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必修5121.docx
- 文档编号:24677205
- 上传时间:2023-05-3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97.14KB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必修5121.docx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必修51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必修512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新人教必修5121
辛弃疾词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
次年南下,历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
孝宗淳熙八年(1181)罢官。
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
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
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
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
作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评价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二)人物轶事
辛弃疾手刃叛徒
当初和辛弃疾一起投奔义军的有一个和尚义端,他是辛弃疾的拜把子兄弟。
因为受不住在义军里当差之苦,竟偷偷地盗走了由辛弃疾保管的帅印,准备去金营邀功。
义端曾经也是一小股义军的头头,是被辛弃疾说服一起投奔耿京帐下的,耿京盛怒之下也找不到别人,只得拿辛弃疾问罪。
出现这样的事情,辛弃疾也是理屈词穷,羞愧难当,当场立下军令状,誓追回帅印。
当晚,辛弃疾带了一小队人马埋伏在了去往金营必经的路上,果然,天快亮的时候,那义端真的骑马来到。
义端一见是杀气腾腾的辛弃疾,吓得魂飞魄散,当即跪地求饶说:
“您饶了我吧,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头青兕(犀牛),您力大能拔山,将来定有大造化……您饶了我吧!
”面对这样贪生怕死的变节分子,疾恶如仇的辛弃疾哪里肯听,不由分说,手起刀落,义端身首异处。
(一)背景链接
1.《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
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调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
词人时年35岁,南归已逾12年,壮志依然未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
这一年的秋天,作者登上了建康城的赏心亭,眺望辽阔的南天、远逝的流水和高耸的山峰,又看到了夕阳西沉,听到了声声雁啼,就更引发出他的无限忧思。
作者既不愿退隐江湖,又不肯贪图享受,他只是急切地希望去杀敌报国,生怕时不待人,就这样白白地老去。
而他的雄心壮志却没人能够理解,这正是词人当时内心最大的悲哀!
这首词是词人早期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时辛弃疾以66岁的高龄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
京口是三国时吴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北伐时起兵的地方。
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就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和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他赞美了古人孙权和刘裕,评论了南朝宋文帝草率出兵的历史,以及隆兴元年(1163)南宋将领张浚北伐失败的往事。
南宋朝廷一直偏安江南,不图恢复,致使作者南归43年来,空怀报国壮志而得不到杀敌陷阵的机会。
他对南宋朝廷的忘记国耻不思北伐,对自己的无用武之地,感到极大的愤慨!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用 典
用典也称用事,是中国古代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的含蓄及典雅者,即称“用典”。
用典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②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③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④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不仅增加诗词的外形之美,且使其内涵更为丰富。
Ⅱ.文化常识
1.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
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天空,这一带战国时期属于楚国管辖。
泛指南方。
2.把吴钩看了
吴钩:
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3.元嘉草草
元嘉: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
[
]
[
]
[
]
[
]
[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
[
]
[
]
[
]
[
]
[
]
(一)读准字音
1.稼轩(jiàxuān) 2.遥岑(cén)
3.玉簪(zān)4.螺髻(jì)
5.堪脍(kuài)6.揾英雄泪(wèn)
7.孙仲谋(zhòng)8.舞榭(xiè)
9.巷陌(mò)10.金戈(gē)
11.狼居胥(xū)12.佛狸祠(cí)
(二)写准字形
1.2.
3.4.
(三)词语解释
1.遥岑远目:
小而高的山。
2.断鸿声里:
失群的孤雁。
3.休说鲈鱼堪脍:
把鱼、肉切细。
4.倩何人唤取:
请。
5.揾英雄泪:
擦拭。
6.忧愁风雨:
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7.遥岑远目:
名词作动词,看。
8.舞榭歌台:
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9.一片神鸦社鼓:
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
10.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英雄业绩。
11.赢得仓皇北顾:
名词作状语,向北。
12.尚能饭否:
名词作动词,吃饭。
(四)名句默写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9.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词人寄托在词中请缨无路的苦闷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2.理解两首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
(一)研习《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词中的“游子”指谁?
为什么?
答:
明确:
指辛弃疾。
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
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
2.“落日”“断鸿”“吴钩”“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试完成下表。
意象
含义
落日
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也表达了自己的愁苦心情
断鸿
指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给人孤寂、冷清之感
吴钩
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栏杆拍遍
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
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
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没有谁能来给予他慰藉,表达了萧瑟、凄怆之情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答:
明确:
本句从修辞手法看是比喻、比拟。
“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
4.《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上片中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词人自己的行为,请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答:
明确:
看、拍、登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词人对这些人和事各持什么态度?
又有什么样的用意?
试完成下表。
人物
事件
作者态度
用意
张翰
乐于归隐
否定
①
许汜
②
否定
不能只考虑个人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③
对英雄壮志的追慕
④
树犹如此
慨叹
⑤
明确:
①不愿辞官归乡 ②谋求私利 ③赞赏 ④桓温 ⑤对时光流逝、北伐前景的忧虑
6.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明确:
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
(二)研习《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明确:
“舞榭歌台”是吴国太平气象的象征。
“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8.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
明确:
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英雄不再”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词的下片作者写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此作者有什么感想?
答:
明确: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
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形象——“商女不知亡国恨”。
10.《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词 句
人 物
表达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①
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③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④
⑤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⑥
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⑦
⑧
明确:
①孙权 ②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③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 ④刘义隆 ⑤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⑥拓跋焘 ⑦廉颇 ⑧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11.本词除了用典外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试完成下表。
对比
作用
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
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
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
用廉颇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
明确:
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 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执着
1.从教材中积累
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懦弱,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报国无门,他慨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
2.从现实中积累
朱显谟:
一生梦圆“黄河清”
2017年5月,黄河——这条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终于清了!
实测数据显示,黄河含沙量不超过0.8千克每立方米,且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而5个月后,一位为“黄河清”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永远地离开了。
他就是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进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导师赴全国开展土壤调查工作。
1959年,为支援大西北建设,朱显谟告别了生活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搬到条件简陋、地处西北农村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今杨陵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待就是50多年。
多年来,朱显谟一直有个“黄河清”的梦。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但位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每年有超过13亿吨的水土流失,公元8世纪以后,黄河下游泛滥、决口次数增加,灾害频繁,黄河甚至成了一条“害河”。
通过研究论证,朱显谟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这28个字成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针。
近20年来,朱显谟曾先后“六论”这个方略,逐步发展与完善了它的内涵,他曾说:
“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为此,耄耋之年时,他也未停止研究。
如今,他的夙愿达成,黄河终流碧水。
3.从名言中积累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3)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牛顿
(4)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歌德
(5)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
日光不经透镜屈折,集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毛姆
(二)这样运用素材
执着于改革,则能兴盛;执着于奋斗,则获成功;执着于创新,则有发明;执着于登临,则览名胜;执着于求知,则得渊博……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北上力图收复中原,但昏庸懦弱的朝廷没有给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尽管一生怀才不遇,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始终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
由是观之,执着是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大气。
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
[领悟] 作文片段论述的中心是“执着,是对生命最本质的坚守”。
片段开头以排比句的形式指出执着的重大意义,引出议论话题。
接着举辛弃疾毕其一生跋涉在抗金复国的艰难道路上的例子,论证其执着精神。
然后引用屈原、李白的诗句点明执着的精神实质,从而加深了对执着内涵的理解把握,最后顺势归结出中心论点。
课文素材看似普通,但作者能巧妙挖掘出坚守生命的主旨,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了。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
入相出将,封妻荫子。
然而,是谁?
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
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
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
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
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
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哭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手里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
是恨古人不知你的狂子么?
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与你共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
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佳作赏析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
文章叙述了文学史上三位成功名人,他们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
最后画龙点睛,照应了全篇。
1.学人称
本文主体内容采用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同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李白等人的距离,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2.学对比
将人们的期望与李白等人的选择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坚守自我、守护精神家园的美好品质。
3.学排比
文章所用排比的精妙之处就是排比中暗含用典,如“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一组排比就暗含了用典,它让我们似乎看到了陶潜、嵇康、晏殊等更多孤独的文人,以及更多精彩的人生。
4.学选材
文章的可取之处便是围绕中心选材,且从不同方面选取材料。
文章的主体选取文学史上三位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经历为材料,使李白、苏轼、辛弃疾这些笑傲历史的文化巨人,悠然走入了作者的视野:
第一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唐代李白和北宋苏轼,第二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国家忧患年代的南宋辛弃疾,时代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但是三位文豪拒绝世俗的期望、坚守自我却是相同的。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礼记·文王世子》
[翻译] 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别人。
[明理知义] 人的一生在不停地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
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也能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
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如果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就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宋濂不隐真情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翼日②,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③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④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
“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⑤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 ①帝:
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翼日:
第二天。
“翼”同“翌”。
③馔(zhuàn):
食物,多指美食。
④主事:
官职名。
茹太素是人名。
⑤恶(wū):
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怎么,哪里”。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译文:
参考答案:
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参考译文:
宋濂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
座中的来客是谁?
饭菜是什么?
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
皇帝笑着说:
“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间或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来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
“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
“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他回答说:
“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
”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见有值得采纳的内容,便将朝臣都召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
“(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
彼特·丁拉基凭借《权利的游戏》中的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这一角色,不仅赢得了艾美奖,还拿下了一支以他马首是瞻的粉丝军队。
但是在当年的少年心里,住着一个悲愤的灵魂。
1969年6月11日,彼特出生在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然而彼特一出生就患上了软骨发育不全症,这是一种遗传病,发病率只有两万五千分之一。
这种疾病让彼特失去了和其他孩子一样长高的机会,也让他的骨骼变得畸形,但他的父母并没有在生活中给予他特殊照顾。
“他们从不表现得我很特殊,”多年之后彼特回忆道,“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有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而已。
”
“因为我的身高,我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戒备心。
我觉得娱乐界只看到了我的身高,没有看到我的才华。
于是我就装作身高对我不重要,并且只出演那些与我的身高没有任何关系的角色。
但看看提利昂,我的身高显然是我得到这个角色的原因。
如果我不是这样,我也不可能扮演这个角色。
”
随着心态的日渐成熟,彼特渐渐放下了自己的这份执拗,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身高条件,而不是被利用。
此时命运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那就是独立电影。
2003年,他出演了托马斯·麦卡锡编剧导演的《心灵驿站》,这部电影是以彼特的形象为灵感写就的,上映后广受好评,彼特凭借此片收获了一大堆影评人奖项的提名,他的事业局面就此打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课辛弃疾词两首 新人 必修 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