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爱国人物故事.docx
- 文档编号:246561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63.33KB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docx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族爱国人物故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和福(1893~1937),回族,经名尕西姆,是宁夏党史上著名的革命英烈、英雄典范。
1936年12月红军在西征途中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县级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马和福担任主席兼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
1937年2月,马和福被反动军阀马鸿逵逮捕,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于同年4月英勇就义,年仅44岁。
马和福于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县)一个雇农家庭,4岁时家乡连遭战乱和灾害,随祖父和父母亲逃荒到宁夏西吉县沙沟。
他从小给教主放羊,后来又到豫旺一带打短工、扛长工,当过皮匠、石匠、泥瓦匠、榨油匠,受尽了苦难。
由于他乐于帮助穷苦兄弟,所以在当地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6年6月,彭德怀率领西征红军攻占了军阀马鸿逵占据的豫旺堡。
马和福见到红军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待人和善,一进村就修桥补路、照顾孤寡老人,把地主的牛羊、布匹分给穷人,废除了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听到红军宣讲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政策,对革命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把红军当作亲人看待,主动帮助红军做事,每天走东跑西、上山下洼作宣传,揭露敌人的造谣欺骗,动员说服原来听谣言逃散的乡亲们一批批返回家园。
在他的宣传带动下,许多回汉群众陆续回来,接近红军,并纷纷给红军送“欢迎粮”,捐“抗日款”,帮助红军解决吃粮吃水问题。
在红军召开的一次军民座谈会上,马和福倾诉了自己辛酸的身世,表示坚决跟党走,跟红军走。
这一年7月,马和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更加积极热情地做好参战支前工作,成为豫旺地区最为突出的回族优秀干部。
为适应广大回族群众要求自身解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的新形势,党中央决定在同心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1936年10月20日,在历史悠久的同心清真大寺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立大会,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开幕了。
经过三天大会,10月22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马和福当选为主席。
马和福出任县自治政府主席之后,深入山乡到处奔波,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群众;还特别注意联系、团结和争取回民中有威望的教主、阿訇,利用回民上清真寺的机会动员穆斯林为红军筹粮筹款。
他出面组织群众成立了回民解放会和农会,还建立了一支有40多人的县回民游击大队并亲自担任队长。
他带领游击队员同回族乡亲们一道先后为红军筹粮6万多斤、银元8万多块、滩羊二毛皮和老羊皮大衣4千多件和许多布匹等支前物资。
11月上旬,各路红军会聚同心城(又叫半个城),在西城外河滩上举行了万人军民联欢会。
马和福代表豫海县回汉人民致欢迎词。
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场军民的情绪,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朱德总司令和彭老总在讲话中对马和福的欢迎词和豫海县的出色工作给予了热情赞扬。
11月中旬,红军撤离以后,马鸿逵的地方民团控制了地方局势,自治政府被迫转入地下。
马和福谢绝了组织上要他跟大部队一起撤走的要求,只要了四五条枪,在同心一带坚持同敌人进行游击战。
由于坏人告密,马和福不幸被捕。
先是被押往韦州,后又被解到银川。
国民党宁夏省主席、军阀马鸿逵多次派人酷刑逼供,并亲自审讯,但马和福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1937年4月3日(农历2月22日),优秀共产党员、回族英雄马和福在同心城西门外河滩上被反动军阀秘密杀害。
全国解放以后,同心县人民政府在老城(半个城)修建了马和福烈士陵园。
197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时,又将他的陵墓迁入新城红军烈士陵园。
每到烈士殉难日,许多干部、工人、学生、农民前去扫墓,以示悼念。
马和福的儿子马兆年,冒着生命危险,把父亲保存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大印,一直珍藏到解放。
如今,这枚大印就陈列在宁夏博物馆中,成为了英雄的见证。
回族爱国人物故事
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回族,河北献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
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率领弟弟和几十名群众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
他们的行动受到了孟庆山领导的“河北游击军”的支持,很快扩充、改编为“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
1938年5月,与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并为回民干部教导部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1938年9月,部队在河间整编时扩大到六七百人。
10月,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
“我决心为回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六路。
回民支队威震冀中平原,有“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之誉。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
1941年,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住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绝食而死。
马本斋得知后抑制着悲愤的感情,识破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诱降骗局。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
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
他勇谋兼备,注意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鲁豫地区为粉碎日军扫荡、建立巩固的抗日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年仅43岁。
党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总参谋长叶剑英高度赞扬了他光辉的斗争经历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毛主席写下了“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副主席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总司令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将马本斋的故乡命名为“本斋回族自治县”。
1954年将他的遗体迁至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回族的过“乜贴”习俗
“乜贴”是波斯语Niyyh(尼耶)的音意,意为“心愿”、“决心”、“意念”、“动机”,也就是举意。
指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的意愿,旨在发自内心祈祷真主佑助、赞颂真主恩典。
“乜贴”在回族人中有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
举乜贴:
大意是在做一些事情之前通过内心或口头表达意愿。
散乜贴:
一种有意念的施舍行为。
施舍物可为钱财、食物、生活用品等。
过乜贴:
也称做乜贴、做事儿,指在亡人的忌日、出行归来、娶妻嫁女或侨迁新居等举行的祈祷纪念活动。
过乜贴一般都要请阿訇诵经、宴请亲友,向阿訇或到场的人施散数额不等的财物。
过乜贴是回族人中常见的风俗习惯之一。
常说五句话身体保健康
其实这五句话在中国穆斯林社会中家喻户晓﹐古已有之﹔只不过是在某些地区由于信仰衰败而人们在渐渐淡忘。
读到此文﹐令人深感中国穆斯林丢失珍贵的传统太多﹐汉化严重﹐卡菲勒思想侵蚀人心甚重﹐随波逐流﹐走在信仰的危机道路上。
译者借此机会冒昧表示个人见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勉之。
这五句话中国传统的翻译是﹕知感主﹑托靠主﹑赞主清高﹑求主恕饶﹑大能的主。
—译者))
伊斯兰的信仰根源基于《古兰经》和圣训﹐引导伊斯兰信士敬畏真主﹐遵循天启的法度﹐克制私欲﹐坚韧不拔﹐性情豁达﹐宽容和乐观。
这些优秀的品格训练正是尊贵斋月的目的﹐这些性格不论种族和语言﹐是世界人类的共性﹐所以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必须一致遵守﹔在这个月里﹐守斋戒﹐学习《古兰经》﹐加强功修﹐锻炼品性。
伊斯兰的斋月是全体穆斯林社会的一次精神﹑躯体、道德和全面纪律教育的训练期﹐因为优秀的人性需要这样的训练。
真主在《古兰经》中启示说﹕“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
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
”(2﹕185)
很明白﹐只有通过整个斋月的斋戒训练﹐才能体会到真主引导的恩德和懂得感谢真主的意义。
通过斋戒的人可以切身体会到﹐斋戒不是苦行僧的折磨﹐但却包涵着真主无限恩德﹐真主要我们便利﹐不要我们困难﹐改善信士的健康便是受益之一。
人与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思维和心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性﹐因此﹐人的躯体是肉体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存在的结合﹐这二者也是构成个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人的身心健康﹐互相补偿﹐也是互相影响﹐例如信仰高尚的人精神因素可以补偿物质生活的缺乏和不足﹐获得身体康健和生活幸福的果实。
真主在《古兰经》中昭示﹕“我必以些微的恐怖和饥馑﹐以及资产﹑生命和收获等的损失﹐试验你们﹐你们当向坚忍的人报喜。
”(2﹕155)在真主意欲的各种物质损失考验中坚韧不拔的信士必然是信仰坚定的人﹐心胸开阔﹐意志刚强﹐在真主的正道上安贫乐道、坚定不移﹐任何艰难险阻都催不垮的性格﹐因此﹐在今世能获得健康的体魄和乐观的情绪﹐这样的人是值得报喜和祝贺的。
在我的医学研究中﹐对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信仰的关系做了长时期考察和研究﹐发现真主启示中颠簸不破的真理。
《科学与精神实践》的作者白纳德‧杰森博士说﹕“现代医学认识到﹐对人的生理机能影响最大的不是身体器官的功能﹐而是人的精神面貌。
”另外一位西方著名医学博士泰德‧穆尔特在《健康与生命选择》一书中说﹕“思想负担强烈地刺激体内腺体的酸性液分泌(酸性液体分泌物是造成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精神苦恼和思想懮愁对生理机能的副作用如同对生命的威胁一样严重。
”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医院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门诊病人都没有器官性的疾病﹐而都是与精神状况有关的气质性症状。
这么高的病因比例充份说明﹐人体器官的功能是疾病的次要原因﹐而对人体健康伤害最大的因素是心情﹑思想和感情。
西方的医学早期理论是建立在机体功能的理解上的﹐人只不过是一台有许多部件组成的机器﹐没有考虑太多情绪的健康作用。
十九世纪欧洲著名的精神病理专家弗洛伊德开创了心理分析学说﹐他认为有许多疾病不是由于机体的原因﹐而是直接来自思想负担﹐因此﹐医生不应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无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他们忽略了大脑也是人体的一个器官。
大脑对生活现实的反应发生许多变异也能构成供应身体其它部份营养的差别﹐其它器官健康功能对大脑有倚赖作用。
当其它器官需求钾元素和脂肪来维持运动时﹐大脑需求糖的成份维持能量﹐如果血液中出现低糖状态时﹐大脑的功能立即减弱。
弗洛伊德说﹐任何医生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都只能望洋兴叹没有办法﹐因为那属于精神状况引起的疾病﹐病人体内的酸性分泌物发生了变化。
现代的医学发现﹐大脑不仅是负责思考的器官﹐而且大脑也负责向其它器官提高营养物质﹐那么﹐大脑的疲劳就可能造成磷元素的缺乏﹐引起其它器官的疾病﹐也可能因为其它器官的疾病引起大脑磷质的不足。
这是用唯物主义的方法对精神与健康的理解。
根据阿布‧胡赖拉的传述﹐先知穆圣说﹕“最坚强的人不是那个能在体力上制服他人的人﹐而是在发怒时能够克制自己的人。
”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和忍耐﹐心理因素稳定﹐就是身体健康的最佳状态。
大脑中的磷质营养是因为动脑筋过多而损耗﹐引起磷质缺乏症﹐那么整天心情忧郁﹑思想负担沉重的人﹐他也同样是在消耗大脑中的磷质﹐由此引起甲状线分泌等一系列变化﹐根源是人的情绪﹐而不是食物的营养和器官的功能﹐因此﹐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就发生了直接的关系。
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例如失学﹑失业﹑失恋﹑事业失败﹑面临危险和羞辱以及患得患失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体内钾﹑钠﹑磷﹑碘元素的缺乏﹐导致各种腺体和器官功能的失常和疾病。
现代的生活﹐节奏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族 爱国 人物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