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 V.docx
- 文档编号:24683447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53MB
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 V.docx
《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 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 V.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V
2012年2月,甘肃省有关部门的专家,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地道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药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药区;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藏药区和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药区四个药材生态区域。
据此完成1~2题。
1.划分药材生态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中药材的开发研究,形成陇药产业链
B.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药材
C.划定各自优势区域,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归属,利于统一管理
2.关于上述药材生态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各区都是独立的单元,互相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
C.各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以及界线
D.每个区内部的地理要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读右图,回答3~4题。
3.要适应右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条件,应着重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茶叶B.棉花
C.天然橡胶D.甜菜
4.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热量丰富D.人少地多
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5~6题。
5.乙地的建筑物( )
A.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B.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D.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
6.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气温低,热量不足B.日照时间太长
C.灌溉条件较差D.土壤盐碱化严重
7.在西北某军用机场,三架轰炸机相继呼啸升空,向内蒙古黄河上空飞去。
战机按预定方案先后5次进入冰凌堆积区实施轰炸,24枚炸弹全部命中目标。
黄河炸凌今年首次试航试投任务圆满完成。
在黄河凌情监测中可能用到的是技术,在飞机轰炸目标时,可能用到技术来完成空间定位( )
A.RS、GIS B.RS、GPS C.GPS、RS D.GIS、RS
8.下列课题研究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①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②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③浙江省西部地区人口健康状况与平均寿命分析
④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内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据此回答9~10题。
9.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多发
10.防治荒漠化土地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的人口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就近砍伐本区域的林木作为燃料,解决农村用能问题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2012年6月17日是世界荒漠化日。
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
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
读图完成11~12题。
11.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B.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D.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12.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1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B.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14.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该图反映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D.保护农田
16.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含沙量增加②河道淤浅③水患加剧④汛期延长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A.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B.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下图表示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费的比例。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表示的是()
A.甲是煤炭,乙是天然气B.甲是煤炭,乙是石油
C.甲是石油,乙是天然气D.乙是石油,丙是天然气
19.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中可以推知的是()
①我国的可开发水力资源很少②我国能源结构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很大③我国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点④我国对世界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关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D.山西从“九五”时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因冬季河水结冰,航运价值不大
B..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从防洪入手
C.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但是利用率不高
D.田纳西河流域防洪设施的建设使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22.下列关于阿斯旺大坝产生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
A.防止了水灾和旱灾B.尼罗河三角洲盐渍化严重
C.河口外海域沙丁鱼增加D.改善了尼罗河的通航条件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
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23~24题。
23.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
A.发电 B.航运 C.灌溉 D.防洪
24.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量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
25.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
B.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稻种植已扩展到了50°N以北
C.玉米分布由南到北种植的比例逐渐减少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到北逐渐减少
26.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当()
A.在平原区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确保商品粮供应基地的地位
B.在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搞好生态环境
C.在山区以森林的开发为核心,走好多元开发的路子
D.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沂蒙山区某乡镇10年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据表中内容完成27~28题。
10年前的情况
2019-2020年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V)
10年后的情况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荒山绿化,引水灌溉
粮食种植为主
苹果、大棚樱桃等水果种植,搞多种经营
砍伐林木,水土流失严重
青山绿水,环境优美
文化生活贫乏
山村旅游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农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给当地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收入不足500元
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27.形成该乡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8.该乡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交通便利 B.原材料丰富
C.技术水平高 D.接近消费市场
29.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30.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福建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吸收外资起步较早。
下是"1991-2007年福建三类产业结构比较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图”据此回答31~32题。
31.对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
②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③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
④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成反比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2.90年代以来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政府政策③与台湾隔海相望,著名侨乡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⑤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33~34题。
33.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和技术B.土地成本和劳动力C.交通和市场D.原料和能源
34.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读下面“美国苹果公司产品全球价值链分解图”,完成35~36题。
35.从产业链角度看,③所属环节最有可能是( )
A.零部件供应B.代工环节
C.营销环节D.品牌及设计
36.影响②环节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原料C.劳动力D.动力
37.“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技术。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2009年1月6日正式投产;2009年9月16日,±800千伏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A标段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2010年3月具备带电条件,以确保上海世博会供电。
读图,完成38~39题。
38.特高压输电工程属于( )
A.能源的跨地区调配B.北煤南送
C.西电东送D.西气东输
39.有关该工程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高压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缓解我国长三角地区能源长期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C.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轻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40.西气东输的根本目的,你认为是()
A.解决东、西部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B.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使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D.加快东、西部资金和资源的流动和调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
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海拔高度:
米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量:
mm
7月降水量:
mm
年降水量:
mm
年日照时数:
小时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每年初冬和早春,左图中黄河在P河段会发生__________现象,容易产生决堤泛滥,有此现象发生河段的共同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分)
(3)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4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
历史上下图所示区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今该地区草地沙化十分严重。
材料二 草原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1)将下列内容填入材料二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
(4分)
A.过度放牧B.大风季节开垦
C.生态环境脆弱D.陡坡开荒
(2)结合材料一图中信息,从气候方面分析材料一中图示区域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
(3分)
(3)请为材料一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分)
3.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
(3分)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下图)。
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
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5分)
(3)该流域沿岸工业城市密集,可能给黄河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分)
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图14)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
(2分)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分)
(2)根据材料二右图,分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2分)
(3)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哪些主要影响?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试地理试题缺答案 考试 地理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