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药用动物学dayin.docx
- 文档编号:24690346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16
- 大小:173.83KB
文学药用动物学dayin.docx
《文学药用动物学dayin.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药用动物学dayin.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药用动物学dayin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药用动物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2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3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4中医药的作用
5中国药用动物资源
6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药用动物分类与主要类群
1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2药用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章药用动物活性成分类型与提取方法
1动物药活性成分类型
2动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第四章动物药的采制与活性成分的筛选
1动物药的采制
2活性筛选
第五章动物药的分述与药理作用
1水蛭
2全蝎
3蜈蚣
4土鳖虫
5蝉蜕
6斑蝥
7僵蚕
8蟾酥
9龟甲
10鳖甲
11蛤蚧
12金钱白花蛇
13熊胆
14鹿茸
15麝香
16灵猫香
17牛黄
18阿胶
19蚂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药用动物学定义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药用动物学定义及研究内容
药用动物学是应用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种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驯化饲养、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建立和发展,对于开发利用药用动物的资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即是动物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生物制药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药用动物学的任务,可概括为:
①整理药用动物的品种,保证医疗用药的准确、安全和有效。
②扩大新药源,寻找药用动物的类同品。
由于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可依据生物的科属和亲缘的相近,一般都含有相近似的化学成分的这一规律特点,用以寻找新的,具有类似疗效的药用动物。
如用藏羚羊角代替羚羊角,水牛角代替犀角等。
③为药用动物的饲养、驯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资料。
药用动物最后大多数要取自人工饲养,这是人类利用资源的途径,因之要具备有关药用动物的知识,包括种类、生态、地理分布、及其应用价值等资料。
如前所述,药用动物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因之它和许多自然科学和医药科学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在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它的基础应该是动物学、化学、药学和其他自然科学。
与它相互渗透,促进本学科发展的有临床医学和本草学(中药学)。
最后,它应该是为中药专业的相关专业学科,如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药用动物的驯化、饲养学等学科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药用动物学在整个中医药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
药用动物学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总结,任何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原理、法则的建立,都必须对相关事物进行多次的反复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使之有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规律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井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和补充,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
因此,药用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现简介如下:
1描述法
主要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如实地把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生活习性,地理分布,以及药用价值,其他经济用途等系统地记录下来,为有关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第一手资料。
有时还必须附加图表以帮助表达,也可适当地作些说明。
这是认识药用动物的初步方法,也是对药用动物进行研究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2比较法
通过不同药用动物的系统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资料。
如动物的各分类阶元的特征概括,品种的确定与建立,都是通过比较研究而获得的。
此外,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用动物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较法也是一种研究药用动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3实验法
是在一定条件的控制下,对药用动物的各种生活现象、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有关方面作进一步观察与分析。
由于实验条件可以随着要求不同而变更,因此它比一般的观察更能揭示药用动物的本质,有利于药用动物的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的深化。
实验法也往往和上述的描述法、比较法一起进行,通过实验研究,对于药用动物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上述是在药用动物研究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方法,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作微观的观察和研究,如采用电镜、电镜扫描、生化分析等。
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最重的是要忠于事实,准确,认真,思考精细,记载详明。
第二节中医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历史,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就记载了365种药物,400年前的《本草纲目》收集了1892种中草药。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目前已知天然药物的种类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中药方剂60000多首。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中医中药功不可没。
我国应用动物药历史悠久。
远在4000年前甲骨文中就记载了蛇、麝、犀牛等40余种药用动物,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僵蚕、地龙等动物药67种,对其应用及疗效亦有明确记载。
《本草纲目》中动物药增至440种,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
近代《中国药用动物志》更是收载动物药多达1581种,临床各科广为使用。
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
“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且具有攻性”。
叶天士曰:
“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明确指出动物药的某些功效非一般植物药所能比拟。
世界卫生组织在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后指出,21世纪将是动物药研究发展的世纪。
随着回归自然呼声的高涨,动物药的应用也逐渐升温,且动物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上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和难治性疾病的出现,全球回归自然的浪潮将不断高涨,人们对中医药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旺盛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应用及中药新药的开发,这不仅给中医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给中医药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方便患者,利用新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发挥中医药治疗急难重症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是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也是中医药的世纪。
尽管这些乐观看法不无其理由,但对于我们从事中医药的人们来说,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形势,如何适应这种形势而将人们的乐观看法付诸实现,这是一个十分严肃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总结如下。
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基于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经过几千年的医学临床实践而形成独特的辨证论治系统。
以脏腑经络等学说为基础,以望闻问切为诊病工具,施以经络传导的针灸和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疗法,成为极具特色的诊疗方法。
中医诊疗讲究整体、系统地探讨身体病理变化,治疗手法近乎自然,副作用较少,因此近二十年来在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尤其对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中医常有出色疗效。
1998年《美国医学会专刊》报道称:
美国人现在寻求替代医学服务的次数多于他们看西医的次数。
尽管大多数的医疗保险机构拒付这项服务费用,他们仍乐于自掏腰包。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曾报道:
全美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医疗费用从主流医学——西医方面流入包括针灸、中医、气功等在内的另类医学领域。
上世纪末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时尚重返大自然的风气日盛,中国人对医疗保健和饮食也渐渐排斥化学合成产品。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购买和服用草药,越来越多的保健品公司生产、批发草药,其中相当多的是中草药。
二是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地位逐渐予以承认。
1985年起,美国国家针灸暨东方医药认证委员会(NCCA)开始举办美国国家针灸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可获得资格证书,并据此申请大多数州的针灸执照。
在这里,介绍一下美国国家针灸暨东方医药认证委员会(简称NCCA),这个组织是目前美国最有权威和影响的组织。
他有9名董事会成员,其中有两名华人,1999年起,NCCA又增加了中药考试,并由此改名NCCAOM,其后又增加了推拿按摩(Bodywork)考试。
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有两件标志性的大事。
一件是在1997年,美国联邦卫生署在华盛顿召开中医针灸专题研讨会,许多大学、医院、研究机构都派代表参加,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联邦政府资助的此类会议,是中医药在美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另一件是FDA把针灸的针列为医疗用品。
从而大大提高针灸的合法地位。
这两件事说明中医药在美国官方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
另外在2000年,克林顿总统批准成立了白宫替代医学委员会,作为总统在这一领域的政策建言和咨询机构,有两名华人参与了这个委员会的工作。
可惜克林顿政府之后,这一工作未能继续。
三是中医药教育的迅速发展。
今年开始,开展了输送美国学生到中国进修的教学内容,很受欢迎。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校均以英语教学,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美国人,而且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美国学生毕业后,或在美国医院从事针灸,或是自己开中医针灸诊所。
现在美国医院开设针灸治疗已经成为风尚。
当然在美国人看来,针灸是东方的传统医术,所以病人更希望针灸师是中国人。
我的学生毕业后就曾要我介绍中国人去他的诊所工作。
而且,在他们的诊所里,一定要有中华文化的装饰,很多诊所都叫“气”。
这种现象生动映出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的势头。
药用动物也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药用植物一样,药用动物的应用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对蜜蜂的利用,而珍珠、牡蛎的养殖最早也见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古代有名的著作《诗经》一书中,有鸟、兽、虫、鱼的记载,据不完全的统例,其中共收载了各类动物约160种,有许多既可供食用,也可以供药用,并且从这些动物名称的文字偏旁看,有“虫”、“鱼、“犭”等,可知古代已有了对动物分类的初步意识。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也已收载了动物药67种。
从中国古代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本草看,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已收载动物药65种,其中,,鹿茸、麝香、牛黄等,仍为现今医药学所应用。
唐代由国家组织编纂的《新修本草》收载动物药128种。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动物药461种;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载动物药128种。
近代的《中药大辞典》收载动物药达740种。
当然,本草上的记载是以药味为主,不是以药用动物种类来计算。
据统计,现今中国已知可供入药的动物已有900余种了。
一个国家应用这样众多的药用动物来防病治病,在全世界是少有的,这也是世界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宝库。
中国有关药用动物的研究,是随着自然科学,特别是动物学及其分支科学,以及国外的生药学的输入中国而开始的。
据一些资料记载,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关于中国五倍子的研究报道。
在本世纪初又陆续有一些虫白蜡、养蚕的研究记述。
大约在1931年,建霞根据日本人木村重1929~1930年间,在长江一带考察中国动物的资料,写下了本草中的鳞类、介类、禽类等文章。
以后(i941年)美国人Read,B.E.根据《本草纲目》初步考征了昆虫类药材。
中国一些生药学家,从30年代起出版了一些生药学书籍,如赵燏黄、叶三多、李承祜、徐国钧、楼之岑等,所著的《生药学》,均已记载了一定数量的药用动物。
这些著作都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动物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药用动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随着中药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用动物的研究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
一些有关中药的著作,如:
南京药学院1960年的《药材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1961年的《中药志》,以及广东、四川、湖南、广西等省区的中药志、药物志、中药材手册等都记载了一部份药用动物。
许多综合性的药用动物著作相继出版,如1976年林吕何的《广西药用动物》、1977年吉林医大第四临床学院的《东北动物药》;1977年何时新的《浙江药用动物》;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勤部的《中国药用海洋生物》;1978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的《南海海洋药用生物》;1979~1983年中国药用动物志编写协作组的《中国药用动物志》Ⅰ、Ⅱ;1981年邓明鲁等的《中国动物药》;1988年赵肯堂的《内蒙古药用动物》等。
此外,各地学者也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关药用动物的研究论文,因此,大量药用动物品种得以肯定,或提出一些动物药的鉴定方法,虎骨、豹骨、熊胆、麝香、哈士蟆、蛤蚧、牛黄、草灵脂,以及贝类药材、蛇类药材等的鉴定。
又通过理化分析和药理、临床的研究,在扩大药源,寻找类同品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水牛角与犀角,狗骨与虎骨,珍珠层与珍珠,藏羚羊角与羚羊角的比较研究,以及灵猫香的培殖和生产,新阿胶(猪皮胶)的使用等。
在药用动物驯化、养殖方面,不少药用动物已变野生为人工养殖,如人工养麝,活体取香,鹿的驯化和鹿茸的生产,蛤蚧、金钱白花蛇、全蝎、地鳖虫的人工养殖,河蚌的人工育珠,以及人工养熊,活体引流胆汁:
以熊胆粉代替药材熊胆,和人工培殖牛黄、羊黄等都已取得成功,有的并已有了商品药材供给市场。
近十余年来,对动物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从蟾酥中分离出廿余种蟾毒配基,其中脂蟾毒配基兼有升压、强心、兴奋呼吸等作用;从胆汁中发现的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从斑蝥等昆虫中提取的斑蝥素有抑制癌细胞分裂的作用,其半合成品与羟基斑蝥胺的作用类似,但毒性却比斑蝥素轻等。
由于药用动物的活性成份有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等优点,加以其毒副作用低,药物来源及使用广泛,群众对采药、用药有丰富的经验。
因此可以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用动物在防病、治病中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广泛征求全世界有关专家的意见后,认为21世纪将是动物药研究的世纪。
药用动物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国内中药本身的确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药标准和质量的规范化问题。
现在国内已经在着手解决,这无疑是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
比如目前中药在种植、加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受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影响,中药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超标的问题,成为中药走出国门一个主要障碍。
在美国已经发生因此对中医索赔的案例。
如不尽早解决,将成为中药走出国门的死穴。
二是对中药的创新性认识和科研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大批所谓新中药上市,实质上并非新药,而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剂型改变,仍只是低水平的重复。
这种新药,对于中药发展并无积极意义,也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中药出口。
目前我国大量中药制品在美国只能在中国城的华人超市和诊所流通,价格和国内相差无几。
如著名的中药“乌鸡白凤丸”,在纽约华人超市价格是10美元3盒(30丸),有的甚至10美元4盒(40丸),比国内还便宜。
例如,西双版纳傣医傣药十分有特点,也十分有效,值得开发。
但目前经费十分困难。
与国内这种状况相反,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都在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中药。
他们或利用跨国公司巨大资金、技术,或利用土地资源和环境意识等综合优势研究和开发中药,抢占世界中药市场。
使得中国中药的传统优势快速丧失,而中药将成为“洋中药”的天下!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可能出现的前景,毕竟目前大陆生产的中药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仅3%~4%。
这是国内中药企业和主管部门应高度警觉、严肃对待的现实。
目前应重点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应大力提倡和支持科学种植“绿色”中药。
当前国内开展中药GAP项目(标准化种植),是应该肯定的方向。
发展无污染中药,我国西部地区有很好的条件。
以“绿色”中药、优质中药来开发世界市场,我们就可以占尽先机。
(二)是提高中药饮片生产的技术水平。
积极引进国际的先进技术,以赶超日韩中药饮片生产及包装质量为目标,切实用我们的好产品改变国外对中国产品的低水平印象。
(三)是培养中药科研力量。
集中资金投入中药基因工程科研,大幅度提高中成药的药效、疗效。
在传统中成药和验方的深度开发上,要坚持发掘传统中药药理和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相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正确方向。
(四)是国家应组建和完善中药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
如建立中药发展基金;建立中药发展联合会;在国外建立中医院,作为使用高科技中药的现代化中医治疗的窗口;筹备召开国际高科技中药发展研讨会,探讨解决中医药国际合作问题。
三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前景
将古老中药推向世界,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
中药走向世界,并不是今天才开始。
唐朝鉴真东渡就已将中药带到日本;明朝郑和下西洋,又把中药传到东南亚。
日本和东南亚对中药的认识,均始于斯。
为此,国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一场名为“中药现代化”的长征。
近30年过去了,欧美等主流国家对中药的大门仍未打开。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涌现出了一股“中药研究热”;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布法令,首次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
从近年开始,一股“中药热”在欧美悄然兴起。
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学府都已开始研究中药,而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发新的传统植物注册指令。
标志着西方主流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药。
欧洲已承认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草药的合法地位,而此前他们并不认为中药是药。
包括香港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中医、中药的身份也是稀里糊涂的,他们既不禁止你,也不承认你,法律上没地位。
欧美为什么突然对中草药有了兴趣?
一方面,在经历工业化快速发展后,西方社会正掀起“回归自然”潮流,而中草药刚好是天然产品。
另一方面,欧洲本来也有使用草药的传统。
但在上个世纪化学药发展起来以后,草药一度受到了冷落。
化学药发展到后来,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有解决不了的。
现在回头看,草药也有独特疗效,比如银杏叶制剂;而去年非典期间中药的突出功效,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中药为何要走向世界?
中成药多年的发展,90%以上都是靠内需拉动。
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传统文化结晶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由全人类共享。
另外,从经济意义上讲,如果国外有市场为什么不去做?
内需毕竟有一定的限度。
去年全国中药产业约800亿元,再加上中药材有近1000亿,而出口才7亿美元,国内国际市场极不平衡———如果中药能走向世界,那得有多大的市场?
中药国际化的问题
1文化
从生产技术到临床标准,哪个环节都不容易。
不过,如果与别的产品相比,中药走向世界最难还在文化隔阂。
比如中药有效性的表述。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有特殊理论和语言。
比如你今天不舒服,说是上火了,或称有点气虚,亦或是脾虚———这些语言是中医药衡量健康的标志,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
但在西方人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更谈不上有效交流。
中药要走出国门,首先得要走出中国和亚洲的文化圈,要努力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西方主流社会所理解。
如何用现代语言“翻译”中药功效?
比如六味地黄丸,滋阴也好、补肾也罢,类似说法在东方文化圈已被广泛承认,但西方人就难以接受。
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跨越这一文化技术壁垒。
2规范化工业生产问题,扔掉大木桶大铁锅
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还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剂型也局限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卫生条件也不好。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方就反映说我们的中药杂菌含量过高,有的药丸测试后杂菌过百万,甚至还含大肠杆菌。
于是,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发布了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第一个国家文件,提出要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扔掉大木桶、大铁锅;这以后,中药才慢慢吸收了现代医药管理的基本理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比如GMP(规范化工业生产)、GAP(规范化药材种植)等等。
3有效成分不清、药效不明、质量不可控。
在上世纪90年后期,我们的重要突破就是引入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指纹图谱还需要结合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应用,药材的质量如何,疗效如何,影响因素很多。
比如气候、阳光、土壤等等。
就像人吃不同的食物血液中血脂含量会不同,植物也一样。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同样一种药材,长在哪儿药效最好?
于是有了药材的地域性。
但50多年前,我国曾发起一场“北药南移、南药北种”运动,把地域性都给冲了,现在恢复起来很不容易。
中药为什么要“现代化”?
1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有发展和扬弃。
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中药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在于它能与时俱进。
而走到今天的中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得现代化。
不现代化就无法为现代生活所接受。
2如何实现现代化
理论体系:
中药与西药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理论体系。
所以发展中药有两条路:
一是中药现代化,二是对中药的现代化开发。
前者不仅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开发出的成果还是以中药体系来表述,所以再现代化还是中药。
而后者则是将中药看作一个源泉,不拘一格地开发。
“不管白猫黑猫,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中药开发也一样,对老百姓来说,管它中药西药,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现代科学思维往往离不开数字语言,而中医对中药功效判断凭的是感觉。
比如你说阴虚,西方会有人问,阴虚多少度啊?
如果将来能这样表达:
阴虚6.8度,吃六味地黄丸补了4度,还虚2.8度———如果能这样量化,我相信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能接受。
当然,中药功效的量化并不缺乏基础,很多老中医感觉里就有量化的成分。
第三节中医药的作用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历史,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就记载了365种药物,400年前的《本草纲目》收集了1892种中草药。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
目前已知天然药物的种类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中药方剂60000多首。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中医中药功不可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上药源性疾病的增加和难治性疾病的出现,全球回归自然的浪潮将不断高涨,人们对中医药表现出愈来愈大的兴趣,旺盛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的应用及中药新药的开发,这不仅给中医药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给中医药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如何方便患者,利用新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发挥中医药治疗急难重症的特点和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是人们目前普遍关心的问题。
1中医药的理论
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
病、证及症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传统的中医药学理论,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润燥、配伍反畏等用此来解释其作用和用途而用以防病、治病、保健等。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
而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
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例如,对癌的成因的认识中西医有不同的解释,关于癌的成因,中医的基本观点是:
肿瘤的产生是人的机体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五脏之气紊乱的状态下,外来邪气乘机而入,破坏五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损耗了人体精血津液的物质基础,引起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湿停等病理变化,产生气、血、痰、湿等病理产物。
久之,这些病理产物在致癌毒的作用下相互交结,形成有形的肿物,于是就发生了肿瘤。
中医如何早期发现癌症,中医诊断癌症的方法,即从人体的望、闻、问、切结合“三印”、“两触”。
“三印”指望舌齿印、指(趾)甲印,用以辨体内之寒热虚实;“两触”指触按胃、脐和触摸耳壳增生物,用以辨体内瘀滞之有无;再结合临床病理、症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信息,为辨证分型提供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调理药,达到阴阳平衡,扶正去邪为主要治疗方案。
西医则认为癌症与机体细胞存有原癌基因有关,当外界物质的刺激和内源物的作用下,使该基因活化,表达酪氨酸激酶(?
查)
2治疗疾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药用 动物学 da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