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阶段看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46851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02.97KB
广东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阶段看汇总.docx
《广东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阶段看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阶段看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阶段看汇总
《现代教育学》精华笔记冲刺看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卢梭的《爱弥儿》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得到发展,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赫尔巴特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三中心”论)。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P2识记)
2、学校教育:
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名词解释识记,P9)
在我国,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夏朝。
传说当时已有“庠”、“序”、“校”三种教育机构。
到西周,已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分国学和乡学。
国学分为大学和小学。
西方主要是:
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识记)
3、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是以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4、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P16)
教育产生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归于生物的本能)、心理起源论(归于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归于劳动)。
5、教育产生的条件:
6、学校教育产生于:
最早的学校教育萌芽——青年之家(原始社会末期)
世界最早的学校教育:
奴隶制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
夏朝的“痒,序,校”。
西方主要是:
斯巴达(国家办学)与雅典教育(私人办学)(P19,识记)
7、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选、填)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8、教育思想的形成:
(1)萌芽时期的,最早的教育著作——先秦时期孔子的《论语》和思孟学派的《学记》;古希腊柏拉国的《理想国》;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填)(P22,识记)
(2)孕育时期的,古希腊三杰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产婆术,人是万物的尺度
柏拉图——哲学王《理想国》,国家主义,社会本位
亚里士多德——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公民,也注意个人的和谐发展教育。
自由教育理论,教育适应自然——人文主义,永恒主义
9、“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泛智教育:
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
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信念并作了深入论证;
、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观,这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教育的先声;
、他推进了学校内部工作制度的发展,首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学年制,提出了系统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督学制;
、他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甚大。
(强记)
⑦、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P26,识记)
10、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的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要是通过他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爱弥儿》表达其教育思想的。
卢梭的主要教育思想:
(强记)
、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儿童中心观念;、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
、实用主义观念;、发现的观念。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1)第一个提出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建立教育理论
(2)建构了比较严密的教育学逻辑体系,被称为“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三中心论”即教师、教科书、课堂。
教学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学生齐勒尔和莱茵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凯洛夫将其演变为“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3)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识记,P29)。
12、1916年,美国的杜威出版《民本主义与教育》。
实用主义教育学理论,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
对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提出了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成为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分野。
(1)“教育即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不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2)从做中学,从经验、活动中学习。
(3)儿童中心,儿童是起点、中心、目的。
(P30~31)
13、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梅伊曼和拉伊。
14、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分化和发展(P32)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目标,并分为不同的层次。
提出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调控手段,掌握学习理论。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
主张结构课程理论,注重学科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提出早期学习、发现学习。
(3)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
强调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与全面发展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个体的先天素质(物质前提)、社会环境(重大影响)、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个体活动(决定性作用)。
(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P39-41)
第一: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
遗传差异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活动包括:
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
第一:
人的发展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都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第二:
人的潜能和素质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第三: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通过个体的活动才能实现。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P43-45)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A、计划性;B、组织性;C、协作性;D、全面性)、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的基础性。
案例分析: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
“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这句话正确吗?
(教育不是万能P47—48)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P47)
答:
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
首先,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
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再次,取决于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教兴国)(P49-51)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都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较低水平的变为较高的水平,一般性的劳动者变为专门的性的劳动者;单维度的变为多维度。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4、教育的政治功能(简、填)(P54-56)
、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5、教育的文化功能(深理P56—59)
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
传递、保存和活化)
、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是文化传递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教育可以活化文化(教育是活化文化的基本手段)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改造文化是指在原有文化要素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取舍、调整和再组合。
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可以通过创造新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
6、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
7、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P65—66)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8、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学校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的)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是教育的首要问题;(P67)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9、教育的人的制约性(P75)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教育要循序渐进)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设不同年龄水平的学校)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取长补短)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全面系统)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1、教育规律就是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探索教育规律必须从教育活动的各种关系入手。
(P81,识记)
2、教育的结构规律,是表征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组合方式和结构形式的。
它揭示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相对位置、空间分布、时间关系、联结方式及组织形式等,勾画出教育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立体网状布局和构成。
(1)教育结构内部要素之间必需相互协调、和谐。
(2)教育结构必需保持相对的稳态。
(3)教育系统的结构必需保持其开放性和动态性。
(4)教育系统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协调程度。
3、教育的功能规律,教育系统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种要素、成分在教育系统结构中的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教育的外部功能规律:
教育系统与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
4、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揭示教育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转变,或教育系统从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另一个系列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1)教育系统整体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上层建筑各部门对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
(3)教育的文化继承性与革新性均是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4)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因。
5、教育原则:
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重点——论述题
(1)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
(P97,理解)
人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三点:
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人道性原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人道性的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
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
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要求;
(2)贯彻教育的个性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端正对个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处理好集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现代 教育学 精华 笔记 冲刺 阶段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