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习题册.docx
- 文档编号:24652027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7.56KB
高二语文习题册.docx
《高二语文习题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习题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习题册
文言文部分
一、【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对曰:
“信。
”公曰:
“安信?
”曰: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
“谨警!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
“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
②两和:
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约定
B.会天疾风会:
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
冒着
D.过而击之也过:
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3分)
译文: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3分)
译文: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分)
译文:
二、【0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
子墨子言曰: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
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
“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子墨子言曰: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
“然,乃若兼则善矣。
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
子墨子言曰: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
‘越国之宝尽在此!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
是故子墨子言曰:
“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篡:
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贼:
偷窃
C.何以易之易:
改变
D.胁息然后带胁:
收敛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事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
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
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三、【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
效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四、【10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
“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
“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
“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及:
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
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遂:
于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
译文:
五、【10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
“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
“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
溃败的军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
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
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
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
归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
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害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
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
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多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译文: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译文:
六、【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
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
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
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尠有屈焉。
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
“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
犹谓可思而过半。
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
就道之义,非在今矣。
”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
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
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
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祖思固留之,曰:
“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
”叟对曰:
“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
”遂不坐而去。
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
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
授叟末佐,不称其怀。
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
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
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
复还于蜀。
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
叟谓法成曰:
“纬萧何人,能弃明珠?
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一无所受。
(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探赜:
探索深奥的道理。
②鄙黩:
轻贱侮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尠有屈焉 屈:
屈辱 B.鸠率僧旅 鸠:
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
死刑 D.遗其珍物 遗:
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歌而和之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于蜀 且贰于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译文: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译文:
七【1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27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
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
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直:
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
聚集,搜集B.积券如山券:
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
前往D.终不复言复:
回答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译文: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5.文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孟子曰:
“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诗歌鉴赏部分
一【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
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
是怎样描写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