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24688170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7.13KB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科学教科书的第一单元,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转承到本册学习内容上,他们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制作能力”、“猜想与假设”、“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方面,延续了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的培养要素,并进行了有效的深入。
在“利用证据、逻辑推理及想象建立假设”、“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等科学探究方面,本单元给学生搭建起一个适于操作的平台,在科学探究的构建逻辑上,提响了一个上升的趋势。
因此,本单元的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趋势,目的是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知道钻木取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雌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了解人类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7课,各用1课时,共用7课时。
第五课让身体热起来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让身体热起来---人体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等角度对人体能量及其转化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尝试运用从不同方式、不同角度对现象做出解释,解决问题;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知道让身体热起来的方式及途径,了解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热量转化的科学认识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好课前相应的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人体能量吸收、转化的文字、图片资料,并进行初步的整理分类;关于不同食物可供转化的热量、不同活动消耗热量资料等。
冬季活动方面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冬季活动相关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感受,引出问题“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怎样使身体热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
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适时下发科学记录表,提示学生整理归纳。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提示学生将找到的方法予以分类。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指导学生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适时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使学生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
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教师随机下发相关资料卡,指导学生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引导学生倾听、互相评价。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教师出示一些肥胖人的生活中困难资料,提出拓展延伸活动内容:
“了解造成肥胖原因,帮助肥胖人减肥减肥提出方案。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学生与教师谈话,学习教师出示的冬季活动图片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师交流感受,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习活动内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多种方式让身体热起来学习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活动,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让身体热起来,并在教师下发的科学记录表记录,整理归纳。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按照活动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以及能量的转化学习活动。
学生回顾以往研究学习内容《食物与营养》,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认识到食物是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分交流讨论,观看学习教师出示人们生产学习、工作娱乐等贴近自身活动的图片,认识了解人体能量的转化及其途径。
学生充分交流汇报,阐述自己的认识、观点。
倾听教师归纳小结,认识人体能量的去处。
学生积极思考了解“北极熊不怕冷的”原因。
自主学习教师随机下发的相关资料卡,通过对人体能量转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实际问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发现,互相倾听、互相评价。
学生观看教师出示的资料,了解拓展延伸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延伸课后学习活动。
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开放、和谐的科学学习氛围。
本活动重在在开口说、动手做,使学生生学习充满兴趣,但活动符合不宜过大,学生不要带着太多任务参与活动。
只要学生能说、能做、能调动个体的生活经验即可,重在通过趣味性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人体能量及转化做好铺垫。
本活动教师让学生认识人体能量去向同时,还应认识到:
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去向时变成热能散发(占人体消耗能量的50%。
)
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开放的学术研讨氛围,让学生在争论中辨明问题,在研讨中澄清认识。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灵活掌握。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体验与探究》第5课内容。
2.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后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六课摆的秘密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6课摆的秘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试验,在学习活动中能设计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在活动中与他人交换意见,愿意合作与交流。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初步认识机械能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探究摆摆动快慢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认识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有关伽利略研究摆的秘密的图片文字资料;摆模型。
学具准备:
教师为每组学生做好相应准备分组探究合作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粗细相同的线绳三根、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线绳2根、量角器、重物6个、计时秒表、橡皮泥、科学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类似摆的现象?
(秋千.吊灯)
2.教师出示一个做好摆,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摆,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
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的秘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做一个简单的摆。
1.查看实验材料:
支架.细线,螺丝帽
2.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摆。
先把支架夹子调到一定的高度,把线的一头固定到横杆上,线的另一端拴上螺丝帽。
3.我们把线(横架固线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叫做摆线,下面的螺丝帽叫做摆锤,摆动的幅度叫摆幅。
探究活动二:
研究摆的快慢因素。
1.根据你的猜想,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方案和验证呢?
2.小组内进行讨论方案
方案一:
用相同长度的摆线,不同的螺丝帽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
方案二:
用相同的螺丝帽,不同长度的摆线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
方案三:
摆的幅度的大小
分组实验填定记录单,多做几次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线相同,摆锤重
摆线相同,摆锤轻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锤相同,摆线长
摆锤相同,摆线短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幅大
摆幅小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分组汇报
1.让你的摆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
摆在摆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2.面对着你们小组做好的摆,请同学们猜想:
摆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小组内进行讨论。
3.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停下来?
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
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
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大的螺丝帽做的摆快;小的螺丝帽做的摆快;摆线长的摆快。
2.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体验与探究》第6课内容。
2.我们生活中挂钟的钟摆是怎样工作的?
3.做一个听话的摆。
第七课钻木起火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钻木取火-----认识机械能与其它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钻木取火的原理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学习活动中做到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利用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得相关信息;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知道钻木起火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初步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探究钻木起火道理,认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的学习活动。
难点:
学生对对机械能转化热能的理解认识。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古代人用火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初步整理、分类;观察生活中摩擦生热的现象。
学具准备:
砂纸、木条、粗铁丝、手摇钻、木块、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那是在大约6000余年前,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
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
从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大家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学生自由回答)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钻木取火。
(板书课题:
钻木取火)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
为什么“钻木”就能“取火”?
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加以解释吗?
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将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总,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学生汇报)
3.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1)实验指导。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四幅实验情境图,第一幅是两个学生合作,用手钻钻木;第二幅是一个学生正在搓手;第三幅是一个学生用砂纸打磨铁条;第四幅是在黑板上摩擦火柴。
你们可以任选一个实验去做,如果有时间,最好都做一遍。
如果你们还有其他可行的试验方法,不妨也试一试。
用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了木板、砂纸、铁丝、手钻、火柴等实验器材,你们可按照本组所选的实验,到老师这儿领取实验器材。
(学生选实验,领器材。
)现在,请各组同学先确定好实验方案,并分好工,然后再开始实验。
实验中同学们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
特别是用手钻的同学要注意安全。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2)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在学生进行实验之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中的大量的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只知道热热闹闹做实验,而忽略了实验的真实目的”的现象。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与交流。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现在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
2.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与钻木取火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会出现摩擦生热现象。
那么,摩擦生热现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不利的影响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学生分组展开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并讨论、思考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阐述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钻木取火的道理:
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一,足够的氧气;二,达到燃点的温度。
钻木的时候因为摩擦会产生热量,当这种热量积累到一定温度,就会达到木屑的燃点,因为大气中本来就有足够的氧气,所以就点着火苗了……因此,钻木取火的实质是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钻木取火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2.列举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或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课本插图)。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3.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是值得每一个同学思考的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引导课下探究的问题。
学习这节课之后同学们想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谈想法)
2.激发学生课下探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进一步探究:
(1)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
(2)机械能为什么能转化成其他多种能量?
【本拓展活动主要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一个延伸,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探究空间,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以此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八课通电的线圈
(一)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8课通电线圈
(一)
二、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
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做一个电磁铁
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
难点: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演示实验材料:
电磁铁模型(自制电铃、小马达温控开关等)
学具:
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研究过我们的电话、电铃、还有我们的玩具汽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请同学们进行猜想。
(学生交流汇报)出示从玩具汽车里拆下的马达。
请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
8、通电的线圈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制作电磁铁
(1)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玩具汽车的马达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
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
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
(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
(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
①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
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
②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
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
制定方案:
(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
(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
)
(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
(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
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
断开电路呢?
有什么发现?
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证猜想。
填写记录。
我的实验记录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靠近大头针)电磁铁
通电时
断电时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
(板书通电有磁性断电没磁性)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根据电磁铁的这一特性,你能发明些什么呢?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2.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还有哪些特性?
3.制作一个电磁铁,如果把铁蕊抽出会有什么现象呢?
4.练习题。
填空题
(1)电磁铁是把___电_____能转化为____电磁______能的装置。
(2)电磁铁是由___铁芯____和__线圈_____两部分组成的。
(3)电磁铁是利用_电流__通绕制成的线圈产生_性___的装置。
(4)在我们的生活中_电铃、__马达__、_听筒__、_电磁起重机_都是利用电磁铁工作。
(5)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_磁性__,断电时_磁性____消失。
(6)要制作一个电磁铁需的材料:
__电池__、导线、_铁钉、等。
判断题。
1.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对)
2.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能量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错)
3.电磁铁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错)
简答题。
电铃、马达如何工作的?
答:
它们内部都有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第九课 通电的线圈
(二)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通电的线圈
(二)
二、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实验报告;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关注生活中有关电磁铁方面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极、磁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
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夹、鳄鱼夹、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小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做一个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个特性是什么?
课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电磁铁的特性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磁极和磁力的大小
2.这节课就继续研究电磁铁的有关特性。
板书课题:
第九课通电线圈
(二)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实验探究: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
同学们猜想:
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有南北两极呢?
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
我们如何验证呢?
讨论方案:
用磁针进行判断,如果电磁铁靠近磁针会发生相吸或相斥现象,则判断有磁极。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通电时的电磁铁
靠近磁铁的南极
靠近磁铁的北极
找出电磁铁的两极,做好记号。
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电磁铁也有两极,那么它的磁极是不是可以改变呢?
怎样来验证?
2.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猜想:
能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方案:
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填写实验记录:
验证内容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现象(靠近磁针的南极)
磁极
磁极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的方向相同
电流方向(正)
电流方向(反)
磁极是否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同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电磁铁也有两极,那么它的磁极是不是可以改变?
学生汇报。
2.怎样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学生汇报。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
(阅读21页资料卡)
2.填空题。
(1)电磁也象磁铁一样有_南北两极_。
(2)电磁也有两极,,而且是可以改变的。
改变_电流的方向_或改变_
线圈缠绕的方向_,它的两极就发生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也是可以改变的,增加电池的数量__,增加__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4)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_通电时产生磁性的_特性来工作的,
(5)如果电磁铁和磁针的北极相吸,那么电磁铁的这一方是_南_极。
(6)电池的数量_越多(越少)_,电磁铁的磁力_越大(越小)。
选择题。
(1)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A)。
A、南北极改变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
(2)如果想增加我们做的电磁铁的磁力,下面哪种做法不正确。
(BD)
A、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B、改变电流的方向。
C、增加电池的数量。
D、改变线圈的方向。
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简单的实验;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获取能量及转化的资料和信息;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科学 六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