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4641248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2.44KB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docx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1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假象不同于主观范畴的错觉。
2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适应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中第一次提到"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
转自学易网
51950年6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6毛泽东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是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
7毛泽东明确地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改造我们的学习》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
《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
《井冈山土地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的标志性文件;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活》明确提出"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对象之一/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完整地提出新民主工义革命总路线各总政策;
《五四指示》把减息减檄政策改为没收地上十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毛汗东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的政治报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
的联系"作为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
二个显著标志之一;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自学易网
《(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大法宝的文章;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概念;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形成和标志;
《关于清算减租及十地问题的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役收地土土地分配的政策文件;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完整提出新民主义理论的著作;
《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
9新民主主义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主义革命。
彻底不妥协,反帝反封建。
工人阶级起决定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主导力量。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转自学易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
的联系,避免资产主义前途,为实现社会主义前途提供了可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我是首要问题。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敌人(民族革命)。
帝国主义势力是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影响了民主的独立和政治的进步。
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中国长期的混乱。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对象(民主革命)。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中国的主要工具。
封建剥削制度为中国军阀专制统治提供了便利。
封建主义影响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经济的现代化。
官僚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象
领导权的不一样,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无产阶级领导?
资产阶级天生软弱。
无产阶级具有革命性最强、压迫最深、分布相对集中、与农民有天然联系等特点。
转自学易网
时代决定:
是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实现。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关键。
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实施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A、人数多B、具有革命积极性C.工农联系D、军队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
就民族资产阶级的总体而言,是一个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表现出反帝反官僚军阀的积极性。
但经济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割断经济上的联系,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根本性质,即革命对象相同,基本动力相同。
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转自学易网
革命的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无产阶级领导的(领导权),人民大众的(动力),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
第一枪: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城市工人力量相对弱小,必须发动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此在长期的斗争中夺取革命的胜利。
3、农民是中国军队的。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八七会议(1927):
1、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
2、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
指出了继续斗争的目标,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对)
答:
小生产的狭隘性,使他们不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在近代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最终都归于失败。
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只能是新兴的中国无产阶级。
2、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错)
答:
无产阶级虽然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但是要真正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必须建立自己的先锋队组织共产党,并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武装本阶级,才能够成为合格的领导阶级。
转自学易网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
答:
马克思主意哲学的产生,恰恰是结束了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的就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离不开科学,反过来哲学也能为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
答:
唯物辩证法认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是辨正统一的关系
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体现出来,为自己开辟道路,一切偶然性的背后也都存在着必然性,即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
科学认识的任务,就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5、假象是一种错觉。
(错)
答: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现象有真像和假象的区别。
真像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侍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不同于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假象也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假象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6、多数人拥护的就是真理(错)
答:
这是一种主观真理论,辨正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应,真理具有客观性,其一是说: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二是说:
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多数人拥护,还是少数人拥护,都是把真理的标准,归置于人的主观判断,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
7、国家本质上是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错)转自学易网
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外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管理社会事务,是国家的若干责任中的一种,也是为了阶级统治而服务的。
8、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社会意识也必然先进。
(错)
答: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意味着社会存在的比较意,但并不能必然导致其社会意识也先进。
在历史和现实中,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对照,都有许多明显的例子。
9、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因此任何真理都不会被推翻。
(对)
答:
所谓真理,是表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必然包含着,与客观实际相一直的内容,这点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也是不会被推翻的。
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它将不断的得到完善和修整。
1.4.1在认识论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
(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
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另一方面。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1.4.2认识的实质是什么?
1主体:
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过程就是认识。
2认识的主体:
主体是指能动的通过实践改造客体的人。
3客体:
进入实践领域并与人的实践发生密切联系的客观事件才是客体。
1.4.3为什么理性认识必须付诸于实践?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l)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只有在实践中人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缎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它是联结主观认识和认识对象的桥梁,因而能把认识与对象相对照,判定认识是否正确。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
1.4.4说明真理与廖论之间的关系?
答:
真理谬论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所谓对立是指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谬误则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是主观违背客观。
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共处于人的认识中,它们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另一方面是指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转自学易网1、试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选择。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是因为: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
(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
(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来谈自己的发展。
世界经济运行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调节。
我们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只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其中的一个根本性原因。
大量的事实说明,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的活力就比较强,经济增长就比较快,经济效益就比较高,人民生活改善的幅度就比较大,社会发展态势就比较好。
2、试述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
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国有企业是我们的优势,只要我们通过改革,真正发挥这个优势,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放进来再多一些也不怕,不会影响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重申: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逐步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它对改变中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国有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
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也就是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同步发展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活力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占有重要的位置。
国有企业不仅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还拥有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国有企业目前仍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的存在,使得分配制度上也必然存在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2、试述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与两极分化的区别。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产生的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同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剥削而造成的两极分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第一、两极分化是私有制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产物,其内容指一极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一极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它和阶级变动的格局联系在一起。
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为克服平均主义而提出和实施的政策,其内容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差别,它不包含阶级分化的内容。
第二、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所允许和鼓励的是劳动致富、守法致富;对那些非法侵犯他人利益,以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依法严厉制裁。
第三、对合法的正当途径取得的过高收入,国家也要采取措施进行调节,防止个人收入过于悬殊;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3、试述“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1)“先富”就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但不是两极分化。
“共富”不是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是平均主义,而是大家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手段在竞争中所实现的共同富裕。
(2)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允许“先富”,是一种必然选择。
因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使得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和勤奋程度的不同,必然体现在劳动报酬的差别上,即使劳动报酬相同,但由于家庭负担不同,也会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第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也必然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各种规律、机制的作用,也会导致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第四、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由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3)“共富”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大原则。
“先富”帮助“后富”、“先进”帮助“落后”是一种义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而“先富”是达到“共富”的捷径。
在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中,大原则是共同富裕,这是不能模糊的。
(4)“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二者不能割裂。
离开“先富”谈“共富”,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离开“共富”谈“先富”,就有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目标。
简答题:
转自学易网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转自学易网
答: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转自学易网
(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转自学易网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转自学易网
2.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因为:
转自学易网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
如果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会成功的。
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转自学易网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
在同盟军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
因此,工农联盟的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
转自学易网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转自学易网
3.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转自学易网
答: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转自学易网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转自学易网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实现;和平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战。
在这两者之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转自学易网
4.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转自学易网
答:
(1)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人高考 政治 复习资料