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探讨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docx
- 文档编号:2467781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46.19KB
以某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探讨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docx
《以某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探讨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某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探讨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某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探讨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
《建筑心理学》课程论文
姓名:
ErwinSchrodinger教师:
H
专业:
建筑学班级:
xxxx级建筑学x班
学号:
xxxxxxxx上课时间:
201x年12月
成绩:
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
课程综合成绩
xx大学建筑系
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
——以xx大学建筑学院大楼为例
xxx1
(1.建筑学20xx级x班)
摘要:
本文以xx大学建筑学院为案例,用建筑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用问卷的调查方法对建筑系馆的建筑形式、建筑外部空间、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用建筑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建筑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
关键词:
空间;心理;界定;感知
Thepsychologicalimpactofthearchitecturalspaces
——BasedontheexampleoftheArchitectureHallofXXUniversity
ErwinSchrodinger1
(1.UndergraduatestudentinFacultyofArchitecture,XXUniversity)
Abstract:
ArchitectureHall,themostimportantplaceforarchitectureteaching,isaspecialtypeofpublicbuildingandmustbedesignedtosatisfythepsychologicalneedofstudents.Thehumanmentationinteractswiththearchitecturalspaces,whichdistinctiveatmosphereisdefinedbyhumanbehaviors.Architecturaldesign,isaprocesstocreatevariouskindsofmeaningfulsites,thus,wecandiscoversomeprinciplesofthearchitecturaldesignthroughinvestigatingtheimpactontheconsciousnessofthespaceusers.
Keywords:
Space;Psychological;Defined;ArchitectureHall;consciousness
建筑系馆是建筑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建筑系馆的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建学生的心理规律。
人的行为心理与建筑空间环境会相互影响,场所的意义是人的行为所赋予的,建筑设计,就是创造各种有意义的场所的过程,因此考察建筑系馆的空间对人的心理影响,对建筑空间设计具有以小见大的作用。
1.建筑心理学基础
建筑心理学课程从人的普通心理规律入手,重点从建筑环境视觉与人的空间感知、建筑环境认知与个人空间、建筑形态与环境色彩心理,来探讨建筑心理学。
这个学科基于人的心理特征,研究人与空间、环境互动的心理感受,对设计十分有指导意义,例如:
格式塔心理学指出:
“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越大”,再根据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我们就得到了建筑的格式塔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的美学与人的心理高度关联,建筑美学实际上反映了人的深层次心理规律:
人的内心追求力的运动和平衡,有一种追求完形的倾向,实物形体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对环境的认知,是先在空间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建立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位置关系,在明确理解空间环境特征和氛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空间归属,因此,我们人对场所的认知,首先来源于归属感、归宿感,于是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精神”,也来源于人对场所的认同感,只有当人经历了场所和环境意义时,他才能在场所中“定居”。
场所精神的原词“GeniusLoci”,在古罗马的拉丁语中原意是“地方守护神”,这也反映了上述的心理规律。
因此,建筑心理学其实就是人的心理特征,在建筑上的客观反应,建筑心理学的理论,根本上也来源于人与世界互动的心理规律。
2.系馆空间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总体分为三个部分:
建筑外部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和功能空间,问卷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在空间中的空间感受、空间的尺度、在空间中发生的行为、对空间的印象、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受,总共53个问题。
2.1外部空间的调查结果
问卷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调查,主要询问了学生对空间形式的印象,对外部空间引导性的感受,在各个外部空间的活动和以及对外部空间的感知。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建筑外部空间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系馆形式中的标志性形状和系馆的色彩;
对入口空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西门厅的大楼梯对入口的引导性非常强烈,而东门厅缺乏视觉引导性因素,学生不得不依靠其他因素来判断主入口;
在对周围环境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除路过外,走入周围的环境空间仅仅是为了专业课需求,学生大多认为周围环境非常破败无趣,期待修缮和活动的发生。
有一些空间大部分都进入过,说明这些空间确实发挥了空间节点的作用,但缺乏其他吸引力。
总的来说,大家对外部空间的使用中,路过或穿行占据主导,大家都没有主动走入周围环境,去开展活动和使用的意愿。
2.2内部空间的调查结果
问卷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调查,主要询问了学生使用空间的频率,使用空间的目的,在空间中的行为,对空间的光照、尺度、导向性的感受,在空间中的心理舒适感。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内部空间是3A空间、三层屋顶花园,专教走廊尽端的交流平台是感知程度最弱,使用最少的空间;
从1-3、6-10、13-15题的填写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使用这些公共空间进行交流,并不是一定是因为这些空间有十分高的舒适性,很多时候是因为需要进行私密性的谈话,而选择寻找一个远离人群的场所,这些空间的吸引力恰恰在于,没有人使用,远离人群活动的发生而营造的私密感和疏离感。
从3A空间的问题以及对所有交通空间的问题之填写结果可以看出,3A空间通高和非通高部分的喜好人数基本相等,认为楼梯间幽闭的人和亲切的人也差异不大,这说明个人对尺度感的喜好不同;
问卷中,两种走廊的空间感受差异很大,大家多媒体教室/办公室间的走廊评价更加负面,从后面的问题就能看出,造成这种感受差异的不是由于空间的尺度,而是由于空间视线的通达性。
通达性给人造成的心理影响非常明显:
“专业课教室之间的走廊”进行的行为比“多媒体教室/办公室间的走廊”更加丰富,前者的空间导向性,也远胜于后者。
2.3功能空间的调查结果
问卷对建筑功能空间的调查,重点询问了学生在专业课教室中的空间感受和使用状况,并且对多媒体教室与两个主要的报告厅,在空间尺度,空间色彩,空间舒适性方面提出了对比性的问题。
从专教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大多认为,教室的独特开窗使专教视野开阔,并且能看出,这一空间非常适合设计及相关活动,无论是出于何种理由,大部分人都愿意主动到专业课教室中做设计;但与此相反的是,大家在复习时,一半以上的人不会主动使用专教,并且很多人对专教改进的意见,竟然是与“私密性”和“视线”有关,这说明大家有私密性诉求。
从报告厅的调查结果中能看出,大家对5225国际报告厅的评价要略优于5123建卒厅,约一半的人认为深色调的室内装饰带来了冰冷的空间感受,在询问空间感受的词语时,对前者使用正面词汇描述的人要远超过后者,但在第8题选择一个更加亲切、舒适的空间时,选择前者的人数却没有与后者拉开差距,有可能是其他因素提升了大家对5123建卒厅的印象。
从多媒体教室的的调查结果中能看出,两个多媒体教室的尺寸、比例和采光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但评价的差异程度却不大,大家都倾向于认为,两个空间总体上是舒适的。
3基于建筑心理学的系馆空间分析
3.1系馆外部空间分析
图1系馆西门厅的大台阶和形体具有极强的空间引导性和标识性(蓝色部分为系馆形象在完型化后可能的形象)
图形知觉对人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需要经过人眼和大脑的组织和梳理,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事物的整体性,越是有意义的、简单的或者人们熟悉的图形,在视网膜上保持的时间越持久,也是越容易被记忆,而建筑造型是在空间中的三位立体造型。
系馆西立面的体块组合其实比较复杂,由于人们的知觉和思维有一种要求简单化和完整化的倾向(简化律与整体律),因此留在人们脑海中最深刻的印象,其实是一个宽扁的体量,加上左侧一个指向天空的不规则性体,这个形象具有一种非常明确的空间标识性;而东门厅却缺乏形体上的对比,更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实而整”的感觉。
西门厅的大台阶其实是给进入入口的动作,增加了时间性,大台阶也是一个非常明确的通道路径,而东门厅缺乏暗示入口的界面变化;事实上在各种活动中所展示的代表建筑学院的logo,采用的大多是西门厅的意向,因此总的来说,西门厅的视觉引导性和标识性,要远强于东门厅。
人们对建筑的认知不仅仅是来自于建筑形式,更来自于建筑环境认知,场所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人的行为所赋予的。
杨·盖尔在其《交往与空间》中指出,“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有活动发生是由于有活动发生,户外空间生活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事实上我们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也能看到学生对于周围活动发生的期待,而周围空间大多被认为“衰败无
图2一位空间使用者在屋顶花园进行具有个人隐私性的活动
趣”,正是因为“缺乏活动导致没有活动”的负效应持续发生。
我们自己考察系馆周围的公共空间就能看出,系馆北侧绿地和东侧入口前的广场尺度过大且空间边界不明确;南侧花园及水池路径和北侧的绿地路径不明确,给人造成了一种遥远的疏离感,他们的边界对周围封闭性过高。
因此这些公共空间,难以让人产生情感归属,即使他们当中有的作为重要的空间节点,也自然缺乏活力。
3.2系馆内部空间分析
图4系馆二层和三层的走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图3学生们在专教间的走廊观看教室内的活动、观看展览
人类的社会性中具有领域性,人类的领域是由个体、家族、团体、社会等控制或占有的区域,是一种被人格化的、以某种方式确立为标志的、独立使用并具有排他性的空间;人类的领域性是指个人或人群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占有或控制一个特定的范围及空间中所有物的要求与实施,这一特性存在的意义,是为个人或人群提供一个可控制的空间。
我们在系馆内部公共空间的使用调查中,能观察人们对空间的领域性的需求——物理距离离专教越近,界面越明确的空间,越频繁的成为人们远离人群,进行特殊交流的“可控制空间”。
三层屋顶花园的桁架形成了明确的顶界面,大量绿植的存在使得这个空间的边界感被加强,避免了这个空间过于空旷和扁长。
除此之外,这个空间也具有非常高的隐私性,站在花园中间,能屏蔽大部分方向的视野;站在中庭一侧,能居高临下的观察中庭的活动;靠近绿植一侧能获得向天空的开敞视野,因此这个空间相比东门厅二层平台和专教走廊尽端的交流平台,空间边界更明确,能更自由的的控制外界活动对空间的影响,且距离专教很近,因此人们的领域性在三层屋顶花园展现的最频繁。
从人们对3A空间的使用,也能看出人们对于领域性的需求。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自己认定的领域,来进行一些更具有私密性的行为。
和专教相比,3A空间的领域认定感要弱得多,因此大家虽然大多认为3A空间是安静舒适的,但大多只会进行公共性的交流活动,并且认为3A空间公共性更强的人更多。
人对空间的认知来源于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对系馆的空间认知也符合这个规律。
专业课教室之间的走廊两侧安装了玻璃,学生们可以通过玻璃看到教室内的行为活动,人喜欢观察空间和观察人,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大学 建筑 探讨 空间 心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