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docx
- 文档编号:2466600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1KB
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docx
《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
孜孜不倦的二人台人
-------记二人台艺术家孙润元
2010年夏天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到呼和浩特歌舞剧院去看新编二人台剧目《花落花开》,但是这一次的观看让这个夜晚不再普通。
因为通过这部戏我第一次接触、了解了孙润元先生。
在这部戏中孙润元先生饰演村长这一角色,无论从唱腔方面还是表演方面,他把剧中人物发挥的淋漓尽致,作为一个二人台专业的学习者和爱好者他的艺术表现力使我深深折服。
随后,想要全面认识这位老艺人,向他学习的念头就一直存在于我的脑海中,我不断的搜集孙润元先生的表演视频和从艺经历等相关资料。
孙润元先生是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曾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表演金奖,其代表剧目二人台传统小戏《闹元宵》。
恰巧这时我们的毕业论文要求写二人台老艺人的艺术生活经历,我立刻决定用严谨的学科研究的方法去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孙先生。
2011年12月,当我面对面与孙先生接触的时候,我才慢慢了解到这个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二人台表演艺术领域的佼佼者,也像所有二人台的学习者一样有过艰苦的从艺道路,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追求,但唯一不一样的是他在二人台艺术上所花的精力和倾入的心血以及那种发自骨子里对二人台这门艺术的真挚情感。
汗水打造的幸运之路
凡看过孙润元表演的观众都知道,他无论是在《闹元宵》中张老九,还是在现代二人台剧目《花落花开》中村长,以及众多他所饰演过的角色,他所表现的人物生动活泼,而且在表演技法上朴素幽默、脱俗新颖。
这种对于不同人物的把握和表演技法的纯熟固然与他多年的从艺经验有关,却也和他从小所受的艺术熏陶分不开。
孙润元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曹碾公社(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曹碾满族乡)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而且对二人台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每年的腊月时节常常因为给村里排练节目顾不上家里的活计,孙润元常常跟随父亲去观看排练,也正因为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二人台艺术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每天在学习之余自己勤学苦练,学会了弹脚踏琴,并且积极参加学校里的文艺表演,成为了学校里宣传队的队长。
就是这种对二人台艺术的热爱和勤奋为他带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初中是两年制),在一次给由各公社书记组成的考察团演出时,他被李生元书记一眼看中,李书记当时就有了要留孙润元去他们那上高中的想法(因为当时读高中是需要初中校推荐的)。
等到孙润元毕业的时候,李书记如愿以偿的将他看中的孙润元要到了他那里,李书记喜欢二人台艺术,所以在他课余时间时不时的要他表演,甚至有时候在开会之前也得先演一段二人台。
进入高中后孙润元再一次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在一次全县中学的文艺汇演中他的才华被当时凉城县乌兰牧骑的领导所发现,乌兰牧骑的领导表达了想要他去参加乌兰牧骑的时候,孙润元十分激动,而且一天没有吃饭也没有觉得饿。
就这样他迈向了二人台艺术旅程的又一站。
1977年,对于孙润元来讲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这一年他怀着非常激动地心情踏进了他梦寐以求的单位——凉城县乌兰牧骑,开始了他专业演员的第一步。
在那里他刻苦学习舞台技巧,专心致志苦练基本功。
当时的乌兰牧骑是县财政局全额拨款,演员们演出都是上级下来的任务,演出地点大多在农村。
由于交通的原因演员们大多是靠步行,每次演出大都是演出地派一辆拉道具的马车在前面领路,其他的演员在后边跟车走。
有一次演出孙润元记忆特别深刻,当时马车上绑满了演员们的行李和演出的道具,他就坐在了这些行李的上面,在上一个山坡的时候,由于绳子松了他和行李就顺着山坡滚了下来。
就是这样,孙润元也无怨无悔的爱着自己的这个行业。
在凉城乌兰牧骑的时候,孙润元演出的第一部戏《分粮》(后又名《常来喜三部曲》)让他至今难忘,这是一部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一部戏,讲的是大集体期间发生在农村的一个故事,当时孙润元的搭档是现在著名的二人台表演艺术家武利平,而且凭着这部戏孙润元在1982年全区乌兰牧骑建立25周年汇演中,荣获表演奖。
当时拿到艺术生涯中第一个大奖的时候,他备受鼓舞。
奖金虽然只有60元,但是对于那个时代来讲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
在乌兰牧骑工作期间,孙润元除演员外还身兼多职,担任乐队手风琴手。
在此期间他在《分粮》中饰演王义平、《卖碗》中饰演王成、《闹元宵》中饰演刘连城、《兄弟俩》中饰演刘文义、《墙头记》中饰演二怪,在《五姑娘》、《方四姐》、《补锅》、《三拜花堂》、《最后决定中》等饰演主要角色,孙润元凭着自己的演技和刻苦努力,他的二人台之路越走越宽。
1985年,孙润元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人生的重要决定,虽然他在乌兰牧骑是台柱子,演艺生涯非常顺利,在很多人眼里他正站在艺术生涯的高峰,应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但是孙润元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继续上学深造,当年,他凭着自己在乌兰牧骑期间的演出积淀成功考入了内蒙古艺术学校呼市分校。
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孙润元老师不放过每一分钟,系统的学习了二人台表演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在校期间还排练了二人台传统剧目《打连成》等。
专业院校的三年学习给他又一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今后在二人台艺术道路上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8年,孙润元毕业后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后文简称歌剧团)工作,三年的学习生活为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毕竟这是当时最大的二人台艺术演出团体,但同时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因为当时歌舞剧团的演出任务多,并且歌剧团正好要分一、二团,人员调整很大,短短一周的时间内他便补排了三出大戏:
《梅玉配》中饰演周其芳;《巧双配》中饰演丑公子;《状元与乞丐》中饰演文风。
这对当时刚从学校毕业,习惯了学校相对轻松生活的孙润元来讲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他并没有让大家失望,凭着自己多年演出的积累和勤奋的学习,终于成功的完成了演出任务,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
在歌剧团的这么多年中,孙润元印象最深的要数《闹元宵》这部戏,也正是这部戏让孙润元为许多二人台观众所熟悉,也为他的二人台艺术生涯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当时这部戏中饰演“张老九”这一角色的是董文老师,就在孙润元刚刚进团的时候,董文老师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演出,于是团里临时让孙润元演“张老九”的角色。
这又给孙润元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与他搭戏的演员都是些知名的老演员,像亢文彬、任粉珍、段玉珍、宋振莲等。
当时对于他自己或者还是团里的领导,都担心这个年轻人能不能把这个老生角色攻下来,毕竟这对于他来讲是一次角色行当的转换。
为了圆满的完成任务,在业余时间孙润元开始细心地观察生活中老大爷的外貌特征及言谈举止,曾经还特意拜访了几位回族老大爷。
孙老师说:
“每次演出的时候,我都是自己给自己化妆。
我发现回族老人的胡须特别漂亮,我结识他们,就是想把剧中老大爷的形象表演的生动形象”。
难怪每次演出时,很多观众都以为孙润元老师是一位老人,卸妆后方知他还很年轻。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1993年,孙老师凭着《闹元宵》中出色表演,在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中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个人表演奖,这个奖项同时也填补了呼市歌剧团自建团以来从未有国家奖的空白,同时也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
1997年,他所主演的现代戏《太阳石》荣获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五个一工程”奖,市长特别奖;1998年他在大型现代戏《喊山》中饰老庆爷,荣获自治区、呼市两级“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1年,他执导并主演的小品《新女婿登门》,在全区小戏、小品曲艺比赛中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导演一等奖;2002年他被评为呼和浩特市文化系统模范共产党员……
。
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说起舞台上人物的塑造,孙润元所饰演的舞台形象可谓是栩栩如生。
无论从人物的道白、唱腔、身段以及表演等方面来看孙润元确实是与众不同。
就其道白来看,孙润元无论在哪部戏中台词的表达都是轻重缓急分的特别清楚,而且语言上就带有着鲜明的人物色彩。
我们知道舞台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主要有:
重音、停顿及语调等。
孙润元在处理这几方面可谓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就拿重音来看,所谓重音就是一句话中重要的、应该强调的词。
在舞台上正确使用重音,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行动愿望,就能激发自己和同台演员的情绪,拨动对方的心弦,增加彼此的信念和真实感,完成思想的交流,使观众很正确地领会到任务的思想意图。
就拿歌剧团新排演的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最后一幕中村长的台词:
“……喜顺他不是个坏人,他是个难得的好人,而且是个大大的大好人!
”孙润元在处理这句话的时候语气逐渐加强,而且尤其在剧中两个“好人”的读音上后者比前者读的更重,从而能让观众的情感和演员一起升华。
其实在好多戏中孙润元在台词的处理前总是要细细研究台词的语言环境,反复联系上下文及人物的特点进行练习,直到自己感觉特别舒服的时候为止。
尤其在重音上面,他总是能用饱满的气息和圆润的音调把字吐得清清楚楚,并且极具感染力,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闹元宵》中饰演的张老九这一人物上足以能体现出来。
尤其是剧中张老九给连成和小凤牵线搭桥的时候,孙润元老师所表达出的台词既有“老顽童“的感觉,也不乏有增加剧情色彩的作用。
因此他的台词真可谓“一箭双雕”。
不仅如此,注意他舞台语言的观众不难发现他的语言在高和低中间时不时的还流露着许多诙谐幽默,也正因为这样,原本无味的舞台语言在他的嘴里瞬间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孙润元的音高和音色也是他表演的一个亮点。
熟悉孙润元的观众大多知道他的语调十分高亢,而且即使最低缓的时候也总是特别清晰自然。
在他所参演的剧目中,大都是一种粗犷、浑厚的音色。
据孙润元介绍,这是因为他多半是扮演老生,加之在生活中时常模仿老人的声音,这就染上了“职业病”,所以,他的表演中,大多数的音色是浑厚有力。
就拿他在二人台传统戏《卖碗》中饰演的薛称心这一人物来讲,正是他独特的音色让这部戏又多了些独特的味道。
孙润元的发声没有什么技巧,用他的话来讲:
“多和人物近一点,多和生活近一点,多和剧情近一点就行了”。
其实,事实也是如此,我看完他演的剧目后,我第一印象就认为他一定是一位上了岁数的人,可是最后才得知他只有四十多岁,即便抛开造型上的因素,仅听其声音就足以判断他所表达的人物信息,让观众有“闻其声,便可知其人”的感觉。
此外,孙润元的唱腔和身段也有自己一定的特点。
就唱腔来看,他无论是在唱腔的旋律、节奏、板式、韵味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他所演唱的唱段在旋律上首先是一种非常优美和鲜明的感觉,而且再加上合适的节奏这就让观众对他的唱腔更感兴趣了。
在唱腔的韵味上,孙润元做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同样的唱腔,但是我们用不同的唱法或者不同的演唱流派,就完全可以唱出不同的味道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是不同的演唱者或者不同的演唱流派在韵味上作了不同处理的结果。
尤其在二人台唱腔的乐谱上,每一个音符在演唱上都会伴随着滑音、颤音、甩音等作用。
如果没有过硬的唱腔功底和表演等能力,那么就绝对不会有好的韵味。
孙润元的唱腔非常生活化而且十分圆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拿他在二人台现代戏《花落花开》中的唱腔来说,每段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用心唱出来的,这就使观众难免不为之高超的技艺所折服。
在身段方面,他的身段没有特别的棱角,而且也没有传统戏曲那么程式化的东西,他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生活化的,这让观众一下子贴近了人物、了解了剧情。
孙润元总结他三十多年从艺的经验,认为一个专业的演员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把人做好了,用他的话来讲“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做基础,再有能耐的演员都不是真正的演员”。
三十多年的从艺历程中,孙老师始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位。
其次,作为二人台演员必须要刻苦专研业务,没有好的毅力根本不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
所以,当孙润元拿到一个剧本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精读剧本直至把全剧情节及人物性格掌握,接下来的就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及形象在生活中找原型观察,最后就是综合唱腔、身段、台词等在舞台上进行反复排练,直到能正式上台演出,让广大观众从心里接受剧中人物的性格和造型。
乐于传承的艺术情怀
时至今日,即使和他一样年纪的演员已经不参加演出了,可是孙润元依然如旧,因为他在心中铭记着一句话:
没有了二人台艺术的生活,就失去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孜孜不倦 二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