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docx
- 文档编号:24647777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72KB
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docx
《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
医院先进事迹演讲稿四篇
”我详细地谈了治疗建议,他拍着我的肩膀说:
“行,叶哥,就按你说的做。
”那位患者吃我开的中药,后来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对每一个患者,我都把她们当作亲姐妹,带着大哥的真情和关爱,去和她们沟通、去给她们治疗。
除了住院病房大量的工作和频繁的手术,我每周还要出四次门诊,由于找我的病人太多,预约挂号增加到60名,还是满足不了需求,常常再加20多个号,出诊时间也由四个钟头,延长到七八个小时。
许多患者都说到我这里已经不是纯粹的看病,而更像去和老朋友约会,我们在诊室、在病房,嘘寒问暖,真诚的握手、热情的拥抱。
她们对我的称呼,也由“叶教授、叶医生”变成了“叶哥、叶兄”。
为了节约时间,我尽量不喝水不去洗手间,下午两点半出诊,都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全部看完。
长期如此,我的右肾“意见很大”,长了一块巨大的结石“表示抗议”。
解除患者的痛苦,是医生神圣的职责,只要病人需要,我愿意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献给她们。
即使这样,我还是觉得和患者的交流时间太少,好在有博客、微博、QQ等现代手段可供利用。
我增加了下班后的义务工作:
每晚十点后,太太和孩子睡觉了,我就坐在电脑前,回复患者的咨询,倾听患者的心声。
这种交流既解决了门诊时间有限的问题,又避免了一些暴露个人隐私的尴尬,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相互获得了更多的了解和信任。
有一位患者在看门诊时,拿出一张纸,上面列了20多个问题要我解答,我笑着告诉她:
妹妹啊,抱歉了,我只能晚上在电脑上回答了。
我的博客创办七年,点击量达到90多万次,微博的“粉丝”也有5000多个,而且多为女性,用网络语言说,绝大多数是铁杆“实粉”,没有“僵尸粉”。
作为一位男性,特殊的职业让我长年帮助广大女性恢复健康、调整她们郁闷的心情,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位默默支持我的女性——我心爱的太太,作为同行,她给了我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次,一位准备找我诊病的患者在网络上问其她姐妹:
找叶教授看病手术要封多少钱红包?
结果差点被网友“口水”淹没,大家告诉她:
找叶哥看病,红包免提!
最让我欣慰的是,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我的治疗,已经诞生了1500多个健康的小宝宝。
看着小宝宝们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听着甜美的一声声“叶伯伯、叶叔叔、叶舅舅”,是我忙碌工作之后的最大享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这么一位患者,因为不孕导致她家庭几乎破裂。
而我给她做的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以说手术是失败的,我深感遗憾。
可患者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发短信说:
“叶哥,谢谢你帮我手术!
……你尽力了,不用内疚。
希望你继续把我当妹妹。
”不久她做了试管婴儿获得了成功,并且给宝宝取名叫“念敏”,说是为了记住我这个尽了责任的“**”医生。
我自问何德何能,得到患者如此的信赖与厚爱!
这份大爱刻骨铭心,我唯有竭尽全力,追求精益求精,继续探寻那些生殖领域至今未能破译的密码,争取解决更多的不孕症难题。
20**年,我们医院举办羽毛球赛,当我这个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和对手的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时,现场突然来了一队统一服装的少妇,我正奇怪这是哪里来的啦啦队。
更让我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她们变戏法似的展开两条红底黄字的横幅,上面是16个大字:
“老叶出球,无人可敌;老叶出手,天使降临”。
老天!
这不是给我的吗?
事先可是没有人给我透露一点风声啊!
看球的同事都被吸引过去了,拿着相机一阵狂拍。
我定睛一看,原来这些少妇全是我的患者,有的已经如愿当上了妈妈,有的还在我的指导下继续治疗……她们是多么可爱的患者,为了她们,我怎么能不付出真心呢?
有一位**患者,女性不孕的三大原因她都有,排卵障碍、输卵管堵塞、4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即使去做试管婴儿,成功率也低于10%,治疗起来确实有难度。
我冒险给她做了手术,又用中药调理半年后她怀孕了。
孩子出生不久,她抱着孩子,一家人来看我。
一走进诊室,她叫了一声“叶哥”,就哭得稀里哗啦。
我真心为他们高兴啊,我拍着她的肩膀,连声说“好,好,好!
”临走时的一幕我终身难忘:
他们面向着我,一步一个鞠躬,倒退着走出诊室,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着“谢谢,
谢谢!
”我鼻子酸了,眼睛都湿润了,诊室的病人也哭成一片。
当我看到一个个患者在我的治疗下恢复健康,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来到人间,一个个家庭圆圆满满充满欢笑,我由衷的感到欣慰,这也是我,一个平凡的男妇科医生最大的追求。
有了医患之间的这份真情,医患友谊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是**市慢性病防治院护士,也是见义勇为好医生**、李国庆生前的同事,我报告题目是《用生命筑起大爱丰碑》。
大家请看这张照片,它发生在今年6月17日父亲节。
照片中11岁的小李杰,深深地跪在父亲李国庆遗体前,手里捧着送给爸爸父亲节的礼物,上气不接下气,一声声地叫喊:
爸爸、爸爸,你睁开眼睛看看,我送给你的礼物呀!
可是爸爸却永远看不到了,他走得那么匆忙,再也看不到儿子,再也不能回家了。
父亲节,本来是父亲与子女欢聚的日子。
可是,却成为我们的好同事**、李国庆与子女离别的日子。
那天送别两位好同事,各地的领导来了,医院的同事来了,患者和家属来了,许许多多不认识的群众也来了。
千人相送,泪雨飞洒。
我站在人群中,思绪又回到了6月12日那天下午,那撼天动地、感人肺腑的3分钟——
下午3点10分,正是精神科医护人员忙碌的时刻,曾经在这里住过院的潘国雄走进了我们办公室,一整个事件只有三分钟。
三分钟是那么短暂,短暂得让我们的两位英雄来不及留下一句叮嘱;三分钟又是那么漫长,漫长得让我们铭刻在心底,时时刻刻追忆!
警方接报后迅速抓获了凶手,郑医生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英雄护工罗旭万安然无恙,可我们的好同事**、李国庆却永远地走了!
**年仅49岁,李国庆年仅42岁。
英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无尽的遗憾和榜样的力量。
他们用身躯和生命掩护同事转移,保卫患者安全,这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行为,决不是偶然的一时冲动,回顾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他们长期接受党的教育的结果,是他们在平凡工作中履行医者职责的结果,他们用数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的善举为基石,成就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的壮举!
在精神科,**既是主任,也是大姐。
她医术精,医德好,从来不因为自己是院长夫人、院务委员而摆架子、搞特殊。
她面对患者总是和言细语,非常耐心;有时患者发病,连骂带打还要泼水、泼饭菜,她也从来不发脾气;遇上家庭贫困的患者,她多次慷慨解囊进行资助;患者出院了,她还经常去电话跟踪了解情况,做好心理咨询、药物调整等后续治疗。
**市**村的**姑娘,十几年前发病,发展到打人、砸东西,生活无法自理。
**年在政府启动精神病人解锁的行动中,由**带队到**家,把她接到医院治疗。
**像对女儿一样关心照顾她,直到**病情稳定出院回家。
从那以后,**每隔半个月就给**打电话询问情况,鼓励她坚持吃药,告诉她注意事项。
知道**家经济困难,**5年来先后资助了他们大约五六千块钱。
在**一家人眼里,**就是他们的亲人。
6月12日噩耗传来,**的妈妈通宵难眠,怕女儿受不住这个打击,老妈妈掐停了电话,又谎称电视坏了,苦苦瞒着女儿。
实在太难受了,老妈妈就悄悄地来到医院,站在**生前的办公室门口,看一看那个空空的座位……李国庆医生有多年基层卫生院工作经验,7年前调到我们医院肺科,3月份才到精神科。
他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勤于学习,医术提高很快。
同事们说,做手术时只要李国庆在场,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
他平时话不多,谁需要帮助他总是义不容辞。
出事那天,李国庆发烧到39度,夜里刚输完液,妻子叫他请个假在家休息,但他说不行,科里有那么多病人,要对他们负责。
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他70高龄的母亲哭着说:
“儿子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喊妈妈。
不见我,就到处找我……”现在,老妈妈依然呆在家里,等着孝子喊妈妈,可是她的儿子却永远回不来了……**走了,科室墙上挂满了集体的奖状和锦旗,而办公柜顶上卷着两面锦旗,是患者送给她的,她却不让挂。
在她心里,荣誉是大家的;李国庆走了,兄弟姐妹几家人的聚会,原本因为他工作忙而一再推迟,现在,他要永远缺席了;他们走了,带走了对医疗事业的挚爱,留下了爱岗敬业的佳话;他们走了,带走了亲人、同事与患者的誉和怀念,留下了医患和谐的丰碑。
在我们医院,在**山区,在广东的每一个角落,医护人员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地为患者服务,与死神搏斗,**、李国庆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今天,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告慰英雄,他们生前践行的“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广东医生精神,正在南粤大地上蔚然成风;他们终生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将生生不息、繁荣兴旺。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是**市**医院的护士。
我汇报的题目是《守护麻风病人,我愿意!
》。
**年,我怀着对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无比崇敬和对护理事业的无限向往,迈出大学校门来到**。
先在**市人民医院完成了护理规范化培训,随后被选拔进入**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市**医院有了初步的了解。
**医院四面环海,几乎与世隔绝,专门收治隔离**和珠海两地麻风病人。
由于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多年来一直没有医务人员愿意上岛工作。
护理工作只能由手脚健全的麻风病康复者来承担,因为不专业和不规范,打不上针、伤口感染是经常发生的事。
这些可怜的患者多么希望有专业护理人员的呵护呀。
可是,在四面环海的荒凉的孤岛上,整天面对狮子面孔的麻风病人、简单孤寂的生活、社会各界的歧视与偏见,有人愿意去为他们服务么?
我是一名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履行南丁格尔精神是我神圣使命,经过慎重的思考,我毅然选择了到**医院为麻风病患者服务。
我的选择,首先在家里掀起悍然大波。
父母连夜从湖北老家赶来,妈妈苦口婆心地劝我:
“年纪轻轻的怎么能去那样的荒岛,而且还是麻风病医院工作呢?
这传出去还怎么交朋友?
以后怎么嫁人?
”爸爸威逼利诱在老家安排了工作,一定要把我带回去。
接着,就连最好的朋友也打电话警告我,如果我去了麻风医院工作,以后不要去她的家了。
我理解父母的疼惜,也明白朋友的担忧,但是我更加懂得身为一名护士的责任。
麻风病人是弱势群体,他们更加应该得到规范化护理。
我也坚信,一名称职的护士是不会挑病人捡医院的。
我也相信大家的不理解只是暂时的,当大家真正了解了我的工作,了解岛上的老人们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理解的。
其实对于上岛工作,我也有些担忧,我不知道岛上的老人们会如何看待我这个言语不通的80后小护士,他们会信任我、接受我吗?
太多未知,但我仍然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就不能放弃!
我愿意用我的真心和爱心,守护**岛上的麻风病人!
就这样,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登上了**岛。
码头边,我看到一队自发来迎接我的老人。
因为疾病,他们面部已经变形,但是并没有掩盖他们憨厚而朴实的笑容。
他们用残畸的双手,为我的到来而欢呼鼓掌。
海风虽然凛冽,但是我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老人们的笑容和掌声,鼓舞着我用心去守护他们。
在**岛上,我很快克服了畏惧的心理,整天围着病人嘘寒问暖,细心为他们打针换药,所到之处,病人们总是“雪姑娘、雪姑娘叫个不停。
”冯伯是一位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截肢患者,经常需要留置尿管。
在我去之前,留置尿管的操作都是由手脚健全的康复者来完成的,根本达不到无菌的要求。
冯伯因为长期卧床,骶尾部已经出现了压疮,而且留置尿管又没有消毒擦洗,也出现了严重感染。
那天,我去为冯伯更换尿管,就在我准备常规消毒时候,冯老伯说什么也不同意。
因为在他眼里,我就像大家的亲闺女一样,怎么能让一个小姑娘给糟老头子插尿管呢?
我不急也不恼,语重心长的对冯伯说:
“冯伯,我知道你们大家待我像亲人一样,但是你们要知道我首先是一名护士,护士的天职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您插管导尿是我的职责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我的坚持下,无菌导尿管顺利地插上,潴留的尿液缓缓排出,冯伯的痛苦解除了。
老人含着泪,握着我的手,哽咽地说:
“难为你了孩子,谢谢,谢谢啊!
”冯伯留置尿管的半个月时间,我定时为他做消毒擦洗,更换引流袋,每一天、每一次、每一个操作,我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一丝不苟。
六月的天气有些闷热,病房没有空调,我正弯腰做护理,额头、手臂全是密密的汗珠,后背也湿透了。
忽然有一股凉风吹来,原来是冯伯用他仅存的三个手指,紧紧地抠住蒲扇,费力地为我一扇又一扇,浑浊的眼眸,苍老的脸庞,流露出慈爱和感恩。
那一刻,我泪眼朦胧。
是呀,多么可敬的老人呀,我愿意用我的护理技术,守护你们的身体健康!
岛上的老人和外面的老人相比,文化程度低,看书看报看电视都极少,而且大多数是无儿无女,所以老人的孤独感远比外面的老人严重。
岛上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护理、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有一位康复者因为早年受过刺激,一直忧郁寡欢不合群,常年卧床不起,也不愿意配合治疗。
一开始对初来咋到的我还有抵触情绪。
我也不记得被老人骂了多少次,治疗被拒绝了多少回。
我又气又急,气自己没用,急自己这么久想不出办法。
但是我从未想过放弃。
老人的这一生已经很不幸了,不能让他继续在孤独寂寞的阴霾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征求了老院长的意见,我给他调整了宿舍,把他由最角落的旧屋迁到宿舍的中间,用其他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来感染他。
我帮他理发,知道他最爱山羊胡子,于是专门给他留个山羊胡子,帮他修剪指甲,打磨平平整整,他再也不会抓破皮肤。
每天我都用轮椅推他环岛走一走,尽管每次他都嘟嘟嚷嚷不愿意,但我看到他经过花圃,看见快艇时那捋着山羊胡子笑眯眯的样子,心里暗暗发笑。
终于有一天,老人指着桌面上的荔枝,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
“雪姑娘,吃荔枝”。
那一刻我无法用言语形容我的心情。
从第一次见面,不让我给他打针,要用拐杖打我;不肯吃药,用水果皮扔我,到今天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老人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荔枝甜,我的心更甜!
人们常将护士比喻为白衣天使,她们没有翅膀,却在爱的空中翱翔,她们手中无灯,却用心在爱的海中导航。
我愿意做守护**的白衣天使,做麻风病人心中永远的明灯!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XX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我叫**,是**市中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院骨科主任**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汇报的题目是《好医生**》。
提起罗主任,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人不夸他好,他的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好,似陈年酒酿,越品越香。
自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医院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用真心与大爱做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跟着罗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
罗主任平时工作再忙,他也能挤出时间学习。
每遇疑难病例、复杂手术,他时常翻阅资料,反复推敲到深夜。
他的治疗方法突出中医特色,善长中医正骨手法和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他自创消肿止痛膏、接骨续损膏等配方,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
他的骨科多项手术做得漂亮,造诣很深。
有一次,一位患者慕名找到罗主任,他因腰痛伴双腿无力,行走困难,曾到处求医、治疗,花费了巨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下肢几乎瘫痪,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
因为久治不愈,患者住院后信心不足,心情烦躁,罗主任多次到病房安慰鼓励,使患者的情绪安定下来。
与此同时,罗主任认真查阅患者厚厚的一叠影像学图片和就诊资料,组织全科室人员对患者的症状展开讨论,通过综合分析和脊髓造影,最终断定是因为脊髓受压所导致。
内行人都知道,人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髓腔里布满神经与纤细的血管,要摘除椎管里的肿物,谈何容易?
做还是不做?
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遇到这么复杂和凶险的手术,本可以转送上级医院治疗。
可是我们的罗主任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在他们家属再三请求下,毅然承担了手术的责任。
那天上午9点整,病人被推进手术室。
我是一名新手,没有机会进入手术室观摩罗主任精彩的医术,只好陪着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
2个小时、3个小时、6小时过去了,从手术室推出来的病人一个又一个,可就是没有我们等待的患者。
他们的家属紧张的握着我的手,不断地问“怎么办?
怎么办?
”是呀,此时此刻我确实不知道手术是否成功,也不知道手术室里发生了什么。
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的罗主任患有梨状肌综合症,站着做6个小时的手术,是多么不容易呀。
我也清晰记得,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我们的主任还没有吃午饭呀。
3点30分,手术室的门徐徐打开,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室。
罗主任右手撑着腰,拖着双腿,移到手术室外,疲倦的脸上露出微笑,轻轻地说了句“靓呀。
”听到罗主任一句“靓呀,”我高兴地一把抱住罗主任跳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手术成功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我们罗主任还是一心只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他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
**年的大年三十,罗主任腰腿痛得厉害,不得不回家休息,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和家人吃个团年饭,偏偏急诊科来电话,说有个患者因车祸小腿骨折急需手术。
罗主任放下筷子就想走,可一阵刺心的疼痛使他差点栽倒。
妻子知道他丈夫的脾气,此刻劝阻肯定无效,只好叫儿子骑摩托车送他。
罗主任在助手的搀扶下进了手术室,这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
**的除夕比较冷,可护士还数次帮他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直到凌晨四点多完成手术,又痛又累的罗主任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
罗主任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他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广东医生的大爱情怀!
罗主任不仅是患者的好医生,还是他们的好朋友。
罗主任善待每一位患者,他是许多贫穷患者的“老友”。
跟着罗主任学习的日子长了,我渐渐发现,在罗主任的患者群体中,多数是贫困的患者群体,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他的手机号随时告知任何一个患者,他的微笑常年挂在嘴角,成为千百个患者的“定心丸”。
罗主任有一位特殊的老友,是一位在附近种菜的民工,总是亲切地叫他“老罗”,因腰椎手术住院期间没钱交费,几次面临停药,都是罗主任从家里拿来现金帮他度过难关,因为经济条件差没钱住院,只能回家休养,罗主任多次亲自到他家里探望,还为他买上需要的药品,在这位菜农心里,早已把老罗当做最亲的人了。
十几年过去了,每次蔬菜成熟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绑好一把自己种的青菜,洗得干干净净的,亲自送到罗主任家里,罗主任也经常去菜园里帮老友锄地,他很自豪地说“我“丹心一片如天使,白衣高洁蕴深情”。
这是一位患者对罗主任这名好医生的高度评价。
从罗主任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雷锋精神”的传承,什么是“广东医生”的形象!
谢谢大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先进事迹 演讲 稿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