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docx
- 文档编号:246799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5.21KB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docx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难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见到的水变成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等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所必须的.化学就是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现在我们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实验1-1]把盛有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如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进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玻璃片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水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试管口有水雾产生,
玻璃片上冷凝成水珠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水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2]取少量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如图1-2),用杵把胆矾研碎,观
察并记录胆矾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块状的胆矾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结论
变化后无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物质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例如:
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
2.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实验1-3]将少量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
荡直到变成澄清的溶液,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蓝色的胆矾溶液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变化后的物质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结论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NaOH溶液
CuSO4溶液
[实验1-4]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注意观察并记录石灰石(或大理石)的变化和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变化前的物质
石灰石等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①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变化后的物质
二氧化碳等
结论
变化后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这几个变化中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1.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2)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2)联系:
化学变化中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包含化学变化.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把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分别叫做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下面我们学习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等.
提问:
(1)同学们回忆一下,点燃蜡烛时有哪些现象?
(点燃时,首先看到蜡烛变软,然后变成液态,再燃烧.)
(2)蜡烛在熔化时生成新物质吗?
我们把液态的蜡烛冷却后会怎样呢?
(液态蜡烛遇冷又会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
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这种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
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等.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1.熔点
当固体物质受热时,达到一定温度就会变为液态,这种过程叫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一般来说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的温度是相同的.
2.沸点
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密度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
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在使用中我们如何区别呢?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易、难、会、可以等.
例如:
(1)汽油燃烧---化学变化
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
(2)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
[实验1-5]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
它们的颜色、状态和气味等.取一根小木条(或火
柴)在空气中点燃,先后慢慢地分别放入盛有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氧气
二氧化碳
颜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体
气味
无味
无味
木条燃烧情况
木条燃烧得更旺
火焰熄灭
提问: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归纳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
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
能使火焰熄灭.)
决定
(三).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反映
性质用途
决定
反映
例如: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可用来灭火
决定
反映
已醇[酒精](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决定
反映
石墨(软、灰黑色)可制铅笔芯
练习:
P10/1.2.3
本节小结: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作业:
P10/4.5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难点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教学突破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引导设问: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讲述: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3.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板书: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1.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
3.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
(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4.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
5.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
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6.提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第9页]
7.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练习: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 单元 走进 化学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