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docx
- 文档编号:24655144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3.73KB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docx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最新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学时:
总学时72(理论学时:
36实验学时:
36)
学分:
3.0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本科
教材:
沈继龙主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clinicalparasitology)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
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学习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的基本任务是:
1、掌握寄生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和临床特点;
3、掌握病原学诊断的途径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4、熟悉寄生虫检验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
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分记,占总成绩70%;
实验考试:
期末考试,动手操作,100分记,占总成绩20%;
平时考核:
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分记(每次1分),占总成绩10%。
三、教学课时分配:
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充分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上合理选择和安排了讲授和实验内容。
课程总学时72学时,3学分,理论课(36)与实验课(36)之比为1:
1。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学时分配
章节
授课内容
学时
1
总论
3
2
寄生虫检验和培养技术
2
3
蛔、鞭、蛲、钩、旋、丝
8
4
肝、姜、肺、血
8
5
带绦虫
2
6
杜、蓝、阴、疟原虫、机会原虫
9
7
昆虫概述、蚊、蝇、疥螨
4
合计
36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熟悉和了解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难点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
目的和要求
掌握: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类别,寄生虫生活史。
了解:
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
教学难点
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
寄生虫类型:
机会致病寄生虫;宿主的类型:
转续宿主。
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和间接型。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互利共生、片利共生、寄生生活。
寄生虫类型:
体外、体内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尔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宿主类型:
中间宿主、终宿主、储蓄宿主、转续宿主的概念。
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生活史类型:
直接型和间接型。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
形态变化、幼体增殖现象。
第二节寄生虫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目的和要求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命名规则。
第三节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
目的和要求
掌握: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
熟悉、了解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毒性作用,免疫病理;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
带虫免疫,伴随免疫;免疫逃避。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夺取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作用、免疫病理。
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的转归。
寄生虫感染免疫的特点:
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寄生虫抗原:
抗原种类、循环抗原;免疫逃避:
抗原改变、抗原伪装、免疫抑制、组织学隔离;免疫致病:
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目的和要求
掌握:
寄生虫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了解:
我国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
教学难点
寄生虫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寄生虫病的特征:
慢性感染和再感染;急性感染的特殊性;多寄生现象;过敏反应;幼虫移行症、异位寄生。
隐性感染和机会性致病。
临床表现:
发热、腹泻、贫血、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过敏反应、肝肿大、脾肿大、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传染源(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经土壤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人体接触传播,经媒介昆虫传播,经空气传播,经动物传播),易感人群。
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
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和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五节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目的和要求
掌握:
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的方法。
熟悉:
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诊断思路。
第二章消化道寄生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
目的要求
掌握:
蛔虫成虫的基本外形特征及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与防治。
教学难点
受精与未受精蛔虫卵的形态区别,蛔虫生活史及其致病(并发症)。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形态:
成虫、虫卵(受精卵、未受精卵、脱蛋白质膜卵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感染阶段,幼虫移行过程。
幼虫致病作用;成虫致病作用:
夺取营养及毒素作用,异位寄生所致并发症。
实验诊断:
直接涂片法,浮集法,沉淀法。
流行与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卫生宣教,粪便管理,饮食卫生,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
蛔虫成虫、虫卵及相关标本;病原学诊断方法。
第二节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trichiura)
目的要求
掌握:
鞭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及致病,病原学诊断。
熟悉:
鞭虫流行与防治。
教学难点
鞭虫生活史及致病。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鞭虫成虫、虫卵的形态。
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感染方式,感染阶段。
致病,诊断:
直接涂片法。
流行与防治同蛔虫。
实验观察并掌握:
鞭虫成虫、虫卵及相关标本;诊断方法同蛔虫。
第三节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
目的要求
掌握:
蛲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其流行情况、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生活史与致病的关系,实验诊断,传播与流行特点。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蛲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生活时间、产卵方式、感染方式。
致病:
肛门搔痒,消化道症状,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实验诊断:
肛门周围检查虫卵(透明胶纸法,棉纤拭子法)及检查成虫。
传播与流行特点:
分布,感染方式。
防治原则。
实验观察并掌握:
蛲虫成虫及虫卵形态;病原学诊断方法。
第四节钩虫(Hookworm)
目的要求
掌握:
钩虫种类,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的形态特征,虫卵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基本发育过程,生活史与致病的关系,特别是成虫期致病。
熟悉:
病原学诊断,流行及其防治。
教学难点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体形、口囊比较),虫卵形态结构。
钩虫生活史,幼虫、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钩虫种类,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比较及虫卵的形态,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幼虫外界发育的条件,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幼虫人体内的移行。
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贫血及其机理),异嗜症,消化道症状。
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饱和盐水浮集法,钩蚴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粪便管理,个人防护,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
钩虫成虫,两种钩虫口囊,钩虫卵形态;病原学诊断。
第五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Entamoebahistolytica)
目的和要求
掌握:
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教学难点
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发育过程。
病理(溃疡特点)、主要症状。
病原诊断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形态。
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在人体内发育基本过程。
致病:
致病机制、溃疡特点、组织损害,临床表现:
无症状带虫者、肠阿米巴病、肠外阿米巴病。
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滋养体、包囊及其注意事项。
免疫诊断。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感染方式;饮食饮水安全教育,灭蝇,治疗患者、带虫者。
实验观察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形态,掌握滋养体和包囊的检查方法。
第六节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
目的和要求
掌握:
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及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蓝氏贾第鞭毛虫形态与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形态。
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方式。
致病、腹泻机制。
粪便检查滋养体、包囊。
流行和防治原则。
实验观察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形态,掌握滋养体和包囊检查方法。
第七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目的要求
掌握: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情况、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成虫外形,口、腹吸盘,消化及生殖器官特点。
虫卵形态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扁卷螺)体内的发育,在水生植物荸荠、茭白等体表形成囊蚴;人体感染。
致病机制:
成虫所致消化道症状。
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法。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保虫宿主,饮食安全教育,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虫卵,认识传播媒介等标本。
第八节链状带绦虫(Taeniasolium)
肥胖带绦虫(Taeniasaginata)
目的要求
掌握:
两种带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与防治。
教学难点
两种绦虫的生活史、猪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两种带绦虫(外形,头节、成节、孕节),虫卵、囊尾蚴的形态。
生活史的异同点:
成虫及囊尾蚴寄生部位,虫卵和孕节排出,不同的中间宿主。
致病:
成虫致病作用,消化道症状;猪囊尾蚴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囊虫病的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分类及临床表现。
绦虫病的病原学诊断:
粪便查虫卵及孕节、活组织检查囊尾蚴;免疫诊断及其它辅助诊断。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饮食习惯,养猪方式及粪便管理;饮食安全教育,严格肉类食品检查,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两种带绦虫成虫、孕节、虫卵、猪囊尾蚴形态。
掌握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诊断方法。
认识两种带绦虫头节、成节及其它标本。
第三章阴道毛滴虫(Trichomnosvagiinalia)
目的和要求
掌握: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与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及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阴道毛滴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形态。
生活史:
寄生部位,传播方式。
致病机制;临床表现:
搔痒、白带增多等。
诊断: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培养法。
流行和防治:
流行因素,卫生教育,治疗患者和带虫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形态及检查方法。
第四章肝与胆管寄生虫
第一节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目的要求
掌握:
华支睾吸虫成虫、虫卵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情况和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成虫外形,口、腹吸盘,消化及生殖器官特点。
虫卵、囊蚴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的发育,在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体内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方式。
致病机制:
肝胆管病变,临床主要症状。
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虫卵,消化浓集法及十二指肠引流检查虫卵,免疫学检查。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感染方式,饮食习惯,治疗患者,粪便管理。
实验观察并掌握华支睾吸虫成虫、虫卵,病原学检查方法。
认识中间宿主及其它教学标本。
第二节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目的要求
掌握:
棘球蚴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要点、致病。
熟悉:
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了解:
成虫、虫卵的形态。
教学难点
棘球蚴形态、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成虫、虫卵、棘球蚴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的宿主,幼虫寄生的宿主及其体内的发育,人体感染方式。
致病:
棘球蚴在不同器官所致病变和主要症状。
免疫诊断。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因素,动物及人的感染方式;感染动物的处理,患者的治疗。
实验观察成虫、棘球蚴的形态。
第五章脉管系统寄生虫
第一节日本血吸虫(裂体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
目的要求
掌握:
寄生人体血吸虫种类、分布,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情况和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临床分期、实验诊断,伴随免疫及免疫逃避。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寄生人体血吸虫种类及分布,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形态结构。
成虫寄生、产卵,虫卵发育及排出宿主体外在钉螺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及方式,在人体内的发育。
致病机制:
尾蚴所致损害;童虫、成虫所致损害;虫卵所致损害;免疫复合物所致损害。
临床表现;急性、慢性、晚期、异位血吸虫病引起的主要症状。
伴随免疫,免疫逃避。
病原学检查:
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法,直肠镜检。
免疫学检查。
流行和防治;地理分布,流行环节,流行区类型;粪便管理,个人防护,查治病人与病畜,灭螺。
我国防治血吸虫所取得的成就。
实验观察并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尾蚴、虫卵。
掌握血吸虫病原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认识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等教学标本。
第二节疟原虫(Plasmodium)
目的和要求
掌握:
疟原虫种类、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四种疟原虫红内期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影响流行环节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了解:
疟疾免疫、我国疟疾流行分布。
教学难点
疟原虫生活史:
人体内裂体增殖和配子体的形成;蚊体内有性生殖和孢子增殖。
疟疾典型发作及其机制,再燃与复发,凶险型疟疾,免疫病理。
病原检查。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寄生人体疟原虫种类,防治成就。
红细胞内各期形态。
生活史:
人体红外期、红内期裂体增殖和配子体的形成。
按蚊体内有性生殖和孢子增殖。
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潜伏期、发作及其机制,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凶险型疟疾等。
免疫;病原学诊断:
厚、薄血片检查疟原虫,免疫诊断。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环节,流行因素;个人防护,治疗病人与带虫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疟原虫红细胞内各期形态特征和疟原虫血片的制作及染色方法。
第三节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
目的和要求
掌握: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了解:
杜氏利什曼原虫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利什曼原虫的种类及分布、我国防治黑热病的成就。
教学难点
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及前鞭毛体形态。
生活史:
人体和白蛉体内的发育。
致病机制、致病过程:
所致病变及主要临床表现。
病原学检查与免疫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
分布,流行的3种类型;查治病人,防蛉灭蛉、消灭病犬。
防治成就。
实验观察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及前鞭毛体形态,认识传播媒介白蛉。
第六章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第一节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
目的和要求
掌握:
刚地弓形虫不同时期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刚地弓形虫的流行与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刚地弓形虫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临床分类)、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的形态。
生活史:
终宿主、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临床分类。
病原学诊断:
涂片染色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学试验(染色试验)。
广泛流行的原因,流行环节。
防治原则。
实验观察刚地弓形虫滋养体的形态特征,掌握检查方法。
第二节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
目的要求
掌握:
旋毛虫幼虫形态,生活史发育过程及其持点,致病(各期主要表现),实验诊断及免疫学诊断。
熟悉:
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旋毛虫幼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及各期临床症状,病原学及免疫学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旋毛虫成虫、幼虫形态,生活史:
寄生部位,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旋毛虫囊包存活时间。
各虫期致病机制,临床表现:
肠型期、肌型期、囊包形成期。
实验诊断:
活体组织检查法,免疫诊断。
流行与防治:
感染来源,饮食习惯。
肉类管理,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第三节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呼吸系统寄生虫
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
组织寄生虫
目的要求
掌握:
并殖吸虫种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实验诊断。
熟悉:
流行情况和防治原则。
教学难点
并殖吸虫种类及分布,比较两种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特征,虫卵、囊蚴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
幼虫在中间宿主、终宿主体内的发育,人体感染方式。
致病作用:
童虫、成虫所致损害,急性期、慢性期主要病理变化。
实验诊断方法等异同点,湖北省并殖吸虫的种类分布及流行因素。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并殖吸虫种类,地理分布,两种并殖吸虫成虫外形,口、腹吸盘,消化及生殖器官特点。
虫卵、囊蚴的形态结构。
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虫卵排出途径,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泥钉螺)体内的发育,在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蛄)体内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方式。
致病机制:
童虫移行造成的损害,急性期、慢性期(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主要病理变化。
临床分型。
病原学检查:
痰、粪便检查虫卵,皮下包块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学诊断方法。
流行和防治:
分布,流行环节及流行区类型。
饮食安全教育,治疗患者。
实验观察并掌握并殖吸虫成虫、虫卵。
掌握病原学检查方法和免疫学诊断方法。
认识中间宿主及其它标本;
第四节疥螨(scabmites)
目的要求
掌握:
疥螨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实验诊断、防治。
教学难点
疥螨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实验诊断。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疥螨形态,生活史,疥疮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
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实验观察并掌握疥螨的形态。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医学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毒质损害、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侵害组织和寄生。
②间接危害:
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我国主要虫媒病。
简介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教学难点
医学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①直接危害:
骚扰、吸血、毒质损害、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侵害组织和寄生。
②间接危害:
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病媒节肢动物的判断、我国主要虫媒病。
简介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昆虫纲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昆虫成虫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个体发育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蚊(mosquito)
目的要求
掌握传病蚊种,大体形态,生活史,生理与生态。
了解防制原则。
教学难点
蚊形态、生活史、生理与生态。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形态与结构、生活史、三属蚊各期鉴别特征。
生理与生态、防制原则。
实验观察及掌握三属蚊成虫、幼虫标本。
蝇(fly)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蝇种及分类、形态、生活史、生态与生活习性。
了解其防制原则。
教学难点
蝇的形态、生态、生活习性与传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形态、生活史、生态与生活习性及防制原则。
实验观察并掌握常见蝇的成蝇、幼虫、蛹标本。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实验大纲
学时:
总学时36
适用专业:
医学检验学本科
教材:
曾庆仁主编.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实验指导,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实验的目的要求
1.加深理解、巩固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比较全面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基本操作技术。
3.帮助学生掌握和熟悉临床常见寄生虫特别是与诊断有关的形态特点及其实验诊断技术。
4.熟悉临床常见寄生虫感染的先进检测技术。
5.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
实验内容
学时
形
态
学
观
察
实
验
实验一
消化道常见线虫
9
实验二
肺、肝胆与淋巴生殖系统常见寄生虫
3
实验三
消化道常见绦虫
3
实验四
消化道、淋巴生殖系统常见原虫
3
实验五
肌肉和有核细胞内寄生虫
3
实验六
皮肤及组织中寄生虫
3
实验七
血管内与红细胞内寄生虫
3
实验八
节肢动物
3
操
作
实
验
实验九
病原系列诊断
(一)
3
实验十
病原系列诊断
(二)
3
合计
36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消化道常见线虫
【目的和要求】
掌握:
消化道常见线虫的虫卵形态特征;
1.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姜片虫的成虫形态特点;
2.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集法、自然沉淀法、肛门拭子法、钩蚴培养法。
熟悉:
1.消化道常见线虫所致人体损害及其致病机制;
实验二肺、肝胆与淋巴生殖系统常见寄生虫
【目的和要求】
掌握:
1.两种丝虫微丝蚴、肝吸虫和肺吸虫卵的形态特征;
2.粪便直接涂片法、痰液涂片检查、血液检查丝虫微丝蚴法的方法;
3.诊断包虫病的实验方法。
熟悉:
1.棘球蚴砂的形态;
2.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和童虫形态;
3.肺、肝胆与淋巴生殖系统常见寄生虫所致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机制。
实验三消化道常见绦虫
【目的和要求】
掌握:
1.两种绦虫虫卵、孕节、头节、囊尾蚴的形态特征;
2.粪便直接涂片法、肛门拭子法、孕节的检查方法;
熟悉:
1.两种绦虫成虫的形态;
2.囊尾蚴的检查方法;
3.两种绦虫寄生所致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猪囊尾蚴的感染方式、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
实验四消化道与泌尿生殖道常见原虫
【目的和要求】
掌握:
1.痢疾阿米巴与非致病阿米巴的滋养体和包囊形态鉴别要点;
2.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的形态特征;
3.痢疾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和阴道毛滴虫的形态及其活动特点;
4.生理盐水涂片快速检查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寄生虫 检验 教学大纲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