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4660902
- 上传时间:2023-05-3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17.96KB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
第1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明备考方向
握主旨精要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讲主要讲述了自商周至秦朝政治体制的演进过程。
演进趋势是由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其中夏、商、周创立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但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朝创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广郡县制,初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商朝的政治制度
(1)王权特点:
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
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
2.西周分封制
(1)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等级关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主要封国
齐、鲁、燕、卫、宋、晋等
(3)评价:
①进步性: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
②局限性:
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宗法制
(1)目的: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是“家”和“国”的一体。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巧学助记]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
王位世袭,“家天下”局面形成。
两项内容: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三个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前提条件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官制
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管理全国军务
诸卿:
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地方官制
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1)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横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制度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知识体系构建]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不同点
含义
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制度
目的
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
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作用
加强统治、开发边疆,使国家走向强盛
保证了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结果
随着井田制的崩溃、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而走向瓦解
宗法观念在封建社会传承,成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
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例1] (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前提和逻辑关系。
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召公之子受封于燕),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 C
[例2] (2009·山东高考)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解析] 材料中认为,黛玉是“外人”,宝玉是“自己人”。
“娶亲先是自家人,然后是外人”,这反映了贾母浓厚的家族观念,而家族观念又是宗法观念的一种表现。
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未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
[答案] C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特点,如例1
2.考查西周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如例2
预测角度
高考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者对后世的影响上,通常以古今结合、史地结合为切入点进行考查
(1)通过提供史学材料,考查分封制的特点以及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影响
(2)宗法制对以后历代社会中国人民的姓氏、思想观点、生活习惯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命题的重点是考查宗法制形成的血缘亲疏观念,家国一体的思想意识,侧重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2012·佛山一模)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 )
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分封制。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故选A。
2.(2012·浙江五校调研)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周朝)800年的统治中,影响之深远,常使历史学家难于区分,究竟某些特色是周朝的还是中国人的性格?
”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是( )
①宗法观念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形成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②宗法制使中国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长期受到压制 ③分封制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虽被取消,但其影响贯穿中国古代 ④分封制有利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选B 西周时期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体现了亲情关系,也产生了压制平等权利的消极影响。
在宗法关系下,形成了体现政权分配的分封制,但是随着血缘关系纽带的疏远,分封制被废除,因此①②③符合史实,答案为B。
3.《中国人史纲》中说:
“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分封制B.世袭制
C.察举制D.宗法制
解析:
选D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王位继承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皇帝制度,这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表现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性、绝对性、独断性。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独揽。
(2)中央官制,即三公九卿制,这是中央行政制度。
其特点是分工负责、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都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任免。
它也是以皇权为中心。
(3)郡县制,这是地方行政制度。
既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否定,也是对战国时期郡县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影响: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例3] (2012·海南高考)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 皇帝之称是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说明他不仅仅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例4] (2011·海南高考)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血缘分封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周代制度后来被废弃,故D项错误。
封建时代分封子弟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特权。
故选C项。
[答案] C
[命题解读]
已考角度
1.考查秦朝的皇帝制度,如例3
2.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例4
预测角度
高考近几年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考查相对较少,但仍要注意三个角度:
(1)将分封制与郡县制进行比较,要求认识两者的异同,从而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即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央集权制度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考试题一般从积极方面进行考查,要求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稳定政局和国家统一的积极意义
(3)考查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地位
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解析:
选B 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是天下共主,但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故A、D两项错误;周朝的地方官职世袭,而在秦朝开始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故C项错误,B项正确。
5.(2012·惠州二调)《汉书·贾山传》载: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B.皇帝制度
C.分封制D.三公九卿制
解析:
选A 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驰道通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因此也有利于驰道的畅通。
6.(2012·丹东四校协作体联考)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
其“优秀”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
B.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
C.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
D.宽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中央集权制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优秀”主要是指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答案为B。
(2011·浙江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思维流程]
1.审设问,明确阅读重点
本题共有两问,一是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二是两种制度的差别。
2.定时空,锁定答题范围
由材料和设问可明确界定时空范围是西周和秦朝。
3.建联系,找解题突破口
第一问:
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属于送分题,通过回忆教材的基础知识不难做答。
第二问:
分析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应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
4.读材料,获取有关信息
(1)略读材料,明确层次大意:
本段材料可根据第二个省略号分为两层,之前为第一层,大意为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之后为第二层,大意为秦朝形成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
(2)精读材料,细研关键语句:
①“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从材料中“贵族色彩”结合西周的分封对象可得出西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其统治。
“共主”“地方分权”更是体现出地方诸侯的权力较大。
②“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天下一大变局”
“独制”即皇帝制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变局”指的是从西周到秦朝制度的变革,一是统治者权力的变革,二是中央对地方统治的变革。
5.扣教材,条理作答
[满分之答]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主要差别: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状元纠错本]
1.《荀子·儒效》: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
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
答案:
B
2.《诗经》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答案:
C
3.有学者认为:
“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
”这个“新制度”是( )
A.封国制B.井田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答案:
C
4.“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
A
[易误点提醒]
1.分封制的对象
分封制的对象和周王并非都有血缘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3.郡县制的形成
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期,并非形成于秦朝,秦始皇不是郡县制的创立者,其主要功绩是将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4.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先秦时期相比,实质上的不同是以封建专制的官僚制度代替了奴隶制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但皇帝制度仍是世袭的。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据考证右图是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
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涉及北方部族入侵、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
该图反映出( )
A.商朝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天人感应的神权色彩
C.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
D.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
解析:
选A 卜辞内容涉及政治事务以及天象,说明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2012·合肥八中调研)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②同姓分封,范围扩大 ③逐级分封 ④规范赋税制度
A.①②④B.①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在一起,从周王开始逐级分封,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同姓贵族,受封的诸侯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但是没有对赋税制度的规范,正确答案为C。
3.(2012·嘉兴一模)有考古资料显示:
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选A 结合西周分封制可知“西周某国”指的是某诸侯国,故①正确;诸侯国内诸侯为大宗,因而七鼎墓主人应是诸侯,故②错误;从墓葬群可知当时大宗与小宗等级森严,故③正确;墓葬考证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但并非最便捷的途径,故④错误。
正确选项为A。
4.东周时,“诸侯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盟主”。
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 )
A.宗法制度不复存在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盟主是全国最高统治者
D.分封制已经崩溃
解析:
选D “诸侯兴师不请天子”等信息可以说明分封制崩溃,故选D项。
5.在美国会计学教授通过DNA鉴定被验明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后,一些孔子准后人获得灵感,想借助染色体,证明自己体内流着孔夫子的血液。
这种做法主要说明( )
A.现代人有浓厚的历史名人崇拜情结
B.现在社会宗族观念依然浓厚
C.孔子后人对祖先的敬重
D.现代科技为鉴定血缘关系提供依据
解析:
选B 一些孔子准后人想以DNA鉴定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孔子的后人,说明认祖归宗的宗族观念十分强烈。
这仅是一些孔子准后人的做法,不能得出A、C两项的结论;D项仅是一种表象。
6.(2012·滨州一模)一历史学者指出:
“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这些“遗产”不包括( )
A.王国统治权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
解析:
选C 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指定继承人。
故选C项。
7.(能力题)《礼》曰:
“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解析:
选B 材料引文描述了如果发生事情,家族成员则立即准备处理,大宗率领小宗,小宗率领群弟,体现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8.(2013·安徽名校调研)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
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
A.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解析:
选D 示意表中清楚地表明天子、诸侯、大夫、士这四者等级森严,尊卑有序。
“大宗”“嫡长子”显示天子、诸侯、卿大夫均依据嫡长子继承制来解决权力地位的继承问题,在这继承与被分封的过程中全部局限于统治阶层的儿子之内,其女儿等皆被排除在外。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表明当时全国的土地都归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有,受封者并不享有其封地的所有权。
可见A、B、C三项均可从材料中推导出来,D项推论有违史实。
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解析:
选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皇帝制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国家政治制度的框架,对后世影响深远。
郡县制源于春秋末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是西周;以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的是商鞅变法。
10.(2012·皖南八校联考)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解析:
选B 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
A项不能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
11.(2013·江门模拟)某史学家认为:
“后世官制,变化繁赜。
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
”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解析:
选B 中国古代官制虽然分权,但不制衡。
故A项错误;据材料后半句话可知C、D两项错误;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权,由此体现题干材料中的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项职责,B项正确。
12.(能力题)王夫之在论及郡县制时说: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这里谈到郡县制的作用是( )
A.导致皇权高度集中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利于安抚平民百姓D.优化了统治队伍
解析:
选D 从材料“长民者……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可以看出王夫之认为郡县制下郡、县长官以才能予以考核评价,这样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讲夏商 西周 政治制度 秦朝 中央集权 制度 形成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