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列传第五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doc.docx
- 文档编号:24654738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8.08KB
卷十一 列传第五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doc.docx
《卷十一 列传第五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十一 列传第五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十一列传第五张弘策庾域郑绍叔吕僧珍doc
卷十一列传第五◎张弘策庾域郑绍叔吕僧珍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
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
乃命众军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
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
是日,仍破朱雀军。
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
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迁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高祖深恸惜焉。
给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二百斤。
诏曰:
"亡从舅卫尉,虑发所忽,殒身祅竖。
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外氏凋衰,飨尝屡绝,兴感《渭阳》,情寄斯在。
方赖忠勋,翼宣寡薄,报效无征,永言增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愍。
"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
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
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
禄赐皆散之亲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缅嗣,别有传。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
时魏军攻围南郑,州有空仓数十所,域封题指示将士云:
"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坚守。
"众心以安。
虏退,以功拜羽林监,迁南中郎记室参军。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书招域。
西台建,以为宁朔将军,领行选,从高祖东下。
师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衔命劳军。
域乃讽夬曰:
"黄钺未加,非所以总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黄钺。
萧颖胄既都督中外诸军事,论者谓高祖应致笺,域争不听,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张弘策议与高祖意合,即命众军便下。
每献谋画,多被纳用。
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
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
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举州叛降魏,魏骑将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将士皆龁草食土,死者太半,无有离心。
魏军退,诏增封二百户,进爵为伯。
六年,卒于郡。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
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
乃命众军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
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
是日,仍破朱雀军。
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
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迁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高祖深恸惜焉。
给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二百斤。
诏曰:
"亡从舅卫尉,虑发所忽,殒身祅竖。
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外氏凋衰,飨尝屡绝,兴感《渭阳》,情寄斯在。
方赖忠勋,翼宣寡薄,报效无征,永言增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愍。
"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
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
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
禄赐皆散之亲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缅嗣,别有传。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
时魏军攻围南郑,州有空仓数十所,域封题指示将士云:
"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坚守。
"众心以安。
虏退,以功拜羽林监,迁南中郎记室参军。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书招域。
西台建,以为宁朔将军,领行选,从高祖东下。
师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衔命劳军。
域乃讽夬曰:
"黄钺未加,非所以总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黄钺。
萧颖胄既都督中外诸军事,论者谓高祖应致笺,域争不听,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张弘策议与高祖意合,即命众军便下。
每献谋画,多被纳用。
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
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
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举州叛降魏,魏骑将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将士皆龁草食土,死者太半,无有离心。
魏军退,诏增封二百户,进爵为伯。
六年,卒于郡。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
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
乃命众军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
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
是日,仍破朱雀军。
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
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迁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高祖深恸惜焉。
给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二百斤。
诏曰:
"亡从舅卫尉,虑发所忽,殒身祅竖。
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外氏凋衰,飨尝屡绝,兴感《渭阳》,情寄斯在。
方赖忠勋,翼宣寡薄,报效无征,永言增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愍。
"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
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
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
禄赐皆散之亲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缅嗣,别有传。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
时魏军攻围南郑,州有空仓数十所,域封题指示将士云:
"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坚守。
"众心以安。
虏退,以功拜羽林监,迁南中郎记室参军。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书招域。
西台建,以为宁朔将军,领行选,从高祖东下。
师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衔命劳军。
域乃讽夬曰:
"黄钺未加,非所以总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黄钺。
萧颖胄既都督中外诸军事,论者谓高祖应致笺,域争不听,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张弘策议与高祖意合,即命众军便下。
每献谋画,多被纳用。
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
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
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举州叛降魏,魏骑将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将士皆龁草食土,死者太半,无有离心。
魏军退,诏增封二百户,进爵为伯。
六年,卒于郡。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
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
乃命众军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
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
是日,仍破朱雀军。
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
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迁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高祖深恸惜焉。
给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二百斤。
诏曰:
"亡从舅卫尉,虑发所忽,殒身祅竖。
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外氏凋衰,飨尝屡绝,兴感《渭阳》,情寄斯在。
方赖忠勋,翼宣寡薄,报效无征,永言增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愍。
"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
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
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
禄赐皆散之亲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缅嗣,别有传。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
时魏军攻围南郑,州有空仓数十所,域封题指示将士云:
"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坚守。
"众心以安。
虏退,以功拜羽林监,迁南中郎记室参军。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书招域。
西台建,以为宁朔将军,领行选,从高祖东下。
师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衔命劳军。
域乃讽夬曰:
"黄钺未加,非所以总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黄钺。
萧颖胄既都督中外诸军事,论者谓高祖应致笺,域争不听,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张弘策议与高祖意合,即命众军便下。
每献谋画,多被纳用。
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
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
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举州叛降魏,魏骑将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将士皆龁草食土,死者太半,无有离心。
魏军退,诏增封二百户,进爵为伯。
六年,卒于郡。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皆欲顿军夏口,高祖以为宜乘势长驱,直指京邑,以计语弘策,弘策与高祖意合。
又访宁远将军庾域,域又同。
乃命众军即日上道,沿江至建康,凡矶、浦、村落,军行宿次、立顿处所,弘策逆为图测,皆在目中。
义师至新林,王茂、曹景宗等于大航方战,高祖遣弘策持节劳勉,众咸奋厉。
是日,仍破朱雀军。
高祖入顿石头城,弘策屯门禁卫,引接士类,多全免。
城平,高祖遣弘策与吕僧珍先入清宫,封检府库。
于时城内珍宝委积,弘策申勒部曲,秋毫无犯。
迁卫尉卿,加给事中。
天监初,加散骑常侍,洮阳县侯,邑二千二百户。
弘策尽忠奉上,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随才荐拔,搢绅皆趋焉。
时东昏余党初逢赦令,多未自安,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得入南北掖作乱,烧神虎门、总章观。
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破之,盗分入卫尉府,弘策方救火,盗潜后害之,时年四十七。
高祖深恸惜焉。
给第一区,衣一袭,钱十万,布百匹,蜡二百斤。
诏曰:
"亡从舅卫尉,虑发所忽,殒身祅竖。
其情理清贞,器识淹济,自藩升朝,契阔夷阻。
加外氏凋衰,飨尝屡绝,兴感《渭阳》,情寄斯在。
方赖忠勋,翼宣寡薄,报效无征,永言增恸。
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
给鼓吹一部。
谥曰愍。
" 弘策为人宽厚通率,笃旧故。
及居隆重,不以贵势自高。
故人宾客,礼接如布衣时。
禄赐皆散之亲友。
及其遇害,莫不痛惜焉。
子缅嗣,别有传。
庾域,字司大,新野人。
长沙宣武王为梁州,以为录事参军,带华阳太守。
时魏军攻围南郑,州有空仓数十所,域封题指示将士云:
"此中粟皆满,足支二年,但努力坚守。
"众心以安。
虏退,以功拜羽林监,迁南中郎记室参军。
永元末,高祖起兵,遣书招域。
西台建,以为宁朔将军,领行选,从高祖东下。
师次杨口,和帝遣御史中丞宗夬衔命劳军。
域乃讽夬曰:
"黄钺未加,非所以总率侯伯。
"夬反西台,即授高祖黄钺。
萧颖胄既都督中外诸军事,论者谓高祖应致笺,域争不听,乃止。
郢城平。
域及张弘策议与高祖意合,即命众军便下。
每献谋画,多被纳用。
霸府初开,以为谘议参军。
天监初,封广牧县子,后军司马。
出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举州叛降魏,魏骑将袭巴西,域固守百余日,城中粮尽,将士皆龁草食土,死者太半,无有离心。
魏军退,诏增封二百户,进爵为伯。
六年,卒于郡。
3
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人,文献皇后之从父弟也。
幼以孝闻。
母尝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
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余。
遭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几至灭性。
兄弟友爱,不忍暂离,虽各有室,常同卧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齐邵陵王国常侍,迁奉朝请、西中郎江夏王行参军。
弘策与高祖年相辈,幼见亲狎,恒随高祖游处。
每入室,常觉有云烟气,体辄肃然,弘策由此特敬高祖。
建武末,弘策从高祖宿,酒酣,徙席星下,语及时事。
弘策因问高祖曰:
"纬象云何?
国家故当无恙?
"高祖曰:
"其可言乎?
"弘策因曰:
"请言其兆。
"高祖曰:
"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祥。
今冬初,魏必动;若动则亡汉北。
帝今久疾,多异议,万一伺衅,稽部且乘机而作,是亦无成,徒自驱除耳。
明年都邑有乱,死人过于乱麻,齐之历数,自兹亡矣。
梁、楚、汉当有英雄兴。
"弘策曰:
"英雄今何在?
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高祖笑曰:
"光武有云:
'安知非仆?
'"弘策起曰:
"今夜之言,是天意也。
请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
"舅欲效邓晨乎?
"是冬,魏军寇新野,高祖将兵为援,且受密旨,仍代曹虎为雍州。
弘策闻之心喜,谓高祖曰:
"夜中之言,独当验矣。
"高祖笑曰:
"且勿多言。
"弘策从高祖西行,仍参帷幄,身亲军役,不惮辛苦。
五年秋,明帝崩,遗诏以高祖为雍州刺史,乃表弘策为录事参军,带襄阳令。
高祖睹海内方乱,有匡济之心,密为储备,谋猷所及,惟弘策而已。
时长沙宣武王罢益州还,仍为西中郎长史,行郢州事。
高祖使弘策到郢,陈计于宣武王,语在《高祖纪》。
弘策因说王曰:
"昔周室既衰,诸侯力争,齐桓盖中人耳,遂能一匡九合,民到于今称之。
齐德告微,四海方乱,苍生之命,会应有主。
以郢州居中流之要,雍部有戎马之饶,卿兄弟英武,当今无敌,虎据两州,参分天下,纠合义兵,为百姓请命,废昏立明,易于反掌。
如此,则桓、文之业可成,不世之功可建。
无为竖子所欺,取笑身后。
雍州揣之已熟,愿善图之。
"王颇不怿而无以拒也。
义师将起,高祖夜召弘策、吕僧珍入宅定议,旦乃发兵,以弘策为辅国将军、军主,领万人督后部军事。
西台建,为步兵校尉,迁车骑谘议参军。
及郢城平,萧颖达、杨公则诸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卷十一 列传第五张弘策 庾域 郑绍叔 吕僧珍doc 十一 列传 第五 张弘策 吕僧珍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