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的地位及发展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4678040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0.29KB
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的地位及发展分析.docx
《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的地位及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的地位及发展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的地位及发展分析
进出口贸易在长三角地位及发展分析
摘要
长三角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富庶之地,改革开放后,该地区成为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该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
在对外贸易方面长三角地区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使得长三角地区能在对外贸易中将它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为我国的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0
ABSTRACT
Sinceancienttimes,China'sprosperousYangtzeRiverDeltaregionisthelandreformandliberalization,openinguptheregionintoawindowforChina,therapiddevelopmentofthelocaleconomy,substantialincreaseinincomeandnowhasbecomeChina'sdevelopedregions.Sincereformandopening,thedevelopmentof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has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havebeenrecognizedbytheworld'ssixthlargestmetropolitanarea.YangtzeRiverDeltaregionintheexternalsectoralsoplaysarolecannotbeignored.
Thisarticlewillfocuson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andthedevelopmentofforeigntradesituationtoanalyzeproblemsandproposeappropriatemeasuresaccordingtotheanalysis.MakestheYangtzeRiverDeltaregioninitsroleofforeigntradewillplaybetterforChinatomakegreatercontributionstothetrade.
Keyword:
YangtzeRiverDeltaregion,externaltrade,Development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
2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概况及在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2.1对外贸易促进了长三角各方面的发展
2
2.2对外贸易保证了长三角地区通过分工合作达到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
2
2.3对外贸易保证了长三角地区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3
2.4外贸进口有助于实现出口目标,促进其经济增长
3
2.5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使得居民更注重自身的健康
3
3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4
3.1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4
3.2贸易摩擦问题更为突出
4
3.3遭遇各种贸易壁垒
5
4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进一步措施
5
4.1针对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提出的方案
5
4.2针对国际贸易摩擦提出的方案
6
4.3针对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遭遇各种贸易壁垒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1引言
长三角地区自古就是我国富庶之地,改革开放后,该地区成为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该地方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所承认的全球第六大都市圈。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仅凭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近三年来长三角地区创造了全国约22.2%的国内生产总值、约23.8%的财政收入以及约36.6%的进出口贸易总额。
毫无疑问,该地区己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许多有识之士还认为,长三角地区不仅己经或者即将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
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其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并逐步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之地位。
首先,在规模与增速方面的增长。
1986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仅为89.09亿美元,只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2.06%,而到了2003年该地区进口总额迅速扩展到了2874.78亿美元,占全国三分之一有余。
至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实现再次飞跃,短短三年翻了两倍多,进出口总额达到6506.31亿美元。
二十余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对外贸易总体增长了的73倍,1991年以来平均每年增速达到27,43%(同期全国的年均增速为19.01%),只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较低的增速,如1997年与199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1年受贸易摩擦影响,但仍保持在12%以上2008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9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回落10个百分点,增速慢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15.3%和全国17.8%的平均水平。
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占全国总计比重的36.1%,比上年减少了1.1个百分点,占三大经济圈贸易总额比重的47.1%,从而为我国出口创汇,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其次,在贸易差额方面的增长。
纵观历年出口额,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除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速低于10%以外,在其余年份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强劲的增长态势,1990年以后的年均增速达到了24.78%;尤其在2003年,该地区出口额迅速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较前一年增长了49.3%,是历年来出口额增长最快的一年。
至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出口额己达到3748.86亿美元,仅仅用四年时间就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将近了两番,与1986年相比增长了57倍之多。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的进口增长也非常迅猛,2006年进口额己达到了2757.46亿美元,比1986年增长了将近117倍,1990年以来进口额年均增速达到28.57%,高于同期出口额年均增速,但该地区进口的增长总体上不如出口增长那样显得匀速平稳。
2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的概况及在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10年1-5月份,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4084亿美元,同比增幅在45%左右,而广东省外贸进出额为2794亿美元,同比增幅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领先于珠三角地区。
粗略计算下来,月度差距约258亿美元。
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优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外贸易规模连年大幅上升,自2002年起我国对外贸易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贸易顺差也随之扩大。
自2004年5月至2010年2月,我国连续70个月为贸易顺差。
2009年我国月度贸易顺差则持续减少,全年减少了1020亿美元,仅为1961亿美元,同比减少34.2%。
进入2010年后继续下降,1季度贸易顺差145亿美元,同比减少76.7%。
3月份出现72.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结束连续70个月贸易顺差的局面。
我国致力于经济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外贸进出口将逐渐走向平衡。
[1]
2.1对外贸易促进了长三角各方面的发展
我国政府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将促使我外贸进出口发展趋于基本平衡。
贸易差额与当年贸易总额的比值在10%以内,则对外贸易处于基本平衡状态。
2006-2008年,我国外贸顺差曾略微超过10%的“警戒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我国贸易顺差与贸易总额的比值已收敛至8.9%,2010年1季度则进一步降至2.3%,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态势有所巩固。
与此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67%大幅降低到45%,其中出口依存度从37.1%降至24.5%。
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在实现恢复性增长之后继续扩张难度很大。
这里的贸易顺差无不促进长三角的各方面的发展。
2.2对外贸易保证了长三角地区通过分工合作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充分融合,长三角地区作为生产成本最小的劳动及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基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要,实现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2.3对外贸易保证了长三角地区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我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资本投资的首选或次选,即便在国际投资极为低迷的2009年,投入我国大陆的外资规模还是自8月份起连续回升,全年达到900.3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今年前2个月,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有3163家,投入外资14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4.9%。
国外资本在华投资回报丰厚,上海的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百元人工成本产出利润240元人民币,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0元;目前在华经营的美资企业有3万多家,美国商会对会员公司的调查表明,2008年74%的会员企业实现了盈利,利润总额达80亿美元。
对外贸易实现了这种盈利的最大化,虽然我国从中只得到低廉的加工费。
2.4外贸进口有助于实现出口目标,促进其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市场,2009年在欧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出口市场中的排名均有上升,分别成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和加拿大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继续保持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地位;此外,我国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出口市场中的排名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不久前美国确定了5年内出口翻番的目标,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5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使得居民更注重自身的健康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居民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
2010年,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分别达到1006和585元。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及药品价格的逐步下调,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城乡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3和5.7%,比2005年下降1.5个和2个百分点。
而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及医疗负担的减轻,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延长,上海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已由2005年的80.13岁提高到82.13岁,达到了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
3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有所改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3.1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以低价格的数量扩张为主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低价竞销、恶性竞争等现象依然存在,自主出口品牌严重匮乏。
我国目前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产品所占比例很小,不到10%,绝大部分的产品仍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和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
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出口产品在生产环节所创造的增加值只占30%,70%的增加值来自以品牌为标志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名牌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
品牌弱国不可能是贸易强国,在出口商品中创立更多自主品牌,尤其是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应成为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从产品附加值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搞“三来一补”,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只有7%左右。
而到目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已经超过30%,有的已达到50%。
虽然附加值提高了,但出口的产品还是属于低附加值的阶段,很多产品还停留在加工组装上,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里,中国所处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
3.2贸易摩擦问题更为突出
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特保调整46起,涉案金额11.1亿美元。
2004年我国首次遭遇反补贴调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
针对中国出口产2010年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日趋多样化,劳工标准问题已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从目前看,2005年国际贸易保护有可能更为严重,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将继续增加。
今年,我国外贸顺逆差来源地更为集中,与欧盟、美国的贸易过千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但和日本、韩国、东盟、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继续增加。
出口的大量增加,特别是对个别国家有大量顺差,会导致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
在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中,存在着关于15年的反倾销“非市场经济”的条款、12年的特殊保障条款、纺织品特殊保障条款等歧视性条款,这些条款将在其有效期内对中国出口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怎样应对这些不利条款对我们的冲击,也是面临的很艰巨的课题。
[6]
3.3遭遇各种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多种多样,接下来我就数量贸易壁垒及复合性壁垒进行简谈。
数量壁垒是进口国针对出口国产品出口数量的异常增长而设置和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
在反倾销中,数量倾销被界定为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某项产品出口数量猛烈地增加,以致对进口国工业可能产生实质性损害或者实质性损害威胁的行为。
例如欧洲钢铁制造商协会对于亚洲平板钢板倾销的指控动因,就是1998年1月到6月,来自亚洲国家的进口钢材从过去的每月4万吨猛增到28.5万吨,使得来自亚洲的钢铁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650%,并且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从3%扩大到了21%。
目前国际反倾销立案中有38.5%的案件都属于数量反倾销。
在反补贴中,如果政府对某一产品的从价补贴总额超过了15%,或者出口国的某出口产品已经连续2个日历年,并且在该产品的世界贸易总额中达到了至少3.25%的份额,或者补贴出口产品的数量超过进口国该类产品总进口量的4%等,就会遭到相应的数量壁垒。
复合性壁垒是指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贸易救济措施互补、叠加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例如,把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进行的“双反调查”、把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结合起来的复合性技术贸易壁垒,等等。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WTO成员对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性壁垒的运用将会有所增加。
特别是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可能会随着中国外贸的井喷式增长,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多,使得长三角的外贸发展面临的传统性壁垒将会小幅增加。
【8】
4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进一步措施
4.1针对出口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提出的方案
4.1.1狠抓技术创新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
要立足科技兴贸战略,坚持以质取胜,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鼓励传统优势产品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增加附加值。
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贸易的增量将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科研投入力度,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储备,力争拥有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
4.1.2培育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比重偏低。
据测算,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金额比重不足10%。
许多产品出口仅挣得微薄的加工费。
近两年来部分企业已经在创品牌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支持企业根据自身实力租品牌、买品牌、创品牌,加大“中国制造”的宣传力度,提升中国产品国际市场形象,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大品牌。
4.1.3拓展市场空间
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这是进一步拓展外贸发展空间,降低过分依赖传统市场风险的必由之路。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支持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培育周边市场。
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
通过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和买方信贷等措施,带动产品、设备和标准出口,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技术、文化、中医药和软件等重点领域服务出口。
4.2针对国际贸易摩擦提出的方案
4.2.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
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
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4.2.2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八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
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规则及其相关知识。
结合本企业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出口面向,研究各相关区域、集团或国家的外经贸政策、法律、惯例和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相应的经贸活动。
其二,自觉运用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
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2.3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
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
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
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6]
4.3针对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遭遇各种贸易壁垒。
4.3.1梳理、调整和充实后危机时代长三角外贸发展战略
长三角两省一市现有的外贸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对于促进本区域的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目标的基本实现,两省一市外向型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强,特别是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总体形势回升趋好,包括长三角在内的中国对外贸易有可能出现快速扩张,这就迫切需要对两省一市现有的外贸发展战略进行梳理、调整和充实,形成具有现实意义并且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的长三角外贸发展战略。
在这一方面需要着重考虑的至少有以下问题:
一是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考,既要跳出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狭义地域概念,从长三角11万乃至21万平方公里的全区域的地域空间组合上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又要考虑到江苏、浙江对外开放口岸的增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开通和新贸易方式运行对上海贸易流通地位的影响,制定出多赢共赢的长三角对外贸易一体化战略。
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长三角外贸发展战略的目标,必须把数量规模的扩张和质量水平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是把世界产业转移趋势与长三角区域优势相结合,培育和增强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4.3.2构建和发挥应对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工作平台
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目前在应对贸易壁垒方。
面,已经各自建立了省级的联动工作机制,但是,整个区域性的工作平台尚未建立。
截止到目前,长三角已经在综合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流域治理、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人才资源开发、创新能力建设、区域国际竞争力等9大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而外贸,特别是应对贸易壁垒方面的一体化几乎还是空白,两省一市都是孤军奋战,信息不能共享,应对不能联动。
因此,构建和发挥应对贸易壁垒的长三角区域性工作平台十分迫切和重要。
构建和发挥应对贸易壁垒的长三角区域性工作平台,可以依托我国目前应对贸易壁垒的“四体联动”机制。
这一机制由商务部牵头,有效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商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所面临的各种贸易壁垒。
“四体联动”机制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包括商务部和地方政府机构;第二层面是商业协会及其分会,利用其行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第三层面是大量的进出口企业,也是应对各种贸易壁垒的最直接的微观经济主体。
而长三角应对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工作平台主要应在第一层面,形成两省一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后危机时代,从区域贸易整体利益的层面上应对贸易壁垒的密切合作,不论区域内遭遇怎样的贸易壁垒,或者是得到比较确切的信息,都迅速地在区域工作平台上予以发布,并及时地与有关商会、协会进行沟通,进而由协会、商会通知和组织相关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及时通报有关壁垒的应对情况,真正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联动。
4.3.3努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长三角区域目前是我国遭遇贸易壁垒最多的地。
区,但所有的贸易壁垒得以对长三角发生影响,其最终原因之一与区域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密切相关,而且这些壁垒的成立,往往会使企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影响企业出口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后危机时代长三角应对面临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努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生产、营销和国际市场开拓三个方面进行改变和创新观念,在国际竞争中树立新的形象。
总结
当今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年代,这种快速变化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反映。
空间结构的重大变化,亦是快速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区域格局的重大变化。
在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空间理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适应变化、推动变化。
以一个高度活力的长三角大都市圈,整体取代原先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一个“大引擎”来替换原先的“小引擎”,更强劲、更有效地带动全国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强调和发挥两省一市的独特个性,经济发展不应有固定的范式,合作与交流应该在充分兼顾各方利益前提下展开。
各地从实际出发并经过市场竞争检验的发展战略是最好的战略,能够加快三地自身发展的对策方案亦将有利于长三角整体发展。
各方都应以务实、平和、充分替对方着想的心态,来审视对方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
进一步通过政府间的有效合作,强化竞争、规范竞争,拆除影响要素流动的藩篱,增强政策的一致性、规划的协调性、基础设施的整体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竞争水平,更好地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钧文.《效益与发展:
长江三角洲对外贸易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2]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管理世界,2004.9
[3]李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析》.民营科技,2009.35.
[4]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29-34.
[5]阳群.《入世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经贸
[6]高扬.《.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科苑观察
[7]李延.《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国际经贸,2007,32(12):
12-14.
[8]卜海.《后危机时代长三角外贸发展面临的壁垒及其应对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致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首先感谢我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出口贸易 长三角 地位 发展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