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681657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2.50KB
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校级联考】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
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⑨C.①③④⑤⑧⑨D.②④⑥⑦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
C.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1价
5.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其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分解变成了原子
C.分子的间隔变大D.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6.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B
蔗糖溶液不能导电
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
C
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D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A.AB.BC.CD.D
7.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COC.H2SD.SO3
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已知:
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
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____。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
(4)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12.化学基础与常识
(1)下图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
”“
”表示不同离子)。
则“
”与“
”反应生成了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
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
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3.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
表示图中_______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序号),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下图①、②、④三处元素中,与③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填序号)。
(2)工业上常将煤洗选加工后用于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
③在该反应中,_____(填化学式)具有氧化性。
14.“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
(2)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变化观: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
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平衡观: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
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
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填数字序号)。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5.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下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________(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__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6.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
NaCl
猜想二:
NaCl和CaCl2
猜想三:
_____
猜想四:
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填名称)。
_____
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六、计算题
17.家里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计算:
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①滴水成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死灰复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B
【解析】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3.C
【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如用于食品的防腐,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故选项说法正确;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说法错误;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D
【解析】
【详解】
A、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边多”,分析该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属于分解的反应,故正确;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故正确;
C、该反应中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它加快了该反应速率,故正确;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5价和﹣1价,故错误。
故选D。
5.C
【解析】
室温时将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塑料袋会快速鼓起,是由于干冰升华造成的。
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
故选C。
6.D
【解析】
A、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错误;B、蔗糖溶液不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能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粒子,错误;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间隔变小了,错误;D、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反应前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的特点可知:
2个X分子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
故选A。
点睛:
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8.C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活泼。
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0.B
【分析】
本题可分析X、Y、Z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Q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20g﹣15g=5g,为反应物;Y的质量增加了32g﹣2g=30g,故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30g;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Q应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30g﹣5g=25g,未知的数值为37g﹣25g=12g。
因此:
A、该反应为:
X+Q→Y,物质Y一定是化合物,故A错误;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故B正确;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
5:
25=1:
5,故D错误;D、Z的质量不变,Z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11.Cl-HeH2O2
【详解】
(1)该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外电子数比核内质子数大1,故是氯离子,符号为Cl-;
(2)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其化学式用原子符号表示,氦的化学式是He;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H2O2;
(4)硫酸铝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求得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
12.B水CaF2SO2+I2+2H2O=H2SO4+2HI
【解析】
(1)A、电缆是利用金属的导电性,故错误;B、电热壶利用金属的导热性,故正确;C、金属丝利用金属的延展性,故错误;D、金属乐器利用金属具有金属光泽、硬度大,故错误;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3)在化学反应CaSiO3+6HF=X+SiF4↑+3H2O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都不变;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6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3个氧原子、1个钙原子;反应后除X外有6个氟原子、1个硅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因此每个X分子中应该有2个氟原子和1个钙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aF2;(4)据图可知,反应I中是由SO2、I2和2H2O生成H2SO4和2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H2SO4+2HI。
13.①得到②④C+H2O
CO+H2CHH2O
【详解】
(1)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解答;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比4大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表示同一周期解答;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解答。
(1)由质子数=原子序数可知,图
表示第8号元素氧元素,表示图中①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比4大,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得到电子;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表示同一周期,与③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的是②④;
(2)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②由图可知,反应前碳为单质,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化合价为+2,化合价升高;反应前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生成氢气,属于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价降低;氧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③在反应过程中C得到氧,生成CO,H2O失去O,生成H2,故在该反应中,H2O具有氧化性。
14.水分子AC ①⑥3H2+CO2
CH3OH+H2O
【解析】
本题通过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考查了微粒的运动,质量守恒定律,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难度不大,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1)“碳循环”中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氧循环”中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水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A、每个人都要进行呼吸,吃食物,都在参与碳、氧循环,故A正确;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植物在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4价,生成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0价,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改变,故B错误;C、在碳、氧循环中的有氧气、二氧化碳的消耗也有二氧化碳、氧气的生成,碳、氧循环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绿色植物的作用不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故D错误。
故选AC;
(3)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消耗二氧化碳,故选①⑥;
(4)根据流程可知,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H2+CO2
CH3OH+H2O。
15.C平搅拌,加速散热漏斗易溶于水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等。
(1)酒精灯可用作为热源,故选C;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加速散失。
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散热;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
16.紫色石蕊溶液变红Fe2O3+6HCl=2FeCl3+3H2ONaCl和Na2CO3四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产生气泡(合理即可)氢离子(或H+)
【详解】
(1)盐酸呈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试管中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2)作出猜想:
试管D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试管E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这说明D中盐酸剩余,E试管中碳酸钠溶液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溶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过量的碳酸钠或氯化钙。
因此: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和CaCl2,猜想三:
NaCl和Na2CO3,猜想四:
NaCl、Ca(OH)2和HCl;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因为氢氧化钙和盐酸不能共存;
设计实验:
若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钙,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实验现象为: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若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泡,猜想三成立;
迁移拓展:
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点睛】
判定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除了需要考虑反应生成的可溶物,还需考虑反应物的是否过量。
17.
(1)CaCl2+Na2CO3═CaCO3↓+2NaCl;
(2)使碳酸钠完全反应;(3)88.3%
【分析】
(1)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图片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1)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2)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3)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5.0g,设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88.3%;
答:
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级联 四川省 宜宾市 珙县 最新 九年级 学期 中考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