。
我开始翻看旧新闻,学习老师们怎么写新闻报道。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电视台作为传播最广的媒体,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这就决定了政府新闻必须有一些条条框框,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
首先必须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少一些;接着,带有批评性质或监督性质的报道必须小心措辞,务必做到有理有据,不温不火。
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慢慢的,我的报道就写上路了。
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说什么,但现在我还知道了该怎么去说。
电视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可以走访很多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机会碰到。
这些经历对增长见闻、开拓视野大有裨益。
因为采访,我接触了许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触的到的地方和人。
实习期间接触的人,有普通市民,有农村村民;有企业家,有律师;有各部委的领导,有政府官员;还有各媒体的新老记者等等。
我采访过的大人物、经历过的大场面并不多,但十几次宝贵的采访经历,让我在公众场合不再怯场,学会很平静地与各种人交谈,搜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会采访吗?
以前我自以为我会。
但是,当我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我所谓的会,只不过是能够把想要问的问题说清楚而已,从不考虑怎样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也不考虑如何引导被采访对象说出新闻主题。
我们有次做了一条政府慰问部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新闻。
被采访对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经济较为不好的军转干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组织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
在采访的过程中,被采访对象由于碍于脸面,一直不肯说自己的经济困难,总是敷衍我。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这个采访就没办法用。
于是老师教我这样处理,让我问他有没有像册,能不能让我们看看。
他给我们拿出来,我便故意问他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最近怎么不再拍了。
问到这他沉默了,我看见他的眼眶开始湿润,慢慢的落下泪。
他说,自从企业困难后,家里就省吃俭用了,哪还能拍照啊顺着他的话,我接着问,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政府有没有什么帮扶的措施?
这样就水到渠成地把采访的主题引了出来,让他触景生情,这种有感而发的情绪才是真实的。
这就是一个新闻老手和新闻新手的不同。
老师不仅能快速把握要说的内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个本来很不易表达的内容变得深刻形象。
慢慢地我体悟到,功夫,就在点滴间显现。
每次跟老师们出去跑新闻,他们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处。
对方可能是各级官员,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记者同行。
任何一场,老师们总能够适时插话,精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因为我们《百姓连线》是一个和观众互动性很强的栏目,我们经常会见一些到台里来的观众,尽我们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有一次我们接待了一个来访群众,讲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通过电视台的报道寻求公平。
老师耐心地听了他的话,仔细阅读了他提供的材料后说,这里面涉及太多法律问题,作为媒体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纷争。
但是您讲述的事情,我们可以予以批露,请提供更详细的资料和相关证据,相信从这个角度切入报道,对解决您的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就这样,来访的群众满意地离去了。
我再一次体验了什么是高手。
实习生活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无限留恋而停滞,当我要离开那里时,我有太多的感触涌上心头。
实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如电影在脑海闪现。
我想这段实习经历将是我人生中的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它不仅使我的专业理论得到了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而这一切恰恰是书本上不能给予的。
九月初,我来到了美丽的巴蜀之交、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宁强县。
开始了我大学生活中另一段重要的经历专业实习。
宁强县虽说是山区,但它的远程教育走在了兄弟县的前列,如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网络教室这三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都已具备。
因为年轻,也因为自己对电化教育专业无比的痴狂,我的热情很高,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
初来乍到的那点不适应很快被领导同事的热情所淡化,而且自己跟随有十几年新闻采编经验的老师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做事方法都令我佩服,这激起了我大干一场的热情。
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一操作流程。
如节目从前期采集到后期制作配音及合成播出,也了解了宁强电教站制作的文教10分钟节目,不仅每周在宁强电视台播出,优秀作品还曾在汉中电视台、陕西卫视、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播出。
短短几十天实习中我参与了许多教育类新闻片、专题片的拍摄与制作,有几件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实习的第一天,我就被派去下乡拍摄宁强县人民武装部为石嘴子小学的捐助。
赶到会场时人武部已经将捐赠的桌椅、幻灯机、油印机等发放给学校,正在给贫困小学生每人发放100元的资助。
宁强人武部的这一善举深深的打动了在坐的每一位老师、学生、乡亲。
我将这感人的一幕定格在脑海中,并下定决心,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月中,能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第21个教师节到来之时,我前往县电影院拍摄报道有关优秀教师节表彰及捐赠图书的活动。
第一次面对两千多人拍摄,刚开始我有点紧张,手有些发抖,我不停的做心理暗示,我告诉自己,你一定行,两千人和二十人的拍摄是一样的,很快我就将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
经过我仔细观察,精心选择拍摄角度,及那恰如其分的几个特写镜头,成为了此次拍摄的亮点,这次大会拍摄给人的视觉冲击只有一句话独特的视角!
其中几个颁奖镜头成为以后专题片中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报社实习工作总结 精品 最新 报社 实习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