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docx
- 文档编号:24694524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21KB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docx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IV)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裙裾(jū)溘死(hé)猗郁(yī)含情脉脉(mò)
B.刀俎(zǔ)肄业(yì)霎时(shà)义愤填膺(yīng)
C.衡量(1iáng)芜杂(wú)诅咒(zǔ)蓊蓊郁郁(wēng)
D.嫉恨(jì)平仄(zè)嘶叫(sī)袅娜多姿(nu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崭新落蕊幽闲自在浅尝辄止B.蜕变弥望风姿绰约坚韧不拔
C.赎罪颓废陨身不恤战战兢兢D.繁琐色采萧索荒凉没精打彩
3.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师生之间也应多,这样才可以消除误解,增进和谐。
②端午挂香包,重阳插茱萸,据说这样可以疾病,有益健康。
③祖宗的文物价值连城,他却毅然地捐献给了博物馆。
④那段艰苦却不失美好的日子时时让人记起,大家都远离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A.勾通驱除流传虽然B.沟通驱除流传即使
C.沟通祛除留传虽然D.勾通祛除留传即使
4.下面对两副对联的组合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①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何处更着点尘
③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④茶烟乍起,鹤梦未醒,此中得少佳趣
A.①和②是一对,①是上联,②是下联;③和④是一对,③是上联,④是下联。
B.①和③是一对,①是上联,③是下联。
②和④是一对,②是上联,④是下联。
C.①和③是一对,③是上联,①是下联。
②和④是一对,②是上联,④是下联。
D.②和③是一对,③是上联,②是下联。
①和④是一对,①是上联,④是下联。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普遍带着非常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B.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它以结构匀称、外型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C.对“教养”的追求,不是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D.巴金忘情地投入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年轻人共鸣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文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节选)
文学的意义与价值要真正得到实现,端赖(端赖:
的确依赖)读者的参与和确认。
建议大家多看一些经典,少看那种过把瘾就完的注水文学,并不再满足于“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
年轻人追逐流行虽可理解,但我不能不说,任何对流行的追逐都是缺乏主见和定力的表现。
它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但终将被时间遗忘。
这种遗忘,大家一定经历过。
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要容易得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虽然,现在文学正以异常活跃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我要说的是,这种活跃的进入并不能说明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已被人充分地认知。
有时情况恰恰是这样的,当人们在说文学的时候,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其实并不在场。
这自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关注重心和欣赏趣味的改变有关,但也与创作和阅读双方对文学意义与价值的认知缺乏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这只是就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而言的。
如果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这样的定义显然太过单薄,尤其缺少对由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
而一旦基于这样的系统把握来看文学,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它是语言艺术,不如说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更准确些。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
现代化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一个以物质来衡量和平准一切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人受制于物的现象悄然滋生,善恶不分、见利忘义的“道德迷失”,重当下轻未来、跟着感觉走的“存在迷失”,还有……国人眼睁睁地看着欲望在生活中横行,变得日渐紧张和焦虑,有着身心不得回旋的疲累与窘迫。
在这种情形之下,人们为什么会对文学感兴趣,会自己掏钱买小说,或试着写小说呢?
不正是为了求得精神的拯救与摆脱吗?
不正是感到在文学中,自己可以释放浪漫,获得心的平静和自由吗?
文学可以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一切的复杂世相,并适度地予以容忍,还其世俗的合理性,从而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信;更重要的是,它还批评它们,让人看到其如何的不合理,从而至少在那个时刻,把自己交给了神圣的真理与正义,进而培植起理想,涵养出道德,抚平心底的创痛,获得前行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是站在生活的反面的,通过批评,它使社会保持了健全的理想,同时也因与生活的反差,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必须强调,说文学是生活的反面,不是说文学不能赞美生活,或者无视生活的发展和潮流的变化,而是说它在任何时候都对生活保持着一份警惕和冷峻,尤其拒绝与世俗同流,更不向愚昧和丑恶低头。
6.为什么说选择文学比选择职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困难得多”?
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容易受流行趋势的影响
B.易于满足浅阅读带来的轻松体验
C.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人们的关注重心
D.文学中有对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的表现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实现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读者的参与和确认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追逐流行虽然不值得肯定,但是它在文学的传播中却意义重大。
C.优秀的文学既要适度地顺应生活,而又需始终站在生活的反面,与生活保持必要的反差。
D.就文学的实际存在方式而言,它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
8.下列根据原文所作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文学有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更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
B.现代化进程中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
C.作家应该是生活的冷峻的观察者和睿智的批评者。
D.生活并不总是一个合理的展开过程,有时它还可能催生罪恶。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
“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
“正此佳婿邪!
”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内史,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B.求市未能得。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C.羲之叹惜弥日。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D.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意甚悦,固求市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劳苦而功高如此。
11.与“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中“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B.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C.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隶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肘,恰逢母丧,王羲之因此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3分)
(2)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3分)
(3)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
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
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
得到。
④掇(duō):
摘取、拾取。
⑤捋(luō):
成把的握取。
⑥袺(jié):
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é):
把衣襟插在腰带间装物。
(1)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气象?
请简要描述。
(2分)
(2)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4分)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每空1分)
(1)________开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先河,________则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2)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4)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_。
(《离骚》)
(5)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几句与《赤壁赋》中的“,?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
(6)《游褒禅山记》一文作者王安石由游洞的经历阐发开来,指出“,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的人生哲理。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雨前何其芳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
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
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
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
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
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
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巴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
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
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
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梳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
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
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
一大群鹅黄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
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
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山野又一个山坡。
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
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呵!
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
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覆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
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
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注]《雨前》写于1933年春。
当时中国政治气氛沉闷,民族危机深重,作者正在北京大学求学。
16.文章写了“雨前”那些景物?
请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17.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和加点词语的含意。
(4分)
(1)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
(2)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
18.文章题目为“雨前”,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两段来写“怀想”故乡?
(5分)
19.以“然而雨还是没有来”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有何作用?
(6分)
六、(15分)
20.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经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一个理想人格的成长过程。
(《论语》)
B.大卫•科波菲尔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生父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
大卫受尽其虐待,后来被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的姨婆。
在姨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大卫•科波菲尔》)
C.“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儿,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
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
”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
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
(《巴黎圣母院》)
D.宗教法庭审判艾丝美拉达,认为她是女巫,驱使黑衣魔鬼刺伤了卫队长弗比斯,并把她驯养的小山羊作为证明她有巫术的证据。
艾丝美拉达被屈打成招,法庭对她判处绞刑。
(《巴黎圣母院》)
E.觉新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再出门……觉慧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地婉转地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
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家》)
21.将下面的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15分)。
要求:
①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主。
②必须运用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③不得抄袭
④200字左右。
又是飘香时
七、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
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
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
这就是美的力量。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以“美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一、
1.B2.B3.C4.B5.C
二、
6.D(文学表现生活的种种“伪美与假善”,是让读者感到它有”切近人生的真实与可倍性”的前提和条件,并不是选择文学的困难所在)
7.C(A文章首句只能说明“读者”的“参与和确认”重要,而不能说明它比“作者的创作努力更加重要”。
B原文不是说“追逐流行”在文学传播中的意义重大,而是说“追逐流行”的意义在传播中或许“会被无限放大”。
D说‘‘文学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存活动”,应是基于“对由作者一作品-读者构成的整个文学活动的系统把握”。
)
8.B(“亦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原文明确肯定是合理的——“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等合理诉求的掩盖下”。
)
三、
9.答:
C(C组中的“弥”,前者为“满”,后者为“更加”;A组中的“信”均为“使者”;B组中的“市”均为“买”;D组中的“耽”均为“沉溺,入迷”)
10.答:
C(C组中的“相”均为称代性副词,偏指第二人称;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前者为“于之”,后者为“于何”;B组中的“固”前者为副词“一定”,后者为副词“本来”;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
)
11.答:
D(D项的“名”名词活用为动词“给……命名”,而A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B项“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重视”,C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12.答: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此与之感情上有隔阂”错,无因果关系,王羲之以前就与王述不和,“恨”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
)
四、
13.答:
(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3分)(“讷”、“未之奇”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1分)
(2)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露着腹部吃东西,若无其事。
(“在东床”、“若不闻”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1分)
(3)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书”、“抗行”和“雁行”每译对一处得1分,大意1分)
14.⑴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⑵采用赋(1分)的手法,通过动词的变换(1分),全诗借助重章复沓(或“重章叠句”)(1分)的形式,拓展内容和意境(1分)。
15.(5)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其余略)
五、
16.景物及特点:
①灰暗、凄冷的天空下的最后的鸽群;②憔悴色的嫩柳和干裂的大地和树根;③烦躁的鸭群;④急飞的鹰隼。
(4分)
作用:
①这些描写用了冷色调的词语,写出了北方雨前干冷、灰蒙蒙的图景。
②渲染了久盼甘霖的强烈情绪。
(2分)
17.
(1)我干枯的心里渴盼乡情的滋润,渴盼一次洗涤,期待一种变化,如北方干裂的大地渴盼雨的降临。
(2分)
(2)“憔悴”极写焦躁难耐之情,表达出对雨的强烈渴盼与期待。
(2分)
18.写对南方故乡的怀想是与文中北方的天候、景物(1分)形成鲜明对照(2分)。
(3分)将南方故乡写得那么辽远悠然、生机勃发,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借此慰藉自己;也是作者对现状不满情绪的流露,寄寓着对雨以及和如雨一样滋润心灵的力量的强烈渴望(有此层意思即可2分)。
(2分)
19.“然而雨还是没有来”,透露出理想的渺远,突出了“我”深深的苦闷之情。
(2分)这样写,紧扣文题,在结构上,与上文的“雨却迟疑着”“久不落下”相呼应,形成全文的感情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2分)在上文写到情感几经起伏之后,以此结尾,把内心的苦闷、压抑、挣扎之情推进到高峰。
(2分)
六、
20.B(“生父”应改“继父”)E(“觉新”与“觉慧”应互换)
21.(略)
七、
22.(略)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
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倍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警,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
“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
“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
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新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
“你若替我秒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
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
“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
“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
这样过了些年,而王羲之竟然不曾到来,王述深以为遗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册 期末考试 试题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